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艺术与农村
赵树理
此次边区文艺座谈会上,除提出赵树理方向外,并涉及农村文艺运动问题,惟因准备不足,未能深入展开讨论:故会后特约赵树理、王亚平等同志为文各抒所见,深望各地文艺工作者来稿参加研讨。
  ——编者
      
只要承认艺术是精神食粮的话,那末它也和物质食粮一样,是任何人都不能少的。农村有艺术活动,也正如有吃饭活动一样,本来是很正常的事;至于说农村的艺术活动低级一点,那也是事实,买不来肉自然也只好吃小米。
在历史上,不但世代书香的老地主们,于茶余酒后要玩弄他们的琴棋书画,一里之王的土老财要挂起满屋子玻璃屏条向被压倒的人们摆摆阔气,就是被压倒的人们,物质食粮虽然还填不满胃口,而有机会也还要偷个空子跑到庙院里去看一看夜戏:这足以说明农村人们艺术要求之普遍是自古而然的。广大的群众翻身以后,大家都有了土地,这土地不但能长庄稼,而且还能长艺术。因为大家有了土地后,物质食粮方面再不用去向人求借,而精神食粮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一步,因而他们的要术活动也就增多起来。
农村艺术活动,都有它的旧传统,翻身群众,一方面在这传统上接收了一些东西,一方面又加上了自己的创造,才构成现阶段的新的艺术活动。
据我所见到的,成绩最大的是戏剧和秧歌。凡是大一点的村子,差不多都有剧团,而秧歌在一定的季节,更是大小村庄差不多都闹的。按传统来讲,这两种玩意,在过去地主看不起,穷人们玩不起,往往是富农层来主持,中农层来参加,所表演的东西,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彻头彻尾是旧的,只是供他们乐一乐就算。群众翻身以后,自然也不免想乐一乐,可是在农村中,容人最多的集体娱乐,还要数这两种玩意儿,因此就挤到这两种集团里来。可是新翻身的群众,对这两种玩意儿感到有点不得劲——第一他们要求歌颂自己,对古人古事兴趣不高;第二那些旧场旧调看起来虽是老一套,学起来却还颇费工夫,被那些成规一束缚,玩着有点不痛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对这两种东西加以大胆的改造——打破了旧戏旧秧歌的规律,用自由地语言动作来表演现实的内容。这种作法出来的东西,不但是懂艺术的看了不过瘾,就是村子里学过这一道的人,虽然一面也参加在里边,一面却也连连摇头,大有“今不如古”之叹。不管这些人怎样不满,而这种新戏新秧歌却照常办公,并且发展得很快。从他们每一个作品的整体看来,虽然大多数难免不成所以,但差不多都有它的独到之处,而这些独到之处又差不多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农村的音乐,其传统与戏剧秧歌同,只是现阶段成绩比较坏。在农村中,自乐性质的吹吹打打集团,名义虽有“八音会”“十样锦”等之不同,但其为“吹吹打打”则一,在历史上也是地主看不起,穷人玩不起,只有富农领着中农干的。群众翻身后虽然也把它接收过来,但没有耐性去学细吹细打,只能打一打大锣大鼓。
与音乐相近的则有歌曲:这方面在历史上虽有小调存在,且也有人利用过,但却不能说就是小调的发展。农村的小调倒是农村无产阶级的东西,不过大都是些哼哼唧唧的情歌,不但是唱的人自以为摆不到天地坛上,就是勉强摆上去也不成个气派,因此在过去就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去唱。可是一般人都有“唱”的冲动,而历史上没有唱的东西,在实在蹩得吃不住的时候,就唱几句地方旧戏来出出气。抗战以来,作音乐工作的同志们编了一些抗战歌曲,填补了这个历史上的空子,于是就开了农村唱歌之风。群众翻身以后,此风更发展了一步,几乎是男女老少无人不唱,无时无地不唱,碰上个下乡工作的同志便要求教他们些新歌,可惜这方面的供给量太少,以致于有些把打蝗的歌拿到结婚的会上去唱的。此外,在小调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运用在戏剧上。
在图书方面,群众也有要求:翻了身的群众,有了桌子,桌子上也有了插瓶镜子之类,墙上却也有了字画。他们对那些旧的中堂字画感不到满足(也可以说是没有那些雅兴),并且为了不忘共产党,也都爱在中间挂几张毛主席、朱彭总副司令等领袖像。他们买不到时,好写写画画的人就自己画。这些画往往还画得象个人形,可是你要硬说象谁就很难确定,原来画的是毛主席,下边写上朱总司令,别人也看不出来。把这些画像贴到中间,在旁边还挂上一些不知何时何人结婚的龙凤喜联。
在诗歌方面,空白很大:文化界立过案的新旧各体诗,在现在的农村中根本算是死的,而新旧小调、歌谣、快板之类,虽然也有浓厚的诗味,但究非好的诗作。目前“王贵与李香香”、“圈套”(后一篇载太行文联编的文艺杂志)这一类作品确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但产量还少,仍须大家多写。
最后谈到小说:五四以来的新小说和新诗一样,在农村中根本没有培活了;旧小说(包括鼓词在内)在历史上虽然统治农民思想有年,造成了不小的恶果,但在十年战争中,已被炮火把它的影响冲淡了,现在说来,在这方面也是个了不起的空白。
这一切(此外或者还有,但不必尽举了),除了空白以外,其余活动起来的东西,不论它怎样不象话,也得承认是属于艺术范围内的。就那么多的成绩,就那么多的缺点,就那么多的空白,我们在艺术岗位的工作者,对这应取什么态度呢?按这活动的现象说,实在难令人满意,可是我们若向他们表示不满,自己就在不便之处,因为我们既在这岗位上,人家就会把这笔“不满”的账过到我们名下来。
为大众服务的任务是肯定了的,我们的工作岗位是暂时确定了的,那末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满足大众的艺术要求”,因此就要求我们各个艺术部门的工作同志们(在前方直接为兵服务者除外),分别到农村对各种艺术活动加以调查研究,尽可能分时期按地区作出局部的总结,再根据所得之成绩及自己之素养,大量制成作品,来弥补农村艺术活动的缺陷和空白。
农村所需要的艺术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有时都出乎我们想象之外。办一份杂志,出一份书报,成立一个剧团,作一篇小说,很容易叫文化工作者圈子里边的人普遍知道,可是一拿到农村,往往如沧海一粟,试想就晋冀鲁豫边区这一块地方,每一户翻身群众要买你五张年画,你得准备多少纸张?每一县一个农村剧团的指导人,就需要出多少戏剧干部?在这人力不敷分配的时候,后方艺术界的同志们,即使全体总动员投入农村,也只能是作一点算一点,作一滴算一滴,那里还敢再事踟躅呢?
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制作一些更高级的作品,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在更伟大的任务之前,这只能算是一种副业,和花布店里捎带卖几条绸手绢一样,贩得多了是会占去更必要的资本的。至于说投身农村中工作会不会逐渐降低了自己的艺术水平,我以为只要态度严肃一点是不会的。假如在观念上认为给群众作东西是不值得拿出自己的全付本领来,那自然不妥当,即使为了给群众写翻身运动,又何曾不需要接受世界名著之长呢?织绸缎的工人把全付精力用来织布,一定会织出更好的新布,最后织到最好处,也不一定不会引诱得巴黎小姐来买。


第4版()
专栏:

  边区文联开常务理事会
增聘欧阳山同志为副理事长
 光未然王亚平等同志为理事
边区文联自召开边区文艺座谈会之后,为加强内部领导与工作,更进一步开展边区文艺运动,复召集常务理事会研究文联今后工作,通过重要议案多件:
第一、经荒煤提议,全体通过,增聘文联成立以后陆续来边区之文艺家参加文联领导,聘请诗人鲁藜、光未然(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主任)、王亚平(冀鲁豫文联主任)、马达(人民美术工厂主任)、邵惟(北大艺术学院戏剧教授)、刘郁民(人民文艺工作团团长)、美术家祜曼、画家欧阳山等同志为文联理事,欧阳山为副理事长,马达、祜曼为常务理事。今后文联内部经常工作均由荒煤、欧阳山、黑丁、马达、祜曼五人负责。
第二、研究文联下半年工作计划,确定:一、作家秋后继续下乡参加工作,准备创作。二、着重对农村文艺运动之调查研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收集群众创作,整理出版。
第三、确定人民美术工厂归边区文联直接领导,仍由马达同志任主任,对常务理事会负责。


第4版()
专栏:农村来信之一

农村来信之一
 旧艺人的新方向
……此次边区文联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据亚平、黑丁同志谈,收获甚巨,特别是对于改造民间艺人与开展民间艺术的问题,大会给了极大的重视,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思想觉醒,敝部全体同志特表示衷心热爱与拥护。我们认为这是真正的实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基本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的正确运用。在冀鲁豫大块地区的具体环境来说,正符合了千百万翻身群众的新的爱好与需要;另外也是这一大块地区众及“手艺人”“口艺人”的新生道路,是千载一时的改造思想与翻身的机会。这在文化翻身运动中,是大大可以纪念的一件事。
几千万年来,我们这些人是被人看不起的穷艺人。可是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些穷手艺,被发觉了,并称之为不可估计的文化上的潜在力量,它不仅是群众性的,也是全国性的。如果正确地掌握起来,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如果忽略它的作用,听其自然,它就会成为阻碍新文化运动一块巨石和毒菌(因为它无孔不入)。经验一再证明,改造旧艺人思想,启发艺人的创造热情,大胆长期广泛地推动这一工作,应该是文联工作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大反攻后大小城市的旧艺人改造问题,使这一工作更加繁重。你们的决定是很及时的。
最后你们对我们民间艺术部的工作的表扬与鼓励,使我们很兴奋,今后一定更加提高工作的热情与信心。希望你们多帮助,常给我们寄学习材料来。
冀鲁豫民间艺术部长 张富忱及全体同志谨启


第4版()
专栏:

  关于农村文艺运动
荒煤
在边区文艺座谈会上,听到王亚平同志报告了冀鲁豫文联民间艺术部改造民间艺人及民间艺术的工作,引起了大家对边区农村文艺活动热烈的关切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边区农村文艺运动早已蓬勃发展(虽然有的地区较强,有的地区较弱)但一般文艺工作者对此恐怕还不能说已经有足够的重视。
我个人想到以下几个问题,还应该提出来和各地区文艺工作同志再作研究与商榷:
一、开展边区文艺运动,是否应该首先注意农村文艺活动的培植与推动,作为新文艺运动基本环节之一?今天边区农村的文艺运动,是在广大群众翻身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凡是在翻身运动搞得好的地区,农村艺术活动就非常活跃与普遍,反之就显得消沉。这是“群众翻身,自唱自乐”的运动,是群众翻身后自发的迫切的要求,也惟有这个运动才能真正直接给人民“雪里送炭”,普及到如此广大分散的农村环境中去。同时,许多的事实证明了:群众一旦以主人翁姿态走上艺术舞台,立即表现了生气勃勃的,有力量的,有丰富创造的艺术才能!他们完全可以并善于掌握艺术武器,从此开辟、扩大了文艺路线的新天地!也只有依靠这样的群众力量,才能抵制旧戏、推动民间艺人走向改造、废除迷信及封建思想残余的束缚与影响,为新文艺运动扫清障碍,占领前所未有的广大新阵地。因之,文艺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应该即时密切注意;关心这个运动的发展,经常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借以推动与开展这个运动。
过去各地区某些文教部门及文艺工作者对于农村文艺运动都起了不少的启发、组织与领导作用,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可惜有些工作,各地文联及文艺工作者与文教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不够,文艺工作者也没有把这个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有时文教部门对业务熟悉不够,又难予以具体帮助,提高其技术;再加上领导不够经常,经验总结与交流不够,以致运动不能更好推进一步。今后文艺工作者最好积极配合文教部门,迅速对这方面工作加以总结,借以弥补各地发展之不平衡现象。
二、我觉得,开展农村文艺运动,团结与改造民间艺人和旧艺人也是一重要关键。各地经验都证明,民间艺人及旧艺人都有熟练的技术,一般都熟悉群众生活,又大都是贫苦出身,因而这种改造,使他们转变到为群众服务,是完全可能、并且已经收到很大效果,冀鲁豫文联民间艺术部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倒如太行许多著名的农村剧团,很多就是由旧戏班子改造过来的。再如武乡、左权的肓人宣传队,阳城刘金堂朗诵队等,都是经过改造的民间艺人。这方面经验很不少,但也缺乏有系统的了解与总结。
三、今天边区农村文艺运动中还是以戏剧最为活跃,普遍,成绩最大。特别经过一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更是飞跃发展,无论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前进了一大步。但根据所了解的情形,去年邯郸边区文化工作者大会上关于农村剧团的总结,今天仍然是正确适用的。凡是根据这个方针来成立的农村剧团就有发展。第一、确定是群众性业余活动,不违农时,照顾生产。第二、与农村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反映当前现实,演真人真事,表扬群众新英雄的模范事迹。第三、在组织领导上不闹独立性,服从村政领导;在经济上不浪费民力,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第四、演出形式短小精悍,创作走群众路线。
其次,职业农村剧团(县剧团)对村剧团应该多方面的帮助与扶植,注意自己的作风的影响,应力求避免铺张浪费,专演大戏,不配合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而部队文工团专门与行署剧团都应该适当的帮助农村剧团,建立密切联系,起相当的领导作用。这三方面汇合起来必然大大的推动剧运。——以上这些方针都是早已明确了的,惟具体执行时仍有偏差,特再申述一下。
五、另一个极其普遍的群众性的创作运动,快板运动,在今天广大农村所起的影响与作用是非常惊人的!无论男女老幼都熟悉并且能掌握这个形式,那样迅速普遍的反映一家、一村的所发生事迹,而且流行传播得那样快。真是有所闻、有所倡,就“有口皆传”。这是从群众涌现出来的一个空前的艺术运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曾经产生了不少生动的,充满鼓励情绪的快板,通过它甚至就可以了解这一个村的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各个关节的尾末。很可惜,文艺工作者对此可能都没有很好的广泛的进行搜集与研究,也许因为它过于普遍,所以我们过去多少有些“熟视无睹”罢。
六、今后各地区出版物应该放手大量的刊载群众创作,文艺工作者应该去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创作,并且以虚心学习、改造自己为目的去参加群众创作,开展农村文艺创作运动。
今天边区文艺运动中最轰轰烈烈的,是农村文艺运动文艺工作者,不投入这一个群众的文艺运动中去,把自己的工作、创作和这个运动密切联系起来,那我们就会脱离群众,使我们的文艺活动与群众文艺活动脱节!为此,一般地提出以上几点希望与文艺工作者交换意见,互相勉励督促,共同努力,来开展这个历史上空前的农村文艺运动。


第4版()
专栏:

  边区文联研究部
 确定下半年工作计划
边区文联研究部继半月土地改革学习,整顿思想之后,对部门工作复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决定根据现有人力,从加强通联,发现与培养典型的点滴工作做起,按群众文艺活动的季节性,订出半年工作计划。时间自八月中旬至明年春节结束时止。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通信联络,建立通联基础,通过通联组织群众性的调查研究。搜集边区群众文艺运动的发展历史,典型经验与现状的资料,成立资料室。好的资料及研究的结果,尽可能编印出版。并汇集群众戏剧、歌曲、快板、鼓词等创作,配以典型介绍,工作经验之短文,创刊一不定期刊物,以开展群众文艺运动。
二。从现有六人中,经常轮流抽调干部下乡,直接进行群众戏剧、音乐、宣传鼓动,大众黑板,广播台……等群众文艺和与此有关的文化活动的调查研究。但因本区地区的辽阔,和机关人力的限制,此种调查研究,仅能着重典型,附带进行一般情况的了解。首批下乡的同志,已决定为林沫、芦甸、路琛、贾含四同志。
另外在此次部门工作的研讨中,由于土地改革学习的结果,全体同志更检讨了过去只注重个人创作,忽视调查研究群众萌芽状态文艺的错误观点。没有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而单纯把它作为工作任务,一旦任务完毕,即埋头于自己的创作,平时很少继续研究运动的现状,和进行有关此方面问题的理论学习。经验证明:只有放下包袱向群众文艺学习,才能改造自己的文艺观点,提高业务。也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在思想上解决调查研究与创作的矛盾,而这种结合是完全可能的,研究部同志本身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已有过此种经验。
其次,大家感到今天边区群众文艺运动,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是全区群众、民间艺人、县区村的文教工作者和其他工作干部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专业文艺工作者(不管是做创作工作或是做运动工作的),必须与他们结合起来,向他们学习,在共同工作中,吸取他们的经验,克服自己的不踏实作风和城市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艺运动。
经过以上的检讨,全体同志认为今后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加强群众观点,学习走群众路线,积极纠正思想上的缺点,把研究部的工作做好,实现半年工作计划。下乡的同志并提出,在调查研究期间,除为“文艺通讯”写稿,和代表研究部与各方连络外,并将工作地区其他方面的工作情况,随时写成通讯寄给党报,并借以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现林沫等四同志,正进行一短期群众文艺运动的学习,不日即可下乡开始工作。留在家里的同志,也已着手整顿通联与资料室。希各地宣教部门及文艺团体,即日起和我们联系,给予帮助,共同为进一步开展边区群众文艺运动而努力!


第4版()
专栏:

  改造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的几点意见
王亚平
改造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在今天,应该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中心工作之一。因为,民间艺术是吸取不尽的文学源泉,民间艺人的数目很多,他们的力量还大部分地支配着农村文化。这种改造工作,在冀鲁豫文联已给予相当重视,而且收到了相当的效果。今后为了进一步普遍地开展这一工作,特根据个人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因为这些广大的民间艺人,十之八九都是优秀的农民、工人出身。所以在我们革命阵营里,在文化事业上,必须大量地吸收他们,团结他们。要团结他们,就要从生活上,工作上,和他们接近,常常往来。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替他们解决困难,替他们想出路,使他们自愿而欢喜地到我们工作里来。
第二:改造艺人,要先改造他们的思想。虽说他们所爱好的不一样,有的唱戏,唱坠子,说鼓书;有的打洋琴,拉洋片,开店,塑神像。可是,他们多少年来,都不被人重视,没有社会地位,装了一肚子苦水。咱们改造他们,就可以个别的或集体的,叫他们倒苦水,促起他们的阶级觉悟,因为旧艺人要翻身,首先一定要从思想上翻身做起。咱们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说服他们,使他们明白了翻身的道理,再动员他们一齐走向彻底改造的道路。
第三:思想改造了,他们的技术也就容易改造。庙神打倒了,他们不能再塑神像、画十八层地狱,他们一定要学习描画有现实意义的新画,土地回家了,农民翻身了,群众不欢喜再听吹胡子、摔袖子的旧戏,不欢喜再听“刘大人私访”“包公案”那些迷信的旧词了,他们一定要学唱新词,新调,学演现实戏,歌舞戏。旧艺人的唱技、画技、塑技,有些是要不得的,就得改造它;有些是好的,就可以保留它,发扬它,使他们适合地运用到新内容里来,为革命的现实服务。
第四:由普遍地团结他们,改造他们,再进一步提高他们。这里包括两个步骤:一个是提高他们的看法,叫他们知道老一套吃不开了,要加油学习新的,澈底改造自己,提高自己。一个是使他们对自己的技术要有自信,还要不断地吸收新调,新画法,新雕法,新唱法,使自己的技术一天一天地改进,不但自己能够很好的表现,而且能够大胆地创造。咱们文艺工作者在改造他们当中,也改造了自己。他们向咱学习,咱也向他们学习;他们吸收咱的优点,咱也吸取他们的长处。一同努力,一同创造。太行农村剧团写的剧本,冀鲁豫的民间艺人画的洋片,编的坠子,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若果能进一步多研究,多创造,那一定有更好更大的成绩。
第五:为了实践改造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工作;咱们文艺工作者必须亲近他们,走进他们当中,建立艺人组织,——如农村剧团、雕塑改进会、艺人宣传队等。不断地研究,搜集各种民间艺术材料,大量地创作,印刷,出版。把创造出来的作品,借着区县参军大会,选举大会,群英大会,及其他群众集合的机会,去演唱,去实习。由实习,演唱中,再提高,再创造,再创造,再提高。达到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目的。
农民翻身了,爱国自卫战争节节地胜利,工农兵大众如饥似渴地要求表现他们,歌颂他们,要求能读,能看,能听的艺术。民间艺人是一股有力的队伍,民间艺术是一个掘发不完的文学宝库,因此,我建议文艺文作者应普遍地重视它,迅速而广泛地开展这一工作!


第4版()
专栏:

  黑板报与广播台
 农村来信之二
常江河
……太行黎城北流村的大众黑板,已形成了群众办报。全村组织有编委会(由小教员三人组成),审判会(村长、政治主任、公安员组成),以生产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各处积累有的创造和成绩,大家便围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凑成稿子,由编委会整理,审委会审查,然后刊登在大众黑板上,并写上作者的名字。更好的稿子,就寄送给县小报,新华日报。这样既总结了经验,表扬了模范,群众也很爱看,很关心,因为是群众自己的创作,是本村的实际事情。如妇女李×虫(原不识字)的稿子登出后,她还亲自去仔细看一番。
同时他们把黑板报和广播台结合起来。凡登出的稿子,都要由广播筒广播一次,使不识字的人也能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们注意了农村李有才——天才板人的培养,如民兵张玉兴、张寅、妇女张双英等六个青年,他们原来都不识字,但在群运中斗一个编一个,编一个唱一个,有时甚至还配着音乐。这些快板,因为紧紧结合了中心工作,所以都很朴实生动,群众很爱听。他们实际上已变成了群众热爱的宣传鼓动家,大众黑板的基本通讯员,同时是文化翻身的学习模范,和思想觉悟的先进者。
但据我了解,我们太行区有不少大众黑板,不是由教员一手包办,便是包而不办。该表扬的没表扬,该批评的也没批评,登出的材料一月两月不换,或单纯地转抄报上的国际国内大消息;以致黑板报不能在群众中生根,与群众的现实斗争脱节,成为形式主义的东西,对广播台则随便乱用,有的村,不广播村里工作的各种范例或消息,从早到晚一直吼着:“×××你快来,×××你快来!”吼的人心烦耳噪,既失去运用广播台的慎重性,也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所以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为了适应翻身后文化生活的要求,使文化工作更有效地为中心工作服务,整顿村的大众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这方面北流村已提供出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常江河同志:请示地址。
边区文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