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东北的私营工业
马恒志
经济建设是东北解放区今后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而首先恢复与发展的是国营工业,特别重工业是今后经济建设的重点。不过,在恢复与发展东北工业中,如何发挥私人工业的积极作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东北的私营工业,从一九四○年敌伪实行经济统制以后,便日趋破产。八一五后,南满各城市又遭国民党的洗劫,工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迄一九四八年底东北全部解放,私营工业才在人民政府的扶助下,得到恢复与发展。
目前东北私营工业,据一九四九年一月份不完全的统计(不包括旅大地区),家数约有七万多,工人二十余万名。伪满时代(一九四○年)统计,工厂共有一○、五六二家,工人一七○、二四三名。因此,目前东北私营工业的家数及工人数比过去都增加了。
具体的发展情况,我们从沈、哈两市的工业统计中可以看出。(见第一表)
第一表:沈阳市私营工业伪满(一九四○年)与现在(一九四九年六月)情况比较表项别 家数          工人数时期 伪满  现在     伪满     现在行业别铁工业  三○五 二、一四五  九、七三一  八、三五一纺织工业 二六六 一、一三六  六、四八八  五、三六一化学工业 一一四 七九七    一、一六二  三、五六四窑业   七六  七三     三、四三七  六三三食品业  一三八 九九四    二、九三三  四、二二一燃料工业 ——  一      ——     四印刷业  六九  一六九    一、四三一  九七一木材工业 一二一 五四四    一、九六四  一、六三○杂工业  二九一 二、三七一  三、四八四  七、二六二手工业  二八  一、四九六  三一○    三、三九○其他矿业 ——  一      ——     一○合计  一、四○八 九、七二七 三二、九四一 三五、三九七
从上表看出,沈阳市私人工业,在家数上比过去增加了将近六倍,工人数却没有增加多少,从行业上看,解放后发展得最突出的,首为手工业,过去工人是三一○名,现在竟有工人三三九○名。次为化学工业,过去之工人是一一六二名,现在有工人三五六四名;食品工业过去工人是二九三三名,现在有四二二一名,其他各行业,如铁工、纺织、窑业等,都未赶得上过去的情况。
哈尔滨解放的时间较长,发展的也快,过去工人有二二、三六二名,现在有工人三七、○○七名了。从行业上看,伪满时没有而解放后发展起来的,有火柴、制碱(火碱)还有些新兴的工业。发展得最显著的是纺织业,过去有工人三一六七名,现在有一○、九三三名;其次是胰蜡、毛皮、制材、粮谷加工业、制油及铁工业。只有窑业未恢复到过去的情况。(见第二表)
第二表:哈尔滨市私营工业伪满(一九四○年)与现在(一九四九年一月)情况比较表项别      家数           工人数时期   伪满    现在     伪满     现在行业别铁工业  二八九   九四六    三、七九○  四、二四六纺织工业 一七六   三、三三○  三、一六七  一○、九三三窑业   一二四   五六     二、九三三  一、二三七火柴业  ——    四一     ——     三八六制油   二五    二六     七八四    八九四胰蜡   八     一三二    五○     四五二制碱   ——    一二四    ——     四五九毛皮   二四    三三七    三五九    七二三制粉   八     六      三一九    三三一粮谷加工 三六    四五二    三五五    一、一四三制材   三七    五九     一九○    六一七其他   八○九   五、三五六  一○、四五一 一五、五八六合计   一、五四六 一○、八六五 二二、三六二 五七、○○七
私营工业能得到如此的发展,固然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统制枷锁被打碎了,解放区内开辟了广大的市场。但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政府的帮助,例如,哈尔滨市,占全市职工人数百分之六二·四的工业,是由政府供给原料而得到发展的。这些工业包括食品业、粮谷加工业、纺织业、木材业、皮毛业等行业。政府用加工形式帮助发展起来的行业:例如被服业使用了全部的生产力(四七家,一、六六九名工人);铁工业使用了百分之一四·四的生产力(车床七一台);皮鞋业使用了百分之二四的生产力(一三四家,二、四五九名工人);织布业使用了百分之六三·一的生产力(共有二、二九二台织布机)。其他加工的还有火柴、豆油、面粉、纸烟……等。沈阳市亦然,政府除了帮助解决原料等困难问题外,还用加工形式扶助私营工业恢复的生产:例如被服业使用了全部生产力(一、六一四台机器);纺织业使用了百分之四·四的生产力(一四七台织布机);铁工业使用了百分之四·六的生产力(一九二台机器);机器漂染使用了百分之四○·一的染槽(一七○台)。
但是这种发展,一般的说,不是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是在生产组织上的一种新的变化,由集中趋向分散。我们可以从沈、哈两市工人集中程度(现在与过去的比较)很清楚的看出这个问题。(见第三表)
第三表:沈阳市家数别        家数工人数别 1940年 1949年五○人以上  八八    二四一○—四九人 七六一   八五三九人以下   五五九   八、八五○合计     一、四○八 九、七二七
      哈尔滨市
            家数         工人数
        40年   48年   40年    48年五○人以上   二九    三八    三、九五七  三、○五四二一人—四九人 一六○   九一    四、七九七  二、六七三七—二○人   八七七   七九九   九、九七二  八、二六一—六人    四八二   六、五一九 二、二一三  一七、八六○独立劳动者         四、四八六        七、○○三合计     一、四九四 二、九三三 二○、九三九 三八、八五二
从上表看出,沈阳市五○人以上的工厂,一九四○年八八家,一九四九年只有二四家了。一○——四九人的工厂家数由七六一家增到八五三家。而发展最多的是九人以下的工厂,一九四○年是五五九家而四九年成为八、八五○家了。哈尔滨市六人以下的工业不论在家数上与在工人数目上都大大的发展了,七人以上的工厂却减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看看哈市私营工业的生产方式。(见第四表)
第四表:哈市私营工业
           家数         工人数生产方式     数    百分比     数    百分比动力机械工厂 一、二一○  一○·二 八、二三三  二四·六手工工厂人力机械工厂 一、四二七  一二·○ 八、五八九  二五·九手工作坊   一、四○七  一一·八 七、○二八  二一·三手工业者   三、○七一  二五·七 七、七九   一三·五家庭工业   四、二四八  三五·五 四、七六八  一四·五其他不详   五七○    四·八  六三     ○·二合计     二、九三   一○○  三三、○六○ 一○○
(注)此表之工人数与一表之数字不相符合,系原统计上的错误。
够得上近代化工业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家,工人百分之二四·六。手工工厂在家数上占百分之二三·八。工人数占百分之四七·二,过渡性的手工工厂,在工人数上则占一半。手工业及家庭工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家数则占百分之六一·二,工人数则占百分之二八。
什么原因造成私营工业这种发展情况呢?
第一,私营工业过去依赖于帝国主义及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经济服务的关系被打破了,而新的经济体系还没有发展起来,我们又是处在战争时期,以致于工业原料等,都感缺乏,因此,较大的工业不能维持其生产,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与人民的需要,日用品都感缺乏,因此,过去懂得点技术的人,就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开起工厂来。本钱少利益又大,如纺织、火柴、肥皂、牙刷、化学工业品等。
第二,过去物价不稳定,商业投机比工业生产利益大的多。大部资金都转向商业作投机买卖,少部分资金投入工业——投向简单易作,资金周转快的工业上去。
第三,工业政策执行的有偏差,如公私关系调整的不够好,劳资关系有时没有恰当及时的解决,使资本家不敢放心扩大生产。
过去由于私营工业盲目性的发展,造成它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剩余,例如哈尔滨市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业生产力过剩:铁工过剩约百分之六十,纺织百分之八十,胰蜡百分之四十,火柴百分之五十,粮谷加工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之比率是指最大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量之比)。沈阳市过剩——铁工业百分之四十三,织布百分之七十,电工器材百分之五十九,制材百分之四十一(以上是指未开动的机器而言)。因此有些行业报歇业的家数很多。目前由于新的情况的发生:全国交通逐渐恢复,国内物资开始交流等,更向东北私营工业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在京津上海等地来的日用品及器材,价廉物美的情况下,东北私营工业如何存在,如何与全国工业分工,如何采取有效步骤与之比赛,这些都是值得东北私营工业者认真考虑的问题。
以上便是东北解放以来,私营工业发展的情况及其特点。
私营工业在整个的东北工业中占什么地位呢?根据一九四九年的材料,估计私营工业生产总值约占全东北工业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二点五,其比重是较少的。因此有人说:“私人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前途”。是的,让私营工业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没有前途的,如果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所规划的道路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那是有前途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是在于我们如何领导它扶助它,对于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必须指导其经营与发展的方向,以减少其盲目性的生产。特别指导它们面向农村,与农民的需要结合。帮助它们克服原料供给,成品推销,运输与转业的困难,改正过去对私营工业自流态度与某些不适当的限制,扶助它们的正当发展。我们必须在物价政策上,税收政策上,劳动政策上,引导与扶助私营工业的正当发展,使它贯彻政府法令,发挥其生产的积极性,循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道路前进!


第5版()
专栏:

  北京市消费合作社初步研究
郑重
 一、建社过程和发展现状
北京解放后,为了安定职工生活,保障实物工薪,首先在公营企业工厂建立职工消费合作社;对于私营企业工厂、机关、学校则进行有重点的试验建社。至于市民消费社,起初曾按街道建立,但入社社员互不了解,没有群众基础,后各行业工会逐渐组织起来了,八月份起乃改进建社办法,以有组织的劳动行业为主,并照顾到地区。第一步在全市各区街普遍建立搬运工人(主要是三轮工人)消费社。截至九月底,全市计共已建立公营企业工厂职工消费社五十一个(已达到每厂一社),社员一四六、五四七人;私营工厂职工社六个,社员一、五四五人;机关社三十七个,社员三六、九七四人;学校社七个,社员一三、六七八人;街道社五十一个,社员六三、五二八人;还有郊区供销社四个,社员二一、四一七人;共计一五六社,社员二八三、六八九人,约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使很大一部分劳动人民,减少了购买生活资料的中间剥削。少受物价波动的影响。
 二、业务经营问题
较小的合作社,一般只卖粮食,不设脱离生产干部。较大的合作社,都有专门的经营人员,货品有粮食、副食品、布匹、日用品等。半年来(三月至八月)主要物品供应,据粮食公司及市供销总社供给的数字统计:粮食二五、○一六、七一三斤,市布八、四九九匹,棉纱四○四件,棉花六一九、○三七斤(包括皮棉),纸烟二三、八四六条,煤三、○一二吨。根据四个典型社的货进百分比,购自公营企业者占百分之八十,尚有百分之二十另外购入,则其总的供给量也可作一般的估计。
建社过程中因总社人力不够,指导较少,职工社之会计组织,业务经营,都由各自创造,产生有些社长款、短货,不能及时结帐的现象;还有的会计和业务没有牵制制度,会计、采购、仓库各干各的,互不了解情况及无人统一掌握指导等偏向。近总社正进行典型调查,研究建立比较统一的健全的会计、业务和报告制度。街道社建立之始,就结合区工会干部抓紧领导,规定了统一的会计和表报制度,所以在这方面发生问题较少。但也有过偏向,如少数社怕赔钱,把股金买成小米不敢动,或到银行折实储蓄。总社已予纠正。各社在半年的摸索中,也都克服了许多困难,积累了初步经验,六月份因物价下落赔的钱,经过七、八两月的经营,都已弥补了亏损,并有百分之八十的合作社赚了钱,扩大了经营力量。
业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手续复杂和不能满足社员需要。如铁路局前门社,白天只卖二百份货物,社员家属排班等候;在发工资前有的甚至等一两天跑五六次才能买到东西,最少的也要等半天。半数合作社都不能使社员随便挑拣而感到不方便;加以货种不全,不能满足社员要求。以致在市价平稳时,有的社员感到便宜有限,便到市场去买。根据石景山钢铁厂、自来水公司、清河制呢厂和电信局等四个典型社的调查,八月份合作社销货量平均只占社员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三三·六六。如合作社能灵活更动物价,保持和市价的一定的距离,能随时都准备各种合乎需要的粮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预备煤炭、布匹、副食品,及各种日常用品,则社员的购买量还可大大增加。
某些合作社,曾发挥创造性,多方面开展业务。如被服厂自己按电磨,保证社员吃好面;自来水公司自己买煤作煤球,并添卖车子零件;石景山发电厂办“折实储蓄”;都得到社员拥护。本报合作社替社员办理澡堂及理发;电信局合作社搞食堂、书籍部、缝纫部,也都得到社员的拥护。
在简化买货手续方面,经验证明必须发挥小组作用。电信局合作社和铁路局前门区合作社,都有一万多社员,但他们把粮食交给小组或分站,由他们再去分给大家。汽车修配厂把全体社员分成三天取粮,由组长集合口袋,挂上纸片写明每人需要之粮食种类及数目,由合作社逐一装好,下班后拿走,省得社员误工来等;每次发工资前五天统计买粮数,前三天分完粮食,发完工资后小组长代收货款总汇交合作社,又快又好,社员称便。
食粮公司为了扶植合作社发展,决定按批发价再低百分之四,并准许赊帐十天。由于物价一般是平稳上涨,所以合作社都赚了“行市”。合作社的盈余一部分应该开支干部薪金及营业费,逐渐作到自力更生,克服依赖行政开支的不正常现象。主要部分应扩大业务经营,以进一步满足社员需要。更可办家属缝洗部,贷款扶植家属生产等,都是对社员有很大益处的。
 三、合作社的物价问题
目前各社对货价之决定,一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按来价出售。这种办法是很拙笨的,因市价跌落时社员会不满意,市价上涨时就要赔钱。第二种是随食粮公司牌价每天变动。这样又有些营利观点,不能给先后购买社员以均等机会,势必形成挤购现象。第三种是根据社员人数,规定三天或五天不变价,使大家在规定时间内买到同样之粮食,过期之后随牌价调整,合作社也可保住实物。这个办法较好。第四种是随时赊给社员各种货物,到发工资前一天统一划价扣款。这个办法最好,一则方便社员、增大社员购货量;二则减少现款收支,和会计科及银行可使用支票转帐,对通货回笼和稳定市价作用很大。
四、合作社和各方面的关系问题
和行政方面:多数合作社都得到行政的大力帮助,拨给房子、家具;借给资金或配备干部等;并有一多半给干部支薪,还有的供给办公品。因为合作社解决了职工的物资供给,他们也就更安心的生产,因此,行政上大力扶植合作社是完全正确的。但也有少数厂方,扶植很差,会计上不与往来,不给干部;有的合作社成立了半年连房子都未解决,和伙房挤在一起,无法添置货物,直接影响到业务开展和社员福利。
和工会方面:合作社与工会福利部的目标相同,必须取得工会的直接帮助和领导(劳保委员参加社委会),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与信仰;工会更应通过组织系统,发动会员“大家办合作社”。但如铁路前门区,把合作社当成工会的组成部分,一切联系群众的事都通过福利干事,只对工会负责,这也是偏向。
和市总社方面:合作社是民主集中制的群众经济组织,除了接受由社员群众产生的“社委会”管理之外,还应受市总社的经常领导,这是不容丝毫忽视的。所以必须和总社密切结合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发挥减免中间剥削,保证职工生活,配合国营经济,平抑市场物价之作用。自来水公司及电信局合作社,因为经常向总社请示和联系,业务上都得到很大发展,这是一个有力证明。
和社员及小组长的关系:社员是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合作社干部是社员的勤务员,必须明确这个关系,虚心、和蔼、热情地去接待社员,并随时征询他们对合作社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要求,以改进业务。小组长是合作社的基层干部,是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的桥梁,必须健全这个环节,帮助小组长开会,提高小组长威信,并发挥小组的作用,才能巩固合作社的基础。自来水公司合作社在这一点上是作得比较成功的。
五、合作社的干部问题
街道社的干部,多由各区三轮工会筹委担任,他是经社员选举产生的。工资以一般三轮工人平均收入为标准,每日三斤到五斤小米。现全市五十一社中共有干部二三六人,大多能发挥艰苦朴素,一心为社员服务的精神,并得到社员拥护,但也有个别的,当了干部就轻视劳动;少数社会计能力较差,不能胜任,这些现象,现已逐步纠正。
职工社的干部,一般都是本部门职工,且多由行政开支。由于在半年的经营中,多数社都有盈余,行政方面提出自力更生问题,合作社感到是一个“压力”,其实照目前情况看来,这一点已可能作到,如汽车厂修配厂合作社只从百分之四的折扣中还能开支两三个人。
技术研究机关的合作社干部,都不愿脱离技术,要求总社给派干部;公用事业机关的合作社职工,因资历老,薪金相当高,四五百斤以上的很多,形成全市合作干部薪金悬殊的现象。铁路局前门区等社,由各部门选派代表组成合作社,三月一改选,这样不能培养干部的事业心;有的人怕将来回不到原来部门,怕失业,对整个工作的开展前途受影响。而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工作生疏又忙于事务,不能进行业务学习,所以发生过个人英雄主义,影响业务发展,和只顾本位利益,超量多买等现象。这都是由于政治认识不够,不能掌握新民主主义的合作政策所致,近来好多干部提出学习要求,总社也打算用组织轮训及召开业务研究会的形式,来帮助提高合作社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经营能力。
六、社员教育问题
合作社是一个新的工作,它和旧社会的合作社究竟有那些不同,社员群众是认识不足的。好多社员只从个人利益打算,发生到合作社去投机的行为。市价疲落时,他自己填表登记的粮食也不去买;市价上涨时,蜂拥到合作社算老帐,埋怨合作社为何不积存大批粮食,要求把以前弃权的粮食一下买走;还有少数社员认为到合作社买东西是“低头”,差不了几个钱干脆到市场去买省得麻烦;有的人借了合作社新口袋掉换成旧口袋,或用破了才送回;这些都是对合作社认识不足的表现。因此必须加强社员教育,利用买货、闲谈、墙报、布告、小组会及群众大会等一切机会,来宣传合作社是大家的,号召大家爱护合作社,用主人翁的态度来管理合作社。这是目前合作运动的迫切任务之一。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2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第二章 经济运动与经济规律(法则)
第三节 经济运动与经济运动规律(法则)
当然,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当剥削阶级的统治已被推翻,但是地主、资产阶级、富农这些敌对的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的反抗尚未完全消灭肃清以前,阶级斗争仍然存在,阶级斗争不但仍然是当时新旧斗争的主要武器之一,并且也是促进当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成功的主要动力。但是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旧斗争已带有复杂性。除此以外,它还有另一方面的新旧斗争,即是工人阶级与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及工人阶级本阶级内部这些非敌对阶级间的新旧斗争,其斗争性质与斗争方式则亦已与前者新旧斗争的性质与方式根本不同,它已是采取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争取团结、教育说服、影响改造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人阶级与布尔塞维克党的领导下(特别是与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共同参加社会主义的建设。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自阶级完全消灭以后,与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已是根本地在性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种规律,在阶级社会里它是不被人们意识到的,不受人们支配的,自发的,盲目的,自然性质的,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却是被人们自觉地意识到的,受人自觉意志有意识有计划地支配的,所以它是自觉性的,合目的性的与计划性的。恩格斯对这种社会主义的自觉规律早有远见的指示,他说:
“随着生产手段为社会所掌握,商品生产以及生产物对生产者的支配也都同时被消灭。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就为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人的生存竞争不存在了。于是,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地脱离动物界,才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脱离进至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一切至今支配着人,围绕着人的生活条件,现在降服在人的支配与统制之下了。人才是第一次的成为自然界底意识的真实的主人翁,因为他们成了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翁。也由于这样的缘故,至今还在外部,作为支配人的自然规律而与人对立着的人类自己社会行动底规律,现在则为人们所完全自觉地运用了,从而变成被人们所支配了。至今作为自然与历史所强制而与人们对立的人类自己的社会结合,现在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至今支配历史的客观的外部的诸种力量,现在屈服于人类自己的统制了。只有从这时起,人们才开始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他们的历史。只有从这时起,由人们给予动力的社会原因,才将大体上而且以不断增加的程度,引起他们所期望的结果。这是人类由必然的王国到自由的王国的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三章或“反杜林论”第三编第三节)
支配经济的特殊规律的作用,及其衰落死亡
既如上述,各时代支配的经济形式,都是有着它特殊的经济规律的。这些经济规律,一方面推动着支配经济形式的运动、变化、发展,一方面在整个社会经济里起它支配领导的作用。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它的支配力量与支配作用也随着加强增长,最后将随着经济的衰落死亡,它的支配力量与支配作用也将随着衰落死亡,以致必然地要为较高级的经济规律所代替,这个原来占支配地位的旧的经济规律,终将让位于新的较高级的支配经济的规律,而退出历史的舞台。譬如:我们要了解资本主义商品发达的城市中的价格规律(价格规律最后由价值规律规定,关于这点,以后在另外的篇章中还要述及)和利润规律,是不能用支配农村单纯商品经济的价格规律和利润规律来衡量的。支配这两种经济的有两种不同的规律,即单纯商品经济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规律。虽然在这两种经济间有着它们的共同点,并且从经济史的发展阶段上来说,商品经济是由单纯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但是单纯商品经济有着单纯商品经济自己特殊的规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规律,它们的规律并非都是相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