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医学的政治性
北京市医务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常委 余贻倜
医务工作者是一种自由职业者,在旧社会中,一般人都认为医学与政治毫无关系,似乎它是超然于阶级党派之外的,旧的医务工作者自身,也往往只知治病,不问外事,自以为“精神独立”,自命“清高”,对政治既不感兴趣,而且尽力避免牵入政治,甚至于认为对政治表示关心的,就是失掉了医生的身份而别有野心的。这种把医学与政治分离的思想上的偏向是相当普遍的。解放半年来的北京医界的人们,虽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仍有不少旧的医务人员存在着上述偏见。
现在应该让我们检讨一下:我国之有公共卫生已二十年,防痨工作也不只十年,这些工作究竟进展了多少呢?显然是很可怜的!是因为没有人才么?不是的!是因为没有设备么?不是的!本市郊区,抗战前曾有疗养院五所,日寇投降,国民党反动政府劫收后很少恢复,不久都就停办了。为什么呢?是没有病人么?不是的,病人是很多很多的。任何人都明白:公共卫生之不能推进,与结核病之普遍蔓延而病人不得疗养隔离,是因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使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结果。这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阶级问题。就是说:过去公共卫生的对象实质上是仅仅限于几个大城市的少数高等华人,也就是仅限于资产阶级与一部分上层的小资产阶级,对象是很狭小的;加上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的垄断榨取,使得整个小资产阶级与一部分资产阶级也没落了,因此公共卫生的对象愈加狭小,推进和维持越发困难了。因此,不根本改变社会经济制度,开展卫生事业是根本谈不上的。这个问题,过去就被认为是政治家的事,不是医务工作者应该过问的。实际上,这是对人民利益毫不关心的极错误的想法。
从医学教育上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师资,我们现有的医学教育机构在数量上本不够,而每年造成的毕业生几乎都走入临诊方面,而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方面的人才则十分稀少。原因很简单:就是临症多则收入也多,教书或公共卫生工作的收入则不足维持生活。这又是一个政治问题,难道还不明白吗?
作为自然现象的疾病,实质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的现象。在阶级社会里,被压迫的人民,生活穷困,营养不良,贫血病、各种急性与慢性传染病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比如:资本主义制度与娼妓并存,就不可能消灭性病。但我们医学家完全相信各种疾病中除了遗传病、肿瘤、内分泌疾病及其他少数疾病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消灭以外,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由现在人类的力量予以消灭的。即使有些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里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尚不能完全扑灭,但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则是完全可以消灭的。其他一切疾病均可由于科学无止境的进步、由于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而被消灭。将来的人类将是没有疾病而只有衰老的死亡。我们医学家应该为着这样的人类未来生活而奋斗,因此,我们就必须关心政治,改造社会。只要我们进步到那样没有疾病的理想的幸福的世界里,人类不再需要医药,医药就自然灭亡了。我们今日的努力,为的是促使疾病的消灭与医药的灭亡早日到来,使人类真正无病无灾,同登寿域。
其次,医学界本身的派别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样应该加以克服。医生原属于个人主义的自由职业者阶层,又因为留学国别的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形成各种派别是有其社会的与历史的原因的。但,这种派别的存在,是我们团结的大障碍,也是医学进步的大阻力。过去我们已经作过若干努力,企图消灭宗派,在沦陷期间,由于民族的自觉,虽已显著地减轻其严重性,但是事实上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着。有些人认为某国留学生熟习某国的言语文字、技术方法,用惯了某国的机械、药品,因而形成一种派别,似乎这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的看法。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医学的派别,提倡服从真理,打破宗派。必须认识宗派的存在是半殖民地的特有现象。由于中国过去是半殖民地社会,压在它头上的在同一时间内有几个帝国主义的国家,这些帝国主义者侵入中国的势力,消长起伏,左右留学生回国后在国内政治上社会上的势力。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作为它们的文化和商品的推销员,也习染了它们资产阶级的剥削意识与极端的个人主义,使我们不但不能择长补短,互助合作,反倒彼此歧视,互相轻蔑。现在存在的宗派主义是买办性的,是半殖民地的自然产物,这是医界不应有的现象,是危害我国人民利益的。现在我们应该以派别之分为耻,而自觉的来消除它。在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下,服从真理,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的科学思想与技术。我们必须抛弃一切错误的洋教条。我们过去盲目崇拜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对资本主义科学五体投地,囫囵吞枣,盲目地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搬回来。未能加以选择批判,取其长,弃其短,取它适合于中国客观环境之一部而弃其不适合的一部,更没有把它咀嚼消化,加工改造为中国自己的医学。崇拜资本主义的极端化就变为依赖资本主义。各种药品、各种仪器、机械都很少能由自己制造,甚至能修理的人也很少,这是急需克服的。古人说:“上医治国”,一个有良心的医务工作者,他应该日日夜夜为自己的祖国与人民而思虑,他应该想着与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我们要使三万人中的每一个的医生都觉悟过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这样把医学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政治,决不是降低了医学,恰恰相反,这是把“仁术”的原意更明确化,具体化,把医学的地位无限地提高了。也只有这样医学本身才能发展。过去由于我们仅仅只能为少数特权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服务,所以四十多年的新医教育过程中,才造就了不到两万医生,这时于少数的上层统治者已经足够,而且供过于求,所以在旧社会里,除去极少数的名医以外,大多数的医务人员是绝对没有前途的。现在反人民的旧政权已被推翻,政权握在人民手中,这个新社会的一切制度设施都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按一千个人一个医生计,中国需要四十五万个医生,那时候不但没有失业的医生,现在在数量上微不足道的医务人员,将被人民当作宝贝一般地尊重和珍惜着。
科学是广大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我们现有的知识技术,都是很多前人劳动的总结,医学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符合医学的道德,否则就是忘本,只有与人民结合,得到广大人民的协助,医学才可能进步,个人才可能发展。
今天,我国人民正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从这里将展现着人类光明的前途。谁要是对现在的政治还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实质上就是维护旧社会的黑暗制度。现在民主与反民主的壁垒,是敌我分明的,“不是倒向帝国主义,就是倒向社会主义,绝无例外,中立是伪装的,第三条路是没有的”,但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最近美国白皮书中提出“民主的个人主义”,就是企图离间中国的知识分子,使我们仍旧一盘散沙,他好分而治之,过去长期接受资本主义教育的医务工作者,尤其应该分别是非,认清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一个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对这与祖国人民命运攸关的战斗,不应该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现在整个解放区都卷入政治学习的热潮,但是有些医务工作者坚执单纯技术观点,对政治学习是不屑为的,对于这类人,我想作一个比譬:一个人拿一枝枪,他可能是一个土匪,也可能是蒋介石部下的匪军,也可能是人民解放战士,其间的分别只在他是否有政治的认识和为谁服务,同样的,一个有医学技术的人还不能算一个完全的医务工作者,他必须有政治的认识,为人民服务,才能算得一个人民的医务员,如何才能作一个人民的医务员,如何才服务得更好些,首先必得加紧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改造自己,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立场,然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的医务员。


第5版()
专栏:

  大连卫生研究所
廖鉴亭
来源和历史
日寇为了本身的需要,一九二五年在大连建设了卫生试验所(卫生研究所前身),日人金井章次任所长,内分细菌、血清、痘苗等三科,共四十余人。一九二六年添设了天坪室共四个研究室。一九二七年四月间,将卫生实验所改为“大连卫生实验所”。一九三三年由安东洪次任所长,逐渐扩大了所内学术机构,如卫生科、病理科、生化科、寄生虫科、细菌科、疫苗科、血清科;另外增设了研究室,主要工作是研究、制造、卫生实验等。一直到太平洋战争后,该所被划归日寇关东军经营,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一切制品是供给关东军和华北、华中、华南、朝鲜的军用,其次是供给在东北的日本移民需要。
解放之初
四年前的八月九日至二十二日,伟大的苏联红军解放了东北和旅大。在旅大区党委领导下,旅大地区的一切卫生机关也变成人民的了。卫生研究所的工作方针任务是在于如何完成人民的防疫事业,适应人民解放战争的需要,东北、华北、华东、西北都得到了这里的产品,如血清和疫苗等。旅大地区党政方面在苏军协助下每年施行百分之七十以上鼠疫、霍乱、及伤寒的预防注射。一九四八年的鼠疫预防注射则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种痘者占全区人口百分之七十八以上,因此传染病历年来迅速减少。一九四六年患各种传梁病者一千一百六十人,一九四八年就已减至六十九人。这与旅大未解放前人民健康状况相比较成为最明显的对照。
日寇投降时,曾对这个卫生学术机关进行了破坏,企图使之永远不能恢复工作。苏军为了帮助中国人民保护该所的安全,立刻派人接管监督,随着人民政府亦派员经营,这样才制止了反动分子的破坏行为。在苏军直接帮助和旅大区党委、东北总卫生部正确领导下,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开始复工。
一九四七年,为着人民的需要而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首先整理内部,修建水道、工作室,修理机械及扩充人员,并由苏军拨来一部分马匹、经费,同时进行职工教育,组织职工会,团结改造中日技术人员,在中苏领导同志合作下,六月间恢复了破伤风治疗血清、破伤风疫苗等十余种的制造,并增设气性坏疽实验室,将气性坏疽中的重要一种菌(Welchii菌)分离得到了纯培养,开始试验制造毒素,十二月间就有四种菌的血清产品了。由于政工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便从工人中挑选了一些优秀青年加以培养(日寇统治时期根本不准中国人学习技术,只能作苦工)。经过四个月的教育,在技术上、政治上有了初步的收获,建立了四个学习小组,具体指定工作学习任务,建立正确的师徒关系,其结果有了九人在技术上升了级,中国技师(由医科大学正式毕业的医生转职于细菌工作者)的技术水准也同时得到了提高。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二十三人的技术,使其在短期中即成了各种的有力助手。
走向企业管理
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六月以前,经过创模运动、立功运动,建立正规化制度之后,生产任务超过了原定任务百分之三十七·八,产品种类增加到四十余种,质量亦比过去提高了。研究工作亦有显著的收获,如病毒科研究而致生产之斑疹伤寒疫苗及诊断液,炭疽疫苗,血清精制干燥等。技术人员克服了雇庸观点、正统观念、浪费等不良思想和倾向,在经济上达到了自供自给,走向了企业管理。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及大量喂养小动物以开展研究工作,又增设了牧场、农场,供给大小动物的饲料与蔬菜。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民的卫生保健专门技术人员,于今年三月间开办了卫生技术专科学校,由各科博士技师担任教授讲师及助教,经费由大连大学校部供给。半年来教育方针与教学方法采取了“重实习多做”、“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逐步专科”、“形象教育”等收效颇大。
这些收获主要是由于苏军的直接帮助和中共旅大区党委、东北卫生部的正确领导,而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向苏联学习。
目前概况
一、组织及建设状况
卫生研究所是大连大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副所长下分设三部,即研究部,制造部,总务部。
研究部下设:图书馆阅览室(总馆藏书六千余册)、医学昆虫研究室、化学研究室、身清精制研究室、血清干燥研究室、斑疹伤寒研究室、痘苗研究室、狂犬病研究室、病理研究室、鼠疫生菌疫苗研究室、细菌研究室、炭疽研究室、气性坏疽研究室、白喉研究室、破伤风研究室、猩红热研究室等。
制造部下设:鉴定科(血清鉴定室,疫苗鉴定室,动物试验室)、血清科(第一毒素室、第二毒素室、血清检定室、免疫室、血清精制室、血清滤过室、血清干燥室),细菌科(疫苗室、检查室、培养基室、灭菌室、蒸溜水室),病理科(组织标本室、病理室、小动物室),病毒科(斑疹伤寒第一疫苗室、斑疹伤寒第二疫苗室、B号斑诊伤寒特异性诊断液制造室),痘苗科(牛痘苗室、狂犬疫苗室),鼠疫科(鼠疫疫苗室、炭疽疫苗室、诊断血清制造室),化学科(化验室、制造室)等。
总务部下设:供给管理股、机工股、会计股、保管股、牧场、农场。
主要人事除正副科长各一人、技术顾问一人外,各部科均设有主任、科长及副主任、副科长等。
建设:总面积共一五,五四○坪计有研究室五十二间制造室七十五间工作室三十四间。动物:有马三百四十匹,小动物一万五千头。
二、研究工作
研究方针是从现实出发与生产技术相结合,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产品的质量与实用的种类问题,根据医学的发展,今后对病毒和疫苗及卫生学,抗生素等之研究应是主要的,同时须逐渐调查与研究东北及各地区地方传染病等问题。目前计有:
1.血清精制和浓缩研究;2.病毒研究;3.生菌疫研究;4.日本脑炎的研究;5.旅大地区的医学昆虫调查与研究;6.杀蛆剂的研究和生产;7.干燥牛痘苗及鸡蛋痘苗的研究;8.干燥狂犬痘苗的研究;9.炭疽疫苗及诊断血清;10.关于猩红热、赤痢的研究。
三、制造
主要制造如下产品:
(一)治疗血清有:破伤风血清;干燥破伤风血清;气性坏疽血清;干燥气性坏疽血清;白喉血清;干燥白喉血清;猩红热血清;鼠疫血清。
(二)毒素预防液有:破伤风预防液;白喉预防液;猩红热预防液;白喉、猩红热预防液;白喉、猩红热、百日咳混合预防液。
(三)疫苗有:伤寒疫苗;副伤寒AB混合疫苗;伤寒副伤寒AB混合疫苗;鼠疫疫苗;霍乱疫苗;百日咳疫苗;斑疹伤寒疫苗;痘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犬用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
(四)诊断血清有:伤寒诊断血清;伤寒vi诊断血清;伤寒O诊断血清;副伤寒A诊断血清;副伤寒B诊断血清;副伤寒C诊断血清;鼠伤寒诊断血清;G肠炎菌诊断血清;达比菌诊断血清;猪霍乱诊断血清;仙台菌诊断血清;伦敦菌论断血清;森夫夫伯尔格诊断血清;肺炎P型诊断血清;肺炎Ⅱ型诊断血清;肺炎Ⅲ型诊断血清;赤痢志贺型诊断血清;赤痢异型诊断血清;赤痢大原型诊断血清;赤痢F型诊断血清;赤痢Y型诊断血清;赤痢秀密芝诊断血清;霍乱诊断血清;鼠疫诊断血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血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型诊断血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型诊断血清;沙尔毛内拉因子血清(32种);炭疽诊断血清;标准血液型血清A型;标准血液型血清B型;健康家免血清。
(五)诊断液有:伤寒诊断液;伤寒vi菌液;伤寒O菌液;副伤寒A诊断液;副伤寒B诊断液;副伤寒C诊断液;副伤寒E诊断液;A号斑疹伤寒诊断液菌液;B号斑疹伤寒诊断液;中流产菌诊断液。
(六)皮肤反应用试验液有:白喉试验液;猩红热试验液;结核反应液。
(七)徽毒诊断材料有:华氏抗元;村田氏抗元;溶血素。
(八)其他还有:来苏水;消毒杀蛆剂;肥皂。


第5版()
专栏:

  谈谈菌苗的反应问题
刘隽湘
以现在一般的菌苗来讲都还是在化学性质上没有经过多少改变的异性蛋白,注入人体引起或多或少的局部或全身反应还是不可免的,也是不足为奇的。可是注射菌苗的目的本来是防病,减少人的痛苦,却在注射时或注射后的短时期内引起痛苦,这对于没有医学常识的人,甚至有点知识但缺乏预防观点的人,都是不易想通的。因此反应常常变成推行防疫注射的阻碍,尤其是反应大了更会引起许多不便。菌苗的反应多年来无论对制造生物制品的或防疫工作者一直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现在把个人对这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专家学者多提些宝贵意见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一、制造方面
1.效力与反应:虽然菌苗的效力不一定与反应强度成正比,但是却有很多关连。作菌苗的菌种必须毒力强(非一概而论,如鼠疫菌苗有用无毒菌种的),而毒力强的菌普通引起的反应也较强;菌苗的浓度高引起的反应便强,可是要菌苗有效必须够一定的浓度。培养好的菌采下来先用生理盐水洗涤一二次,再作成菌苗,反应可以减少。可是洗过的菌苗,因为一部分可溶的抗原被洗去,效力也较差。在欧美有些制造地方,为了把反应减到最低限度,不惜牺牲一些效力而采用洗涤法,可是他们都承认这法子不好。所以要菌苗的效力大又要反应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过去就天坛防疫处来讲,在原则上是主张宁愿反应大些也不牺牲效力的。所以对于菌种毒力是要愈强愈好,对于浓度则宁愿太浓不要太淡,更不主张用洗过的菌苗。今年防疫处制造的霍乱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注射了反应较大,已经由天津市卫生局及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提出、询问原因,并说群众因为怕反应多不愿注射;防疫处已将这一问题仔细的研究,结果发现定浓度所用的标准比浊管(英国Buanough Willcome制)已不准确,因而所制菌苗浓度过高,现在正在另换新标准,并在研究新的定浓度办法以保证以后不致再发生问题。同时大家讨论认为菌苗的效力固然要紧,但是只顾了效力而忽视反应也是不对的,如果群众因为菌苗反应大而不肯接受注射,则效力虽好也是无用的。为了能使菌苗普及推广,应当尽力减少菌苗的反应,过去对于反应与效力的看法,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现在防疫处菌苗室已把菌苗的反应问题当作一个中心工作在加紧研究,短期内可能获得解决,同时打算召开一个细菌免疫学家和生物制品专门人材的座谈会,来商谈这一问题。
2、杂菌问题:在理论上讲来,一种菌苗应当只含菌苗内所应有的细菌(如伤寒菌苗只含伤寒杆菌,伤寒霍乱菌苗只含伤寒杆菌与霍乱弧菌),不应当有一个其他的细菌。可是实际上在操作中,空气中的杂菌侵入制品是很难避免的;非得特别小心谨慎不可。制品里混有杂菌虽不一定增加反应,但也不能说决不可能增加反应(尤其是葡萄状球菌等)。要把菌苗的反应减至最低度,保持菌苗的纯洁是重要的。天坛防疫处在改进菌苗品质方面,已经注意到这一点,采取严密的办法,要保证菌苗内没有杂菌。
二、使用方面
不管菌苗作得如何好,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对,便不能保证安全。注射菌苗时必须注意消毒,菌苗必须保存好不要染污,事情虽小,说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却常被人忽略。今年九月二十日早晨,一位医生在北京东站看见某防疫队在那里替旅客注射霍乱菌苗,桌上三瓶菌苗中一瓶的橡皮塞子已经翻朝上面(橡皮塞子不应当打开,应当用酒精将塞子顶上消毒,把消毒注射器的针头刺入,将菌苗吸出,以免空气中细菌侵入瓶内)。当时便向该防疫队人提出意见,该防疫队的人却回答说:“这是刚刚倒菌苗打开的,我们也知道该吸出来,但有时人太多,用针吸太慢,来不及。”打开瓶塞子倒这个办法相当普遍,并不只这一个防疫队犯这个错误,可见很多人对于使用方法不够小心,固然不一定会出毛病,可是要出毛病是很容易的,也可能是相当严重的,这点必须注意。
比这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本市某被服厂。该厂医务室举行防疫注射,用的是天坛防疫处的菌苗,一共注射三次。头二次没发生任何问题,第三次注射后有好多人发生严重的反应,局部化脓等中毒现象。调查结果原来该医务室曾把用剩的菌苗倒入不消毒的容器内,菌苗被绿脓杆菌及一种芽胞杆菌所污染(经培养证明),而第三次注射的正是这剩下来的菌苗,因而引起了很严重的后果。
华北农业研究所的防疫队去防治牛疫顺便为老百姓注射菌苗,因为该队注射的手术较好,引起的痛苦少,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有很多自动要求注射的。有一个村子也要求注射,并谓自备有菌苗,但经过询问才知道那菌苗是去年开过未用完的,瓶内只有一半了,幸亏没有用,否则出毛病是很可能的。
注射菌苗后忌饮酒及剧烈运动。可是有的人却不注意这点,有时甚至在剧烈的劳动中注射,注射后也未停止劳动,因而增加了反应,尤其是局部的红肿。
由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还有不少医务工作者对于菌苗的使用法不够注意,缺乏无菌操作的训练,或者不够认真,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宣传教育方面
前面已经说过注射菌苗引起或多或少局部或全身的反应是不足为奇的,要想注射了菌苗连一点红肿和痛苦也没有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易作到,本市某工厂举行防疫注射,有一百多工人,注射后也未休息,晚上有的发生了很严重的反应,次日因而停工了一天。经过调查,发现反应较严重的有局部疼痛红肿很大,四五天后才消失(有的连带身体的半边都痛,全身反应也较大),其中三人体温高至摄氏三十八度。反应中等程度的有30%,局部红肿二三天消失,无显著的全身反应,有的觉得周身不适,没有人发烧。其余的只有轻微的反应,局部稍有红肿,很快便消失了,没有全身反应。象这样的反应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常的,可是该厂都把它看得很严重,半夜里打电话找医生甚至次日停工一天。类似这样的事,常常听说到,如此把反应看得过分严重,扩大不良影响,如不及时纠正,很容易变成防疫工作中的阻碍。防疫工作者耐心地向群众进行宣传说服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总起来,我们认为解决菌苗的反应问题,单靠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制造方面,必须尽力减少菌苗的反应;在使用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用法。而防疫工作者也必须耐心的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三者缺一都不会成功的。


第5版()
专栏:

  吃粗白面比吃细白面好
倪章祺
粗白面(即八五折面粉——每百斤小麦磨细而筛得八十五斤面粉)在营养的价值上比细白面(即七折至七三折上白面粉——每百斤小麦磨细而筛得七十三斤面粉)要好得多,这已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问题。
若是我们能实行以“八五折面粉”代替“七至七三折上白面”时,是一件增产工作,可以减少麦粒表层物质的浪费,增加有益物质的利用。同时亦有利于人民的健康。若能这样实行全国小麦的产量,虽然仍旧每年大约四百余亿斤,然而面粉的产量每年可增加四十余万万斤。在粮食急需增产的今天,确能因改良磨法而增加数十亿斤面粉。
此外,在质的方面也有好处。如乙种维生素一,即可获得数倍的增加,人民每年获得乙种维生素一的增加,约等于四百多万万斤头号面粉所含之量的数倍。也就等于每年约多获数十万万万(数十万亿)国际单位的乙种维生素一。这数十万亿单位,足够供给二万万多人民每年的需要而维持健康。
粗白面并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类。人民因此每年可多获蛋白质类六万万斤,约等于三十多万万斤猪肉。同时也将助人民多获百万万公丝乙种维生素二,每年又助人民多利用了大约百亿公丝尼亚新。
总之,小麦的胚及麸皮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各类重要有益物质,上白面粉的胚和麸皮层几乎完全被筛去而损失,八五折面粉的胚和麸皮层虽筛去一部分而尚留存一部分。所以,粗面粉虽略黄糙但富于滋养料,外观虽不很白而营养价值远胜过上白头号面粉。
推行这计划的具体办法:(一)比较简单的办法,由政府公布法令,指定从即日起各地面粉厂一律不再出比八五折更细白的面粉,顶白出品以八五折为标准。有数国曾行此办法而收功效。(二)稍为缓进的办法,即到处利用产销合作的推广。例如各地分工进行说服的方法使大家了解八五折面粉的有益于群众健康。同时与面粉厂接洽订购,请厂方按期(每隔数天)送一次八五折标准面粉以供给人民需要。这样靠产销合作的办法,人民不怕买不到八五折标准粉,厂方不怕八五折面粉的销路呆滞。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9)
王学文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第一章 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力
分工的史的发展
当然,分工(复杂的协力)并不是到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远在原始共产社会里早已发生了。大体说来,原始共产社会的初期采集时期是没有分工的,到以后狩猎时期始有性的分工,男子担任男子的劳动工作,女子担任女子的劳动工作。到了畜牧业独立的时期,畜牧业由原始产业中独立地分工出来了。再以后农业与手工业也分了工,这是从大的经济部门,经济工作的分工来说的。社会不断地向前进步发展,分工也就更加发达,更加细密,例如在农业中就有种粮食,种蔬菜,和种果木等等的分工。工业中也有土工,木工,矿工,陶工,冶工和其他种种的分工,更进一步的分工,就象制针手工业工场的分工一样,成为工厂内部的分工了。但是不论是各行业的分工或各业内部的分工,它们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今后还要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人类劳动技术的专门化与事业化而继续不断地发展,并且分工愈来愈细致,愈来愈严密。
分工的好处
分工之后,各部分工作就可以成为专业。因为分工的缘故,一个人可以专门做一部分的工作,因为专门的关系,就容易学习,容易精致。它一方面可以节省了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进步也可以快了。分工的好处既可以节省替换工具的时间,又可以节省掉换地方的时间,增加劳动时间。这是从解放区农业劳动互助的发展,也可以看到的。互相组织内部根据劳动技术的专门化进行分工,例如善于犁地的担任犁的工作,善于锄苗的担任锄的工作,善于播种的担任播种的工作,善于刈割的担任刈割的工作,以及作为农业副业的手工业从农业互助中独立出来,与农业劳动进行变工互助。不善于这方面工作的,而长于其他方面工作的,就做其他工作,它一方面既增加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又节省了工具与劳动时间,使农业中有了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副业手工业及运输业,并为工业准备了劳动力的源泉。同时,由于分工的结果,人们在一部门工作,因此,又引起工具的专门化,一部门的工作就要有一部门的专门工具来进行,既要专又要精。
故分工的结果,不但促进了劳动的专业化,促进了工具的专门化,同时,因此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用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劳动对象的各种不同的刀子来切草、杀猪、宰牛、裁纸裁衣等等其劳动效率就高。在工厂中,分工更起了互相督促推动的作用,你做这部分,他做那部分,接二连三地紧张不懈的由这里传到那里,不断的工作,如果有一部分中断工作,所有这些部分都要受影响而停止工作。因为分工能提高生产力,因此资本家就利用分工来加强榨取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