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47-08-11

1947-08-11新闻联播 文字版

慰问伤员

第4版()<br/>专栏:<br/><br/>  慰问伤员<br/> 黑丁<br/> 一、“多捐几个钱吧,给战士们买点啥吃!”<br/> 寿张三区群众,几天来听到人民解放军,在黄河南岸接二连三的打了好些胜仗,大家欢喜得嘴都阖不上了。村上的工作更紧张起来。大车队,小车队,担架队,都出发了。赶修险工的人们,带着抗拒的呼声,无畏的精神,在敌机的骚扰下,走上河堤,争抢着去完成保证战争胜利的一件最伟大的工程。没有出发的区干部,村干部,和妇女们在村子里继续进行复查工作。虽然这样忙,可是群众一看到咱们的伤员来了,大家拥军的热情就更加提高了。于是三个小区各村的群众,热烈的展开了慰问伤员募捐运动。大家异口同声说:<br/> “如今咱们穷人都翻了身,啥也有啦。多捐几个钱吧,给咱们受伤的战士买点啥吃!”<br/> 一个送走了儿子参军的老大爷,他蹲在街上,一边抽烟,一边笑眯眯的说:<br/> “可是对!要不是这些拚命流血的同志,咱会有今天!人家来到咱这,就跟咱亲人一样。咱家不是也有人去打老蒋吗?可要去慰问一下,叫他们好好养伤,不要想家!”<br/> 区上满足了群众的要求,跟村干部开会商讨慰问工作的进行办法。为了要把这工作做得更好,便决定三个小区分两次慰问。仅仅两天光景,只是东边的两个小区的十二个村子,就捐了二百四十多万元。村上的妇女忙开了:有的赶集,有的缝慰问袋,有的剪纸花、剪字,往慰问袋上贴。有的组织了洗衣队准备给战士们洗血衣。儿童团也组织了慰问队。群众把自己用的蚊帐都拿出来给重伤员挂。东西买回来了:十口大猪,西瓜拉了好几大车。甜瓜担了好几挑。鸡蛋、粉条、粉皮、一担又一担。毛巾、纸烟、点心、冰糖、桃子、白糖…………一筐子又一筐子。<br/> 村子好象在过年;又象在办喜事,送喜礼。<br/> 小区农会主任刘明九,他过意不去的样子,对一个同志说:<br/> “你想想同志,咱们人民解放军保卫毛主席,保卫咱们翻身果实,英勇负伤,咱们花这点钱又算得什么!”<br/> 二、“你就给俺写一句话吧,人民解放军好……”<br/> 天黑了。各村都在开群众大会。区干部也分散开去参加了。竹口村干部征求群众意见明天怎么样去慰问伤员。有的人提出来要给伤员写封慰问信。<br/> “对,对!这个办法可好!”大家赞成了。<br/> 有的人自己写。但是,有的人不会写,也怕写不好。<br/> 坐在区委书记张建宜旁边的一个区干部说:<br/> “你们说吧,我替你们写。”<br/> 这一来,广场上的群众动起来了。大家轰的一声,把主席前边一张小方桌围严了。天上有月亮。桌子上放着一盏小油灯。人声嗡嗡,东一堆,西一伙,都在那儿乱嚷。吸烟的火光在人们中间闪动,天气闷热。老大娘们摇晃着蒲扇,在给身旁的孙子孙女打蚊子。青年妇女,你拉我一把,我扯你一下,互相嚷着叫把自己的真心话告诉区干部。<br/> “你们说吧,我来给你们记。”区干部从口袋里掏出水笔来说:<br/> 大家你争我抢。说道:<br/> “先给俺记吧!”<br/> “给俺记吧………”<br/> “慢慢来,一个一个写。都拉不下。说吧,谁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张建宜同志叫大家坐下。<br/> 马春荣老大娘,站起来说:<br/> “同志,俺心里一大堆话,就是说不出来。你就给俺写一句话吧,人民解放军好………”<br/> 忽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从人空里跳出来了。他穿了一件蓝粗布褂,满脸皱纹,瞪大了两眼,举着两只攒起的拳头,颤抖的说:<br/> “同志,给俺写上几句真心话吧,俺叫耿传孟,是江苏徐州人,来这二十七年啦。过去,俺两手空空,啥也没有,要饭,抓鸡,受骂挨打,这回人民解放军给俺挣下了房产地土,给咱们穷人打下了天下。俺啥时候也忘不了他们……”<br/> “告诉俺那些受伤的同志吧!”六十多岁的阎秀梅老大娘,她几乎说不出话来。她好象想起了一些痛心的事,嘴角老在发抖。她又仿佛看见了使她最高兴的事,两眼却流露出微笑的光芒。“共产党救了俺,俺要了三十三年饭,没房子住,今天这,明天那,在庙上住了七年。现在俺房子、地、牛,啥都有了。俺看见了分的东西,就想起了咱们的人民解放军来!”<br/> 年纪轻轻的妇女会主任白月清说:<br/> “俺只有这几句话:过去俺受地主压迫,人家说骂就骂,说打就打,俺也不能抬头。如今,咱们解放啦,这都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士流血流汗为咱们挣下的功劳!他们现在受了伤,到了自己家。人心是肉长的,谁不痛!俺报不了恩情,只能给他们缝缝补补,洗洗浆浆,叫他们可不要客气。”<br/> 群众讲话更热烈了。有的人挤不上去,轮不到自己,就急得很。便对旁边的人说:“你给俺捎带上几句话吧,一块写上。”<br/> “嗯,那怎么行!谁知道你心里想些啥!”<br/> 三、“我们还要回前方!”<br/> 七月二十六日早饭后,各村子的慰问袋,东西都集中到区部门前的广场上。忽阴忽晴的天,一会儿哗啦一声下起雨来,一会儿火热的太阳又晒到人们头顶上。西瓜、甜瓜、摆满了一地,象瓜市一般。怕淋雨的东西都搬到屋里去了。<br/> 每当雨一停,两个村子的民间艺人组成的鼓乐队,就又在外头打起来吹了。儿童团围着,轻伤员也走来看热闹。区长杜华山带着区干部,村干部,妇女在忙着分东西,装慰问袋。院子里的树梢动也不动,屋子热得象蒸笼。大家满身大汗,好似用水浇过一般,衣服都贴到身上了。<br/> 下午,慰问队出发了。鼓乐吹着,打着。儿童团排着队,唱着歌。妇女一组一组的,每人手里掂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慰问袋。大车拉着东西轱辘轱辘的在前边走。后边有人挑着担挎着篮。各村干部代表,也分开小组跟着走了。妇女去慰问重伤员。有的妇女跟男人去慰问轻伤员。咱们的重伤员,一听说村上来慰问了,有的伤口虽然很重,但谁都想爬起来亲自招待一番。有的同志实在坐不起来,一边从窗户往外望着走来的人群,一边在挣扎着侧起身子来依靠着墙。妇女们把慰问袋一个一个放到战士们床上。她们把拿出来的纸烟,一根一根点着,轻轻的递到战士们手里。又把冰糖包打开,一块一块送给他们。战士们被感动得再也躺不稳,坐不住了。<br/> “老大娘,嫂子们,你们不拿东西,我们也高兴!大热天,叫你们费这番心!”他们抢着说。<br/> 姜秀英老大娘,她靠到伤员身边,仔细看了看伤,不自觉的眼睛流下泪来。她说:“唉,同志,咱们没有好东西带给你们吃。看看你们为咱们老百姓流血受伤………你们给俺造下幸福,吃穿不愁,俺把心掏出来也报答不完恩情!你们和俺亲孩子有啥两样……”<br/> 有的战士激动的回答:“大娘,你不要难过吧,我们的伤快好了。你象我亲娘一样,来看看,我心里很痛快。我们没法补情,只希望伤好了,我们还要回前方!我们多打几个胜仗,把老蒋打垮,咱们老百姓好彻底翻身!”<br/> 妇会小组长刘凤英,她到另一个屋里去也哭起来了。<br/> “同志……你们好好养伤吧。俺忘不了是怎么翻的身。等你们好了到俺家去看看吧,现在啥也不缺啦,麦秸垛高高的,牲口磨也有用的啦。俺在后方还要努力复查,坚决消灭掉地主阶级………”<br/> 鼓乐吹着,打着。轻伤员排着队听完了村干部代表讲过话之后,就高声的喊起口号来了:<br/> “保护老百姓!老百姓是我们的亲爹娘!”<br/> “伤好回前方,不打垮蒋介石不回家!”<br/> “…………”(附图片)<br/> 慰问伤员如亲人,<br/> 千言万语说不清。<br/> ——邹雅刻

蒋军军官日记中的“悲哀”

第4版()<br/>专栏:<br/><br/>  蒋军军官日记中的“悲哀”<br/> 七月十四日,我军在巨野东南六营集、歼灭蒋军七十师的战斗中,缴获该师一四○旅二七九团二营六连连长的一本日记。日记中充满了他们不可终止的悲哀,首先是关于逃兵的记载:<br/> 五月一日,“由衮州出发,逃了两个兵,今天又逃了两个兵”。<br/> 五月十三日,“又跑了两个”<br/> 六月六日,连部号兵洪明德,开了小差。<br/> 七日、“第八班那个背机枪的兵拐一支步枪跑了”。<br/> 八日、“营部军需上士吴坤水拐了一支手枪逃了”。<br/> 六月三十日、“早晨一起床又跑了两个兵。”<br/> 于是这个连长沮丧极了:“天啊!叫我如何干下去”,“根本就补不胜补,甚或你今天补一个,他明天要跑两个”。(五月十三日)本连战力薄弱得很,百分之六十是新兵。(六月二十一日)“本连阵地,又向右延伸了,我实在时时准备着,有事时一个死”。(五月一日)<br/> 关于老百姓对蒋军空室清野的滋味。<br/> 他写道:“跑遍了十几个村子,没有看见一个老百姓。”(六月十四日)<br/> “我们在昌邑集停很久,连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看到,老百姓都逃亡一空”。(六月十八日)。<br/> “老百姓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一个。简直八路是想向我们封锁,……弟兄们两餐没吃一点油了。”(六月十七日)<br/> 但是单单没有油还算好的。“自昨早上起,全旅人都没有饭吃真要命,什么都没有,只有挨饿”(五月十日)。<br/> “七时半又是率两排人去新挑河接米,九时半到达,济宁保安大队,和师部搜索连,也陆续到达,他们的任务也是掩护米,通过新挑河……一直等到下午两点半钟,米还没有到”。(五月二十一日)<br/> 在五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三天中,他们就“全营赴牙庙掩护全团买菜”(按即武装抢菜)“真弄的疲于奔命”。(六月二日)<br/> 五十五师的溃灭,使他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将要来到的下场。他在七月八日写道:“今晨该师(按指五十五师)师部逃下来三个官长都狼狈的如丧家之犬,我问他们郓城情形,他们都不胜悲哀地答着:‘郓城完了。’他们自昨晨由郓城逃出后,一直没有吃过饭。白天藏在高粱地里,夜晚走路,肚子饿了,高粱秆是他们唯一吃的东西,这如果说是国军的出路,不如说是国军的下场”。<br/> 而就在翌日(十日)由嘉祥去巨野的途中,他又看见了落荒而逃的曹福林。他写道:“在途中碰到五十五师师长,穿着便衣,满身都是泥巴,狼狈的坐在一辆牛车上,垂头丧气。打炮连陈连长曾斥他为什么把牛车拦着路,他的卫士说:他是五十五师师长,我们都把舌头一伸,唉,多堂哉皇哉的师长啦!而今呢坐着牛车、落荒而逃,这真是他自己也梦想不到啦,这也就是国军唯一的出路吧。”<br/> 本来这个连长是早已吓破了胆的,且看他七月二日在嘉祥的日记吧;“余卧病床中,心老是这样想,如果‘匪’来攻城,一炮打准了我住的房子或者炮弹正落在我的床上。我立刻变成粉碎。”因此他听到谣传说他们师要要调到湖南休整时,他就写着:“兴奋的了不得,祈祷这消息能成事实”。(五月二十三日)<br/> 等到了七月以后,当他更明白了一些的时候,他就不这样的幻想了,他写着:“看样子不打光是不会下去休息的”。因而希望“打光了好去休息”。(七月四日),结果恰恰就在十天后的七月十四日,七十师就被“打光了”。(新华社冀鲁豫前线电稿)

后池村的生产宣传

第4版()<br/>专栏:<br/><br/>  后池村的生产宣传<br/> 王兰榜<br/>  一、人人愿上广播台<br/> 广播台是后池宣传工作的有力武器之一,全村有一个总电台五个分电台,广播员是由学校的大学生和青年干部组织起来的。总电台由教员直接掌握,每隔一晚一广播。群众就是在屋里坐着也可以听见。因为广播时不能详细,各街头市又组织有宣传员,上边广播下边就进行宣传解释,使群众容易接受。模范人物的模范事迹,由广播台广播表扬。因此谁也想上广播台。<br/> 去年秋收时,刘土保提出女人不靠男人,自己打场自己往回扛布袋;在突击下种时帮助男人担大粪,这些材料当晚广播后,妇女们都嚷着:<br/> “人家能上广播台咱就不能上,咱也好好干”。<br/> 次日即有十几个妇女打场不用男人。老秀老婆听了广播,还上地担粪替男人犁地。这样再从中发现模范,全村妇女就都行动起来,谁也不愿落后,使秋收种麦工作提前完成。<br/> 动员生产节约时,先由劳英刘士炎订出计划,在电台广播宣传,在他的影响下全村二百二十一户也都很快订出自己的计划,使全村普遍降低生活水平。自建立广播台后,该村减少了开会,一般的事情都是由广播台传达给群众。节省了很多时间。<br/>  二、登报表扬带了头<br/> 全村三个大众黑板报,十天出一张流动小报。大众黑板每隔一天或每天换一次,内容主要是本村中心工作和重要的时事消息,写作形式以快板为最多,因为快板顺口易记,群众爱听,能发挥群众的创作智慧。在材料搜集上,全村组织有通讯组,各街中心地方设有通讯栏,各街通讯员和群众有了材料抽空就写出来(不会写的找人代写)贴到通讯栏上,真正做到了群众办报群众看报。每天下午教员到各个通讯栏里收集一次材料,晚上修改,能用的就登到黑板报或旬报上,不采用的用红笔改后还贴到原通讯栏的旁边,这样对通讯员帮助很大。<br/> 在全村最中心的地方设有阅报处,新华日报、县小报和本村小报,都挂在里边。每天吃饭时,或群众往地走,路过都要围着看看报上又登了谁,宣传员趁机会进行宣传解释。此外小报还要各民校传着看。群众对新华报上的本村本县材料,和本村小报上表扬模范的快板最爱听,这样推动群众在工作上很自然的形成竞赛,谁也愿意上上报,都认为上报最光荣。<br/> 大众黑板除平时在街头饭市一般的进行宣传外,在农忙时候就把大众黑板放在村口大路上,每天下午群众从地里往回走时,学校的大学生和教员在那里负责宣传,因此每天黄昏报旁都是围着群众在听,甚至有的听的忘了回去吃饭。有的互助组在地里做活发现模范人物,组长就先跑到黑板跟前,给教员一说,当下就编出来写到黑板上,这样下午发现的材料,傍黑就能使群众都知道,有的群众觉得莫明其妙说:“人家消息真灵通,和安着无线电一样,咱在地里做活,人家在家就知道了。”好多工作都是通过这样宣传推动起来的。<br/> 去年突击锄苗时,男劳力病了很多,只有把妇女组织起来上地才能完成计划。有一天,一组妇女郑荣德在民校里汇报工作时说:“我今天锄了六七分苗。”教员就把这个材料编成快板登到黑板报小报上,民校再到处一一宣传鼓励了妇女,除有病及生育的以外都卷入了这个运动。刘土英的六十岁的母亲也参加了,三天锄苗一亩半。这样有的组就提前完成了计划。参加的妇女八十六人锄苗三百二十亩。<br/> 在锄苗竞赛中,第四组提前完成以后,李保珍就带领七个妇女给抗属打柴,一天打了一千一百八十斤,在她们的影响下就有一百一十六个妇女也卷入这个运动,一共打柴三天半,全村打柴一十一万多斤。一组妇女看到六、四组妇女锄苗、打柴起了带头作用,他们说:“咱就不能起个模范,叫表扬表扬?”于是刘花叶等次日起早带上干粮跟着牛群去拾粪,整整拾了一天,都堆在抗属地里,生产教育委员会就马上又编快板表扬。这个消息传出后,全村妇女都行动起来了。八组妇女李雪兰发动组内妇女打扫街道,既讲卫生又能积肥,先打扫干净自己的家庭门口,又到别的街道打扫。五组赵素珍开门看见扫自己门口,心里觉得丢了人,就和李雪芸吵着说:“俺的门俺不会扫,谁用你们哩!”这样一来谁也不愿落后,大家争着要上报,半天光景就把全村大街小巷扫了个干干净净。不到半天工夫,一百一十六个妇女的积肥任务,马上就完成了。<br/>  三、突破了思想障碍的两个快板<br/> 后池村,因为历年生产搞的好,全村平均达到耕二余一,群众生活富裕,因此开始动员生产节约时,都满不在乎,怎也闹不成,后来,大家给劳动英雄刘士炎写了生产的快板:<br/> 劳动英雄刘士炎,<br/> 他的打算真高明,<br/> 看到天旱不下雨,<br/> 节约计划订的清。<br/> 他家共有六口人,<br/> 三个男人三女人,<br/> 家里存米有三石,<br/> 玉茭麦子两石零,<br/> 玉茭麦子折成米,<br/> 共有一千三百斤,<br/> 每日全家吃四斤米,<br/> 能吃到明年四月中,<br/> 每日每天省二两,<br/> 再吃三月用不清,<br/> 计算到明年七月底,<br/> 今年不收也能行,<br/> 加紧生产订计划,<br/> 全家劳力要分工,<br/> 除了种地花劳力,<br/> 还剩余一百五十工,<br/> 一个工资六斤米,<br/> 共产小米九百斤,<br/> 合洋一万八千元,<br/> 准备买驴互助用。<br/> 他女人也定计划,<br/> 一天能纺三两花,<br/> 他娘给他看小孩,<br/> 织成白布顶呱呱,<br/> 一年织六十四斤布,<br/> 卖洋九万六千元,<br/> 分厘丝毫也不差,<br/> 计算买羊七八只、<br/> 养口母猪包地下。<br/> 武委会主任刘全信又写了一个快板,题目叫:“再不吸纸烟”<br/> 过时光要打算,<br/> 听我谈谈吸纸烟,<br/> 两天平均吸一盒,<br/> 三天省钱秤斤盐,<br/> 从前没有细打算,<br/> 家里天天喝淡饭,<br/> 算算从前三个月,<br/> 吸纸烟化洋四千三,<br/> 全家只有三口人,<br/> 吃盐能吃多半年,<br/> 左打算、右打算,<br/> 纸烟真是浪费钱,<br/> 洋烟变成旱烟袋,<br/> 不使曲灯用火镰,<br/> 节省二年买头驴,<br/> 犁地推磨不困难。<br/> 结果,全村都订了生产节约计划,接连着纺织、突击干种、抢种等等都被推动起来,形成运动了。

关于“对一条标语的意见”

第4版()<br/>专栏:大家谈<br/><br/>  关于“对一条标语的意见”<br/> 汉夫<br/> 编者按:大家谈是读者的园地,有不同的意见,自然欢迎尽量提出。汉夫同志就标语对实际运动的作用及群众接受的程度立论,是很好的。但就标语本身说,已引起误会是事实,一般群众究如何了解这句话,还应调查。标语口号既是行动的指针,就应作到明确无误,我们决不应反对利用熟语,但一定要注意不受旧形式的拘束和妨害。<br/> 七月十号在大家谈栏中“对一条标语的意见”对“穷人变成有,一富遮百丑”提出批评。据我所知,这条标语是实现耕者有其田后群众提的。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有怕富思想。如郜匠村群孩说:“今天够吃够喝就行了!可不敢发那大财;发了财还不定怎样呢?”当时有些人圪噪的说:“咱们穷人有了丑不丑?”于是就有人说:“穷人变成有,一富遮百丑”。这意思说:穷人翻身后好好闹生产,发财后并不是一件丢丑的事;穷人在大生产运动中发财致富是最光荣的。当时群众的提法,决不是如鸿飞同志所提的是翻身后就翻富了,群众说:“想要过好把明起早;”“想要发富,纺花织布”,“翻身打地主,生产才致富,”这条标语原意就是:经过大生产后,穷人真正才能发财致富的,“穷人才能变成有”。因此在当时群众的提法,是决不是穷人富了是丑事,富了就把穷人的丑遮着了!也决不是说地主的富不是丑事。因此,我觉得:群众的认识都是这样,你偏提出你所说言语。那就不能引导群众的行动,群众接受就很慢。当群众意议是这样“好象是低级的”但却能代表广大群众行动。<br/>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群众意议只能接受较粗糙的东西时,我就以粗糙东西逐渐提高他的认识和觉悟程度,我们不应对它从另一面钻,钻来钻去,纵使你提的很高,你有创造,但群众(尤其是农民)不理会你的。总之这标语在群众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故特提出说明,供大家研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