1949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一架破抽气机的复活
 记邵永志、齐谋甲改装抽气机的经过
夜深了,一切都沉浸在寂静里,唯研究室内还透出了灯光,断断续续地传出榔头的敲打声。这是邵永志、齐谋甲两同志,还在那里钻研如何改造防疫处仅有的一架破旧手摇抽气机以应目前迫切的需要。
这个没有机械技术的木匠工人邵永志和一个十七岁的齐谋甲(技术班学员),两个门外汉,既无工具,又无原料,而竟想完成这样一个艰难的工作,的确,有不少的人替他们担心。
可是谁都懂得:华北军民的健康与防疫处的工作,是迫切的需要抽气机的。因为现在已是春季了,该把制成了的半痘苗,火速装好发出去的,据各方来信许多地方已发现了天花,且在继续蔓延着,防疫处也曾经着急的去石家庄、获鹿药厂修理抽气机,都使人失望了。手工封装,以马云仙、王福祥同志的最高记录,每人每天(六小时计)也只能封六百枝,在供应全华北人民牛痘苗的任务下面,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里干着急装不上,那里天花在流行着。“真愁人!”为工作焦心的情绪普遍在技术班里流行。但是邵永志、齐谋甲两同志经十五天的研究与苦干,经六十五次的拆卸与按装,终于用土办法、土原料,解决了这一问题,当一月二十四日宣告成功的惊人消息,很快驱散了所有的愁容,疫苗科的同志们,高兴地进行了封装前的一切工作,五个人在二小时内装完了一万六千枝,提高了十六倍的效率。由于他们的创造性,对人民如此大的贡献,依民主评定,他俩光荣地做了人民的功臣。
他们记得很清,当十二月的九日开始接触这一工作时,发现的第一问题,是手摇力量小,轮旋速度太慢。使抽气杆(他们不懂得机件名称假定做抽气杆)上下运动的速度达不到要求。遂模仿轧棉机的形式做了个木架,改造成脚登轮,在大轮上又加了一个手摇把,一人登,一人摇,大轮子带小轮子,速度增加了几倍,抽气杆已飞快地上下穿梭。
“能抽点气了。”齐谋甲摸了摸下边的气门(气门名称是假定的),转脸对老邵说,初步的成绩,更增加了对研究的兴趣,熄灯钟已响过了很久,反复拆卸按装试验的结果,疑案仍未弄清。直到灯油干了,他俩都沉默起来。还是老邵长吁了一口气,打破了沉寂:“今天研究不透了,回去休息想想吧!”第一天就这样消磨的。
早晨四点钟,老邵早就醒来,难以入睡了:“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还不能抽?”忽然又想到:“抽汽杆下端的胀圈(胀圈名假定的)是否膨胀的程度再大些就能多抽气?!”越想越对,这时,恨不得马上到研究室试验一番。好容易熬到了天明,爬起床,找着齐谋甲了,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急问:“昨天不说想想看吗!?你想的怎样!?”他没想到能给他以令人惊喜的回答。
“倒想出了一点,不知对不对?我想把抽气杆下端的胀圈垫高些,你看怎样?”
回答使老邵高兴的叫起来:“好!就是那么个事!”说罢,扯着小齐大步地奔向研究室。试验的结果,使他俩非常满意。胀圈的下面垫一层洋铁片颇有效力,两片、三片,增加一片就有一片的效果。增至四片,到最高程度了,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发觉所以不能抽到真空,还由于活塞周围生锈了,于是开始了去锈,并使锈的斑纹滑润。为严密活塞起见,还套上一块皮塞。这样就做到金属互相接触时所做不到的严密了。
十天了,大部时间消逝在去锈磨光这个工作上,抽气桶不能伸进手去,没有工具,可是定要去锈和磨光。他们把他惯用的木钻,去掉钢尖。换上一块磨的与抽气桶粗细相等的砖头,和钻柄衔接在一起。这样扭转钻柄,即开始在里边磨擦起来。虽然笨得象以房梁磨绣针。但活塞的锈与斑纹,经六天的努力,已尽数排除,一切寄托在明天的试验中。
早晨,不约而同,俩人到研究室时才敲四点钟。十天不整理的脏屋子,半点钟后,打扫清洁了。机子与零件也放规矩了些。“都准备好了………。”老邵今天是怀着最后的希望的,按装器件时心中比往日跳动的更厉害。老邵登,小齐摇,结果能装进三分之二,比以前又增加了一倍,仍没有抽到真空。十一天的老邵,早起晚睡,甚至熬通夜,绞尽了脑汁,筋疲力尽,结果,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倚着轮子一动也不动。小齐揩拭着头上的汗珠,谁也不说一句话。这样沉寂了十分钟。直到翁主任来了才打破了这沉默的情景:“……搞到底的精神很好,同意你们搞下去,以前你们并没有误工,而是有成绩的。可是你们已太疲劳了,无论如何要休息两天。”他们反复的装卸,测量机件,好象找到了一个秘密。
二十二日(第十三天)老邵去木工室旋一块木片,不断的用尺比比。齐谋甲匆忙的找老邵研究,看见他在旋木片,惊奇的问:“是否想装在抽汽筒里?比尺寸了没有?必须六英分,这一回我可找着它的老毛病了。”老邵听着直点头:“昨天我量了抽气杆与抽气桶差六英分。不能密合,这是有气的空隙。贴上一块木片不就可以密合了吗?原来你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好!好好好!……我算佩服你,小齐真天才,真聪明”。小齐挑起眼皮来,笑了笑。
二十四日的下午木片才配置成功,做最后一次的按装。轮子动起来,抽气杆上下飞穿着,不大会,达到了真空,毛细管可以装满了。
就这样,使我华北防疫处能迅速的一批顶一批的将牛痘苗发出去。
老邵又变得活泼起来,扫清了愁眉锁眼的神情,小老头齐谋甲同志也笑个不止。有人问:“你们是不是学过机械,不然怎能有这么大成绩?”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我们能成功原因,是靠上级领导,和个人的使心眼。只要使心眼没有不成的事!”(华北防疫处 赵石琨)


第4版()
专栏:

  一五三五号机车又开动了
李裕丰、王秋贵、姚大叩、修理机车记
石家庄铁路局机务段机器匠领班李裕丰,在三天工作余暇的钻研并和王秋贵、姚大叩两人协同一致的努力,使十一年来动弹不得的MGD1535号机车又虎生生的在铁路上跑开来,给人民自己的铁路添进一宗财富。
该机车在敌伪时期,因为回动装置(即逆转轴)的手把打不动,在大厂里躺了十年。要不是它的里锅炉能烧暖气,日本人早就把它仍进废铁厂了。国民党劫收后,也没法动它,仍然用它烧暖气。解放后,这份人民的财产曾经进过两次厂,但出厂到了机务段,要是没有两个人的劲儿仍然不能把动它。
本月五日,它第二次从大厂到了机务段。大厂负责同志说:“如果还把不动就请机务段检查出毛病来再修理。”最初,机务段的工友们都认为没法办;大家又都挺忙,所以没人理它。这时机器匠领班李裕丰很不服气,他想:应该把咱们自己这份家当干好。前几天,他在工作余暇便跑到机车旁边去仔仔细细地检视。
本月二十是星期天,他领着王秋贵和姚大叩到机车那儿去给他俩说:“手把把不动是回动装置的复原弹簧没劲儿,咱们想法把它换一换。要是行了,就成,不行就作罢论”。于是他们三人就开始干起来。二十一日,他们自己的活儿干完了,他们就一直上机车那儿。本来一般好的机车,回动装置的手把要是往前推发动机关月牙板的滑子就往下落(往下落的力量大,所以容易落下去),压缩复原弹簧,车就往前跑。要是把手把往后拉,借复原弹簧的弹力,月牙板的滑子便跑了上来车于是往后退。但MGD1535机车的手把没两个人的劲儿就拉不动,因此机车就只能往前跑,倒不过来。
李裕丰同志在苦心钻研后,便一心一意设法换复原弹簧,他想:要是把弹簧的作用翻个转儿,一推手把,使弹簧伸开,月牙板滑落下去,车往前跑,往后拉弹簧有复原劲儿,它便会拼拢回复原状,这股力量足以使月牙板的滑子爬上来,车就可以往后退了。老李想很对。但要是弹簧的中心杆这个重点不往上挪,力点仍然还得用相当大的劲儿。因此他又把原来的弹簧中心杆换了,把重点挪上去二十耗,变更力支持点距离和支重两点距离的比率,同时,要复原弹簧的劲儿足,他把它换成头根,因此,弹簧箱两边得有挂的,于是他又把弹簧箱也换了。一天上午,他和王秋贵、姚大叩三人便把它按自己的计划通通换上,结果一试成功。
记者前几天看到这位四十多岁的领班,他蹬着这具敌伪视同废铁,而现在却正在铁道上来回倒车的机车笑着说:“铁路现在是咱们自个儿的家业啦,干起来怎不带劲头儿呢!”
           (晓洲、梁玉德)


第4版()
专栏:学习动态

  石家庄市举行测验
大大推动干部学习
石家庄市学委会为推动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于二月十日举行了干部学习测验,有相当县级以上干部二百七十三人参加。测验内容分“社会发展史纲”与“社会发展简史”两种。测验结果,前者平均分数五十八分,其中以市委会教育局成绩较好;后者平均分数七十三分以上,各单位中最好的是教育局,最差的是振华实业公司。十九日总结时一致认为这次的测验推动了全市干部的学习,测验应成为一种经常的制度。许多文化水平较低的同志都踊跃参加文化补习学校;学习上的粗枝大叶等不好的作风也克服了。但这次的测验仍有一些缺点:如事先准备不够,题目有点系统;参加测验的名单与学习内容未很好进行统计,以致有不少同志参加错了测验组。


第4版()
专栏:学习动态

  冀鲁豫七分区干部学习时事认识提高
冀鲁豫七分区宣传部,以“将革命进行到底”和毛主席对时局声明为主,向全区干部布置了时事学习。学习方法有启发报告,分组讨论,和联系自己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结果,收效很大:一、未学习前,部分干部对美蒋反动派的认识不足。学习后,已全部清洗了这种不正确的看法,认识了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二、部分干部有太平观念,认为打完蒋介石,就可以回家享福了;部分同志则觉得自己是土包子,打开大城市工作不好搞。在学习中都一一批判和克服了这种思想:国民党反动派虽然快被打垮,但帝国主义还存在;而且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还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才能胜利的完成。好多干部经过这次学习,工作热情特别高涨,过去旧历年要回家的,也不回了。


第4版()
专栏:学习动态

  涉县学习大有成绩
测验将近完全及格
涉县由于县委、县长重视在职干部学习,各机关人员的学习情绪都很高涨。如县联社医生姚继唐,已六十六岁,成了这次学习中的积极分子;讨论时发言踊跃,写笔记,有不懂的便记下来去问别人。县委会高喜顺同志在工作之暇不看书就看报,同志们都说:“喜顺每天手不释卷”。师范学校的教员非常认真,时常发生争执。文教用品的干部,过去的学习很松懈,这次也显得特别积极,元霄节晚上,街上唱戏,大家仍然学习报纸,没有去看。本月十三日举行时事测验。测验人数,乙组四十七人,丙组四十九人。测验结果:乙组九十分以上的共六人,八十到九十分的二十一人,七十分到八十分的十四人,六十分到七十分的十人,不及格者仅一人。丙组的成绩和乙组相差不远。由此看来,该县的学习是有成绩的。


第4版()
专栏:

  谈谈种树造林的重要
周建人
 木材用途广大
必须多多培植
树根网络泥沙
河床不致增高
 森林调节雨量
能够避免旱灾
国家已属人民
大家都来造林
现在快到春耕,再过一月就是清明,为发动大家植树造林,特将“中国青年”第二期周建人先生所写此文转载于此,以引起各级干部及群众的重视。——编者
     
研究科学的人们告诉我们:地面上树林本来是很多的,原始人类不愁树木缺乏,只嫌树木太多——原始年代树木的用度不大,如果树林太多,太密,反而行走不便,而且容易藏匿要害人的兽类或蛇。这时候有很高的山,山上生着树林。有很深的河,河水一定很清的。
但是人类进化到一定时期,对于树木的用途就大起来。造房子,造船,造许多器具都得用木材。燃料也常用木头,而且消费的很多。所以人类进化到要大量利用木材的时期以后,树木便渐渐被砍去,先把近便地方的树木砍去,后来去砍较远的地方,较高的山上的树木。这样一天一天的,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树木就渐渐少下去,造了房子,造了船,造了车,造了各种各样数不尽的许多用具。人口增多起来,用途也愈来愈大了。
从那时候起,人们一味在砍树,却不去造林种树,所以树木只会少下去,不会多起来的。也许有人要问:树木不是会开花结子的吗?种子散落在地上,不是会抽芽的吗?小树会长成大树,树木应该会多起来的。是的,小树是在生出来的。但是树的长大很慢,人的需要往往很急,比方需要燃料的时候,便会把小树砍去。有时候因为牛羊走过,会把小小的树苗踏断,或者咬掉。所以依靠自然地生长小树来增补,实在靠不住的。结果树木还是少下去,少下去,会少到许多里大的地方,许多座山上,不见一株树木。
树木太少了,造屋,造用具的材料少了,不方便是料想得到的。但是还有更大的害处在后面哩!
山上有树木的时候,山上的泥土有树根网络着,地面又有小草生着,雨后,水份便被蓄积着,不会很急的流下,只能慢慢的流下。而且流下的水是清的,不会夹着泥土及沙粒。把山上的树木砍光后,情形就不同了。树根枯死了,泥土也松了。一次大雨之后,水便很快地流下,而且夹着很多的泥沙。夹泥沙的水流到河里,水流得缓了,泥沙便沉下河底,这样又一年年的过去,河底积贮泥沙既多,河便变浅。河浅了,水就积不多。以后遇下雨较多的时候,河里便不能容纳这许多水,就泛滥到岸上,涨起水来。如果一个时候不下雨,河水便干了。如果再这样长久下去,河道愈浅,河底愈高起来,会与岸差不多相平。北方许多地方便成了这样子:有些河很早便没有水,后来因耕种、开掘的关系,逐与岸上陆地打成一片,分不出来,有些新干涸的河,界址还很分明。有些河道还有旧桥桩桥脚存在,是近年才干涸掉的,形迹很明显。
近来因为科学进步,可用钢骨水泥来造房子了,可以省却许多木料的用途。燃料用煤,用煤汽,还可用电煮东西,木材当燃料的用处也减少了。可是许多种用具仍须用木料来做,并且近代又增加了些新用途,例如:发明了火车,便增加了铁轨下面枕木的用度了。
可是种树的重要性还不仅在这些上面。因为要用木材,固然须种树木,为了要使农作物增加生产,更要种树。前面已经说过,山上如没有树木,山上的泥土沙粒随水下流,能把河道填平。山上露出的岩石经过雨打,及冰冻的作用,渐渐破碎成沙,相继被水冲下,一面把河填平,一面山也低下去,久之,高山变成矮山,或竟不成山形,只象土堆,如再长久下去,这地方便会变成沙漠。研究沙漠的成因的科学家们告诉我们说:沙漠实际上是人类造成的,不是天然生成的。因为研究沙漠的人,曾查出沙漠上常有古代文明的遗迹。相信沙漠地区早先也有树林河道,后来因树林被斫伐掉,河道被淤塞填平,雨量逐渐减少(树林减少,雨量也减少),就渐渐变成了沙漠。因此种树不只是为了要用木材,更重要的是树林能够调节雨量的:一切农作物是必需水份的。雨水少,土地干了,就是有肥料,作物也长不起来。在雨水少土地干燥的地方,掘井、开河是一种供给水份的好方法。但是只有树林才能调节雨量。因为树木会把水份从地下吸收入根内,从干内运送上去,再从叶片把水蒸气发散出去,到空气里。水蒸气慢慢上升,过一个时候,会化成雨降下来。所以树林多的地方雨量也多,树木少了雨也会减少。树林既能调节雨量,因此它能防止地面化为沙漠。据研究的人说:有的地方雨量很少,将要变为沙漠时,一经种植广大的树林后,不过二十年光景,雨量就能增加很多,使土地湿润,适于种植了。二十年,从历史上看起来是一个很短的时期,便是从个人一生的寿命来看,时间也不算长。可见改造气候不是怎样艰难费时的工作,只要努力一下,是不难成功的。
但是种树还包含保护树:即保存既种的树木。如果种了不加保护,幼树容易死亡,或被牛羊等弄掉,损失很大的。因为树林必须长得很高大,才有调节雨量的功用,幼小的树林功用不显,所以必须保护它使它长得很高大。高大的树林不但能增加雨量,还能遮风。有些地方时常刮风,有了树林,能把风挡住。可免把农作物吹倒等损害。
还有,有树林的地方,必有鸟来做窠。鸟类中多数爱吃昆虫。许多种昆虫爱吃农作物的叶子或其他部分,它们一繁生起来,农作物的收成就要减少。如果近地住着爱吃昆虫的鸟,会把害虫吃掉,农作物便得到保护了。
等到树林多了,长得大了,还可以有计划地拟定哪些树应当保留,哪些树可以斫去,把木材供建筑及制造各种器物之用,空处另种幼树补上。这样,树林不致减少下去,木料却不愁缺用。有些树的木材可以做纸,有些树的种子可以取油,作制造物品的原料。种树造林不但能使气候“风调雨顺”,能增加农产品,树林本身还能产出许多东西来呢。
有些学者,单知道说:过去的人们只知利用木材,斫伐树木,不知种树、造林;把树木斫光了,致土地变成荒漠。但理由说得不够详细。实际上伐木的是劳苦的人们,用木料的却不是这些人们。巨大、茎直的木材拿去造宫殿、大厦及楼层亭阁,坚实的木材拿去做讲究的用具等等。这些建筑物及用具是供王公贵族、大地主、大富豪等享用的(因了神权的统治的迷信,建造庙宇、寺院等也要用去木材不少):劳苦的人民却没有使用的份。就是供燃料用吧,贫苦的人民也只能取些树枝、草秆来燃烧,成段的木材是供阔人家烧的,这是料想得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面,人民无暇想到也无法从事种树与造林。现在中华全国人民解放的时期已不远,国家是人民自己的了,当然要努力赶快把她整顿起来的。种树造林便是其中的一件。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土地上将生长出茂盛青郁的树林来,使雨水缺乏的地方雨量增加,再加以品种的改良,与耕种方法的改进,产品一定能大大的增加。


第4版()
专栏:工人习作

  我们为自己做工了
唐山制钢厂电工长其
制钢厂在蒋匪统治的时候,从表面看来,仪器在响着,工人在做着,倒是很显得一种忙碌的样子,可是只要熟习内部情况的人,他就可以知道工厂内有着许多花头呢!我们是材料库的工人,每天只知上班“收发材料”,可是在黑暗的气氛笼罩下,精神颓靡不振,每个人都是敷衍着做工,库外无论什么材料零件,乱到怎样程度,也没人去整理它。库内的材料、工具、机件、电气设备等等,东边也是,西边也是,心里虽然想到该做的事,可是谁也不愿出头去作。
在恶劣而黑暗的环境生活下的我们,整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盼到解放了。给我们带来了何等兴奋的情绪啊!我们的工厂在解放第二日就开工了,广大的工人阶级在开始生产了,我们还象以前那样敷衍下去吗?决不会象过去那样了。在上月末我们就开始整理仓库,每天工作一有闲空就整理,到年终就彻底完成了清查与整理工作,有位姓侯的工友,这天整理五十三加仑油桶,在以前需要两三个人挪动一个,现在呢,他一个人就可以随便挪到指定的地方。工友侯玉成、郭东昭,他俩担任割废铁的任务,过去上班时非到九点多钟不动手干活,现在他认识到这是自己的事了,每天不到上班时候就到了工地,即开始工作,过去一天,使用电流最少也得一千多瓦特,但割出的废铁也不过一吨多,现在他们每天不到上班时间就干活,并学会怎样节省电流,不但比过去省去五六百瓦特的电,而且一天割出的废铁,超过已往两倍。
一样的工作,一样的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悬殊呢?这在各位工友坦白的说话中可以找到答复。有的工友说:“在蒋匪统治时期谁象这样干呢?那时候我们一家大小五口,简直是过着地狱生活,我每月所得工资还不够吃,但还要付房租。加上那可恶的匪军,三天叫你出夫去挖沟,两天又要出人修堡垒,母亲在病着,孩子饿得哭闹,谁管你呢?真把我折磨的成了一个傻人一样,试想一想,谁还卖力气干活呢?还不是每天身在厂里,心在家里,消磨那点时间啊!
这回,厂子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了,我们为自己干活。不能象过去那样磨洋工了,应该把厂里的事,看成自己家里的事情。”
他们一边干着活一边还说:“现在我们是工厂的主人,前线战士给我们打仗,我们在后方,更要努力工作,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好早日打垮那万恶的蒋介石,完全解放全中国,让我们被压迫的人们,完全得到自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