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李文波营长的写作
鹿特丹
最近有一个机会去孟字部队三营住了一个时期,和李文波营长有很多接触,谈话的范围很广。因为喜欢他的一些作品,我们的谈话也就谈到过他怎么搞起写作这么一个问题。
李文波同志豪迈地表露了他北方人的气质,一点不掩饰地从他的身世谈起。因为他父亲的吸料子,不务正,把一份家业搞光了。他从小就受尽了各种苦处。当过木工学徒,赌徒的跟班,讨过饭,开过饭铺,被抓过差等等;还有一次被他父亲出卖过,只在姑母的保护下才得以赎回来,临到和他父亲分别时,还被他父亲扎了一剪刀,至今腰上留着两个疤痕。从九岁到十岁上过两年学,算是他的全部文化程度。
参加革命以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宣传队工作,编戏、演戏、编歌、唱歌,曾经对写作热心过,和王春同志通过很多信,追求写作的诀窍,王春同志也曾尽力帮助过他,曾不惮烦劳地在信上给他讲解新式标点等等,可是他没有能够发表一篇文章。
以后他改行干政治工作,当了几年的指导员,爱国自卫战争开始,他才成为军事指挥员的。从当指导员以后,工作忙的顾不上写作,自己又没有信心,也就和写作绝缘了。但他究竟干宣教工作多年,写作上虽然没有奠下基础,弄出个名堂,描述事件和刻画人物的口才却有了一套,听他谈起话来,真是津津有味,部队的生活又是丰富而生动的,许多搞宣教工作的同志去他那里搜集访问材料的时候,简直都被他的叙述迷住了。如旅的宣教科长王若同志,组织干事张法生同志,一营指导员李双全同志等就时常怂恿他自己动手来写,经过几次督促,在鄄南战役以后,他鼓起勇气投出了第一篇表扬战场纪律的小稿子,《八路军人强心好》。仅仅四五十个字,但在团的《战地》报,旅的《立功》报上登出来以后,起的作用却很大,很多同志看到以后,都说“王土棠有这一点好处,营长就给他写稿上报,咱们也多多注意战场纪律,立个功好上报呀!”后来战友报又转载了这篇稿子,并来信鼓励他继续写作。特别是这篇稿子在部队里面起的影响,使得他重视了这一工作,决心要抽空来写了。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他从前想搞写作,向人请教,追求技巧,却写作不出来,现在只是把千百件事情中的一件简单记录下来,反而是好东西,受人欢迎。但李文波同志丝毫没有从这里去找寻属于写作上的答案,却从它发现出了报纸工作,通讯工作对部队所起的作用,于是在营里掀起了“立功上报”运动。自己也积极写起来,先后有《城下见闻》,《袄袖上的血》,《石明三转变》,《王楼战斗中的第三营》,《卫生员朱同义》,《前沿上回顾》等等,都是很受读者欢迎,而在部队中又起了很大作用的稿了。
除开自己写作以外,他又积极培养了好多通讯员共同来写,通讯员的稿子,他大半是亲自看过、改过的。有一次王天德等编了一个“歌唱英雄张发珍”的快板,经他修改一下登出来,很快就流传开了,战士潘连三就说:“这一定又是营长编的,俺要不立个功叫他给俺也编一个唱唱,就不算!”
在这样一个“立功上报”的运动下面,好的经表扬以后更好了,不好的也改好了,如像“快板批评张活宝”,登出来以后,张双兰(活宝)同志就逐渐改好了,“石明三的转变”现在还放在石明三自己的口袋里,啥时候他一想起纪律,立刻就记起了它,最近石明三的父亲来了,见他孩子变得这样好,也感动地说:“俺孩从小就顽皮的很,可叫营长管教好了。”
七连的播功报,也是在这个运动下搞起来的,现在各连队的门板报,黑板报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营卅七个通讯员,很多已经是优秀的写稿者。在写稿当中,又出现了像王天德组的集体写作的方式。王天德本人并不会写,但他口编的才能很高,他和一个司号员,一个叫陈贤模的战士,三个人合作写稿,由司号员先去搜集材料,陈再去调查,然后三个人共同讨论,提意见,王天德口编,司号员执笔纪录。他们编的快板如“歌唱英雄张发珍”等,已是很流行的作品了。
无疑地,李文波同志以他自己的写作,影响并推动了全营的写作,以他自己对这个工作的重视,影响并推动了全营对这工作的重视,而且通讯报导工作成了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助手,改进了工作也改造了人,这期间生动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滕副司令员说:“我们应该表扬和学习营长李文波同志写作的精神。”他得到这个赞语是毫无愧色的。
他的许多作品在文艺为兵这一个题目下,是很结实、丰富、生动的。对于兵的了解,职业的文艺工作者没有一个赶得上他,因为他首先是营长,全心全力想到的是如何带领战士和如何打仗。他写作,是被“逼”着,“挤”出来的,他果然写了,但不是为的在文坛上去出名,促进他一发而不可收的写作,显然是因作品对部队起了好的作用,而不是由于到处可以发表,他也有好多作品没有被发表出来。
从一个读者来说,我自然珍贵他的作品给文艺增添了荣誉和成绩,但我更珍贵的是他和他全营的战士们,在近一年的爱国自卫战争中的战斗业迹。没有他自己和三营战士们的战斗业迹,就没有他这些作品。巴武尔章、莫梅什、乌雷上尉(恐惧与无畏书中主人公)说:“在战争中,我读到过一本书,这本书不是用墨水写的,也不是用铅笔写的,而是用血写的。”正因为战士们用血写了出来,我们才可能再誊一点点下来,印在纸片上。而李文波营长之所以值得“表扬和学习”的,乃是他并不假手于人,却自己动手来写,写得很多,写得很好的那一种“写作的精神”。
作为一个营长,也是战斗员的李文波同志,同时又是模范通讯员,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在人民的军队里才可能出现,因为这个军队的每个成员时时刻刻在想着怎样才能更多为人民服务,更好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的功臣。我们的部队是无敌的,我们的文艺领域是广阔的,前途无限!
预祝李文波营打更多的大胜仗,然后在文艺苑囿内也开出他繁盛的花朵。
四七·六·十四
于安阳城外某村


第4版()
专栏:

  文艺战线上的新武器
艾炎
军政大学参观团带着幻灯组到前线轮流放映幻灯,他们一行转了好几个部队到达安阳前线人民解放军某部,这个消息传出后,战士们都在期待着这个新鲜的玩意很快的放演出来!
幻灯组是由七个同志组成,其中两个同志专门担任绘画,别的同志管理灯光和音乐等工作,他们每到一个部队,必须增加一些新材料,从绘画制片到演出过程,事情就够多了,由于大家有机的配合,每次都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他们在这里住了两天,首先进行搜集材料,然后赶制出五幅新片子,共画了八十多张画片,并放映出来了。这个数目字相当的惊人,表现出他们高度为兵服务的精神,值得每一个美术工作者来学习!
在二十四日的傍晚,银幕挂在广场上,各个单位按着指定位置坐下,大家注视着这块雪白的银幕,一声哨响,音乐声就抑扬起来了,随即放映出人民解放军斗争简史。说明员用着响亮的声音解释着,从红军到八路军的生长发展与壮大的过程很生动的放映出来,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二十多年来艰苦奋斗中,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而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支强大队伍,给了每个同志一个深刻的印象。接着演出自卫战争中的杨庄战斗与李治五的英勇事迹等片子,尤其演出后方群众的贺功,战士们特别感兴趣,当时掌声雷动,大家都感到为人民立功多么光荣,不特上了报,而且上了“电影”咧!
幻灯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反映目前一切实际问题,它的表现手法,用画片通过光,配合了音乐而传达给人们,它虽然没有戏剧那样真实,但在及时的反映,机构的简单,切合实际环境和条件,而且使人感到新鲜,却为一般戏剧所不易做到,如果用这种表现方法,用到上课与娱乐结合起来,它会起更大的作用!
记得四三年我们在太行区文教大会上试验过放映好几次,曾轰动一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到处都来要求我们去放映,可惜没有继续被重视,只昙花一现,就烟消云散了。今天军大已经掌握着这个武器,而受到广大战士们热烈的欢迎,听说各个纵队也准备搞起来,这是值得大家提倡的。希望这个小东西,会跟着这种风声能发展与普遍起来,而成为文艺战线上一种有利的武器!


第4版()
专栏:

  军大的幻灯在前线
柏桦
五月,就在这个捷报频传的红五月里,经过徐副校长等再三指正与补充,在李主任亲自率领下,随着参观慰劳团的奔赴前线,军大的幻灯就在各个部队中放演开了。
一路,在各团各旅演出中,全组七八个同志,都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只要是部队在频繁的战斗中,能抽出时间看,并欢迎看,全体同志就不管行军数十里,身体再疲累,也一定坚持着尽全力出演。大伙儿只有一个希望,只要幻灯能在英勇奋战的指战员中,能获得一些批评与纠正,这就是文艺工作者最大的荣幸,而幻灯如再能使战士们受到感奋与欢欣,这更是我们同志们在“为兵服务”的过程中,最大的安慰与鼓励。
如在九旅的一次演出中,行军到达目的地时,队伍已经开过晚饭了;但旅里要求演出,并提供很多英勇战斗的事迹,要尽可能在幻灯上得到放映和表扬:如神勇的炮兵,巧计捕捉俘虏的侦察员,出入枪林弹雨的医务人员……都需要添入画面。但这么仓促的时间,这么丰富的内容,又怎么处理呢?以前,整套“中国人民解放军斗争简史”的创作,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无论构图,着色,透视,线条上都是较为细致,经过反复考究的,而现在三两点钟时间,演出准备工作还才动手,即刻画下的东西,又怎能表达完整而成为艺术作品呢?——这在习惯于学校情况下的美术工作者,特别是在这么忙迫的时间约束下,确实是难于对付的。
负责乐队的韩永敏、韩廷佐同志赶忙剪制着影片、纸框,并在画片上搽油;寒风同志迅速去交涉演出场子与准备家具;王务本同志熟练的检查与试验着汽灯;绘画的孙凯宇及田未明等同志,更是聚精会神,竭尽全力,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来开始制图,动笔画将起来。
五幅,六幅,十幅……的画面出来了。担任说明与组织材料的同志,连忙记忆着每个故事,人物,年月,大体的经过;饭凉了,大家也没有心思去吃它。七、八个人一条心,在一个全心全意为兵服务的共同信念下,发挥最高的智力;与火线指战员热切的心情相结合的要求,已经提供给我们了。
这个精神,一直继续着,在三纵画“何德法班”,“史玉伦班”……等,两天之内,用心地赶完了一百多幅图画。第三天,这些新增的数十幅英雄图画,和“人民军队斗争简史”,迅速地在数千个热烈的观众的面前,出现在银幕上。
多少负责同志都惊讶了:“你们灵活的组织与工作速度,真像是机械化!”“这么少的人,又唱歌,又放映,又说明,还有着那么好的悠扬的中外乐器的伴奏,与叙述时代和故事的歌声,说明员又清脆的加以讲解;这,在艺术为兵服务的形式上,恐怕算是最神速的轻骑兵!而在没有条件放映电影的今天,大家看着画片就像看着有声有色的电影一样。”……
当幻灯赶到二纵出演时,旅政治主任更筹备了一次座谈会,并且宣布:“我们已准备将幻灯内容的提纲,召集营教导员研究,普遍在部队进行几天关于我军这部光荣历史的教育。演一次幻灯,真比上一星期或半月的课还强的多!有的干部对于部队历史,既知道得太少,又说不出来;就是亲身经历苏维埃、抗战、今天爱国自卫战争阶段的老干部们,也因公忙,或不够全面,而不能完整地道出解放军生长史;而这一幻灯的演出,便使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使大家自然而然的学习到很多东西……”。
在军区放映时,警卫团一位刚解放过来,而曾在反动派“人民服务队”干过的同志,更感叹地说:“电影上的‘何梅协定’可说的真对!而我在那里糊干时,可就从来没听说过。”
“咱们反攻一定有办法!”在八旗战士们讨论“五一”社论的会上,许多战士们例举着幻灯的内容,大大展开争论:“你说将来蒋介石逃跑,咱们追击时,没兵舰过不了长江、黄河!?那么,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金沙江、大渡河,又是怎么过来的!?那个时期的红军,比现在人、枪还差的远哩!那时打胜仗,今天还怕个鸟!”
“妈的!好好的立功!电影上孟祥福立功那么高明,全村庆贺,咱们将来也打回四川、江西去!大反攻还立不上功,那我就不算人!……”
从这一月来的普遍反映与检查中,幻灯工作者的态度与作风,是钻到“兵”里去了,需要再钻,更钻,而群众则是欢迎、欢迎,更欢迎的。
×纵、×纵,在首长关怀与倡导下,来学习这形式与抄录内容的,已经是不少了。接着,×纵的同志们也赶来对我们提供了许多对幻灯的改造的意见。
军区穰、陈部长是更殷切的要推广它,并帮助我们在内容上作了不少充实与订正。参谋处也正告诉“幻灯组”赶制“反坦克”及许多军事训练的材料。“爱国自卫战争”的那部幻灯片子,在陈部长亲自起草,并准备召集研究的条件下,其军事、政治内容将更形丰富了。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半月以后,那部片子将要带着新的内容,又要活跃在火线上英勇将士们的眼前了。


第4版()
专栏:

  来信之一
营长 李文波文联诸同志:
(上略)……我是××部队××团×营的营长。去年曾写过《王贵得当了副班长》、《血染的通信班》两个小战斗故事,自发出后音信皆无,可能是丢了(编者按:未收到该稿),后来就没有给你们写过信。现在我已经知道那是自己的不对了,下决心纠正那种对文化园地不关心的态度。可惜我关心这块园地的本事,也不过是个白看者,我能对它有什么供献呢?我是一个工农出身的大兵,过去只上过一年小学,不过我还好,有这样一些长处,就是爱看,看过爱读给旁人听,同时胆子还不小,决不怕丢脸,敢写,还爱向人学习。举个例子说罢,一九四一——四二年,我不断和王春同志通信,他在信上教我标点符号,写稿格式,以及文法等,那时我是个半文盲,可是王春同志就是那样耐心教导我(不知他是否忘了这个不见面的老学生)。今天又有曾克等同志仍是那么耐心帮助我,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了。
的确,自卫战争以来,新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是写不完的,甚至也说不完,每天都有动人的事情!可惜部队中是没有很多人记载和保存的!我对这种现象是很难过的。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如记者团、边区文联能有同志经常到部队中走走,我真替战士们感到幸运啊!第一次信不多写,再谈!


第4版()
专栏:

  来信之二
先锋剧团 石岩文联负责同志:
(前略)我觉得我们的音乐工作光靠这样不定期地向下面征求一番,是种临阵磨枪的办法,赶不上需要。因为前方将士每天做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绩,而我们的歌颂却远落于他们之后。为了从积极方面来检查改进这一工作,我建议:
一、今后应有组织的了解我区过去老的音乐工作者有多少?现在新起的有多少?和他们建立联系,在帮助的原则下互相吸取经验,大胆地,大量地鼓励创作。
二、号召音乐工作者,到部队、农村中去,特别是到自卫战争的前线去,学习体会兵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需要。坐在机关里搬作曲法,或老一套的凭空想,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因为今天已不单是技术的问题,首要的是看和兵和群众的思想情绪结合的如何,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与体验的深度如何,有了这样的体验,再加上技术、思想的结合,作出的歌子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起码是有那个味。
三、和各部队的、地方上的、学校的,甚至已做了别的岗位工作的音乐工作同志取得联系,特别是和部队上的同志们,征求他们在为兵服务上有何经验和创造,搜集成子,传播交流出去。
自然,我们音乐工作是有成绩的。假如否认了这好的一面,那这几年的音乐工作是怎么做的,就无从说起了。但是,缺点我们也应坦白承认,特别是我们自己相互之间的联系太少,一般地说,过去军队上的,地方上的音乐工作者,只有在开什么大会时,才见见面,谈谈,交换些经验;但会后,又互不交流,互不联系了。所以今后应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向群众学习,在自卫战争胜利的反攻前提下为兵、为人民实际做出一些成绩来。
这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也是希望。希望有机会我的意见能和大家见见面。


第4版()
专栏:

  来信之三
连云山文联负责同志:
阅五月四日人民日报刊载文联征求新歌事,非常拥护,接着下栏就有所议论,所说歌要雄壮,齐唱节奏,很好。尤其是《前方来信》其二说“歌集十三首,第一,义勇军进行曲,第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他虽是新的,但不如旧的吃的开”,的确不假。“打他一个歼灭战”歌不在此例。阅报后,使我放心不下的是歌的长短问题竟未提到。
一天下午,战士们正在打棒球,做丢手巾游戏,有个教过歌的宣传员来了,战士们一围而上,嚷着“教歌,教歌”,他立即给他们教了一个短小的歌。一个年青的战士小伙子告我说:“缺者为贵,有唱的就行。”大伙唱劲虽不大,但总是唱起来了,可见需歌之急。
战士们需要的是雄壮、有力、短小、精干。如《我擦好了三人枪,子弹上了膛》,《军号吹战鼓响》,这一类歌。前者雄壮有力,歌词较好,后者全歌六句,二十余字;反之有些歌子,因其拐湾处很多,战士们没工夫去在哼哼里寻味。凡犯有拐湾多而松,尤其是长的毛病的歌,其流行颇费事。对此类歌,战士说:“歌还不错,就是有点洋味,咱心笨一时记不住。”可见其流行不开了。
既长而又松劲的歌,大家不愿唱,不爱唱,和没有一样。以上个人意见,请考虑,注意。


第4版()
专栏:

  通讯报导工作改造了人
方德
在李文波营里我听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说明了我们的通讯报导工作改造了人。
姜浦成刚从邵耳砦解放过来,总想偷跑回家,还秘密活动和他一同过来的六个解放战士,一块开小差。后来见到自己连队的英雄里也有解放战士,也上了报,他在诉苦运动中说了一句真心话:“中央军那边是官富民穷兵该死!”这段话在战地报上登出来。他说:“我在中央军干了七年没有见一个当兵的上过报,八路军真不埋没人材,一有好处就上报啦!上级还说我进步了”。他把这张报纸拿到班里到处念。接着又提拔他当了互助组长,更加起劲干。打金乡两枪毙两敌,战王楼活捉七个俘虏,这又上了报并提成班长。
豫北战役某次战斗中,石明三跟了大车行李留在后面,理铺草的时候在席子底下发现了一支手枪,他心里欢喜得跳起来,这回又该记功上报了。再往后一找,又发现了有一条皮带,一个小红毛衣,他想:“这东西留下自己用罢!”马上就穿戴起来,等他把枪送到教导员那里的时候,不仅没记功反而批评他犯了纪律,把小红毛衣和皮带没收奖给通讯员大头了。
石明三回到马号里躺着想:“我是老战士,也上过报,也当了模范……唉!”气的他忍不住向姚振青说:“我上报以后,马喂得多胖,还省了八百斤料,登报到现在永没犯过纪律。我疯啦,为什么贪图这小毛衣,皮带呢?!”营长李文波把从冀鲁豫日报剪寄来的石明三转变那篇文章,和二百元稿费都给了石明三,还嘱咐他说:“那会儿想不通了,那会儿请人家念念。”过了三、四天,石明三慢慢想通了,他又积极起来,除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帮助了别人。


第4版()
专栏:

  怎样教歌
太行一分区宣传队 宣珍业书
我们两人到“张飞部”一区干队去时,听不到他们唱歌,偶尔唱的也都是秧歌调。到了一个地方,没事就睡觉。现在有歌子唱了,而且很普遍,不论干部、战士、炊事员都会唱。学歌也学的很快,八天就学会了七个歌,其中有一个半天就学会了三个。快的原因,是这样:
一、鼓动起学歌的热情;不要落在别队的后面。
二、培养学歌学得好、快的骨干分子。表扬他们,让他们带领大家唱,选他们做文化娱乐委员。
三、不管人多人少,抓紧时间有空就教。走路时,休息时,总之利用一切机会。
四、发现难唱的句子,就特别把那几句多教几遍。困难解决了就好学了,学的人也有兴趣了。
五、解释意思,掌握节拍、表现情感、引起战士学习的兴趣。如教《运输队长蒋介石》歌时,我就带了简单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就像是蒋介石在我面前似的,他们学的有了意思,就忘记了疲倦,学的就带劲了。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教歌的人要耐心,不要性急,不要觉得战士“笨”,要有为兵服务的精神,才能教得好,才能满足战士“要歌唱”的要求。


第4版()
专栏:

  幻灯构造说明
孙凯宇
一、构造
(一)一般的结构
(二)镜头——用两个同样大的双凸镜(一个也可以,两个光强些,放大缩小方便些。)两个镜头距离越近映出去就越大;距离越远映出去就越小。
(三)伸缩筒——根据演出情况,决定放映大小,把镜头在乙筒内固定。以乙筒在甲筒内伸缩对光(镜头和画片的一定距离)。
(四)聚光镜与射光口——聚光镜是单凸的,凸面向汽灯,平面向画片,安在射光口后面。聚光镜要能容下射光口,就是聚光镜的直径和射光口的对面直线相等。
(五)放热筒——四百支汽灯燃烧的很热,必须装水放热;否则就会烧坏。水烧热了不要紧;我们有时演三、四个镜头,水将烧沸,但因蒸发,和不断的添水,经常保持水满,所以没有关系。
(六)画片——片框宽窄要与“画片轨道”吻合;不前仰后合,上下乱动,要能灵活推动。画面直径与射光口同,并且要恰恰对正。画片与镜头的关系:是能把画面全部映入为标准。它俩的大小比例,尚无准确计算。我们现用的镜头直径二寸;画面直径也二寸。画面的大小要以找到的镜头决定。方二寸的画面画起来已感吃力,最好是大一点。
二、材料与做法
基本办法,是土材料,土家具,造土玩艺。所谓镜头,不过是两个取火用的火镜而已。在农村并不难找,买也容易。聚光镜在火车站上可能好找,只要是一个大单凸镜就行(不要它也行,只是光弱)。反射镜可用光亮的洋铁片捏弯。另外都是用铁片子煤油筒铁瓦都行;越厚点越好些。计算精确以后,找个锡匠来,加以具体指导(必要时亲自动手),就可以做起来。做的时候一个主要经验是:反复的试验,再试验!画片、汽灯全套在一起试验;一次再一次地从实践里会发现比我们介绍的更正确更细致的许多问题。
三、制片
(一)片框——厚纸、三合板……等等都行;以硬、平为标准。尺寸要依照机器。现以我们的为例:先切成三寸宽二尺半到三尺的长条,然后用尖刀刻成二寸的方洞。十个一连。上下的边与方洞间隔都是半寸。画片就贴在这方洞上。
画片——用石印药纸画成。打铅笔稿用橡皮擦都不妨。用的颜色要能透明。着色要重;拿起来对着阳光(或灯光)看,觉得适宜就行。映出去和对阳光看,色彩上是没有差别的。除了小片外,可以用些长片(一尺到二尺),如军队行进,扭秧歌等。移动起来或前进或后退扭起来倒也和真的一样。画完以后贴在片框上。长片最好贴上再画。画完了贴容易不平。每次演出以前都要涂油(小麻油、豆油等),否则不透明。
四、演出
把机器放在距银幕七步到十步的方桌上;机器前端支高起来,斜射出去。这样可以放映得高些,以便后面的观众看得见。汽灯最好做个架子固定在机器上,用人扶着也可。装卸片子的两个人坐在机器两旁,把片子倒插在轨道上,随着乐器的伴奏,放大五十倍的画片就在银幕上出现了。(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