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关于“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
王学文
在河北直属机关总学委会编印的“学习”第一号上,有“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一文,这是对于八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学习信箱上问题解答的一种意见。据作者刘洪河同志说,关于两种商品生产基本区别方面“尚不充分与明确,有加以补充的必要”。我对于刘洪河同志的“补充”意见,还有些意见,写在下面:
  一
人民日报上所答的两种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只从经济发展的时期、生产方式、生产的目的方面简单地提出三点。因为简单,说明就不够,每一点都可加以补充。如果刘同志注意到的话,三点之外,还可以加:生产发展前途一点。问题只在根据什么原则补充和如何补充法。
  二
刘同志认为“太不明确”需要补充的第一点,是“对于生产手段的关系(占有关系)”,“因为这是区分阶级,分析社会制度的主要一环”。刘同志认为“对于生产手段的关系(占有关系)”,由生产方式一点“可以引伸”出来。但据我看来,“对于生产手段的关系(占有关系)”,并不是由生产方式方面“可以引伸”出来,而是包含在生产方式之内。历史上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一定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关系包括着:
1、在历史上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地位。
2、对于生产手段的关系。
3、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
4、对于社会财富所取得的份额与取得方法。
刘同志只补充了第二点,不提其他,这种补充是不充分的。
其次,刘同志认为“对于生产手段的关系(占有关系)”是“区分阶级,分析社会制度的主要一环”,这是对的,我也同意。不过刘同志把这一点当作“基本区别”点,我认为考虑的不够充分。因为占有关系,在经济上说是分配关系,在法律上说是所有关系(或财产关系),不管分配关系或所有关系怎样重要,分配总是要由生产来决定的。我认为应以生产为基本,不应以分配为基本。
  三
刘同志又根据“社会科学概论”对于简单商品经济的解释,举出三个特点:(1)生产工具属于生产者自己。(2)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为了出卖。(3)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没有雇佣劳动。他认为“简单商品生产的特点,亦即如上所指”,人民日报该文作者“忽略了以上1、3两项的说明”。
我认为刘同志这种意见,也是考虑不够的。“社会科学概论”所说13两点,已包括在生产方式之内,和上面所说生产关系的四点中23两点相当。这两点“补充”,只可当作“生产方式”的部分的说明,不能当作“充分”的“补充”。刘同志认为“简单商品生产的特点,亦即如上所指”,我认为是不够的。
其次,“社会科学概论”所说,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三个特点。刘同志认为亦即简单商品生产的特点,我不知刘同志是根据什么说的?是否简单商品经济就是简单商品生产呢?还是有其他说法?
“社会科学概论”所说简单商品经济的三个特点,在我看来,不但还可以补充修改,其次序也可改变如下:
1生产建立在自己劳动的基础上。
2生产手段属于生产者自己所有。
8生产技术是手工业的。
4生产目的是为交换,为出卖。
  四
最后,刘同志还这样说:“此外,为了使问题更好明白,把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活动领域,附带加以说明也是必要的,如简单商品的原料与销售市场,通常是局限在本地区,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则反是”。我同意刘同志的意见,为了使问题更好明白,可以提出原料与市场两点来比较。不过,要指出刘同志的用语,是有语病的。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领域,不是商品生产的领域;不宜说“简单商品的原料”,只宜说“简单商品生产的原料”。如果说原料来源,可以包括生产地区与市场,如果是原料加工,才只是属于生产的范围。
此外,为了使问题更好明白,不仅举原料与市场两点,还可以举:生产规模,生产手段与劳动力的分散与集中,生产技术的高低,资金的多少,与商业、贷利业的关系,收支情况,再生产等等许多问题,不过当作两种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就不需要这些,所以都略而不提了。如果原料与市场有“附带加以说明的必要”,其他难道不必要了吗?其他许多点不是也可以区别两种商品生产吗?我认为重要的基本的在于把握其基本区别点,其他非基本区别的,虽有必要,也只好放在次要的地位了。
我对刘同志补充意见的答复如此,不知刘同志以为何如?河北直属机关总学委会以为如何?
  一九四九·一○·三○·
  附录 “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
本年八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学习信箱上有人提出了两个关于商品生产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单纯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是什么?区别它有何意义?”(“单纯”两字在政治经济学上译为“简单”意思是一样的),编者对此问题的解答后半我完全同意,但前半,也就是“基本区别”方面,我觉得尚不充分明确。有加以补充的必要。
编者对于简单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区别的解答是:
1、所谓单纯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商品生产(从经济发展的时期说)。
2、单纯商品生产,是小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是资本家支配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方式说)。
3、单纯商品生产是为交换为出卖而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是为赚钱(为利润、其利润由剥削被雇佣的工人而来)而生产(从生产的目的说)。以上解答不太明确。我认为应将两种商品生产底生产者,对于生产手段的关系(占有关系)再加以区别说明,较为妥当。因为这是区分阶级,分析社会制度的主要一环。当然,编者在解答的第二项上,是可以引伸到这方面来的,但不说出,不易使人连带意会到“在资本主义未出现以前,就是中世纪时代,到处都存在小生产,这种小生产,是以生产手段为生产者私人所有为基础的。”(恩格斯说)
再据社会科学概论(延安社会科学研究会编)对于简单商品的经济解释,指出有下列三个特点:
1、生产工具属于生产者自己。 
2、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为了出卖。
3、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没有雇佣劳动。
我觉得简单商品生产的特点,亦即如上所指。编者在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区别时,忽略了以上1、3两项的说明。
此外,为了使问题更好明白,把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活动领域,附带加以说明也是必要的,如简单商品生产的原料与销售市场,通常是局限在本地区,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则反是。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19)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中国解放区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改变的例证
又如:在我们人民民主新中国的解放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消灭了国民党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在新解放区开始时实行减租减息,部分地调整了土地关系,特别是农业生产物的分配关系,减轻削弱封建的与半封建的剥削,初步改变了农民半奴隶式的地位。这仅仅是分配关系与分配规律的部分改造。但是这种局部的改造,如果彻底地进行,也是能够影响生产关系与生产规律的,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减租减息进行贯彻彻底的地区,一般的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忱,并因农民有余力改进生产,或扩大生产,从而部分地提高与发展了生产力,并为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劳动奠定了基础,有的地区则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即基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然而无论如何,这种改造首先必须以人民大众建立自己的政权,自己掌握政权为前提,同时,还必须伴随着有生产关系的改造。所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农民大众的要求,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废除封建的与半封建的土地关系,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征收旧式富农多余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大众,并为他们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凡是实行了土地改革的地区,都彻底消灭了封建的与半封建的生产关系与剥削制度,农民大众得到了翻身,建立了新的农业生产关系。劳动人民自己有了土地及其他劳动手段,农业生产物除了缴纳给人民民主政府的一部分赋税负担以外,全部归自己所有与支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与提高,并且备了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可能与条件。又如:人民解放战争以后,我们没收了以国民党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把官僚资本的大工厂、大矿山收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实行管理民主化,工人阶级做了国家企业的主人翁,那里已经没有所谓劳资关系,彻底地改变了原来的生产关系与生产规律,使新民主主义国家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性质,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那里也没有了剥削,从而那里的分配关系与分配规律也获得了根本的变革,使它能够按照劳动力的量与质的区别,实行按劳计值的原则。在今天战时物价经常波动的情况下,为了使工人阶级的分配得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在新的工资制度下,获得实物保证,并可逐月按照职工生活指数予以调整,而且由贸易机关与合作社给予廉价配售的优待。所以分配关系与分配规律的变化或改革,必须以生产关系与生产规律的变化或改革为前提。
这种情况,即使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是可以看到的。在今天我们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私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虽然在性质上还没有本质的改变,但也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与原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人资本完全一样了。工人阶级由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领导,由于人民民主政权的支持保证,在“劳资两利”的原则下,得以部分地调整劳资的生产关系与劳资间的分配关系。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也包括生产手段的消费,劳动力的消费,与生产物的消费三个方面。
首先生产手段的消费,与劳动力的消费过程,是相互伴随着的,它们就是生产手段与劳动力相互结合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生产物的生产过程。因为人们从事生产,必须要有生产手段与劳动力,并在它们两者的结合发生作用中才能生产,才能生产出生产物来。而劳动力的消费,更直接的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由于劳动力与生产手段的使用(即生产手段的消费),生产才能进行,也只有这样在他们两者的结合发生作用中才能生产出生产物来。所以马克思说:
“生产与消费是直接一致的,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同上)
其次,生产物的消费也是如此。就生产物的两个种类,即生产手段与生活资料来说;生产手段的消费是生产或再生产出生产物(生产手段或生产资料)来,生活资料的消费是生产或再生产出人类的劳动力来。所以消费同时就是生产,生产同时就是消费。例如:棉布的生产,同时就是棉纱、织布机与织工劳动力等等的消费。这种消费,就是生产的消费。此外,消费还直接是生产的,例如:人们衣、食、住一切用品都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没有了他们,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同时人们消费了它们,就生产出劳动力来。所以这种消费,虽然不是直接生产出生产物来,但是因为生产劳动力,故是消费的生产。
以上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至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依据马克思的说法:
“生产生产着消费,因为:(一)生产创造着消费的材料,(二)生产规定着消费的方法,(三)生产着生产物作为消费的对象刺戟着消费者的欲望。即,生产生产着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法,消费的冲动。同样,消费【生产着】生产者的设计,因为消费给生产者以目的,诱发着生产者的欲望。”(同上)
因此,生产与消费是统一的。但是基本的,主导的还是生产。因为消费必须以生产为前提,没有生产,就根本不可能有消费,消费要扩大,必须依靠生产的扩大;“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用之者疾,为之者舒”是不行的。
  对资产阶级的生产与消费效用说的批评
有的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消费与生产分不清楚。例如:庸俗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大家马歇尔(著有经济学原理等著作),说生产是效用的生产、效用的增加,消费是效用的减少或破坏等话。如果照他的说法,麦子种在地里长大以后,效用增加,这是生产;收获以后磨成面,制成面包效用更增加,也是生产,但当面包吃到肚里就是消费,效用就减少了,或者被破坏了。这种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大家事实上最无经济常识,他们不知道面包吃到肚子里正是发生效用的时候。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说既说明不了生产,也说明不了消费。可是中国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还奉之为经典,贩卖这些货色。
  经济关系
综上以观:生产对于交换、分配、消费的关系,生产是基本的、主导的。交换、分配、消费对于生产,都被称为包括在生产内的诸要素。照马克思的说法:它们“虽然不是说是同一的,但却是形成着一个总体性的成员,一个统一的内部差异”(同上),而被统一于生产的总过程。
以上人们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叫做交换关系,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叫做分配关系,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叫做消费关系,它们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总起来叫做生产诸关系,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的运动,形成着社会的经济运动。


第5版()
专栏:

  东北工农业生产比重问题
东北财经委员会 调查统计处处长 王思华
在全中国,东北的工业比较发达,因此,东北农业生产对工业生产的比重较高。过去伪满时是这样,就是现在也是这样。工业生产比重问题,“这是在中国革命时期内及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东北实行国民经济计划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它有特别提出来研究的必要。
根据伪满材料,假定每年的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是一百,那么,伪满时代历年生产的构成便如第一表:
第一表  东北工业与农业的生产价值比较(注一)(附图表)
     一九三一 一九三五
    金额   折算  金额 折算
    单位:  高粱米 单位: 高粱米
    百万元  单位:万吨 百分比 百万元 单位:万吨 百分比总计 八三三 二、三一四 (100) 一、七○四 二、四三四 (100)工业 二三四 六二二 (100) 五五一
七八七 (100)农业 六○九 一、六九二 (七三) 一、一五三 一、六四七 (六八)
一九四○ 一九四三
金额 折算 金额 折算
单位: 高粱米 单位: 高粱米
百万元 单位:万吨 百分比 百万元 单位:万吨 百分比总计 五、四○六 四、二九一 (100)  七、五七七 四、○三一 (100)工业 二、九二九 二、三二五 (五四) 四、四六八 二、三七七 (五九)农业 二、四七七 一、九六六 (四六) 三、一○九 一、六五四 (四一)
伪满时代,东北工业生产的比重,历年来,显然是增加着,而农业生产则相对地低落着。
八一五后,东北工业遭受敌伪与国民党的大量破坏,其生产大为降低。东北全部解放后,我们虽用大力恢复,然而目前工业生产还远不及伪满时代的生产水平。那么,今年东北工业生产价值到底有多少呢?目前我们还缺乏可靠的统计材料,不过根据我们的计算,今年东北国营及公营工业生产价值,为三五八、四○七亿元,按四百万元一吨折粮,可折合八、九六○、○○○吨粮。私营工业生产价值,估计为一、二八○、○○○吨,两项共为一○、二四○、○○○吨。今年农业生产总值为一九、二九○、○○○吨。那么,今年工农生产的比重便如第二表:
第二表 东北一九四九年工业与农业生产总值比表(估计数字)(注二)(附图表)吨数 百分比⒈工业生产总值 一○、二四○、○○○吨 三五⒉农业生产总值 一九、二九二、○○○吨 六五总计 二九、五三二、○○○吨      100
这个工农比重,比伪满时代后期,固然降低了许多,但比起全国来,则高得多。(估计:全国工业生产价值,在国民经济比重中,约占百分之十。)
其次,比起苏联来,目前东北工业生产比重,也高过于苏联革命成功后的几年。苏联只有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工业生产才逐渐恢复并发展起来。为了便于比较起见,我们将苏联历年来工业与农业生产价值比重,列为第三表:
第三表 苏联工业与农业生产价值的比较(注三)(附图表)工业 农业 计一九一三 四二 五八 100一九一七 二六 七四 100一九二○ 一四 八六 100一九二三 三○ 七○ 100一九二五 四二 五八 100一九二八 四八 五二 100一九三二 七一 二九 100一九三七 七七 二三 100一九四○ 八六 一四 100
东北工业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公营(包括国营与公营)工业生产,一种是私营工业生产。那么,这两种工业生产总值之比又是怎样呢?根据今年一月份东北电业总局的统计,公营工业用电量占百分之八七·三,私营工业用电量占百分之一二·七,即私营工业用电约为公营七分之一。公营工业生产力虽较私营为大,但使用电力较私营为浪费,因此,我们根据用电量,估计私营工业生产价值,约为公营工业生产价值的七分之一。又根据旅大地区公营企业一九四八年实际生产价值为九二、五九○亿元,私营企业实际生产价值为一三、八九三亿元,公营与私营之比,约为七与一。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我们可以计算今年东北公营与私营工业生产总值之比,如第四表:
第四表 东北公营工业与私营工业生产总值比较(附图表)金额 百分比公营工业生产总值 八、九六○、○○○吨 八七·五私营工业生产总值 一、二八○、○○○吨 一二·五合计 一○、二四○、○○○吨 100
现在公营工业的比重,远比私人工业为大。这是东北工业的特点之一。
如果拿苏联来比较,现在东北公营工业与私营工业的生产总值之比,正当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新经济政策下的苏联。我们可看第五表所列:
第五表 苏联工业生产价值中社会化部分所占的比重(百分数)(注四)(附图表)一九一三 一九二三——二四 一九二四——二五工社会化部分 一 七五·三 八一·三工业私营部分 100.0  二四·七 一八·七一九二五——二六 一九二六——二七工社会化部分 八三·七 八五·九业 私营部分 一六·三  一四·一一九二八——二九 一九三二一九三七工业社会化部分 八九·五 九九·五 九九·八工业私营部分 一○·五 ○·五 ○·二
从以上的统计数字,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第一、在国民经济比重中,东北目前约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并在数年内可望迅速恢复到伪满时代生产水平,这就是说,东北在数年之内便可能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在这方面看来,东北对全国的工业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必须帮助全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东北这些现代工业现都已属于全中国人民所有了。这一部分经济,因为是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政府所有,所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一部分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
第二、东北目前尚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的有计划的教育与领导它们逐步的向着合作化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面发展,以便使新民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方向逐步发展。
第三、东北私人工业(包括着资本主义企业与小商品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还占有七分之一的比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由于整个东北经济特别全国经济还相当落后,它们必须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中,容许存在与发展。
注一:工业品是按各工业品出厂价格计算的。农业品系按出产地收买价格,加上奖励金为单价而算出的。如按农业品的国际价格计算。则一九三一年农产品总值便为八六一、○○○千圆,工农生产的比重便为二一与七九;一九三五年农产品总值便为一、四七九、○○○千圆,工农生产的比重便为二七与七三;一九四○年农产品总值便为三、二○六、○○○千圆,工农生产的比重便为四八与五二;一九四三年农产品总值便为三、七五二、○○○千圆,工农生产的比重便为五四与四六。其次,工业产品中,不包括下列各厂的产品:铁路工厂、同和汽车工厂、奉天兵工厂、满洲油化工厂、宫田制作所、本溪煤矿、抚顺制油厂、满洲飞机厂、国产电气公司、以及工人五名以下的小工厂。因此,实际的工业产品价值,可能更高;但我们这里计算的,是工业产品总值,因此,在这里又有重复计算的地方。农业品中包括谷类,工业用农业物,蔬菜等等,但林业与牧畜业产品不包括在内。在工矿产品与农产品中包括旅大地区及原兴安省在内。
注二:全东北各省市一九四九年农产品共为一五、七三二、○○○顿,旅大地区产三四五、○○○顿,农村副业为三、二一五、○○○顿,共为一九、二九二、○○○顿。一九四九年国营工业生产价值估计为二四三、一七七亿(内工业部二二六、四○七亿,铁路一六、七七○亿),各省市公营工业约占工业部生产价值十分之一,估计为二二、六四○亿,再加上旅大地区工业生产价值九二、五九○亿,共为三五八、四○七亿,以四百万元一吨粮计算,可折合八、九六○、○○○顿粮。
又根据旅大地区一九四八年统计材料,一个产业工人一年平均可生产二六吨粮。东北公营工业今年平均约有三十四万工人(内工业部约二十二万,铁路约一万,大连约八万,各省市约三万)那么,今年东北公营工业生产总值便为八、八四○、○○○吨粮。这个推算数字也与以上估计数字相近。
注三:资料来源:一九三四年的满铁“苏联年鉴”,一九四○年的满铁“日俄年鉴”,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以数字表现的苏联国民经济”,一九三六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九四六到一九五○年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工业的生产价值不包括小工业的数字。
注四:资料来源:满铁“苏联年鉴”一九三四年版,一九三六年莫斯科出版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九四○年出版的“以数字表现的苏联国民经济”。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于沈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