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太原前线通讯:
战胜困难的军队
何微
在太原以东二十五公里的罕山,被称为“铁的太原”的要塞地带,此地拔海一千八百多公尺,多是悬崖绝壁,山上的道路,狭窄的象一条带子一样,一边又临千英尺的深沟,我军就从这里开始消灭阎匪部队。不仅夺取一个堡垒区,要经过一场恶战,甚至占领一个山丘或凹道,也必然发生激烈战斗。山脉延伸到太原东郊,由太原城郊向东直上,一步高过一步,在阴霾的天气里,我们简直是在云端作战。而敌人的工事构筑,越靠近城郊就越坚固,因此我们越往下打,困难就越多。但不论如何的艰难困苦,参谋部地图上的几个红色箭头,常保持齐头并进,将敌人压缩到城郊狭小地区。
譬如:十一月四日,我军某部从敌人两个火力阵地的当中,突入其侧后,敌人把暴露的一段道路用火力严密封锁住,使我与后续部队的交通,完全隔绝起来!六联队九连,受命在这一段道路上构筑一条交通壕,土工作业须在炮火下进行。而这个困难的任务又必须在今夜完成,但大家相信是可以完成的,因为:“五联队能通过,咱们有什么不能工作!?”的确,没有一个人表示畏难之色!一排开始土工作业,新的困难就来了,在向敌人倾斜的坡上,一层薄薄的土下面,便是片岩,十字镐和铁铣敲下去,叮叮当当冒起火星,相距敌人又只三百公尺,时间和情况的紧急,石坡上如何能挖交通壕呢?排长突然命令:“快去后边拿麻袋来!”从山坡下装上土,一袋一袋往上扛,再一袋一袋垒起来,垒一段被敌人炮弹摧垮一段,于是又重新垒,一层抗不住垒两层。“快呀!快装!你们装多快,我们扛多快!”两个多钟头的时间,一条长三十五公尺的交通壕,经过二十四个英雄的手,终于在敌人炮火封锁下的石坡上筑起来。
战争就是在这种困难中进行的,举凡一切,也都是困难的。可是,我们是从来不向困难低头的人,就一定战胜困难!
若干狭小的山沟里,变得非常热闹,挑水的人,把水桶排列成行,或是赶来马群饮水,秩序井然,不争不吵,有的掀起石块,有的挖开砂子,山水便慢慢地渗出来。水是缺乏的,但并不因此实行“配给”,而是设法掏井,增多水源。炊事员刘月桂,通过敌人火力封锁线,按时将热开水送到阵地上,战士们喝好了,刘月桂还不回去,有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刘月桂回答说:“前面放哨的几个同志还没有回来,他们更辛苦,不喝开水怎能行呢?让他们喝了开水我再走”。
气候逐渐冷起来,部队的炊事员提出保证:火线上吃热饭喝热汤,某部王俊同志想许多办法来实现它。他买下火油桶,下面烧上火,上面放菜锅,饭桶用棉袋包裹起来,走几十里不会冷。饭的花样也是别出心裁,某部九连有一段快板专纪载这种情景的:“自从战役一开始,伙食花样说不了,大米闷饭软米糕,米面丸子炸油条,红薯闷米荞面饺,红枣豆子面粉包,白面河洛豆面条,十天样子重不了;不只吃饭不重样,菜还炒的特别香;好菜好饭这不讲,饭后还有糊辣汤。战士提起炊事班,没有一个不夸奖。范有才,副班长,工作积极不怕忙,阵地送饭报奋勇,通过封锁不慌张,为了战士吃热饭,他给饭桶穿衣裳……”。东山群众经过日伪阎匪的掠夺,穷苦不堪,生活用品,什么都买不到。十三支队在进攻以前,就把许多供给的详细节目写在工作日程中,细微事情也被考虑到了。统一供给工作,组织牲口运输,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断见到三五成群不辞辛劳的人,吆喝着牲口从百里之外,运大批油盐蔬菜到前线上,这是运城、临汾、晋中战役所未有,最费力的组织工作。
东山不但没有大的村落,就是山庄窝铺也不多,容纳大兵团的居住根本不可能。群众住的房子已经困难,人民解放军要保护群众利益并不能让他们紧缩房屋,或占据工厂,妨碍恢复工作。而是大家动手来打窑洞,现在有许许多多的窑洞藏在垄坎下,还有投弹场,读书桌,厕所设备,都一样整齐清洁,更合乎战争的要求。当地群众住着暖房子,心里很抱歉,刘三狗深怕人民的战士受冻,背了一捆干草送到窑洞里给战士铺。彼此的心都一样:为着战争的胜利。一部最新美国造的报话机,就架设在高不过一公尺的矿坑中,天线从石缝中牵出来。中共中央负责人的评论中国军事形势的电报,就从这里传到战壕里去。“毛主席的话你们听见了吗?同志们:加紧努力!才能最后地完全地消灭反动势力”。立刻变成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誓言和行动!
山上,踩出很多湾湾曲曲的小路,偶然也有一两条宽阔的,沿大路贴着传单标语,有一张上写着:“大炮要上山,修路也为消灭阎锡山”。这是鼓励当时参加修路民工的。现代化的战争,在山地进行,充满着突然的意外的事件,某纵队二连要去完成一次战斗任务,野炮车加快的往前赶,面前出现了一段兜坡,不是坡,而是绝壁,工兵便用爆破开路,民工就在后边抢修,炮手驭手扯住炮尾,还是滚滚而下,但许多艰苦的路,每个脚印,都指着一个方向——打到太原去。
某处高地,有几尊大野炮,伸长脖子,控制太原西飞机场。从侧翼,或者是正面,路细小的绝不可能容许两个炮车轮子运动,它竟然蹲在这个险要地方,是怎样上来的,我们要发现这个奇迹,终于没有找到。
战胜困难的人,是何等愉快!某部六连,把秧歌舞,扭到战场上,他们扮演“阎锡山骑毛驴”,大炮一响,便从毛驴身上摔下,跌死了。没有乐器,便敲起作业工具,惹的大家哄哄大笑。门板报也出版了。某部每班都有一块,主要形式是快板和图画,内容是检讨战术技术,进行表扬批评。有半数以上的指战员,是门板报的积极通讯员。工兵连写了描写东山战地生活的——“战胜困难”的小调:
“打下太原活捉阎锡山,解放军高山扎营盘,同志们你瞧,山高路又小,满山遍野黄呀黄衣裳。
“咱们三排八呀八班长,智多谋广真漂亮,利用石头片,他来烧干粮,克服困难,好呀好榜样!
“自己吃水自己把掏,自己打柴自己烧井,窑洞自己挖,不用工人造,泥捏灯盏,照亮土窑窑!
“钢盔和面又能把水烧,草帘挡风实在好,自己把煤挑,窑里火炉烧,一切困难,战呀战胜了!”
这一切都是解放军能够战胜困难的光荣传统,也蕴蓄着无限战胜敌人的力量!


第4版()
专栏:

  老大娘站起来了
苏蕴、谢志学、刘怀尊
太阳落山的时候,队伍从远方转移到和林格尔以东的车铺窑子,准备在这里宿营。
小山庄上满共不过五家人家,窑洞挖在半山腰里。连长王友爱同志沿着羊肠小道往庄上走去,远远望见一家窑洞前,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在蠕动,慢慢看出是一个人,更近些认清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王连长纳着闷,“为什么在地上爬呢?”立刻一个回忆从他的头脑里闪过:春天部队西征时,亲眼看见这一带许多妇女没有衣服穿;这位大娘也一定是没裤子穿:不敢立起来走。于是他站定了,再仔细一看,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大娘身上,确实只披着一条破白布单褂子。
王连长低头看看自己身上那条空心棉裤,转过身来招呼跟在后面的炊事班:“喂!谁有裤子,赶快拿一条给老大娘送去,你们看多可怜呀!”
“我有”副班长张福有立刻应声坐在地下,把外面那条单军裤脱下来,递给连长。连长到旁边窑洞里叫出一个小孩,叫他把裤子给大娘送去。她这才站起来,招呼队伍进房子,烧水喝。
窑门口还有两个光屁股的孩子,死挤在一起,冻得直打战。司务长张树仁同志看了看,就把自己一件心爱的短雨衣脱下来,替他们穿上,两个孩子一人伸上一只袖筒,乐的站起来直跳。
当天晚上,连部发起了一个小型募捐运动。除张福有、张树仁两个同志,白天拿出衣服以外,指导员王英才、副连长霍存德、一排长胡水、二排长汪振廷都捐出了衣服。连长王友爱实在拿不出衣服来,就把自己从千里外带来的针线和预备缝鞋的几两麻,还有自己心爱的细线包袱皮,全数捐助了房东。三班长张文立到连部来开会赶上了,也脱下了衣服。第二天消息传到班里,战士们哄动起来,战士安德仁、程景山,四班长霍永祥,六班长王春林都拿出衣服;霍永祥、王春林除衣服以外,自己烟也不吸了,把仅有的五千块钱也捐了出来。队伍集合时,霍永祥一眼看到近旁一位老大伯,赤着脚站在下过霜的冰冷的地上,长久没穿鞋的脚板子,磨成树皮一样,脚趾头和脚后跟横三竖四地裂成许多大口子……霍永祥一见心里好难过,立刻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跑过去送给老大伯。老大伯见永祥自己光着脚,却把鞋子给他送来,老脸上又高兴、又悲伤,不肯接受说:“同志!你快穿上吧!我光着不怕,你光着脚不能走路。”经过霍永祥再三解释说自己还有一双,老大伯这才收下了。
王指导员见到房东一家老小成天吃山药蛋糠糊糊,向战士们提了个意见:“咱们今天下午一人少吃一点饭,匀出五斤米给房东,让他们一家子吃顿饱饭,大家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战士们异口同声的赞成;还提出:“五斤米太少了!下午咱们不吃饭了,多给他们一点吧”。经过指导员解释:在傅作义残暴榨取下,绥远象这样的不只一家两家,光靠我们捐助,顿顿不吃也解决不了问题,根本办法是消灭了傅作义才能彻底解放他们。咱们天天要行军打仗,吃不饱不行。最后全体通过增加五斤米,把两袋子小米约十来斤全送给了房东。
在自己的部队——自己的亲人面前,群众的爱和恨是多么深切显明呵。第二天,队伍集合的时候,那位穿着军装裤子的老大娘跑出窑洞来,她再也捺不住了,站在队伍面前,她哭着,她要把她过去重重积压在心里的仇恨和苦水,向自己的子弟兵倾诉。
“说一说我一家子受的苦,弟兄们听听,替穷人报仇………”她开始一件件的诉起来:“我那三岁的娃娃,甚也会说啦,今年六月十九,硬硬的给饿死了……好容易地里打下几斗粮食,傅作义都抢去了,打一斗要二斗,不管你死活。把粮食全要光了,一家子没吃的,到地里寻点甜曲菜吃,大人吃了还好些,孩子嗓子细,咽不下去,强咽下去又拉不出屎来,想吃@@(即奶)我又饿的没有,孩子饿的直哭,老汉出外村讨要回不来,想和前村老财借一把面给孩子熬点糊糊吃,人家都不借。就这样孩子硬硬的饿死在娘怀里;临死,小嘴还噗哒哒哒要吃的。——”她哭得说不上话来了,战士们全陪着她哭了,一个小解放战士已经哭出了声。大家要求她继续说下去:“当年日本鬼子在时,把老汉捉去修炮楼,逼着和年青人一样干,做慢了就打,他那顶住年青人呵,打的脊梁上生着碗口大的疮,躺在炕上起不来。一家子指着他一个人干活,他起不来地就不能种了。可是傅作义来了,比日本人还凶,还是一样的要粮食,逼的把地都顶出去还不够;门子、窗户、锅碗、瓢、勺,都叫当事的抬走了,一家子只好出门讨饭吃。今年春天,八路军来了,叫咱穷人进城领粮食去,我去领回八十斤米,一家子才从别处搬回来打下这孔窑,剩下几亩烂梁地也种上了。谁知你们走后,傅作义又来了,说老汉给八路军办过事,抓去就要活埋。我拉上孩子跪下求情,乡亲们去保,在大杨树上吊了两整天才放出来。十二岁的娃娃也抓去修围子,人小、没吃的,搬不动大石头就拿皮鞭子抽,抽的孩子浑身青。老汉给老财做工,人家不要,嫌咱穷……唉!那时候穷人真没法活呀!就盼着你们回来。你们早来几天,我那三岁娃娃也死不了;你们不来,我们一家五口今冬就过不去——你们可不要走啦,快点打败傅作义吧!救救我们一家,救救穷人们!………”老大娘越讲越伤心,越哭,战士们也越听越感动越哭。干部们把大娘扶到一边坐下,叫战士擦干了眼泪,王指导员走到队前,大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听见了吧?这就是傅作义统治下老百姓的生活呀!大家听过后,有什么感想,可以说一说。”话音未落,副连长霍守德同志首先跳到队伍前面,痛愤地说:“我家和大娘家的苦是一样的,若说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兄弟差一点没饿死,这都是蒋介石、傅作义万恶的反动派闹的。咱要不好好打仗,对不起大娘对不起自己的亲人,对不起老百姓,这回咱连一定要求上级给重要任务,我个人要求参加突击队,指到那里,打到哪里;打到哪里,钉到哪里;绝不叫苦,不怕困难。……同志们!现在冬天快到了,看看老大娘和孩子们都还没衣裳穿,可是我们新棉裤新棉袄全上身了;还有什么苦?多苦也跟不上这个苦呀。”接着解放战士赵福珍、李春、班洪勋等同志争着倾诉自己的苦处,表示决心为大娘报仇,不打垮蒋傅匪誓不回家。四班长霍永祥哭着说:“看见老大娘就想起我母亲,我家和大娘家一样受压迫剥削的不能活。我和蒋介石傅作义拼到底,为天下穷人报仇!”六班长裴景惠跳起来对全连宣誓:不解放全绥远不回去。连长王友爱同志要求大家在这次战斗里立大功。最后指导员号召时刻记住大娘的苦,记住全绥远人民的苦,克服困难,遵守纪律,坚定阶级立场,为解放全绥远战斗到底,答复大娘的要求,替千千万万的大娘报仇!………
队伍要出发了,战士们带着誓歼傅匪的火炽般的战斗热情,几次安慰大娘:“老大娘,我们走了,一定替你报仇,回去吧!”可是大娘一家子那里肯舍。在早晨的冷风里,一直送到山坡下,再三嘱告说:“再回来一定要进家来呀。”队伍走出老远,战士们回头还望得见站在山坡上许多隐约的身影。


第4版()
专栏:

  “娃娃一定回来!”
林十柴
这几天,太原前线总是晴天,蔚蓝的天连一块云彩也没有。窑洞里微暗而安静。但是一走出窑洞情形就不同了:满山满谷都是人。担架队、运输队、民工、战士……有的骑马,有的背枪,有的向前,有的向后。一架两架美制蒋机,嗡嗡盘旋了两圈,俯冲下来扫射一下又走了,人们谁也不管它,默默地走自己的路。只有好说话的人才狠狠地骂上一句:“妈的!看你还能飞几天?”炮声越来越远,也就是说离太原越打越近。它提醒村里的人们:太原一定要打下来的。
“老乡,太原啥时候打下来呀?”房东的老婆婆总这么问我。因为我们叫她老乡,她也叫我老乡,“老乡”成了我们之间最亲密的称呼了。
每次过俘虏她都跑到街上去看,回来以后,她就叹息地摇着头自语说:“没有。”跟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窑洞里。
一天清早,她六岁的孙女悄悄告诉我:“俺奶奶哭了半夜。”
我去她炉台上点烟,她的眼睛有些浮肿,脸色也比平常更黄,我关切地问她:“你哭什么呀?”她苦笑了一下,接着诉起苦来:
“老乡,你们八路军俘虏那些勾子军,就没见俺娃娃?俺大的是鬼子来那年自动出去抗了战;二的今年二十八,六月初十叫老阎给抓去啦。倒捆着两只手,送到明谦村公所,俺烙了两张饼给他送去,也叫那些当官的给扔出来……。你们早来三天就好啦,早来三天也不能叫他们抓去——如今不知是死是活……年时打了十几布袋粮食也都叫勾子军抢去;俺一家四口就吃点红萝卜和糠度日,若不是你们来,俺一家不知还活到这时候不哪……”他用袖子擦着眼睛。
晚上,又过队伍,他又披上衣裳跑出去。回来高兴地告诉我:“老乡,太原一定能打下来啦!”
“怎的?”我问。“赵瑞都投诚过来了,我认得他,他方才过去。老阎就快完蛋了。俺娃娃一定能回来。”
临走出去,她高兴地重复着说:“娃娃一定能回来。”
走到院里,她用秧歌调唱起来:
“民国三十七年整,
六月十三日八路军上来坐天下,
太原府儿在打仗,
活捉老阎解放俺娃娃。”
以后,我天天听她唱那自编的秧歌调。就是这四句反复地唱。愁眉苦脸换上了眉开眼笑,一遇上我就说:“娃娃一定能回来!”


第4版()
专栏:

  寄信须知
近来发现很多信件上收信和寄信地址写的不详细,因为各县有好多重名的村子,有的一个村子还分“大小前后东西”等村,如不写明县区方向距城里数,村的位置,很难寻找,有的往返耽误很多时间,结果无法投递,因寄信地址不详,又无法退回。还有机关部队的同志,往家写信、寄信地址常写当时所住的县区村名,家里便按照发信地址写回信,等信送到,部队早已转移了,信件无处投递,只得退回去,机关部队的同志得不到家信还要说邮局不负责。
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每一封信都能迅速准确的送到收件人手里,特提出几条寄信须知,望各界注意:
一、无固定住址的机关部队同志,寄信特除切实知道本部长期住到某地,发信地址可写县区村名及机关部队番号外,一般不要写县区村名,只写机关部队之番号即可。
二、收信地址要写清某边区,县区村名,若是不出名的小村,或重名多的村子,最好写明在城那一方向、里数或某一集市及出名的大村的那一边,以使送信者便于投递。
三、如有新设县份要按新县写封皮,如不知道划新县,即写离城多远以免迟慢。
四、字体要清楚,不要写草字、简字、怪字,以免认不清送错误事。
               冀鲁豫巨野邮局 戚爽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