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临清市四月百货大会
为了繁荣市场便利自由贸易,发展工商业,广泛的为农民服务,我们特别扩大发展四月百货大会,在旧历三月三十日那天就举行全市游艺大表演,庆贺大会开幕;规定四月初五日开始正会;一直会到月底,我们全市工厂商店都准备了大批的货物,如镰刀,犁耙,锄头,弹花弓,扫帚,@子,筛子,木杈等农具,锅炉,锅盖,蒸笼,筲筒,风箱,竹篮等日常用具,袜子,毛巾,各色花布,肥皂纸张,应时新鞋等日常物品,各样小菜及豆腐乳,臭豆腐,各色点鲜糖果等等,都是货色极高,价格低廉,欢迎各地顾客零整批发不误。我们热诚期待各地工厂,商店,小贩,届时来临出售各种货物,特别是各种农具出售,棉花,食盐,粮食,牲口,药材,土布等的交换贸易。敝会竭力招待帮助推销,一切花销全部废除,凡属解放区的客商都可来临自由贸易游览。政府在各方面予以保障,为了节约计,在会场上禁止迷信品出售,届时有新剧团,旧剧团,鼓书,马戏,龙灯,高跷,太师等玩艺助兴,热闹极了,并开辟夜市,灯烛辉煌,如同白昼,各地翻身农民,工商界同胞,莫失良机,届时来临,会予以适当照顾!
                 临清市商联会启


第1版()
专栏:

  本报及新华总分社
 学习政策检查工作
【本报消息】本报及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现正加紧学习中央及中央局各项政策指示,开展工作大检查,肃清报纸及通讯工作中一切的左倾冒险主义。检查于三日开始,编辑部门全体同志集中精力先将本报、分社报导及各区党委报纸消息,逐字逐句进行检查,然后提到政策原则上加以总结。对于提高业务水准问题,也准备作系统的研究。本月十五日是人民日报创刊第二周年,届时各报社各分社负责同志均将前来参加共同讨论,交换总结意见,将中央局土地会议及宣联会以后的新闻报导工作认真检查一次,端正政策思想,使全区报导工作能够严肃的贯彻中央及中央局的正确方针。


第1版()
专栏:

  长治市委召开扩大干部会
 着手检查工商业政策
 大商人来往少“空月”来得早
 不从发展生产着想认为工资高些没啥
 追求“组织起来”碰了钉子垮了台
【长治消息】为正确接受与执行太行区党委对城市政策的指示,保护与发展工商业,发展市民生产,长治市于四月八日至十七日召开一百二十多人的扩大干部会,检查过去工作与对政策的执行情形,并确定今后的工作方针。
会议第一段,学习城市经济政策,一般干部原则上都承认了工商业要保护,贫民问题主要从发展生产,繁荣市场中求得解决,为翻身而斗争工商业是错误的。但由于干部大部分是从农村工作中生长起来的,旧的观点影响很深,对城市政策了解很不够,具体表现在部分同志原则上同意,具体问题想不通。如对地主工商业的保护,觉得便宜了地主,“两头赶上”。有人说:“长治市今后实行城市政策还可以,一般市民翻身已翻得差不多,但要到新收复城市就行不通”(意思是指不斗工商业翻不了身)。有人主张“对工商业经济上不斗也可以,但要把他的威风打下来”。也有人说:“发展工商业就是保护了资本家老财的利益,总是不舒服”。
领导上诱导大家了解保护发展工商业的城市政策,主要从两方面。一方面从现阶段革命性质,革命前途上看,非经过这段不可。对这一点,一般干部接受是较空洞与困难的。另一方面从干部亲身体会:市民生活特点是依靠市场,市场繁荣,市民“活路”多,到处能赚钱,生活就好;反之市场萧条,没有生产门路,市民生活就难过。而市场的繁荣与萧条,又决定于工商业是否发达。从市民生活、市场、工商业这三者一致性来想通问题,这一点干部自己用很多实际体会得到证明,容易接受。如三区干部检查过去斗争了东街一座颜料庄,颜料拉出来好多大车,七零八散的分给群众,颜色都是配了墨水乱糟蹋,对群众生活帮助极小,增加的困难却很大。另外,大商人来往少,没人收皮子,皮价下降,使买卖“空月”比常年提早两月来到,使一区近四千经营皮毛业为生的回民困难到统累税也无法交付,也因为公营商业结束,来往人少,小摊贩买卖不如以前。吃面人少了,磨坊也不多,运脚户更是找不到活做,店房生意顿形冷淡。这次公营商店结束,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一条街道的群众集资,想把一个普通的机关商店连房带货接受过来,就很难办到。要以今天群众财力恢复以前斗垮的工商业,已经成为不可能,大家从这方面想通不少问题。
会议第二段,是在初步接受了政策的基础上检查工作。检查劳资两利政策中,发现一般工资较高。在二区,一般商店作坊的雇佣劳力,除管吃外,每月工资分红合起来,最低八斗,最高一石五,普通的是一石二。就一石二计算,全年十四石八。除本人吃在商店外,尚可顾住三口人的吃穿。这样的工资标准,除了特别好的把式外,是过高的。特别是店员学徒,除四斗工资外一样的分红,在三区算下来有八九斗,除自己吃在商店外还能养活两口人。由于店员学徒工资分红过高,现在各商店一般不愿用店员、带学徒,因为工资分红和采购营业差不多,但作起活来作用不一样,这对工商业经营技术的培养是有损失的。但会议中大家对这点认识很差,虽然领导上指出了工资过高,对工商业生产发展建设有破坏性。经具体计算后,一般同志也承认有些高,但心理上总还觉得“高一些没啥”。虽然领导上最后指出那种思想不对,但要两利政策正确执行,还需我们很大努力。此外一致明确了:在组织起来的生产中,以劳为主的,必须照顾劳力,以资为主的,必须照顾资本。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劳资两利。
会议检查了市民生产中“组织起来”的状况,发现下列几种不合理现象:第一、强调一切都组织起来,将一些适合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也机械组织了。例如附城的磨豆腐,需要资本劳力不大,生产工具锅小磨小,最多只能将有工具无劳力,或有劳力无工具的互助起来;但我们区干部把十个八个组织在一起,结果妨碍生产,意见极多。有人害怕加入生产组,半年没磨豆腐,后来群众暗地仍然各干各,只有一个形式上的“组”,用来对付区干部的检查。第二、毫不根据业务性质,将群众生产硬凑到一块。如新南街在去冬贷款中,区干部将发豆芽的,卖估衣的,裱糊匠,及磨面的五人组织起来,叫发豆芽小组,不到一月就垮了。原因是发豆芽的原来每天发二斗,增加了三个人才发二斗五升,再多则无销路。第三、单从任务出发,追求高级形式,讲究规模,强调大型,全街性、全闾性。一区去冬谁的合伙买卖赚了钱,干部就开大会号召群众入股。南街一个作坊,去年十万元资本赚到一百万,大家就入股,人家怕说“自私自利”,不敢不收;但这买卖由于技术、市场、门面等等具体条件限制,原来资金已够用,再多了赚钱就相对减少。第四、不少干部机械片面的强调贫雇掌权,使不少生产部赔钱,刺伤了小商、手工业者。下东街有三个生产部,因换成缺乏技术经营经验的贫民当经理,倒闭了。会议中,大家共同揭发与批判了过去错误,并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总方针下,将认识统一起来。
会议第三段,经过接受政策,检查缺点后,市委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布置了今后的一段工作。首先根据城市政策,大力宣传保护工商业,保护私人资本,解决群众普遍的“怕发展”思想;宣传市内以后不进行平分,扫除市民等待平分,等待闹斗争的思想。同时必须解决具体问题,如有些街将工商业者管制起来,准备斗争的,必须归还资本,恢复其生产自由。其次,大力组织工厂、作坊、手工业、摊贩、及一切商业生产、结合农业。领导重点要从城市为农村服务出发,放在手工业生产上。要普遍的检查劳资两利政策,有步骤的调查研究,解决过高的工资,停止伤害手工业者、小商与工商业者的行为与措施。接着指出,市民生产中,确有一部分是不能组织起来的。如需要资本小,劳力少,家庭劳力够用,销路有限,机械的组织起来必须纠正。
这一会议有一定成绩,但认识还有不巩固与不够明确之处,因此会议结束时,强调了:一、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检查,调查研究,保证政策各种具体规定的执行,一定按政策办事,还想不通的地方自己慢慢研究。二、在干部中围绕着城市政策,对毛主席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与任务等文件中有关工商业部分,进行布置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计划。


第1版()
专栏:

  太行太岳少数干部抵抗纠偏
 应深入检查教育纠正
 县里两次叫取消至今还在管制着
【本报消息】总分社记者报导,中央局政策指示发出后,获得全区人民热烈拥护,广大干部也在努力学习,检讨过去。但也有少数同志对纠正左倾冒险主义表示冷淡或消极抵抗:其中有区村干部,也有县级干部。太岳阳城二区召开村干部会议,讲明政策后,村干部回去不宣传对中农的政策,更不补偿中农损失。下孔村以前封了四户中农的门,刘善村封了两户,至今还没启封。人心慌慌,生产松懈。阳城留昌村农会去冬清洗中农会员,光卫家的两闾就清出十多个;管制中农生产,叫他们给军属放牛、担炭、担水;在窑上做活,每天一般工资米七升,中农是三升。支差负担,对中农也特别加重,支差按成份订分、结帐:贫农少一工出米一升,多一工得米三升,中农是少一工出二升,多一工得二升。这些违犯政策的错误,现在村干还想隐瞒起来,不愿改正。高平釜山村干,偷偷摸摸侵犯了十五家中农的土地房屋,领导上发觉后,让他们纠正,他们借口说:“这些土地房子也有分到贫农手中的,如抽出来,恐怕影响贫雇情绪。”高平赵庄管制着十五家“被斗户”,对中农还管制得很严。中农郜四堆,家里五口人,九亩八分地,一头拐驴。四堆本人管在硝房熬硝,每月交贫雇组八千元,十六岁的儿子每月交三千元,一个拐驴每月交一千元。县里知道后,曾两次叫取消管制,可是赵庄村干置若罔闻,至今还在管制。他们敢于对抗上级,明知故犯。太行在纠正错误时,也有不少干部有意无意的抵抗。临城五区围场村一百六十七户,斗争了十九户,“开明”了六户,其中有好些斗错的。最近纠正时,反复讨论了两晚上,始终是“从偏向上走向了真理”,“现在已经进行了精神上的安置”。土地房屋财产问题则根本没提。对于安置地主,很多干部更是思想不通。太行三专署“春耕通报”二期上载的“长治经坊小区开会检讨春耕”一文中,仍在强调“地主必须向农民低头”。究竟什么才算低头呢?没有说明白。只说长治二区“黎岭村斗争对象开会早到,坐在前边能说能笑,简直成了十足的积极分子,这样使得贫雇感到无望而泄气”。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无论怎样说,现在的斗争对象不能放弃了他们的管制(不是形式的管制),他们必须向农民低头服气………。”专署将此文通报各县,未有只字批评,好象也是同意继续管制的。太行新华日报登载这个消息时,也未敢提出纠正,只是把这段删了。林县县府读者刘前锋同志来信说,看了中央局给太岳区党委指示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后,“大家觉着转弯子太快了”。他说安置地主对农民是一种打击。不斗争地主工商业,农民不能翻身。取消了路条,觉得地主太自由了,还有一家地主乘机逃跑了。地主婚姻自由太“宽大”………等。这可以代表一部分干部对纠偏的思想状况,急需领导上注意帮助教育纠正错误。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觉得一方面需要对干部与群众进行深入广泛的政策教育,使大家了解政策即是群众的最高利益,自觉的认真执行,不致因局部的眼前的利益损害整个事业,或因纠偏而情绪低落。另一方面,必须强调政策的严肃性,强调干部必须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不能借口打不通思想一直拖下去,使政策变成空文。同时,领导上必须随时亲自深入检查,督促执行。如果还有个别的人公开抵抗党的政策,为了保持政策的严肃性,应该给以必要的纪律处分。


第1版()
专栏:

  宋家庄解决各阶层困难
 停止抽补转上生产
【平定消息】平定五区宋家庄的民主填补,于本月初停止,全力转向生产渡荒。为了解决群众春耕困难,政府贷给款七十万元、粮二千八百八十余斤,依靠贫农团掌握发放,经过大会小会讨论酝酿,决定不分贫雇中农,谁有困难就贷给谁。并将村里存的未分果实米四十石,借给了当前无法生产的贫雇农民三十八户;一百三十六亩未分之果实地,分配给从外边才搬回来的十户群众,未翻身地少的贫农三户,及很明显看出错斗了的贫农二户,中农一户,共十六户,共分地七十余亩;下剩的六十余亩,群众讨论借给扫地出门的地主富农让其生产。经过解决这些困难后,群众生产情绪很高,在仅仅半个月工夫,作出很大成绩。副业方面:计全村下井陉卖炭回来给公营商店交易所运粮,牲口二十二头,三次赚洋三十三万元。人三十个,三次赚洋二十七万元。跑岭(昔阳、沾尚、平定、松塔)运输牲口五头,赚洋七万五千元。担挑贩卖铜的三十五人,赚洋四十二万五千元。还有磨面卖醋等。以上各样生产,总共赚洋一百八十六万二千元。农业方面:除抽出以上男劳力畜力搞副业外,全村所有男女半辅劳力都组织起来参加农业,除把所有粪送在地里外,并将园地种的麦普浇了一遍,瓜栽上三分之二,下种高粱四百余亩,现正继续下种。
             (效云、庭栋、战夫、宋家庄工作组)


第1版()
专栏:

  南峰纠正贷款偏向
 好多中农得到救济
【冀鲁豫消息】南峰五区在救灾贷款中,注意纠正偏向走群众路线。四月初召开区干部会,首先检讨了过去贷款中的错误。过去贷款中没有明确解决贫苦群众困难、发展副业的目的,有些同志存在着放债观点,所以不是考虑如何解决群众困难,发展农村副业,而是考虑谁能还得起就贷给谁。去年冬大部分都贷到村干手里,象李家庄合作社(村干和模范班一二十人用斗争果实办的),一下就贷了六十万。袷佛寺合作社,和李家庄一样,贷了二十万。减场村共贷二十二万五千元,村干就占十九万五千元。还有村干部以互助组名义,一个人就贷十万八万的。经检查认识了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并重新审查了过去的旧贷款,会后收回去年不合理的贷款共一百四十一万元。但在收回旧贷中,又发生了左倾毛病,把个别不该收回的中农的贷款,立逼着也收了,引起了中农不满;贫农也因为这种逼收旧贷的影响,怕收款时缴不了而不敢借贷。他们说:“上级的事不好办,说给就给说要就要。”此事已引起工作上的注意,布置全区干部补正收回旧贷中的错误。根据对过去的检讨,确定了今后贷款方针,贷款重点主要是水淹区,沿徒骇河一带十八个村庄,其中又以栗海、辛店集等十个水淹村,共贷下去一○五户,款二百卅六万八千元。其中中农十四户,贷了四十三万元;贫农九十一户,贷了一百九十三万八千元。其次也照顾了未被水淹的穷庄。这次贷款,多贷到需要用钱的人手里,好多中农也得到救济,特别是斗错的中农,象张乙屯他们感到我们的政策确实变了,对他们的生产情绪是很大的稳定。


第1版()
专栏:编读往来

  对沙河划阶级中几个问题的答复编辑同志:
沙河县凡进行民主整党填补运动的村,都已进入划阶级的阶段,本月十号前后,召开了县委和土改工作队长联席会议,研究划阶级问题时,有几个具体问题,我们也闹不清,未敢决定,请答复:
(一)南掌村有一户,叫王澄,自己有地十亩,租别人地三十余亩,共地四十亩,全靠雇长工受,全家只有他是一个劳力,但不参加农业劳动,开着一座灰窑,雇着好几个伙计,自己为掌柜,只附带参加烧灰劳动。他家的生活主要来源是灰窑(超过农业的收入百分之五十)。在讨论中,一些人主张是旧式富农,一些人主张为手工业资本家,未决定。
(二)什么叫新式雇工,什么叫旧式雇工?他的条件不同点区别的重要地方在哪里。
(三)南高村,乔贾女与一个地主住长工二十余年,这地主每年雇长工三个,贾女为工头,由于他与该地主女人有很长时间的肉体关系,所以这人生活与地主同样,不经常上地(一年也劳动够四个月了),压制其他工人很厉害,给该地主收租、管家、啥也干,他也不赚工资,他家也没人,群众叫这是“连毛长工”。所以在运动中一样被斗了。后来又给他一部分东西,便又与这户地主伙过起来。研究中,有的同志说不能算雇工,有的主张不是二地主,到底算啥?圪倒不清。
(四)畜力能否顶劳力——自成立互助组后,一大部分地主、富农、富裕中农参加了互助组,这些户都有很好的畜力,由于互助组等价,劳畜力相互换工(贫农没畜力),这些户多雇人,变成少雇人,少雇人变为不雇人,雇长工及短工的剥削量便减少。这样用畜力换取的劳力工是否算剥削?该怎样计算,理由是啥。
(五)算剥削时,短工与长工是否一样计算?有的同志说,雇短工都在忙时候,雇短工一天剥剥量比长工要多,按规定地主富农一年参加四个月劳动,就顶一个劳力,所以有的同志主张,雇短工四个月,也应以一个长工来计算剥削比,怎样合适?
(六)富农的转价银算剥削否?在划阶级中,发现不少富农户过去卖地,便把地银多卖出了,过去很重的银钱,往往被其他人替地主全部或大部出了,有的群众说:这比雇人剥削还厉害。
(七)斗错的中、贫农,一年是否变成份?中央规定,凡中降贫或贫升中满一年者便变其成份。但在过去斗争错了的富裕中农、中农、贫农,斗后过其它生活满一年者,是否要变其成份?如变能否参加贫农团,理由是啥?
以上问题请立即答复。
                       (王兴)王兴同志:
(一)王澄的成份不应定为旧式富农。旧式富农的封建剥削是超过纯收入的二分之一的。王澄的土地四分之三以上不是自有而是租入的,只占有资本而没有封建的土地所有权,这就决定了其农业收入基本上也是资本主义性的剥削,而不是封建性的。即使他的农业纯收入超过灰窑的收入,也只能认为新式富农中的一个阶层——佃富农,而不应认为旧式富农。而他家的生活主要来源既是靠灰窑,他烧窑雇着好几个伙计,本人只有附带劳动,居于监督管理地位,可认为手工业资本家。
(二)按中央划阶级规定,没有“新式雇工”“旧式雇工”字样。只有“封建式雇工”和“普通雇工”字样,但也只是说明雇工的性质,而不是说有这么两个阶层。封建式雇工,指雇工条件苛刻的,雇主对雇农有封建特权的(不承认雇农有完全的人权,随便奴役,不能自由,不是自由的劳动力,而附属于旧经营地主及旧式富农的土地)。
(三)乔贾女的成份,还要看他的生活与地主同样已经多长时间,如何相同?这一户地主是如何确定的,具体情况如何?请再详细告知。
(四)互助组的劳畜力换工,不能认为剥削。
(五)雇短工、雇长工都同样是雇工。按划阶级的标准,并没有分开短工、长工,计算剥削时应按实际劳动情形、工资情形及剥削收入多少;不能只按几个人算,还要看劳动力大小,工资多少(如农忙时某些以等价交换所雇短工的生产物,不得算作剥削收入)。短工每天出的劳动力要多些,但工资也往往较高,吃的也较好,所以每天的剥削不一定比长工多。要按当地当时实际情形计算,无法作一般的固定的规定。
(六)关于富农的“转价银”,你说的不够清楚。如果是这样:富农在旧社会卖地时卖一部分地而把其他他自己还种着的地的地银(向官府缴纳的田赋)也大部或全部都要买地的人替他缴纳;这应该算作封建剥削。以这样苛刻的条件买地的,大都是贫雇农。因为富农除自己劳力能种那一份土地以外的土地占有是封建性的占有;贫雇农因迫切要求土地而在买富农的地时连所买土地以外的田赋也要代出,这和高利贷、地租的性质是相同的。
(七)中贫农因错斗而下降的,问题主要是在补偿其损失。他们的下降,是因错斗而不是正常的升降。至于是否能入贫农团,可按他原来的实际情形和补偿后的状况,符合入团条件的,就应该要他们参加。


第1版()
专栏:编读往来

  什里店划阶级比的五个条件是什么?编辑同志:
三月十三日人民日报载什里店划阶级新闻里,说要比只能比五个条件,不能比生活、比历史、比圪堆;这“五个条件”是什么?还有,其中为什么说划新中农的成份要看二十八年的情况?
                    读者张羊年羊年同志:
什里店初划阶级时所说的“五个条件”是指:(一)有土地没有?有多少?(二)有牲口没有?(三)农具有没有,齐全不齐全?(四)肥料、种子有没有,够用不够用?除了农具以外还有别的大件生产家具(如轧花机,织布机等)没有?有多少副业资本?(五)满打满算一年进的多出的多?垒饥荒(债务)不垒?出卖劳力不出卖?不出卖劳力或不经营艰苦副业够生活不够?这五个条件里,第一、第五两条件是最主要的条件,这五个条件是为区别中农、贫农的。至于区分新中农和中农时要按二十八年的情形,是因为什里店民主政权是二十九年才建立的。二十八年是贫雇农现在成了中农,就是新中农;二十八年是中农,一直还是中农,就仍是中农。
                   (什里店工作组)


第1版()
专栏:编读往来

  李田堂究竟算什么成份?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六五四号“什里店慎重划阶级”内有一户叫李田堂,他家有二口人,五亩九分地,没饥荒,但也没房没农具,虽说产量比较好,还是别人给代耕。我县学习小组研究时,根据报上情形,认为光依靠他的产粮生活划成新中农有点不合适,我们划成份应按他土地、生产工具占有否,及剥削关系来确定。
另外在划时,工作员解释,这次不划下中农,中农就是中农,贫农就是贫农。我也知道基本已没有下中农这个阶级,但在太行五地委整编会议上,不断提下中农这个成份,并说下中农要参加贫农团,象这样解释,在乡村中是否还划这个成份呢?
                    (胡西征)胡西征同志:
(一)李田堂划成新中农是对的。他的土地产量不低于中农,虽没房子,但借住别人的房子也不出房租;他自己现在没劳力,但因一口人参军而土地由村里代耕,和他在家一样;他现在既不种地,自然也不需要农具。另外,生活也不低于中农,也没有负债。主要的生产工具(土地)有了,不剥削别人也不受剥削;是民主政府成立后才翻身的;所以应是新中农。
(二)太行五地委整编会议上说有下中农成份,而且说可以参加贫农团,这是说错了的。条件够中农就是中农,不够就是贫农。一般划出个“上下中农”成份,都是为了缩小得果实面;实际把不少贫农划成中农了。
                      ——编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