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人民地理教师怎样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孙敬之
 一 反对“地理学阶级性小”的糊涂观念
在许多知识分子甚至少数干部里面,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历史课本必须改正,地理课本用旧的无大妨害。”或者说“地理课本只是改变一下观点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所谓观点,首先被阶级立场决定着,并且它绝对不是孤立的,混合在地理教材里,而是贯串渗透在一切方面。所以,理想从旧地理材料里面,把反动观点拿出来,好象从米里检沙子一样,剩下的便完全符合人民利益了,是不合乎事实的。
即使许多旧地理学者诚心诚意的否认过去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了,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确确实实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了资产阶级的立场。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一)有一本最流行的旧地理书上这样说:“……间或有些不相同的区域合成一省,无非为调剂物力的平衡,迁就交通的便利,例如察哈尔的割河北旧地,宁夏青海割甘肃旧地,都是因为其他部份面积虽则广大,财力难以供给省制组织的需要。”究竟把原来河北省口北道十县划归察哈尔省,是为了使这十县的汉人替内蒙人民负担政费呢?还是要他们充作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省政府的支柱呢?或者是为了利用汉蒙矛盾便于统治呢?可以肯定,后者是真实的。前者乃是形式上的“菩萨面孔”。按一般的道理讲,国民党大汉族主义者抢占少数民族的土地,绝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哗,落个买卖人”,而是要赚钱的。这种菩萨面孔正象商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高悬着“大减价”的幌子一样,事实上他们却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不赚钱不卖”,难道这不是事实吗?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的人,无拘他自己意识与否,必然产生这样错误的认识。要想改正错误,必先改变立场。
(二)我看到在国民党统治时代出版的一本地理书,上面主张“天下一家”。并且自称是“国际主义”;他主张“各国资源和市场也应公开为世人所共有”;共有的方法有三:第一,发展航空。第二,通商。第三,破除偏狭的念头与作风。我完全同意当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实现的时候,或者在现在各新民主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相互之间,实行这三条办法是很好的。因为这些国家的本质决定了交换通商平等互惠的真实性。但是在蒋介石四大家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宣传“天下一家”是太早了。因为那时候的“通商”是以美国为对象的,由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和中国落后并依附于美国帝国主义的政治条件——蒋政权,便使“天下一家”这一名词具有相反的意义,如果实现了就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都变成了美帝国主义的奴隶。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这种思想,绝对不是“国际主义”,而是地道的“世界主义”的先驱,他是站在美帝国主义立场上说话的,绝对不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的,其作用只能增加弱小民族的奴颜,解除弱小民族的武装而已。
(三)我还看到有些书籍,不仅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观点,而且把法西斯主义的理论也搬出来了。在某大学的一本政治地理笔记上,分国家为四期,即幼年、青年、壮年、老年。
“1、幼年期——秉性和平,要求自存,如美国在一七七六年到一八○三年。
2、青年期——秉性向外侵略,对国际有威胁性。如一八○三年到一九一八年的美国。
3、壮年期——秉性保守,如二十世纪以后的英国。
4、老年期——纲纪废弛,为各国侵略的对象,如清末的中国。”
这一套理论,绝不是什么“历史观点”,而是用历史发展为法西斯的向外侵略作辩护的。这种理论的创始者是李特尔(Ratzel),他把生物演变的观点机械的搬到了国家机构上,后来法西斯分子吉伦及其弟子霍斯荷法所利用了。其实质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侵略有理”,就是把侵略者的屠刀,扔在“历史”先生的门口上去。比如说,青年期国家秉性都是侵略的,老年期国家,由于纲纪废弛才招来侵略。那就是说做“屠户”的人因为他是壮汉,被屠杀者因为它是羔羊,这不是希特勒匪帮的逻辑吗?
更可笑的,他把国家的轮廓分为八种形态——近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矩形、五边形、多边形、长条形、畸形——我不知道这样“深入的钻研”,是为了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也许其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些规律,近圆形的国家必有“烧饼山”,长条形的国(如智利)必产面包矿。那真幸运的很,可是我只喜欢住在四边形的国家里,我估计那里会有用之不尽的臭豆腐,我最喜爱吃四方形的臭豆腐。
(四)在葛德石著中国的地理基础(开明译本)他宣传着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他主张用“节制生育”(和平的杀人名词),解决中国土地问题,他反对过早的爆发革命,居心何在,不必再费唇舌了。
这一本书在中国影响很大,除极少的语句可取外,绝大部观点是反动的,希读者注意。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读者自己去寻找吧。
二 用什么才能打开人民地理学的宝库?
最近有许多人,希望很快的掌握科学的方法,批判并抛弃错误的东西,吸收好的材料,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新地理学,这是很善良的。
掌握科学的方法,须要采取什么步骤呢?能否象锁子上的钥匙一样,无拘什么人拿到手里,就会马上打开新地理学的宝库呢?我的答案:“有”。那就是首先“坚定人民的立场,提高政治理论,做一个自觉的革命者。”谁都知道“自觉的革命者”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利害、情感和人民的生命、利害、情感结合在一起;在口头上这样讲是很容易的,但是做起来就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换句话说,只有当你的行动能真实的一贯的有利于人民事业的时候,才可以证明是站到了人民的立场上了。
人民的地理教师,不能停留在山脉河流,统计数字的讲授上,而更重要的是政治任务与教学效果。他们不把教地理当做“吃饭咒”,而是把这门科学当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工具。人民地理教师是在坚定的自觉的为人民办好事的立场上寻找方法,而不是从“概念”上寻找方法,他们学习新的方法是为扬弃旧的,而不是为了保存旧的,这就是人民地理教师和旧地理教师本质上的不同点。
科学的方法,和立场、观点是联系的分不开的,因此一切不站在人民立场上的人,就没有可能和科学的方法结为亲密的朋友。
三 在地理教学中应完成那些政治任务
人民地理教师既是把地理课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之一,那么应当完成那些政治任务呢?我把几个要点写在下面:
培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精神
我们所谓爱国主义,不是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而是以国际主义为基础的。那就是说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爱国,爱人民的祖国,也爱世界上一切属于人民的国家。
我们不应从“概念”上爱中国,而是用具体行动爱中国,从地理教师来讲,能很好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注意到教学效果,便是最现实的最需要的爱国行为。
在地理上怎样进行爱国教育呢?
第一、要使学生知道“我们祖国辽阔广大”,相当世界陆地十三分之一(南极洲未计入),和整个欧洲差不多。它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在那里蕴藏着无限的铀矿和金矿,它有黄浪似海的沙漠,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将要变成广阔的良田,它有世界产量藏量最多的钨、锑、铜等矿,是新中国重工业建设的基础,它有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稻米、小麦、大豆、高粱……在新中国的建设道路上将要更加提高产量,供给全国人民享用。它有月球上天文家唯一的可以看到的巨大建筑——万里长城和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获得了新生。它有四千多年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织造着无数英雄诗篇,记载着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光荣史绩。
第二、今天的新中国更加可爱了,因为它将要完全清除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使人民当了家。因为他使广大的农民得到了生活必需的土地,消灭了赤贫的现象,使农民锅里由糠菜团子变成了黄色的干粮。因为它使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书读,地主富农也分得同样的一份土地,参加劳动生产。因为它把各民族放到了真正平等的地位,互相帮助,携手共进。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中国走向更自由更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第三、当一个新中国的公民也是很光荣的,因为我们在这一百多年的解放斗争中,产生中国共产党这支最前进的革命先锋队,找到了英明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就是光荣,毛泽东就是胜利。因为在新中国的建造中——苏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华儿女表现了无比的坚定和顽强,他们能视死如归,为了人民利益献出了自己的头颅,这是新社会中最崇高的道德。
第四、我们应当利用一切地理材料说明,新中国建设的优良条件,让学生有这样的自信,胜利、光荣都是我们的。彻底清除资产阶级“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中国国情”胡说的残余,启发他们热爱国家,必要时肯于为人民的新中国付出自己的生命。
第五、要说明世界民主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它们至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世界陆地四分之一(仅指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力量没有计算在内),他们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中国人民大革命的早日胜利,是同民主力量一致的斗争分不开的,同时由于中国人民大革命的成功,也进一步的巩固了世界民主力量总的胜利。
此外应注意的是利用一切具体的材料,揭发战争贩子的无耻叫嚣,加强对敌人的仇恨,这是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另一面。一句话,促使反动的腐朽的旧东西早日死亡,新的进步的东西早日胜利。
要指出人类是自然的改造者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又是自然的改造者,用术语来说,就是“人是自然的对立物。”在人民的大地理辞典上,是找不到“顺应环境”和“适应环境”的名词的,只有使自然符合人类的利益。更明确的讲,人类所以能繁荣到今天,是从不断战胜自然的斗争中求得的,在人类的曙光时代,洪水猛兽疾风暴雨时时刻刻袭击着人类的生命,疫疠饥饿也会造成大量的死亡,但是由于团结的精神,英勇的战斗,人类终于获得了自由。将来全世界阶级消灭以后,会展开更加广阔的向大自然进军的道路。
在地理上有充足的实例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真理——人是自然的改造者。黄河长江自古当做“天险”,国民党匪帮也曾以拥有这样的天险而自豪,但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面前,只要毛主席朱总司令一纸命令,“天险”立刻跪倒在人民的面前,这是很近的例子,想大家还不曾遗忘吧?
在过去一般人的意识里,以为虫灾是“神虫”作祟,是不可抵抗的力量,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责罚,反动的政府从来是不关心这些事,因此也就不会战胜这种灾荒;人民政府恰巧相反,它把推进生产关切人民生活列入工作日程的首要地位,在政府号召下,在人民的集中意志下,用自己的双手,消灭了它。
“天灾”这一个字眼似乎也是不妥当的,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拥护者,因为“天灾”是可以被人类战胜的,而且必须由人类自己去战胜它。
黄河流域所以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华北大平原建筑师,亿万年来,它就毫不疲倦的,辛苦勤劳的,进行着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工作,甚至夜晚都不曾打过盹睡。同时黄河又是一个可怕的词儿,华北平原的人民,一致同意赐给它“中国忧患”的绰号,四千年来改道数十次(大改八九次),淹死了千百万人民,漂没了无数的田园牲畜。但是黄河拒绝接受任何奖惩,他叹息着念出两首打油诗。
(一)
辛勤修造忆万年,
终将沧海变桑田,
风吹麦穗波千里,
五谷丰收笑民间,
中国文化从此起,
老黄流尽血和汗。 ×  ×  ×   ×
(二)
夏季到来雨连天,
山洪暴发理当然。
山水急,
刮地好似拖拉机;
无数黄沙送河里,
携带泥沙真吃力。
有心带到东海边,
重量大,
道路远,
主观愿望难实现;
千里旅途小休憩,
这还不合情理吗?(它严肃的问)
没想到,
一夜沈沙平堤岸。
我承认,
泛滥改道确是多,
不能把河道建筑到昆仑上尖可奈何!
歌功颂德我不受,
抱怨老黄实在冤,
理由很简单:
自然命令不许违抗,
自然的规律不许乱。 ×  ×  ×   ×
老黄很不高兴,最后又啰嗦了几句:“谁能说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是不合理的呀!?”“谁能说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是不合理的呀!?”………
黄河泛滥和改道,是不能归罪黄河的,应当了解和掌握住它的个性——河水未征服前,“烈性似水火,吃人不留情”,一旦被人掌握住,它又会“恭谨勤劳,永不疲倦”,老黄的抗议是正确的。过去黄河灾害的发生,是要腐朽反动的统治者负责的。
今后黄河仍然可能泛滥,那只能归因于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和目前中国的物质条件,因为人民政府是会以全力修治黄河的,事实已经说明了!
有人继续的追问,难道人类一点顺应自然的地方都没有吗?为什么修铁路要在河岸平坦的地方,而不修在高山上呢?为什么一定在温暖的平原上从事农业,而不到南北极种植呢?我只能文不对题的回答:“这都不是顺应自然,因为这样做法,人类没有亏吃!”这正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自然的规则(我承认人类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但人类有其主动性),利用了自然。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活生生的例子,在天文常识方面(一般的把它列入自然地理的范围内),可以告诉学生,宇宙间充满着发展变化的物质,“绝对真空”只是在概念上才存在的。不同的生成条件(包括构成要素的不同)和不同的发展过程,划分着天体的种类。在自然地理上,可以告诉学生,植物的生长,是和地形、土质、气温、湿度、耕种方法等条件有机的密切的联系着的;并且相互的关系和植物的个性都是可变的,你不是早就听到苏联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米邱林,创造出许多合乎人类要求的新种子吗?用这些新种克服了气候的限制,扩大了人类生活面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变成土壤,这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气候区界、植物种植的区界,实际上是“分界带”而不是“分界线”,分界带就是两个不同景象的调和或过渡地区,它同时具有两个不同区域的性质。政治经济地理上可以告诉同学,由于社会主义苏联的诞生,使地球上分成两个世界,而这一个新世界是由旧世界孕育而成的,由于旧世界的腐朽,新世界才接受了历史的任务而诞生,并将要代替整个旧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矛盾的解决,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主观和教条在地理学上是缺少市场的,假如你说冰期长是河流的缺点,它马上告诉你,东北河水结冰期,给了河流两岸运输不少便利,假如说雨水是农业上的宝物,它马上告诉你,在新疆的果园里,任何一阵小雨,都会减少葡萄的收成。假如说,山地不适于农业,它马上告诉你,山地藏着丰富的矿产……从这里可以说明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和条件,也就是任何东西的有用与否,是被人类评价而成,而不是自然物有意识的具备了那种有用性和为害性(人类要服从自然的规律,此处不谈)。
总之,在地理课程中,有充足的条件能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任何革命的地理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贯彻这些政治任务。也只有当我们能始终贯彻这种任务,并且收到应有的效果的时候,才能说明自己已经成为自觉的革命者,才能骄傲的说,我已经是一个人民地理教师了。能否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便是区别旧教师与新教师的标志。
                     一九四九、十、十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38)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内容提要
第四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完整性
科学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对资本论理论基础的阐述——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解剖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例证——其统一性与完整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与完整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与政治经济学任务的统一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抽象与具体的方法——资本论的统一的完整的体系是不容许任意变动的——博洽德考茨基等对于资本论体系的破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观察经济现象的出发点——科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局恨性及其庸俗化——庸俗派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复杂性错综性混乱性破坏性与无系统性——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反共反人民的共同特性。
第二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性与预见性
历史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定的历史产物——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社会根源——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根源——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发展性——预见性或远见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以有力量也在于有预见性——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没落死亡的必然性——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但表现其落后,而且表现其无力。
第三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党派性与国际性
阶级性的意义——政治经济学与阶级斗争关系特别密切——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具体表现——党派性——国际性——政治经济学不论广义的狭义的对各个国家都是能够适用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运用必须从实际出发——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充实发展——各国工人阶级国际联合行动的必要——政治经济学的国际性是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基础与保证——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阶级本性决定资产阶级偏狭的阶级性——资产阶级对于自己的阶级利益是最敏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就是资产阶级切身利害的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掩盖隐蔽其阶级性党派性的实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都是狭隘的国家主义的和民族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永远不可能有它的统一性与国际性。
第四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战斗性与实践性
革命性:批判性——科学性革命性战斗性与实践的密切联系——革命的批判性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色之一——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容也是充满着革命性批判性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战斗性——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与资产阶级各派政治经济学斗争中建立成长起来的——列宁斯大林从与机会主义者斗争中捍卫与发展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实践的意义——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完全统一的典型——马列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主要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实践性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他一切特点的基础或根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最大的祸害:书本与实践完全隔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进步性及其消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反革命的斗争及其无力与失败——资产阶级主张理论与实践分离——资产阶级要求为理论而理论为研究而研究的实质——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者无论怎样再也挽救不了它们临近的末日。
第四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完整性科学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种种特点,其特点之一首先就是它的科学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有它科学的理论基础的。它是建立在辩证法唯物论的科学的世界观(宇宙观)与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论或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面,并有唯物论辩证法这一科学的方法作为它的基本方法。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是人类知识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思想最高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最正确最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与方法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客观真理。
马列主义者认为一种科学能否称得起是一种科学,一种学说能否称得起是一种学说,照列宁的说法,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必须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因此,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但由于它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因此它本身也是科学的;而且由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与阐明历史上各个时代人类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所以它又是科学的基础,成为马列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这种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所以我们运用这种理论、这种方法来考察、解剖、分析社会的经济现象,才能够对社会经济得到正确的、全面的、具体的、深刻的、本质的认识,不为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迷惑、所混乱、所蒙蔽;能够探讨与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关联,以及各种经济现象怎样形成一个整个的统一的整体;才能够了解这些经济现象是怎样形成,并且又以怎样的方式,向怎样的趋向发展运动着的。我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分析是从现实的实践基础出发,即从实际出发。这是因为我们对于社会经济现象的考察研究,是从长期大量的基本的因素的观察研究出发,所以能够使我们从人类日常社会生活中长期地存在着的无数的大量的反复变化着的经济现象中,找出它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它运动的规律来。因此,这种用以阐明社会经济运动的经济科学就具备了合乎真理的、充分的科学性。
因此,我们如果要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正确深刻的理解,首先必须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一要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对资本论理论基础的阐述
关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八七五年马克思在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所写的跋文中已有明确的叙述,他说他是运用辩证法唯物论来研究叙述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并且贯穿在全部资本论中,也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解剖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同时他又以同样的观点方法应用到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社会经济现象的解剖分析中去。马克思可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历史上社会经济的一个发展阶段,任何社会的经济现象都是历史的客观的存在,并且按照辩证法的运动规律运动着的。
“在马克思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发现他们所研究的各种现象的规律。但对他重要的,不仅是只限于一种具有完成形态,并且也不只是在某一一定期间内已经加以观察有相互联系的诸种现象中支配那些现象的规律。在他认为最重要的,乃是诸种现象变动的规律,诸种现象发展的规律,就是由一个形态向另一形态,由关联的一个秩序向另一秩序推移的规律。这种规律一经发现,他就详细研究这个规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自己的种种结果。……因此,马克思所努力的,只一件事,那就是经过精密的科学的研究,来证明社会诸关系一定秩序的必然性,并且对于当做出发点和支撑点的种种有用的事实,也尽可能的,加以完整无缺的确认。为达到此目的,他只须证明现在秩序的必然性,同时也可以完全充分地证明这一秩序不可避免地必须向那推移的其他一个秩序的必然性,至于人们是否相信它不相信它,或者意识到不意识到,那倒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