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赖账奇方
东方漫
马歇尔既无法使中国人民不吵不闹,服服贴贴的做金元奴隶,而莫洛托夫偏偏非要逼着他对上次莫斯科会议“所达到的协议的执行情形”作报告不可。于是经过二十四小时的考虑,这位国务卿兼元帅,果然想出一个妙法来:“赖!”
“赖”的第一部曲是:“推”,把问题从会里推到会外。马歇尔好不容易发明出的理由是:“三国对中国声明,并非外长会议声明”,因此只能会外讨论。
这是典型的外交辞令,翻译成明白的话,就是:“虽然明明会是三国外长开的,声明是三国外长发的,但当场算账,实有不便,老哥,咱们还是拉个背场谈吧!”
“赖”的第二部曲是:“闹”,在国内是赫斯特一类的报纸狂吠反苏反共,在中国是下令蒋家奴才“爱国护权”。
美蒋满以为他们串通起来还能再利用这种幌子骗几个人。但一个上海小贩早已一句话戮穿:“的确自从美国货来了以后生意就没有了!”这话里才真是真情在爱国(不卖美国货!)护权(活得下去的生命权!)
“赖”的第三部曲就是:“翻”。不仅十二月十五的账可以不认,就是几天以前答应的可以会外讨论也可以脸子一变,大部推翻。
但是,马歇尔先生!外交会议上写下的墨笔账好赖,美军、美舰、美机、美弹在中国领土上写下的血账,却是赖不掉的。你说,近卫,东条可都曾赖掉过么?


第4版()
专栏:

向老范学习立功
——记模范炊事员范克宽同志
梅村
在事务人员大会上,一个穿着一身油腻衣服,红光满面,精神勃勃的老头子,微笑着,气昂昂地走上台子。大家把眼睛都看着他,他很自然地把拳头一挥,大声说:“别看我老了,其他方面不敢和大家比,咱们比工作!我老范不吹牛,以后看事实!”
这是才被大家选出的头名模范事务工作者——范克宽同志,我们军政大学校部五十三岁的老炊事员。在立功运动中我觉得应当把他介绍出来,让大家学学他立功的榜样。
一、“好好干”,“好好学!”
他常劝大家“要艰苦工作,忠心工作,安心工作。”他说:“为人民办事,就要这样。只要你好好干,人民不会亏你的,干革命工作,最有前途了!”他参加革命十来年了,(三六年从东北军过来的),从前和他一块作饭的同志,如今,有的当上士了,有的当司务长了,而他仍是一个炊事员,但是,他从来不计较地位高低,职权大小,他说:“革命工作,不分大小,只要干的好,一样受尊敬。”
要问为什么他老当炊事员呢?他自己有个很好的问答:“自己不好好学习,根本斗大的字不识一升,连个条子都开不了,怎能当干部?”认识了这一点,他对学习就重视起来了。而且常劝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小鬼们:“我老范因为学习不努力,不识字,在工作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你们年青青的,可要好好学啊!”
二、“艰苦的工作作风”
他虽然五十多岁了,但他的工作精神,谁提起来都连声称赞。去年夏天,他在校部当炊事班长。有几天,炊事员病的只剩下四个人了,而吃饭的人,大灶加中灶,却在一百六十口以上。他领导着四个人,早起晚睡,午觉也牺牲了。他亲手作大锅菜,中灶菜饭,和病号饭。来了客人,出差回来的饭,也都是他亲手去作。外带着还喂猪,担水……从早到晚,吹过息灯号很久了,他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四个人,都干的很起劲,把工作做的漂漂亮亮的使大伙的伙食没受到影响。后来,他到小灶工作。小灶客人多,他一个人做饭,更忙了。但他丝毫不嫌麻烦和疲劳,高高兴兴的,每顿饭都作得呱呱叫。学校搬家的时候,因为他年纪大,组织上决定叫他坐车走,可是他不坐。他说:“让别人坐吧,我可以走!”一路上,屁股没有挨到过车上。千把里路程,全是用两条腿跑的。他年纪大了,腿笨了,走起来自然是很艰难的,但是,他心里想:“能叫饭等人,不叫人等饭,无论如何。”这种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催着他的两腿,拚命往前赶。所以,虽然每次出发,他总得等队伍走好大一会了,才能将锅碗收拾停当,开始动身,而每次到达宿营地时,他却总是比队伍早到两点钟左右。首长们一到,水、饭都预备的周周到到,一点也不影响首长的生活。学校到新驻地以后,他在小铺当大师傅。每天,除作各种菜饭外,要炸十几斤面的麻糖,打二十斤面的饼子。三更起床,一起来,就站在锅边工作,一直到半夜才休息。饭,经常不能按时吃,大家都吃过饭好久了,他还忙着没吃饭呢。
三、不多下一两米!
他对我说:“真正对人民忠心,就要注意节约,爱惜公家的一针一线!比如学习的时候,不会写的字,先用柴棒棒在地上划,练会了再写到本子上,连一小块纸头也不浪费。”他作饭的时候,先计划好,不多下一两米,不多添一碗水,他说:“米下多了,吃不完,都糟蹋啦,水添多了,费柴火。”他未到小灶以前,小灶一天要烧一百多斤煤炭。他去以后,觉得那样太浪费,便想办法节省。首先改造炉灶,把炉条垫的前面高后面低,成斜坡形,使火容易烧旺;把炉条间,留上一指宽的缝,使烧不透的生煤块,不会往下漏;通火时,不从上面往下通,这样把生煤都通下去了,而从炉条底下,将烧透发黑乏炭,一块一块往下勾,不让一块生煤漏下去。这样一来,每天作同样多的饭,不用风箱只烧七十来斤炭。到小铺以后,仍然注意节约。每天一口大锅,两口小锅,从天不明烧到半夜,才平均烧四十斤柴火。
四、愿意在八路军里干一辈子!
他离开家十七八年了,出来时,家中丢着老母妻子,一直没有见过面,自己年纪又那末大,可是,他从来没想到要退伍复员,连请假回家看看的念头也没有。其实他家离驻地才三百来里。这次行军离家门不远,他也没绕回去看一眼。有的同志劝他:“老范,应该回去一趟呀!”他反而严正的说:“我今年五十多岁了,再干不了多少年了,革命事情还没干完哩!工作这样忙,还是工作要紧,回家是小事呀!”去年年底,他要求参加共产党。他说:“我在共产党的军队里十几年了,我知道共产党是一心一意给老百姓办事的,共产党就是我的家,我愿意在八路军里干一辈子!……”现在,他已经是一个终身为人民服务的,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第4版()
专栏:

杨主席种滩地
韩村良
某日傍晚,我到地里去种菠菜。忽见杨主席和他的警卫员在前面,边走边谈着他在河滩修整的那块地怎样耕种和种什么东西。警卫员说:“那块地该刨成沟,准备点南瓜。”微风送来了杨主席的声音:“不要光刨沟,把它统统刨一遍,地刨遍了土松,种什么东西都肯长!”
杨主席的地就在我们菠菜地的东南角,相距不远。只要抬起头,他的一切动作便都可清清楚楚的跳进我的眼帘。
他一走进地里,就很紧张而吃力的一块一块搬石头垒地堰。搬得热了,就把他前年从延安穿回的那件灰色土产呢大衣脱下来,放在自己垒好的石堰上,又继续搬起石头来。五十多的年岁,瘦弱的身体,为了支援前线,竟不顾公务的劳碌与疲累而仍如此积极的带头生产着。我感动了,连忙掏出照像机走向他,把他修滩垒堰的劳作姿态摄进镜头。
“是不是找我?有什么事吗?”杨主席一见我走来,便抬起来笑容可掬的问。接着他又说:“你看这地种什么东西好?”我和警卫员同时回答他说:“种南瓜、玉茭、谷子都可以。”他指着靠西边已经刨过的一长块说:“那是准备种南瓜的,这块还没决定。”说着就又从警卫员手中要过镐头来,一镐一镐的刨起来。
夕阳西沉时,当我撒完五大畦菠菜籽,往回走时,杨主席仍在耐心的修整着他那块新开垦的河难地。


第4版()
专栏:

吴满有乡八好汉参军记
张潮
劳动英雄吴满有,开罢延安县常驻议会回来,一路思量着县长在会上保卫边区的号召,左思右想,半路上就拿定主意叫他十八岁的老生儿仲贵去从军。回到庄来,单找四弟满银商量。满银是自卫军排长,争着要求报名;可是他是管家的,又是全家生产的领导人,经老英雄再三劝阻,只得罢休。这是十月末尾的事;到了十一月初,老英雄便在柳林区政府的备战会上替儿报了名,还向众人说道:“咱们区里的人要起个模范,多报些名。胡宗南打咱一锤,咱便给他两锤;”几句话,说的众人个个动情。会后不到几天,单吴满有乡就有八个好汉报名从军。
吴仲贵正在延安市完小五年级念书,区上开会的那天下午,忽接到父亲通知,仲贵原是个热心青年,这一看,正中了他的下怀。当即收拾行李,急忙回家。当晚老英雄召开家庭会,宣布仲贵从军。开头众人不免楞住,待老英雄把道理说明,仲贵和满银又在旁一唱一和,也就通过。惟有新娶的仲贵媳妇低首不语,会后有人对仲贵说道:“你该好好跟婆姨解释一番——”新媳妇在旁听见,满脸飞红,急忙低声分辩道:“用不着解释!我才不是那号婆姨女子!”仲贵回家后,天天走东村、转西庄,白日黑地找新战士拉话,也确实没在家里待过多少时间,村人见吴家有这样英雄老子好汉儿,又有懂事明理新媳妇,莫不众口赞扬。
除了吴仲贵,还有五个好汉就是:稍园梁贫农李月俊、苗养业,湫沟贫农刘二宝、刘建章的大侄刘大海、湫树塌的宋三。原来计划的六名已足了额。谁知后来蓦地又出来一个吴满有的长工(吴有三个长工,张生良,年纪二十七。此人十四岁上就在榆林当兵)他看不下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欺压士兵,第十年逃来延安揽工。今年给吴满有说好揽工十个月,已经做了八个月零十五天,这回看到主家的儿子和许多青年人报名从军,又跃跃欲试,无奈工期未满难以开口。在吴家枣园第一次开村民会号召从军后,就决心报名,当时凑巧有个报了名的宋三提出家境困难要求撤名。一天,乡政府正在讨论这件事,张生良竟跑来悄悄kē@①蹴了在一边听着,乡长纪发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不去受苦,kē@①蹴在这哒作啥?”张生良吞吞吐吐的答道:“我想当兵,看你们要不要?”乡长道:“要是要,不过要看你够不够条件。”“你说要些啥条件?”“赌不?”“不!”“喝吧!”“不!这号事保险没有!”“你为啥要当兵?”“好你乡长咧,年青人不去打蒋介石,谁去打么?!”乡长见他强壮又利洒,马上答应了他。张生良撒腿就跑回枣园征求老英雄同意,老英雄眉飞色舞,连应道:“成!成!你为啥不早说?……好吧,这四十五天工我也不要了!”
过了一天吴家枣园开座谈会,奎庄募捐了五十万边币,买了许多瓜子和酒,欢送新战士,张生良向众人道:“我在这庄盛了二三年,你们对我有啥意见没?咱人民军队,一定要好好听大家批评。”众人见他这般豪杰模样,又如此虚心,这回也就不提他小过错了,齐声应道:“一满没意见。”“是好受苦人么!”“你一定是个好战士。”……吴仲贵此时插话道:“乡亲们,咱们上前方打仗,你们要做好后方工作,打垮了蒋介石,再回来和大家过太平日子,你们说对不对?”“对!”窑洞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接着看酒递瓜子,又说又笑,好不热闹,原想抽腿不去的宋三,这夜也来参加,眼见这番情景,十分懊悔。他从角落里站起来,说道:“我还是愿意去,不过我家里……”众人不等他说完,你一言我一句的嚷了起来:“家里困难有大家照应,你放心去!”“你去打仗是为了咱们大家,大家还能眼看你家里人饿死?!”于是宋三重新报名从军。
到了动身入伍前一天,杨家畔竟又赶来一个揽工刘大福。他是合作英雄刘建章的二侄,听说叔老子劝哥哥大海从了军,急忙赶到南通合作社来,问叔老子还能不能报名,刘建章自然喜出望外,叫大福赶紧到乡政府报了名。
起程那天,沿着大路各村都摆下酒桌,像过节一般,各村男女老少早已候在村口。待八名好汉来到,便一拥而上,瓜子、花生、纸烟、油炸糕,往好汉们所有袋里乱塞,连说声谢谢也来不及。庙河的温怀祥老汉亲自给八名好汉看酒,口里不断念着祝词:“喝完这杯高升酒,祝各位身体健康,多杀几个敌人!”


第4版()
专栏:

和潜伏的个人主义搏斗
思想反省笔记
畏予
二、无随遇而安之意,有见异思迁之心。
日本投降后,要求到前方来,说是为了参加紧张战斗的工作与翻天复地的群运。既到此间,又要求到家乡地区,说是为了干部地方化,心里老是在想:本地干部总是比外来干部占便宜得多,工作上了解情况。联系群众,生活上接近家乡,人地熟悉,领导上也重视本地干部,使用与提拔上也有而且应有某些优先权。这种想法,好像半公半私,近乎人情;实际上是轻公重私,借公济私的打算,是从个人出发,到处想寻求适意的环境。应当警告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应当让自己服从组织,不应让组织服从自己,应当少从自己的便利打算,而要多为党的利益着想。应当约束自己去适应环境,不应当要求环境来适应自己。如果不把个人打算结合于革命事业之中,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最后会落到,“远走高飞,无技可依”的境地的。
三、藏头露尾的平均主义
一提艰苦奋斗,总是往上看,要求大家一样,缺乏自我作起的精神,首先作到与士卒同甘苦。这种“比一比”的想法,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它不是从整个利益出发,而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这样向上一比,觉得悬殊太大,向中一比,觉得苦乐不均。觉得一样的革命,为什么我变成“无产阶级”处于贫病交加,而有些人偏偏有很多钱,生活裕如呢?这难道不是老实人吃亏吗?这里的毛病是比上比中偏偏没有往下比,比生活享受偏偏没有比工作、比功劳。自卫战争以来,党号召改变平时的生活方式,提倡艰苦奋斗,与士卒同甘苦,许多领导同志以身作则,自动取消小灶,生活上的差别早就很小了。而自己偏还在斤斤较量,不去想如何更克苦节约,努力生产来起模范作用,这实在是个人主义作祟。
(续完)


第4版()
专栏:

台湾人的不平
台湾人纷纷这样说:
“美国人对日本实在太好了,只送给日本两个原子弹,但对于台湾却未免太坏了,送给台湾的是一个中国政府。”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今应该改为恶政府猛于原子弹了。
(摘自上海联合晚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