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精确计算营生余工充分使用
 卢家河农副业增产
临清八区利用农业空隙发展副业
【本报太岳二十二日电】阳城岩山卢家河上次总结生产中发现大量余工尚未充分使用,干部卢思河等首先订出自己家后半年生产计划,处理余工,在大会上让大家讨论推动了全村按家计划。各家都先计划后半年种地共用多少工,再计划日常必须消耗的工,如做饭看小孩、做衣服等,余工完全计划搞副业,增加收入。全村六十户,分队把各家计划归纳起来,就成为分队生产计划。全村后半年共有工二万三千八百九十五个,种地只能用工五千四百八十一个,占总工数百分之二十二点九,男人担负四千零三十一个,妇女担负一千四百五十个,还要做到不留一块闲地,争取谷锄四遍,玉茭锄三遍,八成年景争取十成收。日常消耗用工八千八百五十一个,占总工数百分之三十七点一,较前半年减少百分之二十二,男担负三千三百零二又五分,女担负五千五百四十八又五分。余工搞副业生产,共九千五百五十八个工,占总工数百分之四十,较前半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一。为加强副业领导,群众并选出卢思河担任副业生产分队长。大家又决定:为了副业服从农业,农忙时,全村一切副业生产停止,农忙过后再开始,这样农业能做好,副业也能做好,如此,后半年副业收入每人平均可达到二万元以上,较上半年增加三倍以上。
【本报冀南二十二日电】临清八区利用农事空隙正算帐发展副业,计划渡过明年春荒。临清八区召开生产节约大会后,肖寨十二个村干和教员一人即分工到各户作按家计划,方式是计算今年的收支,了解全村一百四十五户中只有三十二户粮食够吃,一百十三户五百四十人平均缺明春一个月的粮食,共计缺粮五万斤。于是便召开群众会,把这情形讲了以后,遂号召节衣缩食大力搞副业。会后村干再分头挨户动员,降低生活搞副业赚粮食。这样对症下药的作法,收到很大效果。据最近十几天统计,该村已有二十二户掺糠菜,没有再吃白面的了,有四十五人不吸洋烟,改吸旱烟,原有副业作坊等十一处,现又添轧房、弹花弓、磨坊、油坊等八处,十九处副业至旧历年底估计能赚二百零七万元,按目前市价能买红粮三万四千五百斤。另外能采山药叶六千斤,再掺些糠,又省六千斤粮食,如此一百十三户缺粮户实际上缺九千五百斤。如这些副业坚持到明春,除补充粮食不足外,还能有余粮,群众对渡荒有充分决心与信心。


第2版()
专栏:

  土倒土每亩打石五
 黎城北流村多造肥多种麦
【本报黎城讯】北流村总结了七天抢锄突击周,已胜利完成任务,劳英李丑犊在本月十四日,趁着天降大雨的空闲,召开本组讨论:苗已锄完,应该干啥?六十多岁老汉刘林则说:“准备麦地肥最要紧,雨下的这样稀泥烂透,多种些麦子保险吃不了亏。”丑犊接着说:“就是呀!”“扩大麦田,补充秋季收成不足,趁垧刮荒,趁水沤肥”的口号,大家一致同意,首先在本组订出扩大麦田积肥计划,全组有正荏地麦廿一亩七分,除了棉花、花生与实际不能改麦的秋庄稼外,今年要改麦二十九亩八分,按现有圊肥、羊肥、圈肥,共折合六百四十八驮,每亩平均三十余驮肥,只够正茬麦地用,其余改茬麦有九亩八分靠近山坡,用刮荒肥每亩要达到一百担,另外的地,用榨花籽,沤麦糠等来补充。经他组具体订出计划后,生产委员会当即召开大队长、组长会议,李丑犊首先将自己计划作了发言,刘士成说:“做买卖没本,种地没肥根本是不行的!古人常说:多拦肥土一亩顶二亩。我父子三人半天即沤肥一百多驮。”张鸿说:“你这话说的很对,共产党领导咱就没错,四三年救命经验,谁还不记的吗?多积粪,多刮荒,这是咱们的亲身体验,麦地宜上生土,土倒土每亩打石五!”大家一致说:“就是呀!咱们已有这种经验啦!”都纷纷回到自己组里订扩大麦田积粪计划。全村共有正茬麦地八百二十四亩四分,改茬麦一百五十四亩,在各个英雄模范积极带头下,全村半天沤肥九百四十驮,刮荒一百二十驮,保证正麦改麦,每亩均上三十驮以上肥,现正在积极开展积肥运动。(培义、汗清、文秀)


第2版()
专栏:

  武安四区
 天旱下种迟,头锄要抓紧!
彻底自愿整顿互助 十四万亩十天完成
【本报武安讯】四区今年因旱下种迟,为了迅速完成锄苗,在锄头遍苗前,就先后按基点召开了党员和翻身积极分子九百余人会议,讨论如何整顿互助。会后,各村即以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亲自串通了新的互助组。现据卅二个村总计,四千零十九个全半劳力,已组织起三千一百一十八个,占百分之七十七,妇女劳力四千零三十六个,参加锄苗的有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占百分之三十九。这次互助,真做到以贫雇为骨干的自愿结合,组长大部是党员、干部、积极分子。近古村的二十六个互助组长,村主要干部有八个,其余十八个也全是贫雇积极分子。随着互助组以贫雇为骨干,就把地主从互助组中挤出去,计全区清洗出地主六百四十个。自挤出地主后,大家情绪极端高涨,劳动效率空前提高,锄苗中赵店村全半劳力每工平均能锄一亩七分,西万山民兵组六个正劳力,五个半劳力,一天锄谷苗二十亩,每人平均一亩九,下山里农会主任巽老陈组,十五人一天锄苗三十亩,一工合二亩。群众对清洗地主后都说:“都是咱自己人了,多痛快!”为了吸收半劳力和刺激生产情绪,开始实行表扬和订分,郭二庄以前各组不要儿童,后来各组每天按各人做活好坏快慢实行订分,儿童妇女都参加了互助。赵店伍入义组,实行订分后,荣退军人老杨也积极起来了,赵店妇女一百零八人,八天锄了杂田四百四十亩;儿童一百一十四人,锄苗六百一十亩,每人一天合半亩,发挥了半劳力的作用,崔爱清组五个妇女,七天锄苗二十四亩,每人一天合七分。上山里妇女何月廷组更模范,七个人三天锄地二十二亩,一工合一亩多,赵店三街一个老汉感动的说:“咱吃不开了,还不如个妇女!”下三里第六组开始不起劲,经过表扬,第二天九个人锄了十亩谷苗、二亩玉茭,现在成为全村模范组。
总之四区互助运动,由于大胆放手整顿,坚决打破编制,党员干部带头,贫雇为骨干,彻底和地主分家,又吸收妇女、儿童半劳力,全区九万亩谷苗和五万多亩杂粮,十天之内,便全部把头遍锄出来了。(鲁林、耀南)


第2版()
专栏:

  磁县总结互助经验
 抓住群众当前要求 组织起来逐步提高
【本报讯】磁县于月初总结如何从抗旱备荒中组织群众,据他们的经验互助类型开始可分三种:第一种是从大编制到自愿互助,全村普遍组织起来。这种村大半是在老区曾有过互助的村,这些村开始实行大变工,没有注意等价,结果发生好多问题,干部群众从实际体验中认识到不等价碰钉子,便转向自愿互助,开始实行工票,注意等价交换。这类村全县有七十七个。第二种是抓住群众当前一点共同要求,组织起来。如关东凹修水车群众单独修力量小不能修,需要组织起来,十一区即创造工农换工办法,规定铁匠一天顶十五分,木匠顶十三分,劳力顶十分,采取工换工修水车,关东凹全村组织六个组,三十九辆水车即修起卅八辆能浇三百亩地。城里司前街轧花单独搞光买花卖花就得占一个人,于是组织起十二个轧花互助组,由二十二辆轧花车发展到八十辆;西岗抓住群众备荒要求,将运输、采菜、担挑等全面组织起来;钟离组织群众打井,形成运动。他们都是在自愿与等价条件下自动组织起来的。这类村全县有一百五十个。第三种是群众利用旧有的工拨工习惯进行小型临时的工换工,未加领导。全县这类村有一百二十七个。以上情况说明群众有强烈的组织起来要求,开始互助一般是简单“公道”,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折工办法是粗糙的。但是只要是群众愿意的喜欢的,领导上即应大胆批准,在群众行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磁县联合办公室)


第2版()
专栏:

  漫游邢台
李庄
  (一)
怀着一种探索的心情,重游解放将近两年的邢台城,想观察一下两年来它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黄昏入西门,电灯已亮,许多路灯下面,着不同年纪不同衣着的纺妇,紧张的转动新制的纺车;许多标语,出现在墙壁上:“生产节约兴家立业”“生产节约防旱备荒”。
这个新印象告诉我:“难道这就是变化吗?”
我访问了下东街的郭二妮纺织组,在那里得出了初步的答案。
郭二妮住在一座有四间半的大房子里。房子里摆着城市平民应有的一切家具,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她穿着旧灰绸裤子,树胶雨鞋,她很兴奋的对我说:“这些住的穿的,都是翻身果实!”
她是街妇救会副主席,领导着一个包括十八个人的纺织组,今年四十四岁了。她经历过旧社会一切压榨与痛苦,因此从脸上看起来,起码有五十。她不愿谈过去的痛苦生活,只是红着眼圈说:“那时候我什么都没有,我们从隆平逃荒到邢台,老公公在灾荒年饿死了。我、掌柜的、孩子吃花生饼熬过来,他老年人受不了。”
我从许多同志的口中,了解她过去遭受的苦难,和所有穷人的苦难是相同的,这里不想多写了。我问她:“你在翻身的时候得到些什么?”“照我那个穷劲,”她说:“我可以得到许多,我是干部,一家人可以劳动,就只要了这个房子,一些家具,两万块钱,叫没有劳力的穷弟兄,多分些好。”她这个院子,过去属于一个大奸霸,现在分给七家穷人住着。
同院五十多岁的陈秦氏,是她的组员,解放以前,儿子病死,儿媳妇因穷改嫁,只剩下陈秦氏和一个小孙女。陈病得不能动,两口人眼看就完了,邢台解放,她靠着救济粮活过来;翻身时,分了三间房子,许多衣服家具,和十多万现款,现款入到合作社。她逢人便说:“我也成了东家了!”政府号召生产节约,她参加了纺织组,每天纺六两花。吃饭仍是花生饼配高粱,但是后半辈子生活有了坚实的保障。“过去她也生产吗?”郭二妮皱着眉说:“怎么不生产呢?像陈秦氏,那时又饿又病,想生产不能动,像我们这一家,吃豆饼,没明没夜的赶火车,当小贩;住房子掏房租,挣的几个还不够利钱,受死受活,没有一点指望,活得也就没劲了。”
但是她这个组里的成员,过去大部分都是不生产的。有个申秀琴,家里原来很穷,母亲把她卖给坂仓洋行分行经理当“太太”。经理姓范,八十多了,她刚过廿;看戏穿着高跟鞋,本地白面都不吃,从生活上说可算很富裕了;不过生活的富裕,抵不了精神的痛苦,她流泪痛恨,现在还常常对人说:“那时候活得没有一点意思!”解放邢台时,姓范的跑了,她带着两个孩子过活。去年大翻身,群众向她斗出姓范的遗留下的东西,她没有心痛,反转向敌伪汉奸控诉,群众最后也分给她一些果实,她现在和翻透了身的母亲一起生活,自己学会纺织,每天能织一丈布。
郭二妮说:“谁也想不到,她能转变成这样,她现在生产得挺好,生活也节约了,成天是小米稠饭配高粱窝窝,越是生产,越会节约,生产了才知道钱来的不容易。”
郭二妮的纺织组里,真是什么人都有。有个申芳妮,过去是破鞋,痛苦的出卖肉体糊口,自己却不愿劳动;其他十几个,大部分是摆小摊的。别看这些人苦,过去可不愿生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今天卖的多吃好点,明天赚的少,就吃坏点,生产好像是没出息的事。现在没本钱的有了本钱,光吃不做的受到批评讽刺。郭二妮说:“这个世道不容你不好。”我参观这个纺织组,发现所有工具,只有郭二妮的一架织布机是从老家运来,其余都是新做的。郭二妮说:“这些人别说纺花,解放以前她们连纺车都没见过。”
“你用什么方法把她们领导起来的?”
她说,斗争过后,许多妇女摆小摊,卖穿不了的果实衣服。她想卖完就完了,得想个长远的办法。她过去会纺织,就向大家闲扯,洋布衣服穿完了得穿粗布,现在七千元买一个布,自己纺,两千就成。大家算着有利,都说“好是好,可是我们连纺车都没见过呀。”她弄了个纺车,纺给大家看,两天赚了三千三百元,接着找了四个人,集了些股,别人只出资本,她又出资本又出劳力,赚了钱大家均分,为的是给新手一些好处,于是都积极起来了。这时,郭二妮就张罗买车子,弄棉花。大家不会,她便着手教大家。修理各种工具,随叫随去。城里人眼活,有利益就作,慢慢的发展到十八个人。
郭二妮是翻透身了,她自己又工作又生产,一天能织三丈布,丈夫在合作社里作事,儿子念书。我们谈话的时候,她还手不停歇的缠线子,用这个方法解决了工作与生产的矛盾。她作了个计划,准备用这个方法,使她组中街中这些从来是家无隔日之粮的城市贫民都发起家来。
这是邢台城纺织事业的缩影。仅城内一区,像她这个组一样新制的纺车,就有七百多辆,而纺织不过是市民多种多样的生产之一。
 (二)
理发工人郝纪纲,听了市党委生产节约的号召,马上作了个计划,一个月节约两万多元。老实说,他的节约项目,早就应该实行,譬如减去每月要喝的七斤半酒,吃饭少炒一些菜,以后改纸烟为旱烟之类。但是,放到城市贫民身上,这些却是很困难的。要打破“作一天吃一天”“多赚多吃少挣少吃”的传统习惯,需要经过一段曲折的过程。
我没有找到和郝纪纲谈话的机会,在理发的时候,却和另一个姓杨的理发工人谈了许多。解放不过两年,他现在能有这样的认识与谈吐,使我完全惊骇了。他的老家在乡下,母亲和哥哥都在这次土地改革中翻了身,他以一个工人的资格,参加了城市贫民翻身运动,斗倒汉奸恶霸地主,分了两间房子,一套衣服家具和工资四万现款。他当工人兼民兵,老婆给人家纳鞋底。“我也有了积蓄了,”他说:“分的果实钱,入到工厂里,现在每月可以剩两万,老婆挣的能顾着她自己。”他的店里实行节约,过去每顿的面,调料很多,现在每天一米一面,调料能不放的就不放,每个月省下好多钱。家里老婆三四天吃一顿面,从生活讲,比从前节约多了。“为什么过去不能节约呢?”“我们这种人过去节约也发不了财。吃好点也穷,吃坏点也穷,谁也不想长期打算,乐得过一天混一天。干这一行,站着比人短三尺,忙上一天腰酸腿困,喝二两看看戏,钱多了跑跑窑。明知道自己害自己,就是那个世道,你有什么办法呢?”他说:“翻罢身,穷人都有点本钱了。有了钱才能生利,能够发家,谁不愿意。”“这时候风气也变了,谁浪费别人就批评,他不像过去净巴结有钱的,政府又提倡生产节约,谁不知道这是为自己好。”
他又说:“虽然是这么说,在城里节约真不容易,必须打通思想才行。街干部挨门挨户的去劝说,你过去卖过儿子,他就让你想想为什么把儿子都卖了;你过去叫利钱坑光了,他就说这时候不怕利钱了还不好好节约干么?共产党替老百姓算的真周到,没有办不到的事。”
离开理发铺,我默默的想着;这真是一件大工程,给了你兴家立业的基础与条件,打破各人的旧社会习惯,与人们提倡作好人作好事,这个三部曲就把城市贫民的思想和生产习惯改变了,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血泪和斗争啦。
 (三)
城市实行节约,有些卖饭卖零食的小贩失了业,组织转业的问题于是提到了领导干部的面前。“隔行如隔山”,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卖凉粉的小贩,找到府前街联合会主席黑旦家里:“主席你要帮助我解决这个吃饭的困难。”黑旦靠卖老豆腐为生,他听了区里“会什么领导什么”的指示,就说:“我教你卖老豆腐吧!”他把自己的工具借给卖凉粉的,教给他怎么作,怎么吆喝,卖凉粉的生活解决了,遇人就说:“黑旦主席领导的好。
接着来了第二个问题,大家都干这个营生,这个营生就不赚钱了。“在城市里,生产必须多种多样”。郭连曾是个洋车工人,现在没有人坐洋车,他把自己的一伙亲友召集起来,大家想办法,有会打鞋被子的,还有会圈鞋底的,有会劈柴的………。一个人教几个,学会“艺不压身”的技术,马上解决了当前的生活问题。他们二十几个人,三个月就赚了六七十万。
有人说:这种方法本身,就带有互助的性质,再由领导上一提倡“组织起来”,就在“各顾各”的市民中普遍起来了。两个西瓜小贩,过去各干各的,现在合伙吃饭(省柴),合买瓜(省钱),选瓜要技术,会的帮助不会的。卖肉的组织起来,在一起煮肉,几乎省下一半火钱………。从台现有的材料看来,拉洋车、缝洗、卖零食、造锡箔等可有可无的职业,必然衰落,这些人最好的办法,是向手工业方面谋求出路:编席、打绳,成者积集一些资本跑行商。一区有十个人合伙跑行商,三个月赚了五六十万,比原来的职业还要好。一个人资力有限,又常常不会本行以外的技术,“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道路。
条件困难了,一个人很难养一家。一区创造了动员全家人生产的经验。城市贫民多带家庭,给他们算一笔帐,占二分之一劳力的妇女,坐着等吃,谁能供养的了。算帐的方法,使人大吃一惊。过去丈夫摆小摊,现在由妻子摆,丈夫抽出来卖菜、卖柴。“坐着卖,不如赶着卖”,能跑的跑,不跑的找坐着的卖买,把妇女的力量都发挥出来,往往不止增加一倍的收入。过去妯娌们常为吃饭买零食打架吵嘴,现在节约了,大家都不再买着吃,生产了,大家竞赛分红,不和的家庭,也呈现了一番新气象。
许多领导这一工作的干部都说:想在城市造成生产节约的风气,还必须干部、积极分子带头。翻身后贫民的一切行动,都在学习他们。据说回忆翻身诉苦追根,是启发这些出身贫苦的同志们的阶级觉悟,建立他们兴家立业自觉的最好办法。他们的思想通了,才能领导别人。城市过去的习惯,是大家住在一个院里,也许过了半年都不知道名字,现在你要领导,必须深入一个户一个人,替他们多想实际而具体的办法。长街李街长到了大珠市,大市当时被一个坏长把握着,他亲自去一个生病的老太太家里问候她,帮她请医生买药,以至把病治好,他像这样解决了十六户贫苦群众的具体困难,和市民们建立了感情,大家体验到他是个好人,都听他的话,先把坏长斗倒,生产节约运动就在那条街开展起来了。


第2版()
专栏:

  刘恩佩家长期打算
 订出全年节约计划
【本报武安讯】武安七区前柏林村翻身农民节约模范刘恩佩从长期着手,经过精确计算,订出全年节约纺织与买驴计划。他家五口人,十五亩地,去年打粮六石,今年五月(阴)号召节约前,每天全家吃米四斤半。五月十一检查,余粮只二百五十斤。从十二日起,严格节约,每天只吃三斤。预计能吃到八月初七。这期间三个妇女纺花,每天共能交家十三两线(其余归个人)。共能得六十三斤,每斤赚五斤米,共三一五斤,又可从八月初七吃到十一月二十二。在这期间又能纺八十八斤,赚四百四十斤米,可从十一月二十二吃到明年五月十九。在最后这一期间,又能纺九十九斤,赚四百九十五斤米。光这一项,即可买驴一个。他自己抬砍赚钱尚未计入。这样逐段计划,大大鼓舞了全家的生产热情。(廷璧)


第2版()
专栏:

  邱县李省庄
 互助省工 多锄一遍
【本报冀南二十二日电】邱县四区李省庄总结互助锄苗,省工两千五百个。该村锄苗结束后,群众算帐总结互助时,劳英李兆安说:“过去不互助,全村棉花、高粱锄三遍,谷子锄两遍,互助后棉花锄了五遍,谷子三遍。”郭明继续说:“现在全村劳力比灾荒年还少七十五个,不但种本村地,又在杨省庄开生荒七十亩,种上秋苗。”全村种花八百亩,每亩多锄二遍,省工一千六百个,谷子五百亩,多锄一遍省工五百五十个,高粱三百五十亩,多锄一遍,省工三百五十个,总计共省工两千五百个。李文亭过去一晌最多锄六分地,现在锄一亩。李存泽过去很懒,做活就头晕,光愿歇歇,现在不仅能跟上班,还得工票十多个。林龙娘去年叫人捎种地,仅落了两口袋粮食,互助后以纺织换工,空里也锄地,只欠别人工票八个,今年收成粮食估计满可够吃。


第2版()
专栏:

  昔阳透雨
【本报昔阳讯】由于春夏天旱,全县八分之七的村庄歉收无疑,严重的灾荒已经铸定,八月十二、十三两日普降透雨,对补救与克服这个灾荒是一很大有利条件,陈县长特再号召每口人起码种半亩秋菜,城关附近村每口人保证种二分,(一、四、七区还能种荞麦,和群众研究按当地情况干。)各机关、团体、公私商店、合作社、学校等以及所有干部群众,全体总动员组织起来,抓紧时机,立即全面全力行动起来,连明彻夜赶种抢种,求得糠菜半年粮生活,并准备积肥种麦,消灭荒地,增产粮食,减少灾荒。各地接到号召后,干部正与群众在民校商讨进行中。(子由、新颖)


第2版()
专栏:

  焦五保函唁王克勤
【本报太岳二十二日电】太岳著名杀敌英雄焦五保,在晋南前线函唁定陶战斗中牺牲的英雄王克勤,原函如下:我们的英雄王克勤同志:咱俩也不认识,当我在医院休养的时候,我听说由新华社及人民日报你给我转来了一信,可是等我伤好出院,正准备给你回信的时候,突然听说你在定陶的战斗中牺牲了,这是多么不幸的事呀,我心里觉得非常难过,可是也没有泪,因为你的牺牲固然是重大损失,可是你是个英雄,是为保卫人民、保卫毛主席牺牲的,这是你的光荣,你好好的安息吧!你的血没有白流,蒋介石也没有几天活头了,我们的互助组一定要学习你的好处,决心在将来反攻中,以保卫毛主席的热情,来为你复仇!
  焦五保   八月四日


第2版()
专栏:

  郭道镇交易运输介绍所
郭道交易运输介绍所,是在今年一月份根据市场需要与群众要求成立起来的。半年来它做了不少有利商业运输的工作,和过去旧交易所迥然不同,因此商人脚夫甚至农民对它都有好的反映。
过去的交易所是继承了历史官办的传统,他们不介绍交易,且有时还强制群众到他们那里过秤交纳手续费,群众也把交易手续费当成一种负担;没有从为买卖方便去看。郭道交易运输介绍所首先改变官办性质,让群众自己办,他们没有任何特权,群众做买卖通过介绍所与否听其自便,不强制在别处过秤也不干涉(黑市例外),群众做买卖不经他们介绍单过一下秤也不强调收手续费,但在商人自愿的原则下,普通都给他们手续费,因为商人感到过秤算帐都方便。如经过他们介绍做了买卖负责过秤帮助算帐,只收百分之一的手续费,少的(三、五斤)不收。
这个交易所另一特点是:主动与群众联系,主动给人介绍买卖,一月份平遥人拿来水银六斤,在郭道出售,因是冷货贵贱卖不了,后来拿到介绍所,经他们到处找关系,最后介绍卖给了晋城客人。六月份平遥王×也拿来了些冷货(白一百余斤)经他们介绍,也卖了。交易介绍所并没有因为出力大多收群众的报酬。今春郭道染坊原料奇缺,介绍所给长治认识的商人去了信,介绍卖给郭道各染坊快青二十余斤,一点没有抽手续费;当时染料来了群众染布省了好多钱,都很满意。介绍所经常堆积着许多群众叫他们代卖的东西,如麻皮、棉花、盐等,农民也很便利,对于买货的介绍所有时还要垫钱。有一次算帐亏了五千元,卖主来时买主已走了,他们当即代买主垫钱,事后很久才向买主要回来。
此外他们还介绍运输,和介绍交易一样,没有因为不收手续费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三月份有屯留三十辆车送公粮来郭道,因回去空车找不到拉的,车夫们晚上在店房看到介绍所代客介绍运输的广告后,即找到介绍所叫他们设法介绍回脚,他们在街走了一阵,也没有顺脚马上起运的东西,最后想到太华号有往长治运的一大批麻皮,他们又跑到太华去,接头时人家开始不愿起运,后经介绍所的人再三解释动员商人应体车夫解决他们的困难,结果接到了麻皮一万斤,每斤运价洋三十元,一般行市每斤三十五元,还不易雇脚,这样在太华说来,每斤少出脚洋五元,合起来共可省洋五万元;车夫也增加了收入,计三十万元,解除了很大困难。如此介绍回脚既能增加脚夫收入又可省了商人脚费。
介绍所平常还负有调查掌握物价,建立经济黑板,校对度量衡,检查商品质量、教育商人脚夫等责任。现在郭道交易运输介绍所,已成为商人农民不可少的一个组织。(太岳分社)


第2版()
专栏:出版消息

  作家欧阳山近作
 “高乾大”即将出版
【本报讯】作家欧阳山到达本区后,首先将其在延安出发前写好的一本长篇小说“高乾大”付新华书店印刷。该书长约十余万言,是一部反映陕北发展合作事业的有力著作。此书稿本经此间若干文化界同志读后,均一致称赞是一部很好的群众性文艺读物。闻作家赵树理并拟写文章加以推荐云。(子宣)


第2版()
专栏:新大众

 对土改教育有不少贡献
【本报讯】新华书店出版之“新大众”杂志,自去年以来,即以研究并反映土地改革运动为编辑中心。差不多每期都有对土改中许多糊涂思想的解答文字,其中“斗争怎样才算彻底”一文,并经本报转载过。在其最近出版之四十、四十一两期中,又有此类文章发表。据一般读者反映,这些文字以及其他许多土改运动中的故事、通信、问题研究等,均对实际工作及思想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又该社编印之“新大众丛刊”,其第八(袁家洼打垮假斗争)、第九(群众改造干部)两种,更适合于今天复查运动及解决干群关系的需要,差不多在县区干部中已做到人手一册。(子宣)


第2版()
专栏:

  道清战役中
 沿线妇女热情劳军
【本报豫北讯】自道清线我军反击以来,群情鼓舞,不但男人奋勇参战,抬担架,而且妇女儿童也都在昼夜不停的忙着工作,准备白面蔬菜等。丹河边一带群众,一听说军队下山来了,就自动准备招待,七月四日起,我军尚未打清化,但江陵堡和沁阳张坡一带群众就自动写贴标语,打扫街院,准备好大锅、白面、米汤、茶水,迎接自己的部队,特别是各村妇女们,都在等着招待,每家门前放着茶水,各村妇女都设有临时招待所,博爱黄岭矾厂妇女在王桂花带领下,跑了十五里来山下大新庄招待伤兵。经过她们的殷勤招待,将新区大新庄的回民妇女也感动的由害羞不愿去扶伤员等变为热情招待了。第二批寨豁等村妇女四十多人,又自动来了,一个军属老太太,来到站后,喂汤饭,洗衣服等都争先干。沁阳山王庄招待站组织很好,不但有汤、水、鸡蛋、纸烟,还有医药品,妇女儿童四十人,白天黑夜不停的工作。邗邰的妇救会正付主席陈秀花,原桂花,自动协同学生、老年队摆了五口大锅,动员妇女烧米汤、豆汤、面汤,招待伤员与过往军队,并准备了三百二十个鸡蛋,并作成鸡蛋汤,鸡蛋饼,另外还有梨及粽子,妇女们不是给伤兵喂饭便是喂汤,由早到过午,不吃饭也不疲倦。武陟四区小董村群众,一听说我军要打顽固军(打木店),就自动组织妇女儿童,成立伤员招待站,街上搭有凉棚半里长,准备有西瓜、鸡蛋等,儿童给伤员扇扇子,妇女喂汤喂饭。修武三区前下庄是顽军制造的无人区,我军进占修武城,大军到该村时,起初村里老百姓还很少,妇女们在队长领导下,自动帮助烧水做饭,他们还自动组织了两付担架,准备转送彩号,队长说:“俺村妇女可受那些人(指顽军)的害不轻,都想快点打狗日的。”这时妇女们一听说抬担架,都抢着要去。博爱五区苏家作村,一位翻身妇女董孟氏,这次参战,村里派他男人去抬担架,但他男人有病不能去,他向干部说:“八路军救活了我一家人,有了土地房屋,决不忘这恩,他不能去,我能去!”她参加的这组担架是五人,别人都是男人,她分工是作饭,每到一地马上找东西烧水作饭,抽空就主动给民夫们缝补衣服、鞋等,他常说:“八路军打仗为咱穷人,穷人应出力,一家人应互相帮助,作点活没啥!”在行军中,别人不让她背东西,她非背不中,在路上常背着四十来斤白面,随军转移,不论白天黑夜,行军从没说过疲倦,她的名字传遍了全县担架队,都说:“董孟氏人家真中,果是女中英雄!”(志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