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儿童保育事业的发展
在旧中国大多数的儿童是不被重视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孩子们,经常挣扎在饥寒病患的死亡线上。打胎溺婴和卖儿女在中国旧社会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贫苦儿童流浪在街头没有人照管。据统计一九四六年北京市儿童死亡数有一万六千六百三十四个。上海市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一个月里被丢弃的小孩死尸就有一千三百个。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儿童是不幸的一群,他们所受的苦难是很多的。
在新中国特别是老解放区,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妇女也纺线、织布参加农业生产,大家有吃有穿,生活得到了改善,毛主席曾经提出“人兴财旺”的口号,就是说人民不仅是要做到丰衣足食,而且要生了孩子都能养活。人民政府明令禁止溺婴堕胎,“私生子”被承认有合法的地位,不许歧视虐杀。在土地改革完成的地区,儿童也享有土地权和其它财产权。据华北哈里逊医院的统计,来治妇科病的农村妇女,百分之百是为了要生孩子。各解放区人民政府都订有保护妇女生产育儿的条例,规定了各机关孕妇产前产后的假期,给妇女一定数目的生产和育儿的费用等等,并且鼓励开办托儿所。在城市里的流浪儿童,人民政府把他们安置在教养机关里,给他们衣食住和受教育的机会。北京的市立育幼所,解放以后经过整顿,伙食改善了,儿童们被组织起来了,过去的乞儿今天参加了识字班、自治会,开始走上了健康愉快的道路。
在人民政府的号召和协助下,各地妇女积极从事儿童保育事业。一面普及妇婴卫生,训练和组织接生员、医疗队,分布到各农村,改造旧接生婆,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提倡公共卫生,救治害病的孩子。唐县六区水羊村,有个姓张的媳妇,生了五个孩子都是害脐带风死的,当她生第六个孩子的时候,正好有新的接生员在他们村里帮她接生,产妇和孩子都很平安,他们夫妇俩看见人就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
在敌人封锁,扫荡、破坏,和医药、人力、物力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解放区还是注意了保育事业。学校、机关、工厂和部队都先后成立了半托或者全托的儿童保育机关,集中力量保卫孩子,给儿童较好的衣食,注意营养和卫生,实行严格的预防传染病的制度;同时,在紧急的时期,许多保育员仍然积极英勇地坚持了工作,对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大公无私的母爱。比如在传染病流行的时候,保育员为孩子们输血;在敌人进攻的时候,保育员背着孩子翻山涉水;当敌机扫射的时候,她们就以自己的身体去掩护孩子。在敌情紧张的时候,每个人带着一两个孩子分散到农民家里隐蔽起来。胶东有两个保育员,当敌人扫荡到村子里的时候,她们抱起孩子躲在树林里,不管寒风大雪,解开棉衣,把孩子紧紧地裹在怀里一天一夜。在战争的环境中,在落后的交通工具下,山东省托儿所带着一百多个孩子,从一九四六年九月到一九四八年秋天的两年中,在中共和人民政府的整个布置和帮助之下,曾经作了七次艰苦的转移,经历了五个战略区,一共走了五千多里路。洛杉机托儿所在被敌人封锁九年的乡村环境中,没有病死过一个小孩。
在解放了的各大城市,正在积极恢复、改进和开办工厂托儿所,工会女工部和妇联福利部协力到各工厂,帮助改进托儿所的工作。在天津和上海,解放后的两三个月中间,有些工厂的托儿所扩充了房间,增加了年青的保姆,购置了医药卫生用具,设立了隔离室,发动保姆给孩子们喂开水,补充乳儿食品,给孩子们擦汗,洗澡,洗尿布等,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发育,逐渐解除了女工们的实际困难。
工厂托儿所办好了,确实可以减轻有孩子的女工们的负担,提高生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象上海中纺十厂一个女工,自从解放以后,因为托儿所工作改善了,她对孩子放了心,生产量就从每星期二十七个折实单位底薪的报酬,增加到三十一个单位。大连鱼网工厂托儿所的徐凤英带着两个孩子,每天只能织三十扣网,把孩子送进托儿所以后,最初是织八十扣,后来一直织到一百多扣了,她当选了劳动模范。据鱼网总厂托儿所的统计,九十五位母亲自从把孩子送进托儿所以后,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四,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增加了个人的收入。北京解放以前,原有公立托儿所三处,私立托儿所六处,寄托儿童四百四十三人,解放以后到九月为止新增加的公立托儿所有二十处,私立托儿所十二处,寄托儿童一千二百四十人,比解放以前增加了三倍半;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四个城市原来一共有托儿所二十九处,现在已经增加到八十一所,寄托儿童总数是三千六百四十九人。
除了积极推动和扶助各机关成立托儿所以外,对于私营托儿所和儿童保育的群众团体,凡是诚心愿意为儿童保育服务,有工作表现的,全国妇联福利部就和他们联系,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今后的保育工作方针是:提倡在工厂机关和企业部门为女工和女职员成立日间托儿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全托的保育机关,照顾烈士遗孤、父母远离或者母亲工作过于繁重的孩子;培养保育人才,着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训练,在可能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办保育训练班或者保育学校。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举办小型的日间托儿所,以求普遍。
                    (新华广播稿)


第6版()
专栏:

  怎样办学习壁报
张启瑶
由于对象之不同,也可以说由于目的之不同,壁报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给外面人看的,以宣传或教育他人为目的;一种是给自己团体内人看的,目的在互相学习与互相批评。前者比较不普遍,撇开不谈,本文所谈的是后面这一种。
在学习的诸方式中,如阅读,开讨论会,办墙报等,无疑的壁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不应忽视它。通过壁报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赤裸裸的解剖给他人看,把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倾露出来,来进行互相学习,互相批评,这正是有助于阅读与开讨论会的最好形式。因为开讨论会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思虑时间,暴露自己的思想时,往往不够明朗,有时甚且走了样。如此,人家对你的批评,就不容易针对你的思想了。通过文字的方式,就可以矫正这一缺点;同时用文字发表意见与暴露思想,比较严密与系统化,可养成一种多思想多考虑问题的习惯;其他还能培养写作的能力。
可是如果不将它搞好,没有好好掌握此一学习方式,那就难能达到上述目的。要搞好壁报,我们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首先是人数问题,多少人来参加这壁报团体,最好在十五人以上至四五十人,联合二三学习小组,或以一班为单位为最宜。人数太少,会不感到兴味,或感到负担太重;太多了,注意力分散,会表示淡漠。
第二、内容要配合学习过程,要有重点,如这一段时期学习的课题为“阶级与阶级斗争”,那么这一期壁报的内容应该侧重阶级的本质,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将阶级联系到自己的阶级出身与阶级立场上等问题。这一段时期学习的课题如果是“城乡关系”,那么这一期就应该侧重城乡关系有关的问题。因为学习某一问题时,心理上有所准备,对那一问题就会特别关心,写的人不会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笔;看的人呢,也就感到特别亲切与有兴趣了。
第三、出刊日期:事前要有所规定,顶好能定期,如果这样的话,这壁报就有了相当的严肃性,而且能够持久。因为没有定期往往容易拖延,一延再延,一直到无形宣告停刊为止,这种任其自流的态度,是办不好壁报的。
第四、大家都要写,不应该少数人包办。在一个学习团体里,有的长于写作,有的不长于写作;有的欢喜写作,有的不欢喜写作,这是事实。所以原则上要有所规定,如每期每人必须写一篇或二期一篇,不要不喜欢写或不长于写的人,就不叫他写。编者要负起敦促与索稿的责任来。不然,每期老是会看到那善于写、长于写的几个人的文章,而失去搞壁报为的是学习与自我批评与互相批评的主旨。
末了,在物质条件允许情形之下。尽量的使之齐整与美观,可是又不宜过事装璜,徒耗物力。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张墙报,因为那墙很高大,编者为力求二者配合,使墙报与墙调和,将墙报张贴在墙中心,这样外表固然很好看很相称,可是要看其内容,就非用扶梯不可了,诸如此类的毛病,我们应该避免。
              十一、七日于北京


第6版()
专栏:

  井陉第四发电厂的工人学习
吴殿荣
井陉凤山第四发电厂的工友们,在自觉自愿地基础上,努力地学习着政治、技术、文化等课程。在课室、在机房,随时随地利用工作余暇来进行学习。回到家里也和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这种情绪在学校中是罕见的。
通过了学习,工友们掀起了生产的热潮,节省下大批的材料,降低了发电成本,使每度电需煤一·九公斤的成本降低到一·二四公斤;因为政治觉悟空前地提高,工友们都拿出主人翁的姿态来管理自己的工厂,就以目前贯彻民主化运动来说吧:全厂九十多个人提出一百○六条建设性的意见,福利一项仅仅七条,充分地发挥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精神。因此要想搞好人民的企业,就必须搞好工人的学习,首先是政治学习。
但是这种成绩并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经过一段曲折的道路的。
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此地工人多,分散居住在附近乡村。在他们的觉悟尚未提高以前,他们认为这是浪费光阴的事情,因为下班后他们还要回家去种地。其他如工作时间的不同(多系运转班),师资、教材等等问题都接踵而来。三月间,电灯公司统一领导之后(从前归井陉矿),主要的任务就是组织学习,教育职工,但是面临着的种种困难,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呢?
五月间领导干部抓住拆修三号发电机的机会,发动工会各小组讨论是否需要学习,结果有了答复,就是要学理论,学习气压真空、以及运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于是就决定了先学技术,聘请梁沈二位工程师担任讲师,采取上大课的方式,这样继续了三个星期。虽然讲师尽量避免数学公式,只介绍浅近的原理,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因为工人程度的不同,文化和数学的根基太差(有二分之一是文盲),听得懂的只有十分之三,于是人渐渐少了,有的直想睡觉,双方都不感兴趣,终于垮台了。
总结此次失败的原因:(一)工人要求过高,犯了急性病。(二)事先没有具体的调查实际情况。(三)没有发现学习积极的中心骨干。(四)不应采取上大课的方式。
针对以上缺点,召开了扩大干部会议,进行检讨,并发动工会各小组讨论,拿此次失败的教训教育职工。后来决定先开始调查工人的程度,印出征求意见书,并请出十位对学习热心的工人协助工作。按照文化程度、工作时间的不同,编成四组;每周三堂文化课(算术与识字),一堂政治,一堂唱歌,修理股工人每天多学习一堂算术;由干部分担教员(我们是七月底来到四厂实习,八月初配合厂方干部教课)。并由工会买了许多石笔、石板、日记本、铅笔、工人识字课本等等。
这样便开始了第二次学习,出乎意外地顺利,学习情绪异常高涨,都对学习有了信心。不识字的老工人每天规定学两个至四个字;技术课采取漫谈方式,讨论汽机锅炉故障处理办法,交流经验并结合实际研究正在大检修中三号电机找平衡的试验法等。大家对学习都发生了兴趣。
六月末青年团正式公开了组织,对学习起了骨干和核心作用。在尊师爱徒的口号下,团结并鼓励了年老的师傅们。青年团员张贵清每晚自动到厂内找教员补习算术;杨凤小、高宣英利用砸煤休息时间在铁板上写字;修理股的老师傅刘占山、曲瑞更等一有功夫就写“旋床”“铣床”等应用名词;锅炉汽机的老工人练习写“负荷增加”“现在良好”等信号灯上的标帜。总之,都是学了就能用的东西。此外教员们也经常地开联席会议,检讨缺点,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指导员杨万益号召大家首先要“检讨自己,不要怨别人落后不进步,谁不想学好呢?”因此教员们经常地改进教学方法,用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提高自己,总务股长并亲自发掘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因此工友们的情绪更提高了。到现在刮大风下大雨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学习。
总结这次学习工作,获得以下几点经验:
(一)组织学习时,应该着重启发教育工作,应该是自愿的,而不应采取强迫方式。政治课最好过一个时间再添,要适当纠正少数青年工人的急性病。
(二)制度的建立;建立考试制度,奖励成绩优良者,鼓励成绩不好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考勤制度;但这些制度不要操之过急,应该等到学习情绪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举行。
(三)学习与工作结合:如上算术课不要单纯依靠书本,应该使他们学完后即能用。如体积的计算、怎样计算马力、计算用电量,以及一张铁板能作几个水桶等等。上识字课给工人注解生字时教员要耐心地解释,并须贯彻民主方式,鼓励大家多提意见。


第6版()
专栏:

  可靠的人
——火车上的小故事
张子清
十月二十六日,由天津开往北京的十二次特别快车,乘客特别拥挤。
一位解放军同志也被挤在这节车里,他的右手伸向前面,口里叫着:“对不起,劳驾,劳驾。”看样子是想挤到军人列车里去,可是怎么能挤得出去呢?
“同志就在这里吧!那边人更挤。”四五个人同时劝说,他们极愿同志留在这里。于是解放军同志便留在这个车厢里了。
车开行了,秩序安定下来,解放军同志坐在自己的包袱上,读着很厚的一本书,大概是本小说吧!同志对面坐着一位朴素的年青妈妈,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在哺乳。
不一会,小孩吃完奶使劲仰着头,张大着两个黑眼睛,小嘴“啊!啊!”的向着同志打招呼。同志抬起头来,笑了笑,现出喜悦的样子。
“叫叔叔,给叔叔唱歌。”年青的妈妈看了看同志,高兴的教着孩子。
“孩子不认生!”同志微笑着夸奖孩子。
“不,可认生啦,不知今天怎么啦!”年青的妈妈矜夸地说:“小孩也知道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了!”
车快到了,从车窗可以望到北京的城头,很多的人都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真麻烦,孩子又睡觉了,下车可怎么办。”年青的妈妈说着,看了看自己的东西,又看了看同志。很显然的,是想求同志帮助她一下。
同志看了看她的东西,似乎想说:我可以帮你一下。但是考虑到对方是个年青妇女,不太方便,没有说,仍然看着书。
车进站了,年青的妈妈除了小孩还有两个大包袱和一个提包,周围有三四个乘客都说要帮她的忙,可是她总是犹疑的说声谢谢,显然她怕遇到坏人乘机偷走她的东西,因为上车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故。
车停下了,人们都向外挤。
“我帮你拿一下吧!”又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说。
“不,我自己可以拿走。”她又婉谢了。犹豫了一会,她便决然地向这位解放军同志说:
“同志!请你帮我拿下去吧!”她终于把行李交给了这可靠的人自己抱着孩子微笑着先挤下火车,同志费劲的拿着东西也挤下来。


第6版()
专栏:

  黑石坡煤窑演义(25)
康濯
不过,没过了几天,喜禄却又不放心。他捉摸着他那东窑虽说淹了,可西窑秋后还能出炭,他到底不想撂了;再说,他也还是怕得罪了聚宝,那老君爷闹响动的事他也有些着怕;而且窑上的事阳泉也象有人知道,过去有些跟他很熟快的字号商家,这阵子见了他总象有意躲着他,也不大跟他来往,他想着这么下去对自己没好处。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他二小跑来告他:说是聚宝很生气,天天打发乾大脑来要帐,并口口声声要喜禄寻大三回来抵命!他二小一边说,一边两片嘴唇直哆嗦,他不禁骂道:“看你那球样!你怕人家会宰了咱们么?”但他自己心中也一样地着怕;他想先还了帐再说别的,可实在又筹不出款;想寻个什么人来圆转一下,却没合适的人,就连玉宝也真个再不找他了!这么摩摩蹭蹭地,又是一两个月,村里闹响动的事还是风言风语挺着怕;接着就有村里别的社首来跟他商议,叫他回去了结这事、他说叫聚宝拿出办法来、但人家说聚宝是非叫他想办法不行,可他有什么办法?这真叫他更恨更生气!后来,又听说村里老百姓也闹得整天找社里叫想法,聚宝却说是要到城里去告他,连柳沟大窑主也不满意他,也主张聚宝打官司,而他住在阳泉,竟连一个熟人跟他交往的也没有了,他这小铺好象人们也不敢来买东西了,连他俩小也催他回去想办法了,他这才拿了个主意:反正是花钱呗!回去就回去!看你聚宝怎么着!不想正在这时,日本鬼子打进了咱中国,人人慌乱,后来又听说咱中国抗了战,但紧接着日本鬼子占了太原府,占了正太铁路,阳泉好多商号关门回家,喜禄也回了村,聚宝也没提起大窑的事,连老君爷闹响动的事也没什么人提了。喜禄也就拖拖再看吧!还是没找聚宝商议窑上的事。
到冬天,喜禄看着阳泉买卖家开张的又慢慢多了,他想:反正不跟日本人打交道呗!开买卖许没事吧!就又领上他大小开小铺去了。但他去阳泉不久,却见聚宝和左近不少村子的总社首村长们进了平定城,跟日本打上了交道,回村来日本还是派他们当村长!喜禄生气也没有法,而且村里老君爷闹响动的事又传开了!聚宝又派人叫喜禄回去,喜禄想想也没别的法,这才提心吊胆地回去商议。
这回聚宝见了喜禄,什么也没说,干干脆脆:第一,叫喜禄掏钱重修老君庙和戏楼;第二,借柳沟的款,过期不还,利滚利滚成了二百白洋,叫立时还清。喜禄听了这,差点没气量过去;他傻愣了一阵,就心一横说道:“一个小铺,二十来亩地:我就这点家当!你看怎么拾掇吧!”聚宝拍着桌子骂道:“你他妈耍无赖么?”旁边乾大脑和别两个社首赶紧劝说、圆转,过了半天,聚宝才一挥手,挺不耐烦地说:“@他妈的!反正我生气动火的也不顶,我倒霉吧!修庙的事,我拚着卖点地,喜禄一半我一半,村里家户再取上点,赶早动手。还帐嘛,反正不能我来还。喜禄你说吧!”喜禄道:“我有什么说的!我小铺背了一身饥荒,地吧也只能卖个三亩五亩的,再多了就自己也不够吃了。我反正紧着对付吧!要不,窑我也不要了。”聚宝忙说:“行!你当紧些闹!款齐了嘛,你来张罗主事修庙吧!”喜禄明知自己不能主事,就没答应;聚宝又挺不耐烦地说:“反正什么也得我!咱这还能活几天啊!日本来了也得我支应,修庙也得我张罗!叫你们为公众办点事的,你们是一滴汗也舍不得流!好吧,乾大脑张罗吧!”于是,村里又一阵热闹:唱戏、请客、供祭、粉刷庙殿神像壁画和戏楼……一大套排场。不过这些事喜禄没怎么沾边,他只卖了几亩地,还了帐,剩下的也不知够不够修庙的款,都给了乾大脑,自己生气不理,干脆住在阳泉。过了些时,他听人传言:说是黑石坡村的庙修的挺不赖,村里响动什么的也没有了;他心上算是放下了一件事,可也没说什么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