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大力开展秋季造林
农业部
今年春季和雨季的造林,由于各地的大力组织领导,已超了全年的造林计划数字。秋季造林较之春季、雨季造林,有更好的条件,成活率也较高,望各地尽力开展,贯彻一年三季造林,把今年的造林成绩加倍扩大。


第5版()
专栏:

  一九四九年雨季
冀西沙荒造林总结
农业部冀西沙荒造林局
一、建立防护林带二万三千亩
冀西平汉沿线沙荒较多的曲阳、行唐、正定、定县、新乐、无极、藁城等七县,自七月中旬发动大规模雨季造林运动,至八月初旬,完成防风防沙林一百六十二万九千余株,防洪林九十三万二千余株,其他造林与栽植果树九十八万六千余株,共计三百五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七株,超出原计划(一百七十二万株)一倍以上,并超过了今春造林二百五十万株的成绩。参加合作或集体造林的农民,共达十万八千八百余人,完成小叶杨、柳树、杜树、酸枣、枣等林带二万三千六百八十余亩。各县沙荒地区,普遍掀起热烈的造林竞赛,其中曲阳县更达高峰,该县通过党委的核心领导,经各级会议充分酝酿,于七月底举行造林突击周,全体干部投入这一规模空前的运动中,深入组织群众,获得了完成原计划百分之二百三十八的光辉成绩,全县造林一百三十八万八千余株。行唐县亦完成九十九万七千余株,相当原计划百分之一百八十一。其他各县均按期超数完成计划。占较大数字的重点村造林,大部均进行检查,种植较早的杨柳林,百分之八十以上已发芽生根。这一成绩的获得,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雨季造林信心,扭转了“伏天栽树活不了;群众没有习惯,发动不起来!”的落后思想,给今后的一年三季造林运动建立了巩固的基础,对目前秋季造林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贯彻政策深入领导是成功的因素
冀西沙荒造林局于七月八日召开了雨季造林会议,参加的有:定县、新乐、无极、藁城、曲阳、行唐、正定等七县,四、九两专署及冀中行署的林业干部,与华北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研究院、河北农学院、保定农职等单位的林业人员,及当地造林的英模共七十多人济济一堂,互相研究技术,交流经验,使大家充分认识雨季造林的有利条件及抓紧雨季造林防灾的重要性,并解决有关造林护林的各项具体问题。并对春季造林进行评议发奖,引起各县的竞赛,由各县制订造林计划,以干燥沙荒及沿河地区为重点,大量建立防风、防沙、防洪林带。
随后各县及重点区,均先后召开联村造林会议,扩大造林宣传,通过造林英雄模范,带动没有雨季造林习惯的村子,并强调加强护林工作,打破思想顾虑,表扬良好典型,普遍的展开了村与村、团体与团体的挑战竞赛。
冀西雨季造林会议结束后,造林局会同到会各单位林业人员共七十人,组织工作组,分头参加各县造林,结合县区干部,深入各重点村做宣传组织工作,以条件较好的村为中心,带动一片。参加领导的同志,都能亲自下手,帮助群众计划与组织,掌握技术,跟群众一起栽树,得到了热烈的拥护。
为加强技术领导,除了从北京保定各单位来的与造林局的林业技术人员共五十余人,深入各重点区村掌握造林技术外,行唐县并抽调本县造林能手二十人,临时脱离生产,组织工作组,赴各地发动群众,掌握技术,力求沙荒造林要密植、深埋、紧砸和少露。
无极县五区多数村子,本来缺乏雨季造林习惯,工作组即召开联村造林会议,研究技术,介绍了外村雨季造林的成功经验以后,赵正寺村长便说:“别处能栽活,咱这地方准也行,回去一定发动群众。”这样在各种会议上,用具体事实打破了“伏天栽树不活”、“群众没习惯发动不起来”的落后思想,说明雨季造林的有利条件,提高信心,使运动能够迅速开展。
无极北牛村、藁城坚固村,都通过村中有威信的老农,推广了“弓形压条法”,行唐故郡村并通过赵洛九等积极分子,组织合作造林,接受科学技术,在三百多亩的一块沙荒上,有计划的用小叶杨造成网状防护林带,并于林带间隔中栽植杜梨,发展果园。
    三、提倡合作造林、集体造林
在造林运动中,我们特别注意合作集体造林。过去各县沙荒与沿河地区村庄,为了造成较大的树林,防御风沙洪水,大部有集体造“村有林”的习惯,但有的组织不够健全,过去造林往往成活少,保护差,今夏工作组在各重点村,于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小组的组织与全村的领导,如藁城坚固村是按街分成三片,每片由五个干部负责进行组织工作,把参加栽树的劳力编成砍树秧、运树秧、刨坑、栽树及技术督导等小组,发动四百零六人,一天完成一万二千三百余株,栽得又快又好。
为了把集体造林与私人利益密切的结合起来,各重点区提倡了合作造林,根据自愿两利原则,组织群众,以人工、树秧、土地等入股,订立合同,按股分红,共同解决造林护林上的困难,并造成较大的有效的防风林带。如行唐秦村成立造林委员会,组织全村一百三十五人的合作造林,全体情绪很高,栽得又深,砸得又实,突击三天,完成防风林三道,压杨柳条七千余穴,订明有了收益按人、地、树秧股分红。该县东霍同村在干部党员的动员组织下,一百二十余人自愿入股参加合作造林,共吸收树秧股三万五千余斤,以一百斤树秧三个工为一股,突击三天,完成一万二千余株,并带动小型合作造林三千余株。又如新乐县沙河南岸,组织了三个村的联村造林,由西五楼村出树秧,发动群众四百五十余人,利用木运铺和三合铺的私荒造防洪林二万三千余株,消灭沙荒四百余亩,订立合同,树股与地股对半分红,又建立联村护林公约共同保护。
其他各县也涌现了不少良好的合作造林或集体造林的典型,总计七县共发动十万八千八百余人参加这一类较有组织的造林,无极、新乐、藁城三县完成的“村有林”与“合作林”株数,占今夏造林总数百分之七十二,并由此普遍的带动了私人造林。
在造林中并注意了护林。该区各县从春季造林便开始注意护林问题,新乐县于春季扩大生产会议上曾制订暂行护林办法,指示各村以此为依据,具体议定各村护林公约,由区转县备案后认真执行。至雨季造林开始,全县已有七十八个村庄订立公约,经县批准,加上旧有公约的,全县已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建立公约,随意破坏林木的现象已很少发生。行唐县府亦曾布告各村,加强护林工作,全县二分之一的村庄,已订立公约,经区备案。最近三、五等区,对破坏林木者的及时处理,更大大的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提高造林的积极性。
    四、解决树秧困难
各地雨季造林九成以上是用小叶杨和柳枝压条,此外便是移栽酸枣、杜树、枣、榆等野生苗,除了公有杨柳树较多的村,一般的利用公有秧子集体造村有林外,对树秧困难的村与户,多半是发动群众合作造林,吸收树秧入股,如行唐东霍同村造林合作社,吸收三万五千斤树秧入股,及新乐西五楼村以压条二万三千穴所需树秧入股参加三村联村造林,都是很好的例子。定县南子京村长自愿借出树秧五百多斤,给缺乏树秧的五户,带动全村互借树秧,解决树秧问题,完成防风林四道,共一万二千株。曲阳中左村至新乐采购枣苗;城西乡用柴火换树秧两车;正定拐角铺植树模范赵洛峰为了带动全村造林阻挡风沙,自动的供给村里树秧,并从西白庄借用树秧七车,完成二十多道防风林。其他地区亦是这样帮助群众从多方面解决树秧困难,完成造林计划。
    五、运动中的偏向与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一)部分干部忽视了造林工作。藁城、定县、新乐、正定等县个别县区领导干部,因对雨季造林的有利条件及领导群众造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强调群众没有习惯,领导不起来,有的认为栽树不用领导,没有与工作组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工作受到很大的损失。经检讨以后,大家认为造林局今后应加强林业宣传教育工作,编制各种宣传品,举办实物图片展览,加强通讯报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贯输林业常识,引起大家对造林工作的重视与兴趣。
(二)提高技术工作做的不够。大部分地区的林带栽的太稀,枝梢露的太长,每穴条子放得太多,当中的条子贴不上土,以至透风干死,还有个别地方,竟栽很粗的杨柳杆子,露出三四尺,不易成活。同时除了掌握较好的重点村外,一般都未能根据科学原理,有计划的造成网状林带,以至防风沙与防洪效力不大。
为了普遍的提高造林技术,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林带,发展果树、牧草,造林局决定于秋后设短期训练班,调训有关各县区专业干部与造林重点区之实业助理员,并于各地农业训练班中,附带贯彻林业常识,或办理巡回训练班,吸收各地青年积极分子,加以短期训练。每季造林会议并须与训练干部结合,再通过县区专业干部,分头召开老农座谈会,交流经验,介绍新技术。
(三)领导上对于沙荒地权地界纠纷的注意不足。由于造林积极性的提高,各村群众对沙荒地的占有欲大大加强,平静已久的地界纠纷,又纷纷发生,如老磁河沙荒大部地权不明,村与村间几乎都有地界纠纷,在发动造林中不断引起磨擦,妨碍了工作开展,这一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秋季造林即无法开展。对于这一个土改遗留问题,各县领导上应加重视,及时给以解决,有关两县以上的地权不明荒地,应由专署或省府派人会同造林局进行调查,通过人民代表会,决定彻底处理办法,以便有计划的发展合作造林。
(四)一般忽视发动妇女工作。除行唐县发动妇女参加造林较多外,其他各县只有个别村子,做得较好,一般的都忽视了这一工作,或仅有号召而缺乏具体组织工作,没有发动起来,这在今后应很好注意。
(五)苗圃工作重视不足。利用雨季播种紫穗槐等树籽,本来极易成活,但曲阳等县虽存有这种树籽,都未及时发给群众播种,使育苗工作受到损失。同时各县公营苗圃计划,今春因准备不足,未能按时完成。为了保证明春完成,各县须于八月底以前,作出初步计划,以便由造林局给予经费及技术上的协助,及时准备种籽与土地。
(六)与治河工作没结合好。沿河造林本应与水利部门密切结合,根据治河计划,造成有效的防洪林带。但各县对这一点的注意都不够,如无极木刀沟沿河各村,发动群众修堤时,本可附带捎上杨柳条,压在堤侧,巩固堤防,但实际没有这样做。同时沙河沿岸部分村子所造林带,妨碍河道,栽后不到几天即被冲去一部或大部,这都是没有与治河工作结合好的结果。今后沿河造林应受治河部门统一领导,有计划的进行。
(七)集体造林没有确定收益分配办法。有的村子为了争先完成任务,未经充分酝酿,商定收益分配办法,便集合群众造林,结果群众认为是给公家栽,很不关心。有的村子虽已提高一步,根据自愿两利原则,组织群众入股,合作造林。但当时没有详细记帐,写上合同,这样在树长大后,都有引起纠纷的可能,各县应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协助各村,清理手续。


第5版()
专栏:

  怎样采集树籽
沙荒造林局
今年政府为迅速发展造林事业,已提出了普设公私营苗圃的新计划,要求每一个造林重点县,最少须增设苗圃五十亩。我们为促进这个计划的胜利完成,对于苗圃所用的种籽,必须事前有所准备。否则采种时期错过,优良种籽就不易求得,苗圃事业就不能完成。现在正是采种的季节,特将应注意的事项介绍于下,以供参考。
    一、母树的选择
树籽的好坏和它的母树很有关系,幼龄母树的种籽粒大,发芽率大,苗木生长良好,但是到了造林地定植后,有结实过早,生长衰弱的不良现象,所以在可能范围内,以不采幼龄树的种籽为最好。老龄母树的种籽,一般都是粒小,比重轻,发芽率小,苗木生长不良,很容易枯死,不适于采种之用。唯壮龄母树没有上述的缺点,是我们采种的唯一对象。
疏林和孤立的壮龄母树,发育健全,一株就能采取很多的优良种籽,实为采种选树的最好目标。
    二、采集的季节
采集种实(即果实)必待其成熟,不熟的种籽不能发芽,无采取的必要,以免浪费劳力。但须注意,有的树木,种实在刚一成熟,种籽即行飞散,为时很短,一不留心,就失掉机宜。所以必须时时查看母树,掌握住时机,万不可等十分成熟后才着手,以致落空。
树木种籽的成熟期。因树种之不同亦不一致,兹将今年预定搜集的种籽列下:种籽名  成熟期   成熟色泽   备  考洋槐 八月上、中旬 荚赭色、种籽皮浅褐色 易罹虫害成熟即采紫穗槐 九月中旬 果皮赭色杜梨 八月中旬 果皮褐皮 易罹虫害必在落叶前采完桃 八月中旬 实生树杏 六月中旬     实生树胡(核)桃 九月中旬 果皮橙绿色侧柏 九月下旬 球果褐色松类    十月下旬 球果褐色 易罹虫害且易飞散宜速采中国槐 十月上旬 荚赭色
    三、采集方法
在没有风的晴天采取,须看树木生长的形状,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一定的方式,能怎样采取就怎样去作,例如大树或遇有二株相距不远的母树,则以攀登采取最便。其法可预备麻绳一条,布袋(洋面袋最好)三、四条,系在腰间,攀登树干到达适当的高度时,用绳的一端绑在树的枝干上,一端拴住自己的腰部,人树之间要有自由活动的适当距离,这时身体有了安定性,便可开始工作,随采随装入布袋,满了投下,再采装第二袋,直至采尽为止。
如此虽攀登一树,尚可采取邻接树上的种籽,因为树籽生长在树冠的梢部,距离邻接树最近,所以很易采得。
使用器械采取,也很便利,例如高枝剪、长把镰刀、长杆铁钩、义丫木等,站在适当的高度,切取果枝或果穗。
在小树用梯、凳、登高,就可采取,或用长绳一条,由树冠的一边围绕,握住绳的两端,用力拉下树冠,使成弯弓状,由另一人趁机采取,亦很便利。
    四、种实的干燥
种实采集后,应立即施行干燥,受雨水濡湿的种实更得立时散开干燥,不可迟延。
新采下的种实,都含有多量的水分,倘不即行散开干燥,原封装在袋里,或堆积一起,或倒在其他容器里,都有因种实蒸散作用而发酵腐败的危险。
干燥的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二种,兹分述之。
(1)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不用设备,工作简便,节省经费,常为吾人所乐用,因工作性质不同,有晒干和荫干两种:
一、晒干:就是把种实直接放在日光下,在空气流通的平坦地方,铺上席子,把种实薄薄的散布在席子上,受日光直接曝晒,每天翻拌三、四回,使上下都能晒着。晴天约晒三至五天就好。
二、荫干:多用于因受日光直射就失掉发芽力的树种,或因天雨连绵晒干不可能时,须施行荫干。方法甚简,即在通风的室内(荫棚亦可),把种实散开铺平,时时用耙子上下翻转,经过四、五天就干燥了。
(2)人工干燥
人工干燥是以燃料为热源的干燥法,须利用设备,最便的就是火炕,把种实铺在火炕上,用火炕的温热来干燥,可不受天气的影响,顺利完成工作。
    五、种籽的选别
适度干燥后的种实,由种实的自然裂开,或鳞片的开口,或用器械捶打,使之脱离果实皮,其种籽内皆易混入很多的夹杂物,和未成熟的不良种籽(瘪子),必须选别才能储藏备用。
选别种籽,普通依风选和水选来实行。
(一)风选:使用风车子,簸箕等器具,把尘芥、果实皮,和不良的种籽除去,一般大粒种籽只一、二回,小粒种籽非四、五回返复选别不可。有翅的种籽如松类、臭椿、枫、糖械类,须先装在布袋里揉搓,使翅和种脱离,再行风选。
(二)水选:方法简单效果很大,且易办到:用一个桶倒入等于种籽量三倍以上的清水,然后放种籽入桶里,用木棒徐徐搅拌,使种籽完全沾着水,这时优良的种籽比重大,下沉水底,不良的种籽(虫伤,瘪粒)比重小,漂浮水面,用笊篱取出抛弃,再将下沉的种籽取出,散在席子上干燥,便是选好的种籽。
一般大中粒的种籽和比重大的小粒种籽皆可使用,又经风选后的种籽,须再水选,才能选出纯良的种籽,所以精选非先行风选而后再水选的二层选别,不能达到目的。
(三)特殊种籽的选别:如桃杏类果肉可食者,食其果肉,集其果核,经水选干燥即可。如胡(核)桃及山桃之果肉不可食者,可堆积使之发酵腐烂,用指粗的小木棍五、六根捆成一束,撮碎果肉,经水淘洗选别,干燥即可。杜梨类的仁果可依照胡桃法以选别,惟洗涤时,所用水量必在五倍以上,才能获得良好成绩。这类种实都不必经过干燥的手续,采取后直接堆积使之腐烂选别就可。
    六、种籽的保管
精选的优良种籽,务必放在干燥且通风的地方,以防再潮湿而霉烂。并须时时检查,倘发现潮湿,立即干燥。鼠害虫害亦为保管中之大患,多加注意防除为要。
倘种籽为数不多,可装在布袋里,吊挂室内梁间,既防潮湿且避鼠患,殊为保管之上策。
最近盛行一种窖藏法,具有储藏和促进发芽的二层作用,对于直接播种者可以试行(不用以播种而供贩卖者,不可施行),胡桃、杏、栗等大粒种籽实行最便。在干燥的地方(地下水位低且不易潴水的地方),掘深达二尺,宽由一尺半到二尺的穴(长可按种籽量适宜规定),穴底撒布一寸厚的细沙,然后摆一层种籽,铺一层细沙,使种籽与种籽之间也有细沙填充(种籽不可互相接触),如此一层一层的摆列达到穴的一半时(满一尺),上部再铺一层细沙,最后把穴用土填满,并在穴口,堆上一尺高的土堆,以防雨水的浸入,杏和胡桃、山桃,从种籽采集后一直埋到播种前,这样,取出播种,发芽很早,且很整齐,可免除播后一两个月才发芽,和发芽早晚相距太远的不良现象。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8)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第一章 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
它是可以提高生产力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本是资本家加强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惯用的方法之一。资本家往往提高机器的速度,扩大同一劳动者所监视的机器范围,即扩大同一劳动者的劳动范围,同时又利用特别的工资制度来刺戟饵诱工人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加强剥削工人。但过度的劳动强度是有害于工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并会增加危险。过度的劳动强度,或劳动的过分紧张,会使工人们很快丧失劳动能力,很快衰老,容易招致各种疾病并也容易使企业发生各种灾害,使工人遭受损伤。但是在工人阶级自觉的基础上,与在劳动条件适当的改造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劳动强度,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还是可以,而且对工人阶级也是无害的。例如在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企业里劳动竞赛中劳动强度合理的提高,不仅不会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健康与生命,并对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生产力的提高也会引起很大的作用。同时工人的生活也可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得以逐步地随着改善与提高。故较诸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阶级不顾工人死活只为自己榨取剩余价值而强迫工人无限制地加强劳动强度是完全不可混淆的。
劳动组织——协力与分工可以提高生产力
最后、劳动组织,包括协力与分工。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劳动不加组织,虽然个别的也可以进行劳动,而且也会有结果,可是,有组织劳动的结果与效率,一定要比个别的、无组织的劳动的结果与郊率来得好,来得大。因此劳动组织也是可以提高生产力的条件之一。劳动组织所以能提高生产力,这是由于劳动采取了协力与分工,有组织劳动的方式的结果。协力是多数劳动者结合起来,或者把劳动力组织起来,在统一的领导指挥之下,大伙儿集体地来从事同一劳动的形式。这种协力叫做单纯的协力,例如集体开荒、锄草、开渠、修河,集体搬运东西、集体运输等等。
集体劳动及其好处
集体劳动要把劳动力组织起来,并且要组织得好,配备得好,人们彼此就可以同一步调协同动作,可以发挥比个体劳动总和还大的力量,得到比个体劳动总和还大的效果。例如修盖房屋,如果集体的来盖,就可以从四面八方同时盖拢来,盖得就快。特别是某些劳动作业,必须集体来完成,例如搬一棵大树,需要十五个人来搬,就必须十五个人来搬,不能减少,决不能一个人分十五次来搬,好象搬零碎东西可以一个人分十五次来搬一样。因此一件完整的东西,不能分散使用劳动力,必须组织集体的力量,集体的使用劳动力才能进行与完成。此外还有些劳动,也是必须集体力量才能做的,例如播种耕耘等,在雨水季节必须播种完了,迟了就种不上,收割也须早收,那就需要在雨水期间组织集体力量突击下种,在收割期间组织集体力量集体收割,做到“不违农时”。尤其在战争情况下,边沿区收割迟了,就会被敌人抢走,许多人短时间内就可以割完,不致因为时间拖延过长而遭受损失。
集体劳动还有许多其他好处,因为人们大伙儿在一块劳动(即集体劳动),劳动者的劳动热忱,劳动积极性,创造性以至于彼此的竞争心,都可以大大提高发挥,同时还可以节省工具,节省劳动时间与劳动力。先就节省工具言,个体劳动时,需要一个人有一套工具,或者一家有一套工具。但是如果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劳动,不但劳动力可以相互调剂,劳动可以进行分工,彼此截长补短,工具也可以相互交换轮替使用,互通有无,一套工具可以几个人,或几家人家交替或集体地使用。劳动时间的节省,也是如此,本来一个人几天才能完成的劳动,由于集体劳动的结果,半天或几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再由于集体劳动中劳动热忱、劳动积极性、竞争心与创造性的发挥提高,更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节省劳动时间。由于劳动时间的节省,因而劳动力也得以节省,其结果乃是必然而至的。总而言之,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劳动,郊率可以大大提高,这提高了的效率,比起个体劳动的效率相加起来的总和还要来得大。解放区过去农业生产中,劳动互助变工的结果,生产力一般可以提高百分之三十至五十,有的地方甚至达到百分之百,与百分之二百。在运输业方面,集体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过去也是常常使用的,例如码头工人从船上搬运货物到岸上,或者从岸上搬运货物到船上,有个别地搬运的,也有用集体劳动方式搬运的,即搬运夫先把东西堆在一起,然后排成一条或两条行列相互保持一定间隔来传递,结果比个别地搬运搬的快。抗日时期,延安大生产运动时,大家到延水边打水,先是一个人一个人一担一担的挑,后来改为排队传递,就快了,以后收藏时也是采用这种传递方法,郊率也加快了。因为这样集体传递搬运的方法,可以节省许多个别搬运往返的时间,并且彼此间还可以起相互推动、鼓励、督促的作用,因此劳动效率,此个别劳动就要大了。
协力的史的发展
所谓协力(有人叫做协业,又有人叫做合作),依据马克思的说法,是“多数劳动者,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者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络的诸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相并地,互助地进行劳动的形态。”它“不仅提高了个别的生产力,并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即集体力。”(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这种单纯的协力形态,在原始共产社会,是以生产手段的共有与各个人不脱离种族或原始共同社会的关系为基础,协力范围也仅限于原始氏族、家族及种族的范围以内。在古代社会与封建社会里,协力的规模虽然曾经达到了大的规模,但是它是以生产者被剥夺生产手段,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下,即奴隶或半奴隶的隶属关系为基础的。在独立小生产者的经济中,自耕农民与独立手工业者的协力,则是以生产手段的分散的个体所有,即以个体经济为基础,它是农民与独立手工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互助,在人与人之间或以几户几家为单位自愿结合起来的劳动组织。 (未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