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这样的宪法人民怎样会承认?
周建人
周建人先生,鲁迅先生之弟,现在是大后方的民主人士,抗战期间在大后方坚持抗战,抗战后则极力主张民主,从这篇文章,不仅使我们了解他对国民党宪法的态度,并且使我们听到了今天大后方人民的呼声。
——编者
政治协商会议是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共同组织的,全中国人民当然认为合法的、民主的会议。由这会议产生的各项决议,自然也被认为合法的,而且必须遵守。所以照政协的程序做去,是唯一的合法的道路,不照这程序做去,便是违法。这是非常浅近的常识,无须多讲。便在日常生活里,少数个人之间商办一件事情,如事后一方面不照协定做去,亦大不可,何况在建国这样的大事情?既经由协商而成一种协定,便是以后一切行动的法律根据,舍此还有什么合法的路子?
但不知道怎样一来,(表面上单见马歇尔往美国去走了一趟以后)一切变了式样,舍去政协这唯一合法、民主的路不走,却忽的一来,好象魔术登台一样,把建国大计的严肃事业,立刻变为幻弄手法的儿戏了。中国的人民当然是不肯抛弃这庄严的人民立场的,为了要求生存,要求进步,岂能看看变戏法以为满足?因此从魔术似的变化出来的一件“物事”,说它是“宪法”,人民大众是不会承认的,必然争先否认它是宪法,许多人民团体已经登报否认了。
因为人民所要求的是实际的民主,人们要吃,要穿,要房子住,要有权讲话,自己有权选出信任的人们去做各种事情等等(这里不及细说),绝不是只要一纸空文,空头支票,或者比方墙上登着食品的广告,自己却饿倒在墙脚下,这样的生活是没有人会满足的。而且中国人民现在世故已深,经验已很丰富,不容易再上当的了。人民需要实际民主,也就是要拿到能够实行民主地生活的权柄。这事情不象美术的鉴赏,只要挂一幅画或贴上一张花纸,看看就可满足的。因此不由政协程序片面制造出来的“宪法”,大家不会承认它。即是完全跟政协宪草一样,或者比政协宪草更其民主,人民也不会承认。因为人民坚决反对由一部分人包办,代谋,而且这的确不是可由别人包办代谋的事情。
不过有些过于“忠厚老实”的人们,头脑里还充满着拜物教思想哩。好象宪法的条文一经写成,通过后,便会发生一种力量,天然会有约束的能力似的,忘记了事情的好坏还须要有血肉的人去做才可以,空文是不发生效力的。这一些人遂以为有一部虽然不大民主,只要近乎民主的宪法,比没有总好一点。有了这一个东西,至少总可以拿来作一种依据,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另有一些人觉得“升官发财”要紧,与人民已经脱离了,如果弄成功这样一部“宪法”,就有机会做官,或有地皮可得,那么便是拜物教的思想亦不需要了,他们是会赞成这种“宪法”的。这些人,对于民族权利怎么样?即主权送掉没有?人民权利怎么样?即人民生活得下去吗?都是不去过问的。我还要请那些希望只要有一个民主的宪法就渐能实现民主政治的人们,看看法学家张志让教授的谈话,可以得到不少的警惕。一月一日的联合晚报上有云:
“复旦大学张志让教授说:‘这次通过的宪法与政府提出的草案,大致相同,但与政协的决议比较起来,不合之处很多,特别是关于行政院与立法院之关系,中央与地方之关系,国大问题与人民自由之限制问题,这四项尤其重要。所以要说这部宪法是根据各党派与社会贤达所主张的,事实上不是如此。’”
张教授明白地说明了这一“宪法”,与政协的宪草“不合之处甚多”。它事实上不是根据各党派与无党派人士所商量的宪草的。有不少人,却在这样的误信。
又最近,政治学家张奚若教授对联合晚报记者胡笛先生关于“宪法”的谈话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议论:
“这部宪法与实际政治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现阶段国民党玩实际政治的一种把戏,上海人有一句话:是一种新枪法,是一年来公开斗争的一种新枪法,无关宏旨,这是国民党应时而生的文章与花样,在中国人的政治演变上只是一个小节,高兴看固无不可,不高兴看,也没关系。”
如果这样的说明还不够,更可以参考一下别的事实,看看苗头,有无民主的气象呢?
一、正在开“国大”,通过片面“宪法”的时期中,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联合晚报上说:上海市警察总局发出第一六四八三号训令,禁止约五十种杂志及书籍出售。
二、这种“国大”闭幕后三日,即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联合晚报上说:重庆有二十六种刊物被市府取缔、查封。
够了,其他不必再抄录了。从这二则消息来看,如果通过“宪法”,真要实行民主,为什么一面“制宪”,一面要加强压迫言论自由,取缔刊物呢?是不是正在通过“宪法”之时,及既通过以后,必须严厉镇压言论自由的呢?是不是不这样做就不民主吗?这种不民主的情形表示实行“宪法”之时,会忽然霹雳一声,遍地民主的吗?
没有人会相信人世间的民主政治是这样“奇迹”地出现的。
还有,马歇尔的《离华声明》中也讲到这种“宪法”,而且说他是“民主”的。他不支持亲自参加的政协道路,却赞成违反政协道路产生的“宪法”是“民主”。他说:“国民大会业已制订一项民主之宪法,其中主要部分均与去年一月各党各派政治协商会议议决之原则相符合………”。文句是很巧妙的,令人看了不易捉摸。一则曰“主要部分”,再则曰“原则相符合”。看去好象在说很相符合,也象不大符合的。马歇尔的努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使中国人相信过去认为他们能帮助中国政治走上民主道路是错误的。
只要看他虽一再指摘国民党政府里的有势力的反动集团,可是事实上美国政策却始终在帮助这一种集团。而且他公然称赞通过的这件物事,说是民主的宪法,实在不解。马歇尔说他的发表这种声明里得不到什么真相,可能使真相反而模糊(他叫人把不民主不合法的“宪法”当作合法与民主来相信)。
(转自上海群众杂志第十四卷四、五期)


第4版()
专栏:

冀鲁豫前线文工团
总结部队歌剧经验
军区前方政治部文工团和某部文工队于日前总结部队歌剧经验:该团自自卫战争以来继续致力于部队歌剧的发展,认为这是部队剧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它吸收了京剧和地方剧中音乐舞蹈与戏剧相结合的长处。这种形式多少年代已为群众所熟习与喜爱,而在目前条件下,前方演剧都在广场野地,每次演出都有几千农民出身的战士为主的观众,因而它又克服了“五百观众看好戏”,需要花好些时间去布景的话剧的短处。
他们对部队歌剧已有新的发展与创造,在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上,已远远的脱离了“话剧加歌子”的初期状态,已经由农民艺术的秧歌形式发展成部队歌剧了。如最初演出的《一家人》完全是秧歌剧,后来的《两种作风》许多地方已经由秧歌调逐渐改成适合于剧中人物的部队气氛的歌词和曲子,由秧歌步法改成普通的行军步法,和军营动作有了进一步的谐和。现在创作的“挖工事”则定全是雄壮跳动的表现出部队集体完成任务的欢悦,和集体战胜敌人的意志和信心。虽然还采用了秧歌中的穿花,但已经完全是军队挖工事真实动作的舞蹈化。最后的退场步法则是用并列纵队的跑步。打击乐器开始被强烈地引进歌剧里来。“王克勤班”最后一场是以强烈的打击乐器为前奏的。在全剧过程中用军鼓表达紧张,用大锣和小堂锣表达雄壮,并和舞蹈配合起来。
他们吸取了旧剧中许多经验。如起唱前的“叫板”取消了,就会使人感到唱的忽然提不起感情来。在部队歌剧里,便在起唱前使用有节奏的对话,或唱前唱一段曲子。如“军民一家”中老汉回答媳妇一个“诺”字之后,才起唱“揭开八路军的锅,倒进老百姓的菜………”。老汉说了:“同志们都回来了”,才起唱“快快洗脸………”。他们采用了旧剧导演手法,场面则采用了电影上的特写镜头。但反对了旧剧中的老一套,如全剧只用一两个曲子,不能表达出各个人物的感情,歌词能用七言,不能表达各个人物的动作与步伐。他们把快板改成用器乐曲子伴奏,发扬了联政宣传队在这方面的创造。
在作曲、音乐、舞蹈、戏剧的结合上,他们处理了比较复杂的问题。作曲者需要训练音乐队和演员的演唱,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作曲者成为不可缺少的导演者,戏剧导演者必须熟悉音乐,如器乐和歌唱等,训练演员能够与乐队搭上钩子,并使作曲者和导演在业务上合作。导演在业务进行上采取了群众路线,事先用图在案子上,用豆子排戏。使演员了解导演的意图,和了解自己歌词动作与位置的联系,然后演员回去自行研究,向导演提供排戏的意见,时常使剧本、曲子、与导演计划更趋完善。


第4版()
专栏:

延安之战
范布列斯 作 汪溪译
这篇文章发表于一月四日之密勒氏评论周报,作者履历不详,文为节译。这位外国人,对中共战略战术的了解,比陈诚高明何止百倍,在陈诚吹牛以前两个多月,就已把他的牛皮戮穿了。他指出不死守一个城市,是会更加有利于“达到歼灭数量占优势之敌人之目的的”。由此可见,延安虽撤退,不会在真正了解中国情势的中外人士心目中,造成若何惊异和错觉的。
——编者
进攻延安的序曲,已于十二月十三日奏开了,但其节拍是迟滞的,这是由于下列的原因:第一,仅以有限的十万兵力向一组织极好、武装很强的地区进攻,是太危险了。第二,国内及国际舆论的反对,想扭转舆论有利进攻是需要时间的。第三,中共部队在十一月份的反击,警告了国民党军队,使他们更加小心。除非是他们找到其他更好的方法,制止中共军之反击,否则,大规模的进攻延安只会增加延安人民之愤恨,使他们更坚决地抵抗到底。
此外,中共十一月份的战役攻势,改变了战略形势;特别是阎锡山指挥部在晋西的全部崩溃,使中共军在陕甘宁、晋察冀,及晋冀鲁豫边区取得全国运动之自由,因而减除了东侧冀对延安之威胁。
在此种情况下,延它之争夺,将决于双方力量之对比。国民党指挥部原来的战略计划——从三面进攻,同时并进——是很难实现的。目前之趋势指明着,国民党之最后一计,可能是一个突然袭击——用降落伞部队或骑兵,或可刺伤边区心脏之延安。显然,这类行动,对于一充满了坚决保卫者的地区,是得不到任何好结果的。
那末,延安之争夺战,可能象斯大林格勒之对德国法西斯一样,成为此次战争之转捩点么?
我个人认为,中国内战,全局变动之时期已近在眼前;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此变动不会象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或凡尔登一样地发生于某个城市之保卫战中。因为,中共虽确知他们与国民党军立于同等的地位,他们还将继续着自己类型的运动战以摧毁敌人。中共也善于阵地战,四平街之役,即一例证,但运用此战略对付火力较强的敌人,是不能达到歼灭数量占优势之敌人之目的的。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出,中共不会单独在延安进行一次对国民党军有决定意义的歼灭。中共必将在各地区集中优势兵力,以打垮敌人。


第4版()
专栏:漫谈

“赌咒永远大家照办”些什么
伪宪真事对读录之一
东方漫
蒋造伪宪一百七十五条,明明是又臭又长的脏婆娘的裹脚布,却偏要在上面绣些“民主”、“自由”、“自治”、“平等”的花儿朵儿,幌在人的眼前,绕在人的脖上,叫你眼花缭乱、不闻其臭。专录条文,易被迷惑;一味反读,也感厌倦。其实就用他的词句,和人所共知的事实对照一读,也就其伪自明,简直连注解都用不着加的。譬如拿它开宗明义的冒头来说吧: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
什么“全体国民”、“中山遗教”,老百姓听了十八九年,早已懂得是鬼话,连对读也不必了。只拿后半四项制宪目的来比照一下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前后发生的大事,就发现这实在是极富刺讽意味的一套总纲。试列举如下:
“巩固国权”纲:
第一目:一切国权,整趸批卖的蒋美商约签字。第二目:尚嫌卖得不够“巩固”,又订《蒋美航空协定》。第三目:美兵在北平大街,强奸女生沈崇。第四目:美军决定长期囤驻青岛。第五目,第六目………不胜列举。
“保障民权”纲:
第一目:上海摊贩数千人为上海市政府驱打监禁。第二目:朱学范逃亡香港被刺。第三目:重庆学生因爱国宣传被打。第四目:梁仁达提倡爱用国货被杀。第五目:新华日报,群众杂志、民主报……被查封迫停。……
“奠定社会安宁”纲:
第一目:动员两百师,进攻解放区。第二目:抓丁征粮,鸡飞狗上墙。第三目:西康夷民抗战,各省数十万民变。第四目:放黄水淹七百万人。………
“增进人民福利”纲:
第一目:工潮遍地,工资以一月指数为准不得上升。第二目:蒋中正手谕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掀动黄金潮。第三目:物价陡涨二倍半。……
蒋介石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说:“我们实在没有一天怠忽我们实行宪政的准备”。真该谢谢他对美国主子和四大家族的忠勤,单只这行宪的准备就把我们全国人民卖到剥得快成骨头架子了,真个行宪,可就连骨头灰也要让他卖把美国做肥田粉。就这,他还要我们“赌咒永远大家照办”(永矢咸遵)呢!


第4版()
专栏:

上海人的政治倾向
蒲军
要分析今天上海市民的政治倾向,一般的说是更左了。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可分下列几类:
第一种人,特别是工人,以及进步的学、商、文化人、自由职业者,他们从传说,从自己的故乡,从书本上,从报章上以及从历史上的经验,认识到中共的伟大,更身受国民党血腥的黑暗统治,两相对比与对中共的拥戴更热烈了。上海的《群众周刊》(中共机关刊物,现已为蒋政府勒令停刊)销数占杂志界的首席,即为一证明,这种人“天天的激增着,而且从全市人民的比例来看,是一个较大的数字。
第二种人是中立人士,多半为中上阶层,他们对于中共过去有些成见(受国民党宣传影响),但自下早已动摇。这样的人在上海很不少,他们的表示是:“咱对中共不能作任何断言,待将来看到事实后再谈。”然而谈锋一刺到国民党,他们就根据实际经验,立刻会说:“那!不用说了,简直是狐群狗党,经汉奸还不如!”
第三种人是较少数的,他们由于历来受统治者的欺骗,所以悲观失望,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更因受到国民党的欺骗宣传,认为中共也不行,但是对于国民党则认为“坏的无可再坏”,这些人在看到许多事实后,就很容易去发觉了自己认识上的半斤八两是错误的。
只有极少极少的反动分子,特务狗腿,才是坚决反共反人民的。
可以说对中共的态度总有各种不同的表示,而对国民党的认识和态度,则是一致的:“坏到不可再坏!”
民主同盟也因其能与人民一致争取民主和平,所以虽然战后才与上海人相见,其地位与威信已大大提高了。
一句话:国民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威信,正与他的财产成反比例,一方面是“日进万金”,一方面却是“一落千丈”。


第4版()
专栏:

前方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食粮?
郭竞仁
某纵队一般干部对时事文摘的文特辑很感兴趣,时又特辑中许多材料大部份是蒋管区民主人士的言论,他们骂国民党蒋介石骂得理直气壮,他们叙述了我们根据地很多看不到听不到的事情。他们写的文章是各种形式的论文、通讯、诗歌、打油诗、短评等,而这些却是我们解放区文坛上所缺乏的,所以适合干部口味,又大大提高其胜利信心。关于小说以《恐惧与无畏》最受干部欢迎,《人民是不朽的》次之。关于《恐惧与无畏》,纵队党委曾作了决定,号召干部必读。记得我们去二三部队帮助工作的时候,雷首长在干部会上强调提出学习这本文件,各团党委也都下达了这个决定。六七部队一营副政委李克同志读了之后,再去排以上干部中去集体读。三营营长王得胜同志对我说:“我已读了一遍,还要看两遍。”…………由于部队中许多干部的要求,并使一般战士都能明了这本书的内容与意义,平原剧团有的同志现正想试验把《恐惧与无畏》编成剧本演出。
为什么《恐惧与无畏》这样在部队中受到欢迎呢?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部队正在严整纪律,这本书中在这方面的内容对我们部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二、书中所写的红军部队,是一个新部队,十三个月之后竟变成主力,这一点与我们部队的现状有些相同,我们部队的新成份很多,干部发愁的是:“打起仗来新兵怎么往上带呢?”读了这本书后,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信心。因此我建议继续多翻印这样的小说,给部队更多的供给对于工作战斗有帮助的文化食粮。


第4版()
专栏:

前线的图书宣传
齐语
冀鲁豫前线野战政治部宣传部人民画报社,印制各种彩色画片及毛主席肖像,分赠前方指战员。第一幅为毛主席美术照像,分一寸及二寸两种,在彩色花纹上面并印有“为人民服务,戒骄戒燥,再接再厉,再心同德奋斗到底及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的工作作风,灵活的战略战术”等毛主席的名言。第一批一千二百份已于三月十七日发出。第二种为明信片。第三种为木刻彩色画片。画片的第一幅画着三位骑马的英雄,下面写着:“太阳红来花更红,互助立功当英雄,红马白马大花马,功上加功再加功。”第二幅画着战士攻城情形,“炮打城头一片红,三人互助一条心,我投炸弹你打枪,掩护部队往上冲。”第三幅是:“满天尘土满地草,打得敌人无处跑,你捉俘虏他缴枪,我来扛上迫击炮。”某部野政宣传部美术组艾炎等同志在部队整训期间,深入前线某部队,创刊整训画报,以墙报形式上连队上张贴展览,画报内容包括了整训英雄、伙夫及卫生员的活动速写,画面涂以彩色。他们并亲为战士们讲解。许多连排的干部因文化水平较差,不能看报,但对于描写士兵生活的彩色图画颇为欢迎,此类图书墙报之出刊,对于前线野战部队战士们的文化生活将大为提高。


第4版()
专栏:

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编辑同志:
近些天来,气候渐渐热了,在我们屯留五、六区,发生了时疫传染病,现已流行开了。得病的人头痛四肢发凉,往往上午起病,到半夜就死了。我们这边的群众医院已经出了布告,希望大家注意卫生,防止发病,如见有人得了这种急病,要马上赶请医生,旁人不要到病人家去。我想,以后天气越来越热,传染病一定会多起来,希望各地都要注意防疫工作,各县卫生机关和部队机关团体中的卫生部门,能经常注意这件事,如发现什么传染病,赶快派医生去治疗,并把治这种传染病的办法和药告诉群众,广为传播,以保护我们军民的健康!
读者陈长有
陈长有同志的意见很重要,展开卫生防疫运动,已经事不宜迟了,我们希望各卫生部门,各机关、学校、部队,好好组织推动,使这一运动做到切实、普遍与深入,只有使群众都能很好的行动起来,才能作到有效。平时好好扫除清洁,讲究公共卫生,必要时进行种痘或防疫注射等,都很重要。另外,我们还希望医药界的同志们,踊跃寄给本栏防治各种时疫的办法与良方,以便公诸大家,俾益社会。
——编者


第4版()
专栏:

禁止“点山”、注意造林
编辑同志:
黎城四区一带大山上,近十来天,天天黑夜有人“点山”(即用火烧山上的柴草),夜间看去红又红,白天看去黑又黑。据中庄的群众反映:点山可没有好处,咱们翻了身,这些山就不再是恶霸地主等山大王所霸占的了,所以要好好建设山林,准备今后的大建设。现在点了山,火没眉没眼的乱烧,将来连烧柴、用的荆条等都没处找。所以我希望这种事情,能引起各地政府注意,最好禁止点山。
读者富群
编辑同志:
清明快到,植树也就快开始了。不过我们已经栽了几十棵,今天检讨起来,多是把别处长得很好的种树,连根刨起,移栽到我们驻房附近,这样不但没有积极的意义,相反还易移植死一些种树。当然这种现象不多,我的意思是植树要展开群众性的运动,大家都来动手栽,决不能只看成是少数机关、学校或部队的事,更不可把它当成一种栽花接木的雅事。同时植的树,最好是生产树,其次是能成材的白杨树、柳树或松杉等,这样才能有积极的生产建设的意义。
读者李士明植树造林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事,富群和李士明同志的意见,我们觉得都很好。刚才我们又接得平顺读者许俊科同志的信,说平顺三区有砍生产树(柿、杏树等)当柴烧的现象,那样就更不好了,希望各地都能注意起来。
——编者


第4版()
专栏:

生产知识
种蓝的方法
武安县是种蓝种得很好的地方,下面是我记录一个武安老农口述的种蓝经验;以供各地种蓝参考。
一、种
种蓝的方法,下种籽是在清明后一二天,下籽时,先浇上水,过一小时,等到畦面的水渗入地下时才下籽。下籽后,立即盖上三指深的细土。再过六七天,靛籽便会生出芽来,这时,就应将原来盖上的三指深的细土,去掉一指半厚,让芽容易长出土面来。
二、栽
种后,等到靛苗长出离地面八寸高后,约在小满时节,便把靛苗挖起来移栽。栽时,要将靛苗的头顶端对齐(不是把根对齐),如将上面的苗头对齐了而苗根不齐时,则可把长的苗根卷齐窝在地底下,使将来靛苗的身子长成一样高,谁也不霸谁。栽的稀密,最好是一分地栽六百窑为宜。每一窑里可栽七八个苗子。栽上后,如天不旱,不用浇水;地面没有荒草时,也不用锄它。
三、上肥
上肥料的时候,大半是在入伏前的二十天左右,要在靛苗长的象扫帚苗一样大了,就是上肥的时候。上肥的办法,是用手将靛苗搬开,把肥料放进苗株的中间,一般种靛是用大麻饼的油渣子作肥料,最好的肥料是用牲口的蹄腕,因为牲口的蹄腕肥最肥最合的垫靛的滋养。上肥后,如天旱,就浇它一遍,如不旱就不用浇水。
四、割
什么时候该割,掌握这一时机最要紧。因为割早了,靛苗没吸完肥料,还没长壮,割迟了,靛的色气就干瘪了。一般割靛是在上肥后二十天左右。切不要看靛苗长的大小。须知靛苗的大小是没多大关系的,主要是看靛的色气的好坏。


第4版()
专栏:

介绍几种伙喂牲口的办法
现在咱们边区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翻了身,得到了土地,马上要下手春耕,牲口互助是一个问题,对此,冀鲁豫已有几种办法,特介绍于下,以供各地参考:
(1)帮牛腿,这办法在汉、范、观中心区最普遍,由一家比较富裕的户,拿出大部牛价,自己喂自己出粪,其他一家或两家(一般不能超过两家),拿出一部分钱,光使用牛力,其他不管。此法对没生产力的人家和人多的人家相结合最好。
(2)牛价大家均摊,各户轮流喂养。这办法的毛病,牛不容易得到均匀的草料,不大上膘(肥的意思),没有牛棚的贫苦家户,不能参加,如果牛喂瘦了,也容易产生互相瞒怨的现象。
(3)大家均摊牛价、由一家来喂养,只要这个牛不卖,喂牛的便负责,其他牛主户不出草料也不要粪,只是使用牛。这个办法适合于人少的和孤寡等与人多地多的农户相结合(与第一种大致同,不过是拿的牛价不等)。
(4)大家均摊牛价,一户喂养,各户送草料,不分牛粪,光使牛。这样大家对牛关心,使用也都方便,这办法的毛病,容易计较出草料的好坏。这法适合于干部和群众结合,群众喂牛,干部出草料。也适合于没有劳动力的农户,或者做生意的和有劳动力的农户相结合。
(5)租牛的办法。有牛户买起牛没有草料喂,可给没有牛的户代耕(去牛不去人)耕一亩地多少草,或粮食、钱均可。
(6)平均摊钱,有劳动力多的家负责喂牛,草由大家均摊,半个月中其他几户出三天的粪或六天的粪,负责喂牛者出十天的粪或九天的粪,作为喂牛的报酬。


第4版()
专栏:

人造乳的制法
用洗净的黄豆芽若干斤(多少皆可,以需要而定),将豆芽末稍之细尾巴截去,豆芽头及身用刀切碎,入净铁锅中,加水煮成浓汤(如稀面汤之稠度即可,愈稠,滋养力愈大),加入白糖或冰糖少许、海盐末少许,在浓汤中煮一两滚(这可将糖内之蛔虫卵及有害物煮死),盛出用口尝一尝,使豆芽汤甜咸程度略如人乳之甜咸程度即可。另外用一个净碗,将一个新鲜生鸡蛋在碗中打碎,用煮沸加糖盐的豆芽汤,冲入蛋碗中,边冲边搅,每冲的数量,以够婴儿吃一次即可(婴儿大小可酌情增减),每日吃三五次即行(如同吃人奶的次数)。吃此之后,如小儿大肠干结,大便太稠,宜一月中吃两三次菠菜末(洗净之菠菜叶少许切碎),用时将碎末加入豆芽汤内煮一滚,不要多煮(多煮则绿色生命素损失),初生的婴儿,可用小调羹舀(音咬)喂,不用“哺乳器”也能行。
有番茄时期,每月吃三次最好,制法与菠菜末同,这种人造乳,小儿可吃到三岁,七八岁的儿童当补养品也好。虚弱乳少的乳母,也可吃人造乳,或喝黄豆芽汤(加盐之浓汤),可使乳汁旺盛。不必吃鱼汤、肉汤也可。
人造乳比“牛乳”可靠,特别是乳牛有病或消毒不净,吃了有害;羊乳性热,婴儿吃多了不也宜。
(时敏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