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活捉铁乌龟
——阻击一一九旅战斗中的特写
郝宝璋
  一、四个黑点向我们驶来。
雨下满了工事,交通沟湾湾曲曲,好象一条小河,战士们全身浸在水里光露着一个头,这里距公路仅百五十米达,二十六只眼睛明溜溜地,瞅着汽路。
呼呼……从东南传来了紧一阵,慢一阵的声音,是汽车,是飞机谁也分辨不清。声音,越来越近了,支书李华昌同志伸起头来,向这条漫长汽路南端望了望,四个黑点由远而近,向这里驶来了。
  二、“保险丢不了鼻子”
坦克!坦克!通信员这样喊!他在宜沟阻击战已和坦克打过交道了。七班长王志山忽然站起来用好奇的眼光,盯住向北驶来的四辆坦克,向支书说:“这就是坦克呀!嗯,球!走的这样慢,爬也爬上去了。”支书接口说:“你敢爬,我也敢爬。”王志山睁着两眼说:“谁不敢爬,就是孬孙,咱们两比赛。”坦克越来越近了,支书向大家说:“把坦克放过去,打它后面的步兵,再收拾坦克。”三排的刘保英提出:我们要向宣沟打退十一辆坦克的三连学习。经他一提,全班同志都记起了三连写来的挑战书,袁耀亭喊道:“我保险打好,不叫给咱们排丢了鼻子。”
  三、敌人弃尸而逃了。
一辆两辆坦克都放过去了,敌人步兵在后面缩头缩脑的紧跟着上来。
五百米,三百米,只有一百米了,排副的那支三八式发出了清脆的叫声,轻机枪步枪,随着一齐开火了,战斗就这样展开。
敌人队形在我短促火力杀伤下,混乱了,但是它凭着坦克的掩护向我三排冲过来了,王志山招呼全班把手榴弹准备好,敌人刚上来,就被雹子似的手榴弹,给打了个乱七八糟,弃尸而逃了。
  四、“你看!嘟嘟直放屁,开也开不动啦!”
坦克见步兵碰了钉子,慌忙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圈子,开足马力,想向南跑,前面的两辆溜走了,后面的一辆陷在泥沼里开不动。新战士陶志英高兴的叫:“你看!嘟嘟直放屁,开也开不走啦!”另一辆也停下来,转过头疯狗一样的向三排阵地上乱打炮乱扫射,企图掩护掉进泥里的那一辆,但他不能离开汽路一步只有那样干着急。
坦克开不走,步兵也不敢退,指挥官驱使着士兵又进行第二次冲锋,想把我们赶走。但是它又和第一次一样被三排的勇士们给揍了回来。
  五、立功的时候到了。
两次冲锋遭到失败后,敌人不敢再蠢动了,就依据工事,固守坦克;坦克塔顶上的炮也不断向四周乱转乱放炮,好象是嚎叫的样子。
城武解放来的新战士袁耀亭,从水里躬起来,浑身是水说:“你们能在太行山家门口上立功,我也要在家门口上立功,坦克已不能走了,还不冲等啥!
王志山说:“对呀!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冲呀!冲呀!”一声大喊,全排象出水蛟龙一样向敌人猛冲过去,袁耀亭一马当先边冲边喊:“三连截住,二连包围。”正当这时他负伤了,班长叫他下去他们坚持不下火线,敌人被他们这种英勇精神吓昏了。机枪副班长陈金山的机枪打不连了,他把机枪交给弹药手收拾,自己提着手榴弹冲上前面来,机枪班长王庆云端着他最得手的歪把机枪,一股劲打了四百发子弹,枪筒烧红了,他放在水里沾一沾拿起来再打,敌人逃都来不及逃就被打死在工事里五六个。
  六、火烧铁乌龟。
王志山、刘保英、李华昌,还有小通讯员邱志福都冲在最前面,坦克上的架驶员,看见势头不对,早偷偷溜走了,王志山跑过去听见里面马达还在隆隆作响,他高兴的叫起来:“快来吧!还活着哩!”他们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的塞进了@望孔,油箱起火了,354号轻型美式坦克被烧的通红,567号的一辆却完整无损地成了三排同志们的胜利品。”
大家用手摸弄着这美国给蒋介石送来的铁乌龟,笑的连嘴都阖不住啦!


第4版()
专栏:

  开展典型报导发扬群众创造
冰如
“鼓舞人民斗争,歌颂表扬人民的业迹和典型,成为党的领导方法之一”——滕副司令员在本报周年纪念时,指出发扬典型是人民报纸新闻报导的主要方向之一。一年来我们在典型报导方面已获得很大成绩。这次边区文教奖金评选时,由本报推荐二十篇典型新闻通讯已荣获奖金。
从本报创刊以来,在新闻报导上反映了人民翻天覆地的翻身运动和自卫战争的伟大业迹。有许多通讯员同志,直接参加了这个丰富的斗争,从而反映了实际运动的经验,发扬了群众中的典型创造,因之也更好的指导了实际运动。
这些关系到千百万人民实际生活的典型新闻报导,曾受到各方读者的赞扬,反映爱国自卫战争出色的战斗通讯:为“大杨湖之战”边府杨主席读后深为感动;李文波同志几篇精彩战斗描写如“袄袖上的血”等,曾受到前后方广大读者欢迎。在反映游击战争方面,曾提供了许多新的经验和群众创造。当去秋敌人向东北、平汉进攻时,广大军民纷起保田自卫,而某些领导思想发生了纷歧时,记者史洪与太行五地委书记陶鲁笳同志,及时总结报导了对坚持分散游击战争党的一元化领导的经验,太岳分社提供了“垣曲反倒算运动新的创造,提出“一手拿枪一手分田”坚持游击战争的方向。李夫同志的“由恐慌走向无畏”(见四月廿三日本报)生动的反映出鲁豫敌后人民,坚持敌后保田战争的过程,给坚持边地与敌后斗争的军民以很大的鼓舞,对实际斗争有很大指导意义。
民运部的真同志,在一次土地改革险查团会议上,指出发扬一篇好的曲型报导,比领导机关发的油印指示、通报作用还大。当土改由大发动转向深入并平补齐彻底消灭封建时,各级领导都发现干部群众存在自满“差不多”思想,萧航同志“南委泉的土地改革”的通讯:及时的提出克服“差不多”思想不断的扫荡和追击地主,同时用奖励自报方法,挖“防空洞”,从农民内部挤清封建,这一方法普遍为各地领导同志所发扬运用。左权城关调整干群关系经验,李冰洁同志之“表模立功加强干群团结”的所介绍的冶陶改进干群关系的典型创造,改变了原来先提意见后表功的步骤,从表功着手,增进干群团结,给全区调整干群关系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是我们新闻报导上重大收获。由于我们连续的报导了各地实际运动情况,发扬了群众的典型创造,能够交流经验推动工作,使报纸与实际运动密切结合,但人民日报是全布区三千万人民的报纸,无论用多大篇幅也不能全部反映各地丰富的斗争情况,因此如何使党报更好的结合实际,避免新闻报导的琐碎片面,运用典型报导方法,发扬群众创造,就成为当前新闻报导上须要研究的课题。
典型报导,是一般与个别结合的领导方法在新闻报导上的具体运用。是从运动中找出活生生的事实,贯澈党的指导思想,通过党报用这些典型事例的经验教训去指导工作。这样作就不是平均使用力量,有闻必录,有稿必登,而是要善于从普遍性的问题中,抓住能够代表一般的典型。发掘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到集中突出的报导。你所发掘典型愈能代表一般,便愈能结合实际,你发扬的群众创造愈多(事实上各地都有),便愈能结合群众的要求。党报的指导任务,就在于掌握运用典型报导方法,集中和发扬群众的创造,变成指导群众的方针。今年报纸连续发表了左权城关调整干群关系的经验(见四月八日本报)和黎城南委泉挖防空洞的消息,很快为各地群众所运用。如邢台县委在晚间总结工作,早起见到报纸,立即把“挖防空洞”补充作为新的指导方针。肖峡同志关于冀鲁豫七地委“开展立功表模运动成功领导方法的介绍(见四月十七日本报),经过报纸肯定提倡,现已在全区逐渐运用起来,这说明了发扬典型对实际运动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从各地事实证明,党的每一方针号召是密切结合群众要求的,在实践中群众新的创造和典型是大量存在的。我们记者和通讯员的任务,就在于发掘群众中新的典型创造表扬群众斗争的业迹。经过土地改革和年初的大生产运动,以及一年自卫战争,各种模范人物和新的典型,是已经涌现出来和正在大量生长起来。通讯员同志要善于帮助领导发扬这些典型的创造,如冉虹等同志深入连队,介绍王克勤模范班;古维进同志深入边地报导“杜八联”;王汝珍同志最初发现杨聚和武工队作了连续报导;都是值得表扬的。这些典型模范人物,经过领导上提倡培养通讯员的深入调查反映,很快就成为自卫战争中的旗帜。这类典型人物在最初也许只是萌芽的不很完整的(也不能一下子即很完整)只要他对某一运动具有指导意义,都是可以发扬的。杨聚和武工队在焦作撤退后七战七捷,王克勤在军民关系上和带领新战士作战方法上如只从一般战斗意义上和军民关系官兵联系上说,并无多大意义,但我们从反动保田自卫战争新的现实出发,王克勤以一个解放战士,能有这样好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便显示出反动保田战争中解放战士高度的阶级自觉,在这个人民自觉的爱国战争中表现出勇敢与技术结合的创造,对于推动自卫战争便具有普遍意义,形成了运动。
我们在报导典型时,要注意发扬群众的创造,不应把少数英雄人物孤立起来,只限于少数突出人物的活动。因为典型具有一般的带头作用,而群众的创造是无限的,自卫战争中,出现王克勤之后又涌现出焦五保,李治武,董德等新的英雄模范,杜八联之后又出现了第二杜八联,往往一个典型的人物(如王克勤)或一个典型的地方(如杜八联)也可以发展成群众运动,但不管选择典型的事件也好,地区也好,问题也好,一个典型的运动,多半是通过一定的人物表现出来的,因之典型报导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发掘开展运动的主要关键,表现解决一定问题或方向的主要特点。根据运动的发展提高,作到典型的连续报导。


第4版()
专栏:

  宿营
萧茅
半夜里,我们到大油村宿营了,“睡不下呀!”分队长发了愁,房东老太太迎着他说:
“同志!你们几个人?”
“十五个,”
“那可睡不下,这院还有一座房,你们再瞧瞧吧!”他把我们引到北屋。
“老太太!你不是在这座屋睡吗?”
“不是的,”他向我解释着,刚才我在这,是怕你们来了找个啥不方便,我在隔壁院睡哩!”
“噢!”她的话我们相信了,分队长发现一进大门的左边还有座小房便问:
“那座小屋不能睡人?”
“不能睡,是个牛圈”,她肯定的回答了他。
“这就行啦!可麻烦你啦!”我一回头她早不见啦,她忙的只是在给同志们找扫帚,找凳子……
“老太太?你这喂牛房的门板能摘吗?”
“可以的”她帮那个同志,又吃力的摘下来门板,整理到最后,还有我们三个没铺的。
“咱们弄些麦秸,就在这地下睡吧!”
“这不是条被子?不比睡在麦秸上强!”老太太从床上拿下来了一条半新不旧的被子,我很不好意思的问她:
“这没人盖?”
“没人盖!是多余的一条”她一边说着,一边就向当地铺去。
“扫一下吧?”我们怕把她的被子弄脏。
“不用扫啦!快弄好睡!”
行了一夜军确实是累啦。一躺下来,便迷糊了,只听得老太太的脚步声,在院又响了一阵,便呼呼入睡了。
第二天,队伍一早出发,我留在后边清理群众手续,三个房检查了一下就剩那座小房的一块门板没有上,我扛着门板,刚走过去,迎脸扑来了一股臭气,一看,确实是个牛圈。
“怎么!”我发现靠东的一角还躺着一个老人,走近一看是房东老太太,在她的身下,铺着一些渗差不齐的麦秆杆,没有盖被子睡的动也不动。
“老太太怎么睡在这呢?”这问题在我脑子里旋转起来,我看了看我们睡了全院所有的三座房,又想到同志们铺的席子,铺的被子感到了万分惭愧,自己口对心说: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她们好好的打仗呢?”


第4版()
专栏:科学杂谈

  冰雹与抗雹农作物
席凤洲
今年太行区的雹灾,据说是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农作物因雹灾所受到的损失,也是几十年来空前的纪录。现在,各地群众对于今年降雹,都特别注意,而且也提出不少问题,集中起来,约有以下几个:“为什么会下冰雹”?“下冰雹为什么多在夏季的下午”?“冰雹为什么有大有小”?“冰雹为什么外边透明中间有白心”?“那些农作物能抵抗冰雹”?
下冰雹的道理,并没什么神秘,在开始下降的时候,预先就有很多大块的黑云,上下来往不停的飞跑,最高能升到廿八万尺左右。凡是离地面六里到十里中间的温度,全是过冷却的雨点,在十里以上就更加冷了,水蒸气可直接变成雪花。所说那过冷却的雨点,就是将要结成冰的雨点。因为空中上升的水蒸气有高有低,升得更高的就很快变成雪花,有的只升到过冷却的雨点层就不上升了。于是高处的雪花降落到过冷却的雨点层中,雪花的周围立刻就包上许多雨点,使这雪花增加了重量,不得不往下落。落到较暖的空气层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水,当时又有黑云猛烈的升上去(好象又回原处),以后又落下来,这样一上一下就变成冰雹了。
降冰雹多在夏季的下午,这也是事实。因为在夏季的六、七月间,空气的上升力非常强烈,要使上升的空气强烈,又需要很强的日射,一年四季之中,都比不上夏季的日射强。下雹子的时间,若按夏季一天中间的时间计算,多在下午三点钟左右,这也是因为那时的气流上升最盛的原因。
降下的冰雹有大有小,是因为凝结的水滴有多有少的原因。而且,下雹子和下雨不同,当冰雹的组成和降落的时候,需用时间较长,因空气上升力强,能够长时间的抵住冰雹留在云层中,随时有雨滴附着它凝结,留时候长的和凝结水滴多的,冰雹体积就大,留时候短的和凝结水点少的,冰雹体积就小。
冰雹外边层透明里面有白心,有人俗说冰雹有小孔。据研究结果,当雪块似的东西,降到一定高空的水滴层中,冰雹的凝结突然增大,在凝结时,其中有许多泡孔封闭在里面,所以这层的凝结就看出不透明,而且,全是白色,体质又略见松软。后来,它再从高空往下落,这个空际的水滴,还没有达到冰点以下。可是,冰块从高处下来,速力很大,它的温度来不及陡升至冰点,所以水滴附在它的表面,立即凝结成冰,并且没气泡封闭在内,于是这层的凝结便成透明了。以后这样的冰雹降到地面,就看出外边透明心里发白。
无论那种农作物,经过雹打以后,总要受到损失与破坏,但根据今年各地降雹以后观察结果,确实发现有些农作物抵抗冰雹力很强,如在邢台一区一带,有很多一尺高以下的谷苗和黍苗,全被冰雹打光了,一般人都认为没有一点收成了,可是经过十几天以后,下了两次雨,全又从根旁支出杈来,看法好象是从未遭过雹打的农作物。特别是黍子抗雹力更强,就是把幼苗打的再光,只要有根,就能很快支杈生长,有种“蜡烛黍子”这个特点更明显。如果谷苗和黍苗,长到过高时或将要吐穗时,抗雹力就弱了,因为这时候不再分蘖,经过雹打,就不能再发杈了。这说明“再生力”和“分蘖力”强的农作物,抗抵冰雹力就强。另外,红果(甘)不但是耐旱和渡荒的作物,而且,也是抵抗冰雹最强的植物,在今年有些地区种的红果,蔓子被冰雹打的很重,叶子全打光了,经过几天,全又生出来了,就是在前几年,赞皇县的农民,很多人就知道红果最能抵抗冰雹。在太行区常闹雹灾,又是十年九旱,很需要选择地区有计划的去推广红果!


第4版()
专栏:

  真与假
——鄄城见闻
连云山
四小队连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半夜部队宿营,敲开一家老乡的门子,开门的老太太吓的倒退数步,钻到屋里忽然哭声传出,惊动街坊邻居,前来探望,原来一个白发斑斑的老太太给吓死了,一群老乡给她撇指头扭头发,另一个老乡也是哆嗦打的不停止,文干李守良给解释:“八路军来了,不要怕,一家人…………”黑夜里,认不清,老太太依然是怕的不行,天明了,老乡认出我们是八路军来了。吓死的醒过来了,哆嗦的不哆嗦了。
以后,我们才问明白了,那个死而复活的老太太说:
“头年里中央军来了,又打又骂,前后吆喝,把我吓成一种病,一见中央军就出不上气来,作晚俺当成又是中央军又出不上气来了,好了,今天好了,是咱救人救命的八路军。俺不怕。”
“你啦”有人问那个打哆嗦的老太太;
“俺没啥病,当成是中央军来了,俺唏唏哼哼装病,不叫他住房子”。


第4版()
专栏:

  两个死
 不当饿死鬼
 便要当炮灰
——被解放军官诉苦之一
(海涛记)
——三十五年部队整编,我从七十四军(那时还未改师)被踢了出来,编余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没有后台”!唉,八年抗战结果落了个这。以后,我又被编到无锡的十七军官总队去,从此罪和气就受得更多啦:上尉给核成中尉,薪金被减到八成,贼心狠毒的蒋介石嘴里说让我们复员,实际上又不放,就成天价给放在那“养老院”(大家给军官总队起的名字)里混饭吃等死,真教人脑筋伤透了!
那时无锡的大锡报和锡报,不但不替我们诉苦、呼吁,反而骂我们:“类似军人,在抗战中也没有啥功,所以国家不用他们了,里面甚至有坏分子存在!等等;”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胡说八道,实在令人受不了。大家气愤不过就去打报馆,结果那个常败将军汤恩伯,马上就召集我们臭骂一顿说:“你们还打报馆,有个啥资格?你们为什么被编下来?知道不?还有什么猖狂的!”他又说政府为这件事给两家报馆赔了五千万元,事后据我们了解,军政部确因此事而拿了一万万元,他们只给报馆三千万,汤恩伯独入私囊者即达七千万。
同学们因此人人皆愤愤不平,大家都说:他妈的×呵!不让我们活,我们就往太湖里啦!”报馆的人员过去都是汉奸,现在竟然污辱抗日军官,想不到这“混汤头”还给这些狐群狗党们撑腰:弄得抗日军人打汉奸没资格,而汉奸骂我们倒反而有资格,那时我们真想再揍汤恩伯一顿,但终因暴力所压,只好敢怒而不敢言了!
内战一打响,蒋介石马上就要我们去补充当炮灰,头一次骗走了我们一批,说到东北服务,不久消息传来,很多同志已做了内战的牺牲品,我们未走的听见了,心都凉啦!他妈的这是什么国家?不用我们就连饭也不要吃饱,用着了就替他们当炮灰!
唉!中国幸亏出了个毛泽东,要不然我们不是“饿死”便是“战死”,所以同学们都很感谢毛主席,我们曾经勇敢的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门口,贴了一条大标语:“此路不通,去找恩人毛泽东!”这是大家的心意,现在果然毛泽东把我们救出火坑,终于得到了解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