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悼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将军游美返国舟中失火竟以身殉职,为时吊之。
董必武
 冯玉祥将军游美返国舟中失火竟以身殉,为诗吊之。噩耗初从海上传,将军火化竟成仙。曾经咤叱风云变,虎啸龙吟岂偶然?日寇方降美又来,将军抵抗不心灰。中华汉子当无愧,古训遵遁正气培。中国人民反法西,将军袍泽手亲携。不为美蒋甘言诱,民主前途路未迷。多艺多才久出群,将军丘八号诗人。能书能画兼能唱,能练雄兵动鬼神。密室谈心语特长,将军留美欲韬光。而今隔世徒增恸,何日招魂返故乡?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七日


第4版()
专栏:

  民间艺术改造问题
王亚平
 一、从调查到改造
冀鲁豫的民间艺人很多,民间艺术很丰富。民间艺人有说唱、戏剧、画刻等,共约四千五百余人。散布在聊城、东阿、东平、@山、张秋、阳谷、寿张、范县、朝城、南乐、冠县、莘县、堂邑、观城、郓城、临清各县的农村。从民间艺术类型上来看,地方戏有九种:平剧、高调、评戏、本找、梆子、弦子戏、花鼓戏、柳子戏、淮调。说唱有四种:坠子、落子、大鼓、洋琴。画刻有四种:画工、刻工、印工、雕塑。杂艺有三种:洋片、玩把戏、马戏刀山。
这些艺人的出身,都是农民。成份,十分之八九是赤贫、贫农,十分之一二是中农。
这些艺人有的来自外乡,有的生在本地。原因是冀鲁豫是一块大平原,农产物丰富,外乡的艺人容易到此地为生;本地的艺人,在旧社会,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加上黄河常常决口成灾,长年劳动,不得一饱,就不得不学点手艺、口艺谋生糊口。所谓“黄河两岸度春秋”,“一根坠子走天下”,那正是艺人们从生活里创造出来的口语。
经过我们的调查,了解了以上的情况,也决定了我们改造民间艺人、艺术的决心。两年来,我们改造了民友剧社(平剧)、民艺剧社(高调),两个剧社有一百四十名艺人。民间艺术联合会开过三次艺人训练班,专门训练说唱、画刻、音乐艺人,受训的有二百八十余人。二专署文工团开过三次艺人训练班,专门训练戏剧、画刻艺人,受训的二百四十余人。郓巨艺人训练班也训练、改造过五十名艺人。合计两年来受训得到初步改造的艺人有七百一十名以上。
经过改造的剧团,民友剧社可以演新历史剧,民艺剧社可以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戏。经过改造的戏剧、画刻、说唱艺人,组成了农村画店、职业剧团(自愿组成、不脱离生产)、艺人宣传大队,到处表演、说唱、画年画、墙画,对革命宣传工作起了不少作用。其他个别优秀的艺人如沈冠英,两年来创作了十五个说唱词本,今天正在领导民间艺术联合会的工作;张寿臣两年来,画了三套洋片,十几幅年画,百余幅墙画,也正在领导着画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是可以改造,而且一定可以逐步改造好的。今后改造的方向,不只单单靠我们去改造他们,而是在我们正确领导下,和艺人共同去进行改造工作。
二、提高艺人的创作
民间艺人的创造力是很丰盛的,他们的手艺、口艺、演技,都经过严格训练,长久锻炼的,一旦思想改造,都欢喜学习创作。
两年来:说唱艺人写了三十五种说唱词;戏剧艺人创作了七个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绘画艺人画了二十几种年画,几十种独幅,二十几种连环故事画。
这些作品的内容,有的是土地改革,有的是反蒋,有的是反封建迷信,有的是歌颂英雄、人物,有的是群众生活故事,有的是战争活报,有的是宣传政策等。这些作品的形式,说唱方面是艺人采用了旧调,和一部分新语言写成的,多半用七字韵、十字韵、五字韵,有时也混合使用三种韵。有文化水(艺人称有文化知识人的口语)的用笔写,没文化水的用口编,别人代笔。绘画方面,多采用中国画法,逐渐学习新画法。戏剧方面,多用话剧的白、加上高调的唱写成。比较受群众欢迎的如“李二发家”“大战阳湖”“打开封”(坠子)“马素云之死”“西店子”(剧本)“长征故事”“刘伯承将军过黄河”(年画)等。
这些作品都有严重的缺点:象绘画的颜色不鲜明,构图不正确,画法带匠气;象唱词的生硬的宣传政策,过分的夸大现实,语言不新颖;象剧本的缺乏戏剧艺术,没有剧情的发展、高潮,人物个性不突出、不统一。都必须帮助他们研究、改进,从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提高的方法:除把他们已有的创作加以批评、总结、指出优点、缺点、提高创作的水准外;能写作、绘画的知识分子,必须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写,和他们合写。从创作的实践里逐步提高他们。如今年的年画工作,知识分子绘画工作者、画工,在一起共同商讨处理题材,研究构图、设色,不到三周的时间,已画成二十二幅年画,比去年进步多了。其他关于剧本、唱本的写作,也组成写作组,大家在一起学习写作,互相吸取优点,这样一定能够把艺人的创作提高一步。
三、思想改造必须结合业务
艺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们生长在封建社会,长久的受封建艺术熏染。但他们一向被人卑视,受地主、统治阶级压迫,生活痛苦,自己要求改造。
两年来,我们改造民间艺人的方法,第一步是思想改造。采用:(一)诉苦。(二)坦白反省、割掉旧尾巴。(三)树立新人生观。(四)解疙@。(五)立功计划。通过这些步骤,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号召他们思想翻身,为人民服务。第二步是业务改造,在画、刻、印工方面是先从改造码子做起,进而改造年画,创作单幅及连环故事画,发展到集体研究、创作。在说唱方面,是从唱词的变化和乐器的配合,发展到变化形式,写坠子戏。戏剧方面是:(一)从思想改造诱导到学习业务。(二)从共同审查旧剧本,提高他们的观点。(三)从排演新剧本中,纠正了艺人的缺点,提高了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这样改造民间艺人、艺术的方法,是收到了相当的效果。但单纯的进行思想改造,不结合业务,他们的思想不会稳固,一旦离开你,有的仍然唱旧词、演封建迷信有害的剧本,画旧画。如果单只进行业务改造,又容易流于形式主义,他们的线条、词句、台词改了一点,不结合思想,还是不会处理题材,适当的表现新内容。因此,今后改造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必须使思想改造结合业务,再通过业务提高思想。这样反复研究,新旧比较,互相印证,已得到改造的思想,才能在业务学习中慢慢巩固、得到更好的开展;他们的业务,在他们的思想不断地觉悟、提高下,才能突破现有形式,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且,民间艺人数目那末多,民间艺术又那末丰富、形式多样,我们不能永远跟着他们改造,只有在我们正确领导下,启发艺人的自觉,培养比较积极、进步的分子,和他们共同去改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九四八、十月


第4版()
专栏:

  秋后怎样栽杨柳
湿润地方在秋后栽杨柳,无论压条或插杆,方法都跟春天一样,但压条时枝梢要尽可能少露,粗头要深埋在坑底下,插杆最好插短杆,上头和地皮一般高便可以。这样即使在气候极冷的地区,也不会把条子冻死,有时嫩梢可能干一点尖,那是毫不妨事的。
现在介绍一个适用于较干燥地方的弓形压条法,这是晋东北繁峙县大营一带群众的创造,当地寒冷、干燥、风沙极大,用这个弓形压条法造杨柳树防风林,又省树秧,活的又多又好。冀西有些地方也采用此法,当地叫做“压小弓”,用于秋后造林,最为理想。但这里所说的杨是小叶杨,不是大叶杨和小青杨,后二者不能压条。
方法:挖长一尺半,宽七寸,深一尺半到二尺(干地深些,湿地浅些)的坑,将两三年生、长四尺左右的杨柳条,两到三根合成一束,粗头对齐,一手拿着一头,弯成弓形,两头朝下,一起插到坑底,当中朝上,恰巧比地面低半寸。然后填土踩实,把弓背刚盖过半寸的样子。第二年早春,便从土中抽出芽条来。
优点:(1)用这方法压的条,两头扎根,当中出芽条,长成小树,又粗又壮。(2)成活率很高,即使在干燥地方,只要掌握深埋,紧砸,不露的原则,便能活到九成五以上。(3)条子全埋土中,不致干掉一截,全部精液都用于扎根发芽,所以发芽早,劲头足。刚造林时受不到人畜损害。(4)每根条子能长出两三棵小树,既省树秧,又很安全。(5)不怕风沙吹打摇动,容易扎根,所以最宜用于风沙地带造防风防沙林,而且小树出来以后,长得较稠,根深蒂固,防风固沙效果最足。
                       (黄舒)(附图片)
弓形压条法图说
(一)两条朝下,当中朝上,刚刚盖过,不要露出。
(二)明年春天,两条扎根,当中长树,每条两株。


第4版()
专栏:

  秋后栽树造林的好处
黄舒
落叶后上冻前,地尽场光,正是发动群众栽树造林的好时机。
树苗果苗的栽植。这时苗儿的内容最充实,树皮已装备好准备过冬,叶子一落,便进到睡眠状态,趁它不知不觉来倒栽,不伤元气。而且秋后空气土壤都比春天湿润,搬送树苗,干的比较慢,调节树秧也就方便。每个村子的村里村外,院边道旁,以及河滩渠上,每年都滋生无数的树苗、果苗,每到秋后,便被割掉作柴火,如果提倡秋后造林,组织群众保护这种野生苗,该留的留,该倒栽的倒栽。几年之后树便起来,柴火也就多了。
拿栽杨柳桑树来说,秋后小叶杨、柳、桑等树的枝条精液最足,皮最密实,拿来压条或插杆,都很容易活。这时到处都通树枝,找树秧也就方便。而且“ 冬天栽树先扎根,后出叶,春天栽树先出叶,后扎根”,这是各地老农通有的经验。秋后栽的树到明春不等出叶,便扎好了根,所以本固叶荣,长的又快又壮。秋后病害虫都不活动,拿枝子压条或插杆,伤口不愁虫菌侵入,所以长出来的杨柳,很少空心或生旁的毛病。
有人担心秋后栽的杨柳过不了冬怕它冻死。原晋察冀边区林业组曾在很冷的雁北繁峙县做过试验,证明秋后插杨柳非但冻不死,而且比春天栽的活的更多,活的更好。北岳区行唐县的栽树英雄贾兰虎就知道秋后造林的好处,他四年来领导故郡村的群众在沙河边上造林十万余株,大多数是在秋后用杨柳枝压条造林,活的又多(九成五以上)长的又快又好(四年长成二丈高,一把粗),和春栽的树比较,在头两年有显然的差别。此外唐河、慈河沿岸有些村子,也有秋后栽杨柳树的经验,太行区很多老农,也主张“杨柳要栽冰淋茬”。
在下树秧,养苗圃和荒山播种造林方面,秋后种的树籽和果核,在土里吸饱湿气,经冬一冻一化,壳上挤了很细很细的裂纹,到第二年不用浇水,很早就发芽。象核挑、杏、桃、黑枣等大点的种籽,春天种了当年不易出来,更要在秋后种。再说,秋末冬初,新核桃黑枣正上市,多数树木还未落掉籽,采集种子也就方便。
秋后提倡栽树造林,对护林禁山也有好处。秋后拾柴火的满地跑,树木最易受到破坏,如果抓住时机,从组织群众保护树木着手,提倡秋后造林,必定得到群众拥护。除了保育村里村外的树木及野生苗,近河的村要注意保护杨柳树的天然苗场。靠山的村,划定禁山,订约严禁。有果园的村,则注意保育野生果苗,从多方面来发展林木,打好长期建设的基础。
今年阳历十一月七日(阴历十月初七)便立冬,华北大部分地区,“立冬不上冻,不过三五天”,所以十月底,十一月初,正是开展秋后造林的时机,我们要及早准备,以求利用农闲,开展群众性的秋后造林护林运动。


第4版()
专栏:

  怎样防止小麦线虫病
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队
在定县、唐县、曲阳、平山、正定一带小麦有一种病,麦粒长得和黍子一般大,带点黑色,非常硬。如果破开来看,里面全是棉花似的白丝丝,没有一点面。老乡叫它麦莠子(唐县)、王母瘤瘤(曲阳)、马莲子(定县、正定)、麦痨(平山)。这病是怎样发生的呢?有的老乡说:“是因为上水不得当的原故、在常积水的湿洼地、或浇水次数太多的地方马莲子多。”这个经验很正确,因为不论根据试验的结果,或田间的观察,都是水地里多,旱地里少,尤其排水不好的地方更是严重。可是也有些地方,同样是洼湿,浇水的次数也不少,其他耕种的方法也完全相同,甚至两块相连的地,而这块地里有,另一块地里就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老乡们都觉着很奇怪,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因为老乡们的那些经验,都是容易发生马莲子的一些条件,并不是它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马莲子里那些棉花丝似的东西,用肉眼去看,倒也没有什么稀奇;可是要用针把它挑一点放在显微镜(一种放大镜)下来看,那奇怪的事就出来了。那是什么白丝呀!全都是象小孩肚里拉下来的蛔虫一样,一条一条的虫子,在互相盘旋着,这些虫子才是真正的原因。一个粒里,最初只有几条老虫子,可是一条老虫子能下一千来个卵,所以一个粒里至少要有好几千小虫子,这些小虫子平常在麦粒里也不吃也不动倒很老实,可是如果把这些马莲子和好麦种一起耩在地里时,马莲子得了水便涨了起来,里面的虫子见了水也都活跃起来,一条条从里面钻出来,爬到土里去,等麦子发了芽,便钻进好的麦苗里,当年冬天就在这里面过冬,第二年麦子出穗时,它便钻到麦穗里,吃掉麦子里的精脉,然后下卵繁殖起来,这样好好的麦子便变成了马莲子。所以我们说,真正的原因,是这些虫子。地里有水,只不过是方便虫子的活动。没有这种虫子的地方,怎样上水也不会生马莲子的。
那么怎样防治这个病呢?很简单,只要把麦种里的马莲子去净了就行。过去也有的老乡反对,他说:“马莲子不发芽!种下也不长,去不去不要紧,烂在地里多少还顶点粪土。”这可错了,马莲子倒是不发芽(因为它不是种子),不过你想,要把这种带有好几千条的虫子的马莲子和好麦种一起种下,让它发展起来怎得了!可是马莲子那样小,怎样去得净呢?这不要紧,我们可以把去掉它的办法介绍在下面。
盐水选种: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马莲子比麦种轻,一倒在水里就浮在上面,可是单用清水是漂不净的,去不净马莲子,就断不清根,那怎样办呢?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用盐水,按一斤盐对十斤清水的比例,对成盐水,用这个盐水去淘麦种,这样不但是马莲子,就是其他草籽和不成熟的麦粒,也都会漂上来,只剩下又大又重的好麦。不过有一样要注意,就是用盐水淘过的麦种,一定要用清水好好洗几个过,不然的话发芽要受影响。
泥水选种:有些地方,盐实在太贵,还不易买到,这怎样办呢?可以试用好的粘土,把它晒干压成土面,然后按一斤土十斤水的比例对成泥水,用它来淘麦种也有效,不过泥水沉的快,一定要多搅多捞几次,同时各地的土性都不一样,所以配的比例可以灵活运用,土粘就多加水,不太粘就少对水,可以先多试几遍看看。
清水选种:实在买不到盐,又找不到好粘土,那就用井水也能淘出一些,当然这不会彻底,不过还比不捞强。
筛选:有的地方用筛子筛,也能筛出一些,不过筛孔的大小,很难恰好,孔太大了,好麦种也都漏了下去,损失太大,孔太小了,又不彻底。
风车选种:用风车多过几次风也有效,当然不会太彻底。
换种:这到是个很有效的办法,在群众里也很流行,只要到没有这种麦病的人家,或地方去找些好种子来就行了,又简便又有效,地里换换种,庄稼也长得好。
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都可收效,当然最好还是盐水选种和换种。有些群众也知道用盐水选了,麦种干净长的好,就是因为盐太贵使不起。我们的推进社或村社可以把群众组织起来,买上些盐,化些盐水,大家共同使用,这样一锅盐水可以淘好多家,就便宜的多了。剩的盐水,还可以淹菜或熬出盐来。最后还有一点,希望大家多注意,就是这种病,据我们了解,它是一天一天的在扩大。以前冀中区本来这个病很少,最近听说有很多地方也有了,这主要是从外地外县购买种子时,随种子一起带来的,所以就是没有这种病的地方,也千万不要大意。
                     (季良)


第4版()
专栏:

  为人民服务的科学
——苏联科学院会员 尼柯莱·齐金
有一天我浏览了一下很多人的自传,使我吃惊的是几乎他们每个人的出身多多少少都是相同的。
“……我生于乡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我的父亲是一个工人……”
“……我是一个贫农的女儿……”
“……我的父母给一个地主当雇工……”
我不禁怀疑到假若没有苏维埃革命,他们便会有怎样的遭遇。他们当中有谁在世界上能得到成就呢?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些人们成了科学家。他们都是在我领导的谷物研究院里工作。总计起来这研究院共有一百多名研究员,几乎他们每个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出身。
我的高级助手,领导研究院某实验室的阿历克西·拉古林是一个炼糖厂工人的儿子。博学的研究院的秘书第米特里·郭里乌诺夫,四十三年前生于北部边疆森林中的小村庄里。另一个实验室领导人葛利高里·拉景琴柯(为了赢得科学学位他最近光辉地阐明了他的论文)是一个乌克兰贫农的儿子。
苏维埃国家供给他们薪俸,使他们得以有成果地进行研究。他们在学院毕业后按照他们的能力和志愿得到工作。
假若有人要问我的父母是谁,我将作类似的回答:父亲是一个木匠,母亲一向给伏尔加河上的大城——萨拉托夫的富户当洗衣妇。
我的父亲死于一八九八年,是在我出生后不久。母亲在她精疲力尽的劳动中,甚至连一个哥贝克都没赚过。她从阔主人那里得到的只是她和我的三餐。但当我稍长大的时候,她甚至连这种“慈悲”也被拒绝了。
这时我才五岁。我被安置在一个给穷孩子们住的养育院里,那里的唯一教育方法就是无情的鞭打。我忍耐不了这样的虐待,曾逃跑了三次,但三次都被抓回来,再次遭受着鞭打。
在十三岁的时候,我开始为自己谋生活。我的第一个职业是在手工业作坊。后来我当了电报员。至于学习那只是做梦。
苏维埃革命后我加入了红军与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敌人作战,手持武器来保卫千百万象我似的穷子女享受教育的权利。这种现在为我国宪法所保证的权利是全体苏联公民所享受的。
假若不是因为苏维埃革命,今天我们成千累万的科学家即将永达不到他们现在的地位——只是少数可设法获得教育罢了。
沙俄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是对世界科学和人类知识作了无限贡献的人们。他们或者是资产阶级的子孙,或者是付出惊人的努力和牺牲达到学术高峰的个别的天才。
伟大的植物育种专家I·V·密邱林便是这种生来的天才。我在一九二六年遇到了他,那时红军把我送到萨拉托夫的一个学院去学习,我在那里还学着工人进大学用的课程。当我与一群同学出发去访问密邱林的时候,我立志专心学习科学,而且刚刚想到发展植物新品种上来。
我永远忘不掉那次访问。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他的贤明的劝告把我领到正确的研究道路上来。
“不要等待自然的恩惠,”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要夺取自然的恩惠。”
我把我自己贡献给制造新植物的工作上。这种研究工作在达成某种肯定的结果以前,要求无限的耐心和劳动,而且它会带来许多失望与失败。
一九二七年,我在一个农学研究院毕业之后,我在伏尔加农业实验场当研究员,在那里不久我便得到一个从事独立研究的机会。
我选择了普通小麦。这是世界大部人口所赖以生活的食料。普通小麦的长长的金黄色的颗粒,是许多世纪来人与自然斗争的成果。尽人皆知,人类种麦已有四千五百多年历史了,但人类仍未得到一种完善的麦种。现代的小麦象是一个懦夫:热与霜经常置它于死命;它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它需要好土壤,需要在耕种时给予极大的努力。
我确定了我的目标:我要用人们所栽培的娇弱的麦种和野生的强壮的植物杂交来发展一种新麦种。
与小麦品种类似是人们称为茅草的植物,拉丁语叫AGROPYRUM字义为“田火”,是每个农民所熟悉的。这种东西稍一得到机会就会蔓延整个田地并且窒死所有种植的植物,它的厚密的须根是农人的毒害。
茅草对环境一点也不挑剔——任何土壤都适于它生长,只要是有为其草根所抓住的东西。热和霜一点也恐吓不了它。
我想用这个田地上的征服者与优良的小麦杂交,据我的估计,这两个会生出优异的后代来。这是一种走入新境界的冒险。人们不能确定有一定的结果,然而无论如何,这些结果只有在许多年后才会表示出来。除此之外,有不少的苏联科学家是不同意我的意见的。
但在社会主义国度里,发展科学并不象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那样成为私人利润的源泉;政府对所有科学的开路先锋给予帮助。
一九三五年,我被邀参加一个全苏联的种麦者、拖拉机驾驶员与康科因驾驶员大会,党与政府的领袖也亲自出席。我被给予了发言的机会,我在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讲台上讲述了关于实验的事情。
当我讲完时,约瑟夫·斯大林邀我到主席团去。
斯大林问我怎样进行工作,我的工作条件怎样,是否有什么阻碍了我的研究。
我们谈完话时他说:
“你要勇敢地做你的实验。不要怕出错误。我们将支持你。”
以后不久,我管理一所莫斯科附近的研究院。我们扩大了研究范围并在千万次的实验之后获得了数种性质全新的麦种。
小麦是一年生的。茅草是多年生的。我们使它们杂交就得到一种也是多年生的小麦。这种小麦质量好,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每年都种了。在收割之后,象芽草一样地又生长出来,而且至少在三年内都可有很好产量。麦穗比普通小麦大。每棵有更多的麦秸。这种麦粉有更好的滋味和养分。当多年生的小麦在土地占到自己应有的地位时,它将造成农业界的大革命。
这个日子不很远了。多年生的小麦迄今还未在集体农庄里出现。我们仍然在实验农场里研究它的特性,但是地面上第一个多年生小麦第三四○八五号已在哈萨克斯坦的集体农场数百英亩土地上试验过了。
多年生的小麦在植物界里完全是新东西,当然人们在得到满意以前仍将作更多的研究。我深信人们对此所作的最紧张的活动将在苏联进行。这里,科学的发展是与生产密切联系着的。
高度发展的俄国科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并始终与它的时代的社会思想紧密联系着。俄国科学家从不把他们自己局限于狭隘的专门化的研究当中,而是力求将他们的工作与在改善人类生活斗争中探求新的道路这一点联系起来。但使科学的一切成就为人民服务的梦想只有在苏维埃革命以后才得到实现。
  (白林译自四七年十二月七日莫斯科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