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
徐特立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以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去处理他们学习及日常生活的一切问题。只要不是从外面灌输的;而是通过他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得到高度的自觉和高度对于客观的认识。这要求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兹根据苏联一九四七年进行学校思想教育的总结材料来做证明:
苏联从年纪极小的儿童起,就开始指示给他们自然现象的起源,为了这个,就使儿童自己去观察植物、昆虫、鸟类等等发生和发展的演变,以正确的认识事物与现象相互之联系,推演出简单的规律性。因此在苏联小学各年级的国语、自然、地理、算术等课程中及学生日常一切活动中,就已经打下了唯物论世界观的基础。(参考: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七——十八页)
马克思主义者要了解自然和社会的任何一个个别的问题,绝不离开它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去孤立的观察,而用唯物的历史观宇宙观加以观察、分析,寻找出一般的规律,做为解决这一个个别问题的原则。
譬如:马克思要从理论上、斗争上解决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问题,他首先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前途及其将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他用一生精力写了三大卷资本论,而在写资本论以前,他已经研究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了唯物史观,这一普遍真理的历史观就是写资本论的前提,而在资本论中每一经济范筹,都是用历史发展过程写的。虽是他的目的只是求了解资本主义,但他的原则已贯彻一切社会的经济范筹,而成为人类整个发展的历史观,使具体的真理成为普遍的真理;而普遍真理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中具体表现出来,并不是只从一般的概念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自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出世以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前途,才有可能用科学方法去了解。俄国革命经过五十年的前仆后继,还没有找出规律来,自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就取得一九一七年最后的胜利。中国今日的胜利,其基本条件也和俄国一样,是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成果。
恩格斯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目的是要把空想的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他不独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进一步要求研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康德的地球起源学说。把人类社会发展一个阶段的规律,从整个宇宙发展观去观察,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这一特点就保证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正确性。(参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序言)
下面再看列宁对于思想中“感觉”问题的研究,他由人类的感觉推论到一切物质怎样发展到人类的感觉。他说明人类的感觉是从客观的事物反映到人类头脑所产生出来的,再进一步推想一切物质,他说:“一切物质具有本质上类似感觉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参考: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这里他所谓一切的物质,是包括无机物在内。因为一切无机物对一切光、热都起反射作用,对空气潮湿都起风化作用。从这里可以推想任何物质都受整个宇宙的影响和支配。因此当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时,虽然是看局部的具体问题,也应该从整个的宇宙中去看;同时要把从整个中找出的一般规律,用来解决局部问题。这样能使局部的具体问题得到正确解决。
本文所讲的思想教育的对象,是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这种思想教育,我们正在开始准备。苏联也是在一九四七年以后才对以前做了总的清算并贯彻全面进行。历史证明,过去我们在党、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上,都是有比较长期的历史基础。今将比较主要的事实略述如下:
一九○一年布尔塞维克出版的火星报,是建党时期思想斗争的一个刊物。在这个思想斗争中,把布尔塞维克党建立起来了。
一九一九年建立第三国际,党章中规定各个支部定期清党。这个清党是发动党内外广大群众参加,带历史性的审查每个党员。
一九四二年我们广泛开展整风运动,直进行到“七大”前后,这个伟大运动中,使我们的党进一步的布尔塞维克化了——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各方面成为正确的不可战胜的一个党。
一九四六年土地改革运动前后,我们曾进行了反恶霸,反伪政权的斗争,开展群众性的诉苦运动,诉苦内容之一是“挖穷根”和“栽富根”。所谓挖穷根和栽富根就是找出穷困的社会历史根源和今后致富的前途。使群众自觉的掌握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否定过去的宿命论。另外那时敌人曾散布“变天倒算”的谣言来恐吓群众,就促使了我们组织群众讨论国际国内的形势,研究分析形势的发展及敌我力量的对比等。从此不但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认识,坚定了群众的革命信心,而且使群众懂得了要用自己的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
后来我们把诉苦运动的伟大作用开展到部队中去,甚至使被俘的国民党士兵经过诉苦,很短期间即变成了人民的武装。这是由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来清算他自己的历史,改造了他自己的人生观宇宙观,变成自己向前发展推动的力量。从以上各点说明,布尔塞维克党对于党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和伟大的成绩。所以今天我们广泛开展学校的思想教育,是具有足够的把握和充分的信心,能够胜利完成的;但同时必须要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来进行这项工作。
最后我们应该知道,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改造思想的问题,不能从和平说教的方法获得,而是一个艰苦斗争的过程,经常的建设工作。目前我们还极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把思想教育如何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希望教师同志们尽量发挥天才,大胆创造,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以便大家展开讨论。另外还要广泛的组织各种形式各门科学贯彻思想教育的座谈会,来迎接这个新的建设任务。


第5版()
专栏:

  东北农村的新景象
王刚
列车从辽河平原横跨松花江主流,直到东北著名的粮仓黑龙江省,沿线的每一个国营粮栈,有成百的商业工作干部整日不停息的工作着。上百上千辆粮车赶进粮栈卖粮,在粮车的行列里夹有黄色的新车,红缨大马,和穿着崭新棉衣、乌拉(注)、白羊皮袄的人群,点缀了土改两年后东北农村的新景象。
在海伦县粮栈领钱处,双禄区爱禄乡的一位农民刘振中,在拥挤的人群里谈起今年卖粮来:“往年卖粮价钱落,布匹、海盐、乌拉都挺贵,卖了粮钱不顶用,今年国家买粮价钱合适,粮价涨了别的东西都没涨,卖了粮庄稼院人觉着买啥啥便宜。”刘振中讲这话不是没有原因的,土改后他全家分了六垧地、去年打了十八石粮,零零碎碎的卖了四石,去了还工帐,买点盐吃没等开春下地钱就用完了,全家六口置办的全部冬装是两只乌拉。今年就完全不同了,还是种那六垧地,打粮二十几石,只卖了两石黄豆,就得了三百万元,先后买了六十多尺布,十来斤棉花,四十斤海盐,两双乌拉,他自己已经穿上了里外三新的蓝棉袄,换了新裤面,家里老婆孩子亦添补了一下,全家冬衣问题就解决了。刘振中正准备交公粮后再卖几石粮,把土改时分的瞎马换成壮马,或今冬上山拉木头,或明春插犋都可以使上劲了。象刘振中一样,在经济生活上发生了新变化的农民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了。泰安县一个农民第一次卖粮时还没穿上棉衣,第二次卖粮,棉衣已上身,开始送公粮时连新皮帽新乌拉都穿戴齐了。就连一贯保持着中农生活的榆树台西泉岭村农民张殿生,也打破了往年自种棉花自己织布的旧例,到四平粮栈卖粮买天津机器纺的青市布,他合计着,今年布价贱,自己纺的粗布不结实,把粗布卖了买成机器纺,花钱并不多。在各地国营百货商店,农民整匹买布已很平常,在十、十一两月全东北仅国营商店卖出的布就有一百万匹,等于一九四八年国营商店全年的卖布数,超过一九四七年布匹推销量的百分之四十。农村其他用品煤油、乌拉、豆饼也同样的大量卖出。过去往往叫百货公司经理感到头痛的装花推销问题,如今已完全解决,几个月里各地储存的三千吨装花已卖得仓库空空。工业部生产的汽车轮胎,因质量不好在商业部门的仓库积压几个月,但作大车胎却很合式,入冬以来已为添置大车的农民买去几千条。
从四平经齐齐哈尔、北安到哈尔滨,在沿线粮栈上记者以同一个问题访问过几十位卖粮的农民,“今年卖粮价钱合适吗?”他们共同的简单回答是:“粮价好,布匹贱,贸易局没叫老庄稼人吃亏。”是的,过去几年来,东北虽然在直接战争的情况下,国家商业机关却没有忽视,在卖粮季节提高粮食价格,缩小粮布差价,提高农民购买力的价格政策。按照国家物资力量和农民卖粮的要求,逐步的缩小粮布比价,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在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一吨大豆价相当于解放布一百零一尺,到今年下半年,农民出卖同样的一吨大豆,可以换到解放布三百七十四尺了。比起前年一吨大豆换一百六十一尺解放布和去年换二百六十尺布的比例亦已提高不少。随着粮、布比价的变化,与其有连系的针织品、乌拉、煤油、海盐……一切民需日用工业品与粮价对比下,都相对的减低了。这已成为东北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生活日趋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这仅是问题的一面,海伦县务本区光荣乡的一位农民宋文和,卖粮时算起年成来,觉着有些糊涂;自入夏以后,海伦县和北满其他县份一样的天旱,他心里揣摸着今年的豆子最多一垧能打两石,到场后的计算是一垧地打了四石黄豆,因此觉着对今年的产量估计有些保守,公粮负担不重。同乡的卖粮农民谢春芳则认为详细的计算一下并不糊涂,去年沈阳还有国民党“二满洲”,咱们打仗要出差,抬担架,今年庄稼人把劲都使到地里去了,上粪多,又插具变工的,国家要公粮并不重,为啥打的粮不显多呢?从这两位农民的谈话里说出了农民经济生活变化的另一面原因。在副业生产中也同样的发生了变化,仅黑龙江一省就养猪三百万口,够斤秤且要在一年以内出卖的占三分之一,其中要求国家收买组织出口的有卅万口,全省一年要出卖的鸡蛋有四万万个,两项总计价值粮食卅五万吨。如国家能如数收买组织出口,又成了增加农民购买力的另一因素了。从此证明了黑龙江省最近所作农村调查的正确性:全省在土改后,经过两年的大生产,农村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农村经济开始上升,这表现在,各地农民均已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达到了中农生活水平,其中约百分之十达到了富裕中农水平,但也还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停留在贫农的水平,只有百分之一、二失去了耕作能力或其他原因而降为雇农。
这些情况,往往被我们搞商业工作的同志所估计不足,如国家开始购粮的第一个月里,即超过了原定计划百分之八十,发生资金及货物供不应求的现象。阿城百货公司经理当准备农民用之白羊皮袄时,一听八十万到一百万元才能买一件,恐怕没人买只准备了一百件,以为很难出售;殊不知在几天的工夫就被卖粮农民买光了,第二次又准备了二百件,同样在数天之内卖光,结果在一个月以内,共销售八百五十件;再有的话,还会陆续大量销售的。
这些景象难道是以前任何时期所能设想的吗?决不能够!双城的一个老农,在伪满十四年的时间,只有两个冬天穿过鬼子配给的花布做的花棉袄,一辈子没有新布上过身,今年却由百货公司买回了黑市布,穿上了新的棉裤棉袄。本来他已经好几年不能干活了,今年却在打场的时候每天都下地干活,并热心地品评着今年的收成,赞扬着籽粒之饱满,并随时计划了明年的生产。
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得上这些生动的事迹更能鼓舞农民的生产情绪呢?当着他们卖完粮食以后,把布和棉花装到车上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着今年的物价,从而联系到明年的生产;他们要把生活过的更好而加紧生产,他们要把毛主席领导的新国家建设的更好而加紧生产,那么且看来年更新的景象吧!(转载东北日报)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60)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第四节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战斗性与实践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客观实践的历史的真实的反映,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是而且也必须是实践的反映,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由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理论,又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与发展实践,并在这指导、推动、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又充实、修正、提高与发展理论。马列主义就是在理论与实践这样的交互作用中,一方面推动发展了实践,另一方面又提高与发展了理论。因此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
实践的意义
所谓实践,在马列主义者的理解中,就是人们物质的生活的实践,“人们生活底真正过程”。人们生活底基础,就是人们的物质的生产,人们的物质的生产是由物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构成的,即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一定的生产力状态下,它们二者统一结合的状态下的生产。因此人们物质的生活的实践,也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在阶级社会中是在一定的阶级关系中,社会地在其中生产、行动、存在、发展的实践,也就是人们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党派斗争的实践。所以人们实践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社会的物质的生产。同时它又是社会的最根本的基础。马克思说过:人们“物质的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诸过程一般。不是人们的意识规定他们的存在,而相反地,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规定他们的意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因此斯大林同志又说过:“人们生活底式样怎样,他们思想的式样也是怎样。”“联共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一节)
所以马列主义认为实践产生理论,理论又用以指导实践,并在这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相反结合相互作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都获得上升发展。因此理论不仅从它产生过程中,和它发展过程中有它的实践性,而更重要的是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指导行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受先进理论指导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所以衡量一切科学理论的标准,不是什么旁的东西,而是实践。或理论的实践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完全统一的典型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经典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客观实践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客观实践中产生出来,用以认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指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实践完全统一的典型。因此,它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及其他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大众,在各国与世界资本主义统治下生活实践与革命实践的指导南针。不仅如此,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地也必然都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之产生成立,使得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更加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同时又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获得理论的指导。使社会主义的和新民主主义的无论那种经济设施、决策、实施办法,都可依据政治经济学的原则订出正确的方案办法来。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经济建设的理论,也必然都是要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孕育产生发展起来的。人们把这些实践从具体到抽象的加以概括,体系化,上升提高到原则、理论的高度。而各种指导人们实践行动的经济方针经济政策以及具体的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都必须依据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各个国度各个地方,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与条件下底具体的经济情况和经济运动的实际状况,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获得结论始能确立提出。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主要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
马列主义一再强调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说明世界,而重要的,还是在于改造世界。这一科学的真理同样地也适用于政治经济学。因为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所领导的人民大众,生活在各种反动的统治阶级的压榨奴役下,被剥削,受压迫,过着吃不饱穿不暖,或者无衣无食,没有自由,没有权利的生活,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要他们组织起来,用有组织的力量,与剥削统治者反抗和斗争,以挣脱这种压迫与剥削,改善这种生活,而不致受统治阶级的欺骗麻醉而认为这种生活是什么“命运注定”“上帝赐予”,那么,这就需要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认识的斗争的武器,把自己的头脑和行动武装起来,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这就需要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所领导的人民大众,在马列主义武装下,组织起来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革命的政权,而在建立革命的政权以后,从事经济的改造与建设工作,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往前发展。所以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列主义的其他一切科学理论一样,不仅是认识的武器,同时也是战斗的武器,其任务不仅在认识世界,主要的还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它不仅为人们生活实践所需要,亦为人们的革命实践所不可缺少。


第5版()
专栏:

  在共产主义时期国家还存在吗?
柴尔诺夫著
真理报读者奥西波夫,斯哈梁霍和拉林来信问,在共产主义时期国家还存在吗?
答:斯大林同志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即是他进一步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并创造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整个而完善的学说。
斯大林同志对于苏维埃国家的发展阶段及其职能之因情势之变化而改变给与了充分的分析。斯大林同志指出了苏维埃国家由十月革命时期所经过的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并深刻地阐明了它的任务及职能的特性。在第一个阶段,是产除了剥削阶级以前的时期,苏维埃国家的两个基本职能是镇压国内被推翻的阶级和保卫国家以防外来的攻击。在这个时期中,苏维埃国家还执行了第三件职能——经济组织和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能,其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底萌芽,并以社会主义精神重新教育人民,但是这个新职能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在第二个阶段,国内军事镇压的职能消失了,消亡了;代替镇压职能的,是防范那些人民财富的偷盗者及掠取者,即保卫社会主义财产的职能。武力保护国家以防外来侵犯的职能,仍完全保存着。经济组织和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能也仍然保存着,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最丰富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出在共产主义下,如果资本主义的包围还存在着,那么国家就必需保存着。
斯大林同志,在党第十八次大会上的历史性的报告中曾说道:
“我们是在继续前进,向共产主义前进。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在共产主义时期也会保存呢?
是的,会保存的,假如那时资本主义包围尚未消灭,即外来的武装侵犯危险尚未产除的话。同时很明显的,我们国家的形式,又会随着国内和国外环境变化而变更。
不,不会保存而会消亡下去,假如那时资本主义包围已经消灭,而被社会主义包围所代替了的话。”(列宁主义问题俄文版六○六页)
斯大林同志这种天才的结论,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学说的进一步创造性的发展,并以新方法解决了共产主义下国家的命运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们尤其是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下国家的问题,只设置了一般的形式,只是从国家内部发展的观点去研究它。恩格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脱离了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国际条件,所以从假定社会主义在各国或大多数国家中都同时或多或少地获得了胜利的情况出发;因此,恩格斯只得出了一般的结论说,在共产主义下,国家就成为不需要的而消亡了。
恩格斯的这种论述,是适合于当资本主义向上发展的时期。列宁曾指示过,在帝国主义时代——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在各国发展的程度不同,所以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同时胜利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首先在某些甚至单独一国内的胜利,是可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的胜利,就完全证实了列宁的论述。苏联的劳动者,建设了资本主义条件包围中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我国的劳动者,具有一切建设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既使在资本主义包围还存在着的时候。
斯大林同志指示说:“决不可把恩格斯关于一般社会主义国家命运的一般公式,推广来运用到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的局部的具体的情形下来,这个国家在自己周围是有着资本主义的包围,这个国家遭遇着外来武装侵犯的威胁,因此它也就不能撇开国际环境不顾,并且它应当拥有训练得很好的军队,组织很好的惩罚机关,坚强的侦探机关,因此也就是说,应当拥有强有力的国家,能保护社会主义底成果,打退外来的侵犯。”(列宁主义问题俄文版六○三页)
斯大林同志所深刻地研究出的科学的论断,动员了党和全体苏维埃人民,从事于争取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环节的全面的巩固而奋斗。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了只有在列宁—斯大林的党领导下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才有可能动员起苏维埃人民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以保护苏联的自由和独立。伟大的卫国战争,确凿地指出了:社会主义胜利了的地方,是多么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能击退并粉碎帝国主义国家武装进攻它的企图。
斯大林同志关于在资本主义包围没有消灭的情况下,国家在共产主义时期仍需存在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斯大林同志领导党和全体人民尽力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争取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斗争中的强大推进力。
苏维埃人民,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实现着共产主义建设。我国共产主义建设的成就,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狂怒。当苏联坚定而自信地步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强大高涨时,当人民民主国家成功地建设着社会主义的基础时;而资本主义世界却被最尖锐的矛盾撕裂着,其经济情况也不停地下降。以美英帝国主义为首的帝国主义反动派,在肆无忌惮的军备竞争中,在创造战争歇斯底里的空气中,在准备反对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战争中,寻求出路。
这一切标志着:苏联人民应该时时准备着,警惕着并要始终不渝地巩固自己社会主义国家的威力。
由共产党领导着的苏维埃国家,其一切行动,都是一贯地坚决地实行争取和平的政策。这一贯的和平政策,是基于苏联增长着的政治的及经济的威力,它流露出我们国家与一切侵略的剥削者的动机有着深刻区别的天性,同时我国致力于创造成功地建设共产主义的最优秀的条件。
各国劳动者,都清晰地认识我们祖国在争取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及民主和平中的领导作用,在曾经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盛生长中的苏联,一切爱自由的民族,都看到了全世界持久和平的保证。
斯大林同志,在指示共产主义时代,如果还存在资本主义的包围时,就必需保存苏维埃国家,同时他曾强调指出:那时我们国家的形式,将依内外情势之变化而改变。
由于我国步向共产主义的加速行动,愈来愈扩大了苏维埃国家经济组织及文化教育的职能,因为现在国内的基本任务,就在于和平的经济组织及文化教育工作;在于创造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和精神富源。同时,防备外来侵犯的武力保卫职能,也完全保存着其意义。我们的武装力量、惩罚机关和侦探机关的锋芒,不是向着国内,而是向着国外来对付外部敌人了。
斯大林同志,以资本主义包围还存在时,我国有建立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的坚强信念,武装了党和人民,同时还指示出赖以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武器。这武器即是苏维埃人民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人民,以关切和爱护围绕着自己的国家,警惕地注视着帝国主义者的阴谋,并以目己英勇的劳动,来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威力与国防力量。
     (君强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