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晚茬赶直麦必须早下手
 崇义组织串种
【本报武安讯】崇义今年秋天,庄稼大小不一,全村计划种麦子三千亩,至少有三分之一,赶不上早茬,领导上提出赶早种,夹茬串种。群众中有两种思想:一种是“麦收犁垧”,怎么晚也得等到收秋腾了茬,犁犁才能种哩!一种是“早茬直麦”,根据每年经验,晚麦子怎么收,也收不过直麦多。经过酝酿,又把时间、垧土、劳畜力具体计算了一下。第一:早庄稼阴历八月十五前后能够收割,赶上种麦了,晚苗现在才莠穗,有的还没莠齐,按照“一穗半穗,一月上屯。”至少也得到八月底才能收割,腾出茬子就到了九月,今年是闰月年,天气冷的早,晚茬种不上。第二:到九月初全村还要赶茬垡地,挤到一块,牲口忙不过来。第三、现在地湿有垧,晚了怕地干了赶不上。又经过有经验老汉们圪扯,提出了:“七月秋分麦入土,八月秋分麦交股。”意即秋分如在七月,麦籽入土算直麦,如在八月秋分麦子就要长出叶,分出杈股。群众认清种直麦还是早下手,有的人以前想串上,还觉得天气太早,经酝酿后打通了思想。各街七月二十四日一齐组织木匠赶制一条腿、两条腿耧,准备大批串种。二十六日,统计全村已经制成一条腿耧十四个,两条腿三个,一面制耧一面种,二十六日统计已串麦子一百四十八亩,共计划要串麦子八百九十四亩,八月初五全部完成。串麦不容易下粪,各街发动采用油拌麦先养住苗,秋后带锄带上盖头粪。有的是把芝麻菜籽炒过和麦种一齐下地;有的是用犁先串成沟,把粪或麻饼上在沟里,再下上麦种。原计划一个一条腿耧一天能串五、六亩,试验结果,一天增加到了八亩十亩,两条腿耧一天能种十八亩,群众都说,串种麦子,早茬直麦,还能上粪,不怕犁不出来种不上,很是方便。(韩寰)
【本报冀南十四日电】冀县六区西沙圪塔庄男女分工,全力秋收。劳英郁洛善召开互助大队会议,向大家说:“往年咱们砍了高粱,楂子到没事的时候才拾,长出芽子来,光拔地!今年咱们砍了高粱,就拾楂子,把所积的粪拉到地里,犁地种麦。”洛善并号召大家节省麦子,准备种麦。各队很同意,并作出具体计划:男劳力砍高粱、拾楂子、犁地、收割、送粪、妇女扫高粱叶、杈高粱穗、拔菜、晒庄稼,小孩子打楂子土、割草喂牛,男女老少没有闲人。经三天的紧张忙碌,全村大部高粱拉到家里,各户已停止吃麦子,把节省的麦穗晒起来准备种麦地。秋收中郁洛善把自己刚割的三亩谷子拉完后,就随着拾掉的谷穗,拾了一大尖筐,有十六斤多重。他号召别人说:“对生产关心,遍地黄金,只要肯干,遍地是饭。”别人也都效法他,不掉一穗谷子。
【本报晋城讯】秋天已到,庄稼已成,为了动员组织全力,突击收秋种麦,本县二区各系统特于九月四号至五号联合召开了全区四十八个行政村农会常委、妇女小组长、村副、民兵队长、儿童队长、合作社经理、小学教员、商会会长以上干部及模范荣退军人、军烈属模范、互助组长扩大会议。共计到会两千人以上。首先让大家汇报了各村情况,讨论了怎样组织全村一切全半劳力突击收秋种麦,经四号一天的小组会。大会讨论,各村都一致提出保证先给全村无劳力的军烈属和参战的民兵、民夫家收秋种麦,同时根据全力支援大反攻,村里绝大部全劳力都参战走了,要把村内所有一切妇女、儿童、老汉、老婆及一切半劳力都组织起来,全力突击收秋种麦。各村都提出保证在一月内完成。
【又讯】全力突击收秋的时候已到,晋城三高校特于九月七号开始放收秋假一个月,放假前由全体学生按住地远近,自由结合了二十个收秋互助小组,每个组和每个人都具体订出了收秋立功计划,除帮助自己家里收秋种麦外,都还要帮助本村无劳力的军烈属和参战的民兵、民夫各一家,收秋种麦。离校时,在散学会上,各组掀起了互助竞赛挑战,到收罢秋开学后,大家到校比功、评功,选秋假工作模范生。(王毅、义凡)


第2版()
专栏:

  沙河一区检查互助领导
 决心踢破村干圈子深入群众提高工作
【本报沙河讯】一区全体干部在检查组织互助中的领导作风问题中,都作了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检讨,对今后改造作风上,得到不少收获。开始大家认为互助组织不能迅速提高的原因,都是村干部的过,说他们不努力、不积极,但是让自己谈一个村或一个组的详细情况时,就傻了眼。范雨金同志说:“我那联防,光知道河弯村的互助好,西南沟不好,到底怎样好,怎样不好,我就说不上来了。”有的也能说个大概,互助的很热闹,很起劲儿,实行了工票和等价交换,但是他组怎样热闹起来的?组里都发生过些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价中那些人沾了光,那些人吃了亏?各个组员都有些什么反映?这些问题就很难完全答复清楚了。于是大家都回想起来,互助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光是村干部的过,从此便检讨到了自己头上。经大家的检讨和发言后,找出自己的领导作风上还有些毛病,其具体表现和根源有以下几个:一、行政命令,简单作风:造成这种作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落好思想;牛和的说:“为了想让上级说自己好,露一鼻子,到村里就命令干部和群众,赶快组织,搞的越快越好,越热闹越好,但实际上是空的,互助不能巩固。”徐文祥说:“见别村组织起来,自己也就催着干部快搞,搞的慢了就批评。”第二是光嫌群众落后,但不亲自下手领导,也没到一个组里去帮助过。看见人家没搞好,就发了脾气。第三是想捉个大的,到那个村里就想把全村工作一下子搞好,全村所有的劳力都要组织起来,又不能剩下孤寡懒汉,还要求搞的快,结果是非强迫命令不可,大的没捉住,小的也没搞好。二、不是完全为群众服务,而是走了干部路线:具体表现在布置一下就万事大吉了,不少同志犯这个毛病,工作漂浮,只作到干部身上。石起云说:“帮助群众锄地,不到小组里去,光和干部们云锄一会,纵然了解些啥,也是光从干部嘴里说的。”徐文祥在王渐村工作听说李四妮组垮了台,就让村干部去给他解决一下,过了两天问村干部是怎样一回事,村干部说没有啥,于是就马马虎虎的过去了。收集材料也是这样,区上召开会的时候,就在村里忙着开干部会,组长会,收集材料,他们都说的一面光,没一点毛病,小组会也不参加,这怎样能了解清楚呢?石正云说:“有些群众家里不大干净,咱就不想到他家去吃饭,真是忘了自己过去是啥出身成份了。”牛和的说:“在×干部家里吃的是面条,上头还放一层鸡蛋,自己吃着就痛快。到群众家里吃的是谷面窝窝,喝的菜汤,心里就不大顺当,那还想和他们多谈些问题,这样怎么能了解群众呢?”三、跑腿主义和事务主义,有的人背上个草帽,手里拿一根棍这村跑到那村,那村又走到这村,结果是那个村也没搞好,那个村情况了解也不清楚。
检讨以后,大家又讨论了怎样深入的问题,范雨金说:“我回到家,到地里去看了看,那块庄稼长的好赖都知道的清楚,见了葡苗该间苗了,就马上下手干起来,做了多少我都知道。到工作岗位上和群众去锄地,不是上山坡去吃枣,就是去找甜瓜吃,自己没亲自下手,怎能了解清楚呢?以后领导互助,非和在自己家里一样,才能深入搞好。有时候,组长们热熬熬的干一天,咱硬叫上人家开会报告情况,这不是不深入的毛病吗?”彭双丑说:“崔光运在左村参加了互助组和组员们一样干,工作搞好了。情况都了解,人家还赚了一部工资米,咱们以后也要这样办。”牛和的说:“咱们光和群众锄地抬石头还不行,还得注意了解每个组员的思想,有了什么成绩经验怎样总结传播,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必须时刻注意解决”。安玉琴说:“从前我只认为别人能深入是有能力,现在我看是用脑筋的过,咱们以后非多用脑筋想问题不行。”最后李政委提出:“工作不但要深入,而且还要多用脑筋,嫌群众不干净、吃的赖,那更是脱离群众的现象,以后一定改正,更多的接近群众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咱们的生产互助工作才能很快的搞好。”(奎林)


第2版()
专栏:

  发扬自救思想鼓起生产热劲
 井陉一区组织渡荒获成绩
【本报井陉讯】井陉一区掀起生产自救渡灾荒运动。一区春夏以来,久旱不雨,有十个村始终未下过种。据统计白地与不收粮的地有一万八千三百余亩。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思想上起了复杂的变化。有些贫农户认为八路军不让饿死人,等救济准备吃大锅饭。中农怕借粮,以为节约也落不下,黑夜作好饭吃,军属埋怨干部群众照顾不好,生活困难,后悔自己儿子参军。没米吃两口子吵嘴闹离婚……………………。群众中有不少人采取正确的作法,如计算家当,积极打野菜,还有的说,农业不沾搞副业等。但这些方面,未被充分发扬起来。区领导上根据以上情况,决定开大会解决,会前化了四、五天时间做准备工作,让区干部下乡具体了解情况,发现培养各类型(中农贫农军属干部纺妇劳英)的积极分子,并到上罗峪等前进村帮助总结初步渡荒经验。上月廿二日在区召开了各系统一千四百余人的渡荒大会,开始部分的又暴露些糊涂想法,以后重点就是典型发言,教育一般。如翻身农民王又头说:“运动后我想八路军惜穷人不让饿死人,所以在吃喝上不打算,以后我感觉依靠思想不对,更应当节省长期打算,我家现在一天吃粮三合。吃炒面,不够糠菜补足。我还要搞小商业,我老婆每天纺花半斤,下决心渡这荒年。”旧中农李福明说:“以前我不懂政策怕斗争,浪吃浪喝,以后闹清了很后悔,现在我一家八口一天只吃八合粮,入股小型社一万二千元,采干野菜六千四百斤。”接着各村干部劳英模范军属都相继订出生产计划,争取为民立功,他们的口号是:“人人要动手,生产来自救。”“不让一个人闲,不让一个钱闲。”“多吃糠菜少吃粮,细水长流胜灾荒。”“农业不沾搞副业,大量组织小型社。”虽然短短的一天大会,而出席的人大部分都闹通了思想,回在村里后,中农劝中农,贫农劝贫农,军属劝军属,落后村与先进村要看齐,村村酝酿成一片,转变了消极悲观情绪。到现在半月时间,已取得惊人成绩,并创造了一些渡荒经验,上罗峪劳英赵文魁根据群众要求,改造小型社,实行劳资结合办法。社员谁看见买卖谁就到社里拿钱去干,有膀头出力(即担挑买卖)对半分红,否则三七分红。于是运输的人增加了,该村五个小型社有卅二人干,十天内赚洋十二万五千元。推广全区,据二十个村统计:已成立小型社四十四个。它成为群众渡荒的一个最有力的武器了。并且根据客观条件与发挥一技之长,能干啥就干啥,到处“拾砍”滚动,如前头庄三十个青壮年出外卖工,赚回粮十一石二斗,其它担水果、卖柴、烧瓦盆等花样很多,统计全区已采下野菜三十余万斤(干的),现在群众都有了渡荒信心,提出保证饿不死一个人,还要按期交公粮。(永彬)


第2版()
专栏:

  推广张福元互助写稿办法
 榆社发展工农通讯网
【本报榆社讯】榆社通讯报导工作,在组织上与数量上有很大发展,特别是通讯互助成绩很大,稿件质量也较前提高。在组织上,县依托联合办公室组织通委会有七人;各区的秘书室由区长政委参加,成立了通讯指导组,七人至八人;村有宣教会,支委任主任,结合通讯互助小组,以此为核心推动了全县。总计县区干部通讯组共二十二组、一二四人,村级干部英雄农民通讯组五十组、二一五人,共三三九人,其中不识字与粗通文字的,即有二二九人,大部村建立了农民通讯网,但还不够普及。一部工农干部因没文化水还不敢写。为加强通讯工作在八月卅号的县区干部会上,进行讨论。首先检查思想与报导的立场,公安局长张昌说:“我参加革命十年了,也没动笔给党报写过个稿,让人笑话,有虚荣心,今后要决心写稿。”石副县长说:“小的不想写,大的怕费脑筋,是决心问题。”四区委书记阎二货说:“我区文盲干部多,要学习张福元互助集体写。”二区委书记石玉维说:“我八年没动笔,自己不行还虚荣,还讽刺写稿人不实干。”一区副区长田谦生说:“自己写稿总想的是如何写才合报社的口味,立场不明确,只写现象,不能报导群众真实行动。”会上又介绍了互助经验:一字不识的老干部区委张福元,在一区西山村组织通讯互助组,有教员和村干部六人组成,他说:“工作要研究,写稿要互助,我每做一中心工作总要写稿,大家研究材料,我说教员写,干啥写啥,怎干就怎写,写起大家审查、修改,写稿明确了经验,推动了工作,帮助我识字不少,现能写简单汇报,真是一举三得。”粗通文字干部杨银龙说:“咱识字不多,没信心写,后俺二区组成互助小组,集体研究他们执笔,写好大家审查带上我的名字登出来了,互助起能写好稿。”经讨论大家都认为张福元的工农与知识互助好,只要互助甚也能办,这样可大大发展工农通讯网,又能逐渐提高质量。一致提出要学习张福元同志写稿精神,互助起来干下去。最后有县委宣传部长郝刚同志综合提出:(一)写稿要当成工作之一,当成立功标准之一。(二)开展张福元工农与知识通讯互助组运动。(三)我们要严格注意新闻的真实性,要继续检查新闻中的“客里空”,并由各级负责进行审查通讯员,由县统一印发通讯员证。(四)每月每人至少写两个稿送给各个报纸。(岗先执笔、志敏、有成)
【本报讯】军区供给其政治部郑主任,在八月二十九号动员学习土地改革的大会上,再次号召大家动笔写稿。在这次学习土改进行查阶级查思想运动中,应迅速反映典型的反省材料与学习中的实际经验。政工人员应看成是本身重要工作之一。并动员各单位政工干部每月至少写稿三篇,月终应作为一项工作汇报。(炳鸿)


第2版()
专栏:

  算缺补缺节约渡荒
 张连云订计划推动全村
【本报冀南十三日电】“算缺补缺,生产节约”这是张连云的渡荒方针。张连云是武邑五区前泊的农会主任,该村旱灾很严重,群众都准备着过荒年,张连云对别的村干说:“咱得领导群众渡荒,当干部的先作渡荒计划,叫大家伙看看。”他首先召开了家庭会议,订出渡荒计划:他今年种了十一亩棒子,估计最多能收三四五斤,谷子二亩四分,能收一二○斤,半亩高粱,收十五斤,还有六分花生、八分棉花、一亩萝卜小菜,全部收来的约合杂粮一一四斤,总共能收粮食五九四斤,全家六口每人每天一斤粗粮,还吃不到阴历年。这时连云回想起卅二年春天,十几天没吃粮食的情境,心情很乱,他推算从今年七月十五到明年四月底,全家食用最少也得开支一九七五斤,除去收成,到明年麦季,还差一三八一斤。连云心里更着难了,怎么办呢?只要解决这一三八一斤粮食的亏空,就能渡过灾荒,他终于想出了办法:第一步、全家继续节约,每人一天按十二两吃,不够用菜和树叶去补充,他咬着牙说:“紧紧腰带,就能过得去,明天我就开始这么吃”,这样十个月能节省粮食五七○斤。过年时走亲戚弄干折礼,再节省二○斤。棉油用麻子换,自己坚决戒烟,赶集上店不吃饭。冬衣抽出四十斤,秋后自己跑买卖,不吃家里的饭,按一百天算,省七五斤。总计八项能节约七八五斤。连云心里有些轻松了,节约算帐后,还差五九六斤粮食,他说:“努力生产吧,生产的好了,多吃点,生产不好再紧腰。”七十岁的父亲就纺络线,老婆除做饭织布收拾零活以外,每月织两条口袋,十个月赚一○○斤米,二孩割草拾柴、自己再到渤海区贩买口袋,一月一趟,每趟担四十条,除吃喝外,赚五十斤米不成问题,到明年麦季,最少赚五○○斤。连云算了算收入、开支、节约、生产后说:“够了,够了,心里不捣蒜了,一定按照这计划作去,明天就执行。”他最后笑了,见人就说:“我家人这就饿不死啦!”他准备从他自己的计划推动全村,坚决要使全村人都能胜利的渡过冬春的灾荒。


第2版()
专栏:

  刘庄改造中农领导贫雇当家深入复查
【本报冀鲁豫十三日电】肥城县游击区刘庄贫农,纠正村干不民主,及包办与贪污群众斗争果实,树立贫农领导核心,全村气象一新。该村共有三百二十余户,贫农就有一百七十户,地主富农仅有二十户,贫农大部分靠织布来维持生活,今春土改时,贫农每人只填平到一亩半,而地主陈昌炳等,每人平均还有四亩地的水浇园,贫农说:“斗争了多半春,分的地还不如多织几机布哩!”复查开始后,领导上提出“彻底消灭地主”,但因为贫农不当家,虽清算了三家地主,仍是表面的,贫农对中农不满,说:“在区里开会,上级说的贫农多分,中农少分,为什么现在给俺和中农一样分呢?中农年下穿的蓝士林新衣裳,俺穿的什么呀?”姊妹团员也质问村干说:“你们在清理地主时,跑到大槐树底下喝茶,俺清理出东西来,你夜间给地主送去,现在还想多分东西!”气愤之下,贫农当场把分的衣裳撕碎了好几件,同时并向区里提出村干部不民主,包办和多分果实,袒护地主的意见。区领导上对村工作也作了检讨,肯定必须树立贫农骨干,根据贫农意见将村长开到区里反省,一面召开贫农会、群众会,公开讲分果实及填穷坑的办法,贫农当场把过去的小组打乱,与中农分开。这时中农有些恐慌,贫农便表明,贫中农一家,保证不斗中农,中农摸到了底,也表示决心和贫农联合起来,消灭地主,进行了诉苦,贫中农更加团结了,接着以贫农为主,又清算了几家地主。分果实时大部粮食农具耕牛及值钱的东西,都分给贫农。一般零星东西,如茶壶、酒盏、条机等家具,分给中农。认真实行了填平补齐办法,中农认为贫农所分的东西,还不如自己的家当多,有的自动把所分的东西,让给贫农。中贫农团结,现正深入复查。


第2版()
专栏:

  崑山干部始终不离群众青纱帐里坚持游击战争
【本报冀鲁豫十四日电】@山县游击队,在蒋五军及吴逆化文三万余人袭扰之下,仍照常坚持工作,政令推行无阻,全区人心稳定,革命秩序良好。八月七日至十八日,蒋五军及蒋伪军吴逆化文一个师共三万余人,再次侵入我黄河以南运河以西之三角地带,我@山六区分委书记朱华同志和六区区长,率领干部始终坚持阵地,直至敌人撤退为止。他们在敌大军来到以前,即从思想上确定坚持游击战的决心,首先将老弱安插好,并成立了民兵精干排,白天分散,晚上集中。当我大军某部阻击蒋五军前进时,六区三面受敌包围,他们在青纱帐内,敌方炮弹从头顶飞过,他们仍沉着坚持阵地,三天未吃到一顿饭。我大军完成阻击任务转移之后,六区全部村庄,都被敌人占领,他们便辗转于各村庄之间的高粮地内坚持斗争,与人民共存亡的意志更加坚定,且秘密向各村传布政令,稳定民心。他们在黄庄东南至洼地里和周庄等村之民兵汇合,立即在高粱地里用高粱叶搭成小棚,作临时指挥部,当时得到消息敌人在村里抢粮,地主并将民兵班的牛给敌拉走,他们立即告诉民兵,回村挨家传达区部命令:“如有资敌者,决杀不侥!”并让民兵告诉该庄地主:“民兵班的牛如不拉回来,一定敲掉你!”第二天地主果然将牛要了回来。夜里秘密进入各庄,公开告诉地主说:“区里没有走,谁要坏了当心点!”因此全区地主,无一敢蠢动者,群众兴奋异常,互相传告说:“咱区里没有走,不要怕!”因而全区人心稳定,政令仍能推行无阻。群众亲眼看到我游击队艰苦奋斗,不怕任何牺牲、保护他们的利益,大受感动,均偷偷送西瓜到高粱地内慰问。接着敌人即进行“清剿”,但我游击队在广大群众的掩护与帮助下,“清剿”又告失败。八月十八日,大部敌人尚未退走,他们即召集了全区的村干团圆会,布置捉小股敌人,群众情绪更加高涨。
【本报冀鲁豫十四日电】郓城五区游击队,坚持敌进我进方针,在游击活动中进行分田。八月十一日,敌军一路合犯郓城时,将我五区干部,压出了区境,但当晚又钻了进去,坚持了敌进我进方针,当敌人头批未走完,二批没跟上时,我游击队即抓紧空隙,作土改工作,在全区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中开展土改斗争,清理了浮财粮食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三斤,大车七辆。接着第二批敌人过境南退,六部分干部始终坚持了斗争,掌握了农村阵地,镇压了坏分子,保卫了广大群众利益。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关于“劳力入股土地评分”之商榷
邓平
“劳力入股土地评分互助新办法”是八月十四日人民日报记者团对沙河东沟村的报导,内容和具体办法是“经过民主评议,按照每个人土地远近好坏等条件,确定需工多少,由地的主人出同数的工票,交组长保存,作为每个人的支出。再经民主评议,按照每个人及牲口的劳动强弱,技术高低,确定作一天顶工多少;并说明劳动得好,可以加分,劳动一天,组长即付给应得工票,最后视手中工票多少,长入短出,这是每个人的收入”。“按此方法,实较个体劳动提高效率二分之一”。因为是新情况,新事物的出现,也引起了我好奇眼光的注视,我曾把这篇新闻反复的研究了许多次,有如下认识,特提出供研究:
首先谈到办法的本身,我个人认为这种办法的本身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它是“以活计工”(根据不同的土地及农作物评分),和“以时计工”(根据不同的劳力和一定的时间计工),两个办法的总和,是单纯的原始的“以工换工”“按活计工”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它是近乎科学的产物,实行起来,确乎能发挥不少的作用,尤其是在素有生产工作基础的村庄,如能使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避免了一般化的毛病。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技术,因为多做能多顶分,少做能少顶分,使得劳力强而技术熟练者更强更精,而劳力弱技术不够熟练者亦有信心迎头赶上。同时也便于总结经验,随时发现劳动中的能手和积极分子,也便于及时清理工资手续,避免因工资问题而产生的一些纠纷。这些都是好的,是本办法成功的方面。但另一方面,却也有值得研究之处:
根据记者同志的报导,东沟村近三四年来一直存在着的基本矛盾,是科学的生活安排,等价交换和自愿结合的三个问题,因为这三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或者解决的不甚好,所以几年来搞得非常不如意,垮了又重新组织,组织起来又要垮,阻碍了生产互助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这些事实上的困难,无疑问的必须经过民主的彻底的周密系统的讨论研究后,方能获得解决;事实也证明,这三大原则问题是紧密结合着的,缺一不可。据记者同志所报导的情况来看,好象是东沟村自实行“劳力入股土地评分”办法后,已经存在着的问题没有了,以后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从报导的几点结论来看,如“多年来未解决的锄苗纠纷,也迎刃而解,”“能提高组员最大的生产积极性,”“能随时明确互助的好处,容易巩固”等,即是说明这点。事实上,“劳力入股土地评分”办法之实行,只能解决“等价交换”和“计工”问题,至于“几年来的锄苗纠纷”“先锄后锄”上的“生活安排”问题,和“自愿结合”问题,就需要用旁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这个办法所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了。而且事实上光解决了“等价交换”(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尤其重要的“生活科学安排”和“民主自愿结合”两个问题,纵然因等价交换和计工问题搞的好(也是相对的),而一时鼓舞了组员们的生产情绪,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上提高了组员们的生产积极性,然而这还不能说是已解决了一切问题,而一切问题的解决却要看全盘生活安排得是否科学以及结合得是否民主自愿两个问题而定了。在这里我并不否认东沟村实行“劳力入股土地评分”办法后的许多收获,而仅是提出来研究罢了!
其次,记者同志的报导,仅只是限于夏季锄苗时期的情况,从此可以看出,在春耕、下种时期是没有这个办法的,何如随同这个办法解决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生活安排”问题,和“民主自愿结合”问题,更进一步的订出不同时期的不同工资,那么,这个办法不独适用于夏锄时期,而且可爰由于任何一个农时了,不过记者同志提出:“仅锄苗时间,即省工二百八十六个”,“实较个体劳动提高效率二分之一”,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提出研究:第一、东沟村究竟多少户?人口土地多少?全劳力和牲口劳力多少?记者报导是不明白的。第二、一般说山地每亩每年平均(包括垒岸,修边堰,送粪,春耕下种,夏锄,收割……等全部过程)所需人力和畜力约十个工至十一个半工左右,平地每亩每年平均需人力和畜力约六个半至九个工左右,若以最小的一个五十户,三百多亩土地,一百个左右的劳力的小村庄来说,每季省二百多个工,实在不能算作是提高二分之一的劳动效率。而事实上,劳动效率的提高多少,单就一个时期的劳动结果来计算,那是不够准确的,就以锄苗本身来说吧!锄苗的第一次,因是精耕细作,费工一定较多(当然也要省工),第二、三次因有了第一次的基础,当然省工更多,若以第二、三次的结果而得出结论,那么就不是很准确了,因此,必须根据全年全部劳动过程去计算。
再次,关于军属地的代耕问题,从记者同志报导之“军属地同样评分,由全组出工票,最后按照每个人的土地劳力担负来看,也有研究之为要,因为军属家庭有很好的富农户,有比较好的中农户,也有不很好的贫佃农户,代耕就需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决定不同的代耕办法,不能一概都由大家担负,尤其不应单由小组担负。根据许多地方的经验,大体上都是采用这样的代耕办法,按每日十分顶一工的标准,军属之富农户按十分之六或十分之四出工票,中农户按十分之四或十分之二出工票,贫农或佃户则可不出工票,完全义务代耕。至于其余的不足十分的工票,则全由全村按土地人口多寡分别担负,贫佃农户所应付出的工票,也同样由全村担负,参加代耕的人,不管是与谁家代耕,一律可以得到每日的全工资。实行这个代耕办法的结果,有这样的好处,即既不让大家吃亏,也不让小组吃亏,更不让个人吃亏。我个人认为优待军属的真实意义是在这里,这个办法很可以借鉴。
最后,仅就上面几个方面再提出如下若干问题以供研究:
一、科学的生活安排问题——即是集体劳动与自然条件适应的问题:
抢种,抢锄,抢收,这是全年农事生活中最紧张的三个环节,是各个不同季节不同生活的集中表现,集体劳动常常与个体利益发生矛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是事情最复杂、问题极容易发生的紧急关头,如果这时这种自然条件与集体劳动发生冲突,那么集体劳动的组织形式就要破裂分解,不少的地方已先后证明了这点,而东沟村多年来的教训尤其证明这点。根据各地经验,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必须民主讨论,科学的慎重的根据自然条件安排先后生活,如下种时,应根据土地之耐旱与否?远近和当风与否的先后秩序去下种。锄苗时,根据苗的大小稀稠的程度确定先后。收割时,根据庄稼成熟与否?当风与否而定缓急。山地、水地、山沟地、平地、平坡地、河滩沙地等与上述先后安排亦有密切关系。
二、劳力的分工合作问题——即是发挥集体劳动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技术的问题:
根据劳力的强弱与否,技术的熟练与否,而适当的安排生活,配备劳力,是发挥集体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的有效办法。根据各地的经验,省工最多,农业、副业搞得很好的地方,多半是爰用了这种办法(当然不是教条搬运)。其具体作法是:经民主讨论,按照农事生活的需要配备劳力,如土地集中者,组织较多的劳力,土地分散者,组织较小的劳力,山地因土地分散,宜分散劳力,平地土地集中,宜集中劳力;春耕、下种、锄苗、收割皆宜如此。另外,应根据不同的农事生活,配备不同的熟练劳力,如犁地的专门犁地,耙地的专门耙地,送粪的专门送粪,点籽的专门点籽等。这样的灵活运用劳力,组织劳力,分工合作的办法,既能发挥一人一技之长,又能省出更多的劳力从事副业活动。
三,民主自愿结合问题:因为今天基本上还是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所以在结合上必须是完全自愿的,在小组领导上也必须是民主的,否则必然要失败。关于这种,各地都有了经验,东沟村也同样有了经验。我在这里只提出几个问题研究:第一,应根据土地相近,习惯相近,感情相投的人或户相互结合,因为这样是比较容易结合而且也容易巩固的。第二,不愿参加互助组的人或户,应让其不参加,从另一方面用实际利益中的例子去影响它,推动它,使它从思想内自己去解决和纠正自己观点上的错误。第三,多鼓励,少批评,从鼓励方面去推动某些人的思想自觉,使其自己转变。第四,必需照顾到每个具体组员的本身利益(如婚丧嫁娶,走亲戚(必要的)送客人,以及其它的一些零细家务事等),使它感到互助组是有自由的,不感到有什么不自由的苦恼。第五,在休息或工作时间里(一般的)应绝对避免足以妨碍群众利益的会议形式,一切问题尽可能采用一面工作一面解决的办法;同时经民主讨论规定一些(绝对不能太多)为大家所乐于接受和执行的会议形式和制度。第六,对各个不同时期产生的模范人物、积极分子,应及时的奖励与表扬,并作为定一时期的行动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