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毛主席送子住劳动大学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他在苏联住过莫斯科大学,最近才从苏联回来。毛主席对他说:“你住过苏联的大学,还没有住过边区劳动大学,劳动大学的校长就是吴满有,劳动大学就在吴家枣园,那里的学生,都是爱劳动的人民,你去学习,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毛岸英愿意去。毛主席说:“去很好,还要带些学费去。”毛主席给了一斗米,叫毛岸英背上走,走到吴家枣园,累得他满头大汗。
毛岸英刚到吴家枣园,吴满有说:“你是个洋学生,咱一个字也不识,学什么呀?”毛岸英说:“我是个小学生,啥事也不懂的,你不要客气,我爸爸让我来,向你学习”。
吴满有就开始教了。第一课开荒,毛岸英跟上变工队,上山开荒。他看见变工队的人,都把衣服脱下来开荒,他也同样去做。心想:“连校长都开荒,学生更应当开荒。”中午太阳正红的时候,他拚命地学开荒,白白的皮肉,被太阳晒得红红的,由红变黑,把皮也晒死了。过了两三天,他就学会开荒了。
毛岸英学了两个星期,就学会了开荒、上粪、锄草、下种籽、耕地。吴满有说:“毛岸英和我们的变工队一样的会种庄稼了。”
(延安市九岁小学生张名哲写,登在陕甘宁边区群众报上)


第3版()
专栏:

怎样使民夫安心后勤?
华中后勤工作经验
王文长 徐熊
后勤工作是争取自卫战争胜利的中心工作之一。根据华中近数月来民夫工作的经验,要使民夫安心后勤,在领导上必须注意:
第一、广泛深入的动员。民夫动员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民夫能不能巩固的第一关。阜(宁)东县在参加北线后勤工作之先,全县曾进行了战争动员,各区又进行了一次到三次的后勤组织大检阅和抢救伤员的演习。因此,该县民夫无一逃跑者,并且兴高彩烈的完成任务。东海韩山区也因在群众中深入动员,提出“为保卫土地保卫耕牛而战”等口号,人民参加情绪极高。民夫在行军中不但无逃跑的现象,且在遭蒋机扫射时,仍能善为隐蔽秩序井然。但有些县区采取不正确的动员方法,如不正面的告诉人民战争性质,服役期限地点,以及个别县区用抽签办法不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困难,只图“完成任务”,这种作风是急需转变的。事实证明: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动员,才能胜利的完成任务。
第二、要有坚强的干部。党、政、民都必需选派坚强的干部参加和领导后勤,组织下层,关心和解决民夫各种困难,并以身作则,在各种场合中完成艰苦的任务。各级党委必须在各种后勤组织中配备适当数量的党员,以领导和教育民夫。××地区做到了这点,即动员了××万民夫,并动员了近百万的人民直接间接参加了后勤。潼阳民夫说:“干部带头,我们随后,干部能拿,我们能取。”可见干部作用之大。有的地方,由于起用了个别坏分子便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第三、解决民夫各种困难。参加后勤队的绝大多数是家境较贫苦的基本群众,因而他们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
(1)吃的问题。民夫出发某地,必须事前集中一部分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否则使民夫吃这顿没那顿,发生很大困难。有的县因为粮草没有准备好,使得民夫情绪不高。
(2)穿的问题。有的民夫前来未带棉衣,解决办法:一、派干部或民夫回去取。二、家中没有棉衣的人,邻家暂借。三、无法借者,采取轮流服务办法。
(3)病的问题。克服民夫病的现象是对巩固工作起很大作用的。办法是教育民夫注意卫生,还要配备医生及药品,并加强医务人员的政治教育,克服某些不负责浪费捞一把的偏向,提高效率减少病员。
(4)家中生产问题。这是民夫最关心的问题,必须把前方后勤和后方生产结合起来。此外,民夫家里的病人及红白喜事等问题都要尽量设法解决。
第四、多方教育。民夫教育首先要了解其思想与心理,然后再适当进行,如潼阳民夫初来时有五怕,怕上前线、怕飞机、怕当兵、怕开会、怕时间拖长。因此,必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教育。主要是启发群众政治觉悟和民族意识,揭发蒋美罪恶,坚定胜利信心;在业务教育上,要详细讲明后勤作什么,怎样做和为谁做等,事先有所了解,临时才会很好的做。此外,检讨反省和漫谈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这里,可以发现干部民夫思想问题加以解决,使之不安心的安心,不关心群众的关心群众,没有勇气上前线的也变成有勇气。至于开展文娱活动,鼓舞情绪,均为必要。总之,要运用各种各样方式达到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
第五、开展“民爱民”运动。教育民夫注意群众纪律,帮助当地政府工作和群众生产,建立“天下农民是一家”的观念。开展“民爱民”运动也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因此后勤队无论在行军在住宿中,都必须特别注意群众纪律,发挥农民的朴素、诚实和忠厚的本质,克服其自私、狭隘和小气的作风。有很多县在开始时曾有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使驻地群众发生反感,处处给民夫以脸色,影响到民夫情绪。但当主动的有计划的开展“民爱民”运动后,帮助了驻地居民生产,关系大大改善,老百姓也纷纷送礼物食品给民夫,这样后勤队的生活改善了,疾病减少了,又得群众热烈的鼓励,情绪大为安定。这一运动实为巩固民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从当地行政贯彻到群众,从后勤组织贯彻到民夫,双方面进行才行。
此外,民夫的组织使用和生活管理及领导办法亦甚重要。各级后勤司令部要主动的经常掌握战局的发展,战役的布置,以满足战争需要,并要在不同的情况下,提出不同口号及材料,以检查总结和改正。能做到这样,民夫便会安心后勤工作。


第3版()
专栏:

怎样写战斗通讯?
羽嘉
一个战斗结束,须有迅速、准确、具体的消息报导,这在军事宣传意义上是有着和作战同样的价值。但在一个重要的战斗或战役中,仅有消息的报导,有时是不够说明战争情况的。这时,就需要较长的战斗通讯来达成报导任务。显然,战斗通讯不同于战斗消息,它除了同样应具备明确、具体、迅速等条件外,还需有突出的战斗场面介绍,英雄人物的简短描写,以及战斗总结(不同于战果)的扼要说明,它的目的在于用更形象生动的文字来报导战争,以补消息之不足。假若我们把战斗消息比作一幅平面的图表,那么通讯就是一个立体的模型。
举一个例子来说,当我们看到大杨湖歼敌的消息(载九月十日本报)时,只在脑子里留下一个:“哦!蒋嫡系部队第三师(原第十军)被我们消灭了!”的印象,等到看了大杨湖歼灭战的通讯(载九月十九日本报)以后,才更清楚的了解到这次战斗的英勇壮烈,我们的英雄们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和顽敌作最残酷的搏斗;也知道已经法西斯化了的敌军,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容易降服,他们居然也能作九次冲锋;更深刻的看到一点,那就是人民军队必然胜利,反人民军队纵使武器精锐,战斗力顽强,也逃不出溃灭的命运。
写战斗通讯既如此重要,但一般往往不容易写好,有的写成了消息的复版,使人读起来感到冗长乏味,反不如消息的简单明了;有的写成了类似“杀敌宣言”一类的东西,几个动员口号,几个战士的誓言过后,接着便是轰呀轰的大炮声,劈劈拍拍的机枪声,最后来一个战果统计:得多少多少子弹,缴获多少多少枪支…………叫人摸不清,到底战斗是在何时何地发生,和那一部分敌人作战,敌我的作战意图是什么,这次战斗在某一个战线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最糟糕的是写成不清不白的流水账,罗罗嗦嗦的叙述了作战前的准备,又琐琐碎碎的报告了战果,特别写战斗经过时,把所有的人和事都拉了上去,提提这,说说那,却没有一个交代得清楚明白,作者仿佛把读者也当着战斗的参与者,滔滔不休的在那里回味着他所熟习的每一个场面,他完全忘记了他所写的通讯主要的是为了给那些对战斗毫无所知的人看的。其结果不但没有让读者了解了战斗,反而把读者拉到五里雾中,摸不着边际。
那么,侄底怎样才能写好战斗通讯?这里,我们不妨再拿大杨湖歼灭战作例:这篇通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的介绍了战斗的时间、地点、敌我作战意图,以及我军作战前的准备与动员,这也就是通讯所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接着,第二部分便是一个突出紧张的战斗场面的介绍——这是通讯的主要报导部分,同时也就展现了人物的活动;它写出了我军的英勇奋战,写出了敌军的顽强死抗,写得生动,写得紧凑,诵读之下,仿佛有身临其境,与战士们并肩齐臂,高呼着“冲!杀!”勇猛直奔敌营的感情。这正是通讯的力量!它之所以有如此感染,原因是不一般、不泛泛的描写,而用一个最突出的场面来概括全部的战斗经过,所谓“从一点看全面”,以避免“只见林子不见树”的毛病。这篇通讯的最后部分,已经是战斗尾声和对这次战斗的评价与说明,这在通讯里也是很重要的,它技巧地告诉了我们,第三师已经全部溃灭,而且说明了“师出无名”的蒋介石反动军队,在伟大人民力量的面前,必定要倒下。
总之,写战斗通讯,主要一点是突出生动的报导战斗,不要平铺直叙,落于一般。至于上面所举的例子,仅仅是例子而已,不必受它的形式拘束,应多多创造。希望站在新闻战线最前哨的写作同志们,多多报导当前人民战争中最伟大最壮烈的场面,让所有的人民为你们精彩的描写而感动得落泪,激奋得欢呼。


第3版()
专栏:

蒋美合作的武把戏
展潮作


第3版()
专栏:

七个对二百四十个
吴象 殷金生
歼灭一一九旅的鄄城战役中,八路军三○二四部队第九连的七个战士,在李胡庄堵击从刘家庄突围的蒋军,以一人轻伤的代价,缴机枪三挺,步枪二十三支,毙伤蒋军一百多,生俘一百三十七名。
七个战士中班长许铁六付班长丁善明都是上党战役中解放过来的,战士易得志是陇海战役中从十一师十八旅过来的,韩振东、胡得成是目前才从四一师放下武器过来的,常正金是六月才入伍的磁县新战士,七个人中只有赵雨义一个人是八路军的老战士。
整个连已经两天两夜顾不得睡觉吃饭了,班长在接受任务后,就带领七个人在村西北角的路上紧张地构筑工事,饥饿、疲劳和蒋机不断轰炸扫射的威胁都不能使他们停顿一分钟。日落时分,蒋军好几路不要命的向南跑来,虽然已被我追击部队打得很狼狈,但尚未完全混乱,官长们还在吆喝着威逼士兵冲锋开路。许班长知道如果不先集中力量把他们压倒,怕就无法缴枪捉俘虏了。等蒋军接近到一百米时,他突然领导大家一连打了几个手榴弹,副班长丁善明扛起机枪向前猛烈扫射,直到枪身发烫,把他的大姆指烫起了泡还不停止。一个骑马的蒋军军官跌下来了,又一个穿卫生衣的军官中弹了,杂乱的声响和烟雾混成一团,蒋军只顾各自逃命了,许班长又机敏地把大家分散,使惊慌万分的蒋军到处无隙可逃。二十几个蒋军逃进了巷子,用机枪封锁住巷口企图顽抗,老战士赵雨义想冲进去,鼻子上挂彩了。常正金又独自迎面冲进去,他袖口上被打穿了两个洞,三八式的枪拴也被打炸了,他揭开手榴弹盖,拉着线扬了扬说:“缴枪一个不杀,不缴枪就不客气了。”他乘那家伙正在发楞,抢一步上去夺了那架转盘机枪,蒋军都吓跑了,他端着机枪追上去叫道:“往那里跑?再跑我就要打机枪了!”于是蒋军只好都缴了枪。
他们七个人每个人都进行喊话,从四十一师才过来的韩振东和胡得成喊得最多最起劲。韩振东是安徽人,曾在一一九旅运输连当过兵(后来在出差时被四一师抓了去),一一九旅大部都是他的安徽老乡,当八十个蒋军逃进一间屋子时,他便叫:“出来吧,缴枪啥事没有,我也才过来不到一个月哩。”屋里人听见他的安徽口音,都把枪从窗口扔出来,接着就跑出来紧紧围着他,抓住他的手问:“真的不杀吗?”他笑着说:“杀的话还有我吗?我从前也在一一九旅,阚团长刘旅长我都认得哩。”俘虏们都放心了。
战斗刚结束,他们七个人就把一百三十七个俘虏集中到院里,帮他们烤干跳河逃跑时弄湿了的衣服,在温暖的火光中,许班长亲切的安慰他们,并向他们叙述他自己怎样当了八路军的故事。


第3版()
专栏:

胜利声中
蒋贼送礼来军民心花开
卅一日黄昏,消灭蒋军一一九旅旅部的最后战斗胜利结束,战士们带着一群群美式服装的俘虏走下战场,蒋军国防部炮十六团的十几辆汽车和长颈的榴弹炮上,坐着八路军的驾驶员。村民们跑到野外来,互相招呼,奔跑指点着汽车,帮助拖拉大炮。
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老乡,他们把蒋军的尸体踢开,寻找着他们被抢劫的衣物和蒋军遗弃的粮食,任庄十二岁的小孩满仓在发现一双棉鞋时,向他的母亲欢叫起来:“我的新鞋找着了!”赵庄的一位老乡,拿着找回的衣服说:“鄄城老百姓的东西不是好拿的!”逃到别村的荷庄五十多岁的范老先生,听说打了胜仗,就领着一家人立刻赶回来,在经过战场时,他割了一块蒋军的死马肉说:“打了胜仗,吃块老蒋的肉吧。”
当八路军缴获的十几辆汽车驶过鄄城和旧城集时,汽车前面的灯光照亮全街,忙着烧水做饭慰劳八路军的老乡们,和全副武装的民兵夹道欢呼,争看崭新的美造十轮大汽车,一个姓王的民兵说:“我们去年解放鄄城时只得了一辆日本破汽车,这次可全是好的,老蒋有了洋爸爸,可比日本人阔气得多。”他对记者说:他自己过去扛的是“本地造”,现在已换上“美国造”了。
刚刚被解放过来的蒋军驾驶兵王言会,驾着车遇着和他同伴的驾驶兵驾车走过时,喊着说:“我们就在这里成立汽车大队吧。”
听到胜利的消息,饭铺吴掌柜就立即开门营业,减价优待凯旋归来的八路军!旧城集在隆隆的汽车声和欢腾的人声里,整夜没有休息。
濮县××村的村民们整天站在街上,等着看过路的汽车和大炮,该村开了十年酒店的李掌柜告诉记者:他从没见过村里的人像今天这样的高兴,今天一天他就卖了二千多元的酒,比平时十天卖的还多。过路的担架队看见了大炮说:“走了一天,一见大炮就像没有走路一样。”他们不再休息,就继续前进。在某村有一门榴弹炮和八辆大卡车暂时停下来,老乡们跑来狂喜地抚摸着炮身,把手臂伸进炮筒,小孩子们就跑到炮轮上瞅看上面的洋字说:“一定又是美国造。”八路军的战士们抱着孩子们讲述夺炮的故事。李庄村林轩先生特地跑了五里地来看大炮,回去后像说神话似的向村人讲说,民兵们听了说:“八路军得了大炮,咱民兵也得了小炮啦。”(乃一)


第3版()
专栏:

羊圈蒋军的毁灭
张富强
十月二十五日的夜晚,离开水冶五六里的平原上,到处点燃了老乡们的木柴和干草堆,敌人想借那微弱的火光,驱走身边的黑暗来壮壮胆子。
住在羊圈的一个连,是四十师精锐的突击部队,戴着美国式的红皮遮阳软盘盘帽子,拿着美国歪柄机枪,从他们的胸章上看出他们是一○六旅三一六团一营二连,从俘虏口中听出他们是受特别待遇的主力。
他们害怕回想白天的事情:白天,他们两团人,两架飞机,六辆坦克车,三辆装甲车,五门山炮,四门重炮,三门步兵炮,还有数不清的美国机枪和步枪,去进攻水冶,在打得昏天黑地的炮火下面,所有的冲锋都被击退。死伤和被俘的有八百多人,死尸随着河水飘浮,晚上几只瘦牛在公路上搬运一辆残破的坦克车。
他们一想起白天的悲惨,就投入更多的柴草到火堆里,让火燃得旺些。
× × ×
夜晚十点钟,七团的主力奉命从四段村向羊圈的敌人出击,他们在星光下向着东方迅速的前进。
枪声一响,二连给敌人发现了,三排向河沟里火堆旁的敌人扑去,一营长牛书德奔向坟堆后面架起了重机枪,在猛烈的火网下,战士们顺着一条凹道冲向南门,在一个水池旁边,敌人从工事里打出手榴弹来,地雷发出大的声响,冒起几丈高的黑烟,一团红火,他们遇到敌人猛烈的抵抗,但很快就把敌人赶进了村子。
正当南面和西北角枪响的时候,七连长张富春低声向周营长说:“还没有发现我们。”突击组秘密的接近到西面工事跟前,敌人惊惶的逃走了,还没有等到周营长组织火力,突击组随着枪声就上了墙头。
一班长韩成玉跑在最前面,他没有想到叫全班战士跟上他,独自翻过几道围墙,飞快的通过了烧着大火的空场,猛追着十几个敌人,投掷着手榴弹。
狂奔的敌人顺着大街一直跑到村东头,当他们一发现追来的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开始了反扑。密集的炸弹的破片,打伤了韩成玉同志的胸部,他挺着刺刀向前猛刺,十几个敌人围着他始终不放松,两把刺刀深深地插进他的腰部,他高大健壮的身体倒在地上。
× × ×
全部敌人躲藏在四座院子的屋子里,两座楼房高高的立着,一座碉堡靠近院子的围墙,七连和八连的战士,紧紧的包围着它。
手榴弹和各种各样的枪火,从高楼上。碉堡的枪眼里,窗户里和院子里发射出来,爆炸着,发着怪声呼啸着,冒着浓烈的烟雾,散发着臭气的炸弹使人大声的呛咳着。
八连长郑存仁在房顶上叫着:“机枪上来。”一阵手榴弹从高楼上打下来,两个同志从梯子上一扬手倒了下去,转盘机枪打坏了,第二挺机枪马上就在房顶上架起来。
七连四班长何云龙一翻身上了房,“我上来了!”他大声吼叫着,他的突击组立刻跟了上去,手榴弹从他们手中远远的飞出,发着震耳的轰声。
敌人的枪眼和高房顶被严密的火网封锁着,房上的人向房子里扔进炸弹去,房下的人努力朝着砖墙打着洞。
两座院子的大门炸开了,八连二排长韩希宝首先冲进去,敌人从房子里反扑到院子里,一排手榴弹把他们打得退出了院子,接着他们又冲了进去。韩希宝挎了一篮手榴弹,直立在院子中央,向着高楼和佩房扔一颗手榴弹喊一声:“缴枪!”他嘶哑的嗓音中表现着十分严厉和憎恨的感情。
敌人被压到一个院子里,韩希宝挎着空篮子一摇一摆的出来,在门边撞着营政委彭波。“政委,我的腿有些疼,你摸摸看是不是挂彩了?”他伸手一摸,裤子都湿透了:彭波告给他挂了彩,要他快下去,他不听他的话,非再干不行,“同志!”政委亲切的喊着他:“完成革命任务不是今天一天,以后还可以立功。”说完立即派两名战士把他硬拉下去,韩希宝瞧着政委这个小个子,脸上仍然充满平时活泼愉快的表情,不知该说什么话才好。
× × ×
院子里横七竖八躺满了敌人的尸体,一阵惨叫从黑暗的地方发出来:“连长呀,我负伤了,你开一下门叫我进去啊!”高楼里却没有人回答,只有一些呻吟的声音。
这时我七连连长在墙角里大声的喊着:“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你们。”“爱国军人不要上了卖国贼蒋介石的当。”
回答的是一阵机枪的狂吼。
几个战士气极了:“冲吧,连长,里头有特务掌握不叫缴枪,进去挑了他们吧!”
“不忙。”
“你们到底真不缴枪,还是假不缴枪?”
“缴给你子弹头,打!”在一声回答之后,稠密的机枪弹从二层楼上飞出来。
八连七班长爬到墙根去,摸到砖墙所在的地方,然后迅速跑到院子外面带着工兵进来,用手在墙上敲了敲,亲自指了地点给工兵,三十公斤黄色炸药安在墙根里。
一阵沉寂之后,部队撤出了院子。
震天一声巨响,美式蒋军的突击队被完全埋藏在昏黑的浓烟里。


第3版()
专栏:

儿皇帝
卜夫
左手拿“军令”,
右手拿“政令”,
嘴里说“和平”,
屁股下战令。
主席、委员长,
官衔数不清,
一心要独裁,
武力行专政。
甘当儿皇帝,
认贼作父亲,
一切国家权,
卖的干干净。
赛过袁世凯,
比倒汪兆铭,
汉奸卖国贼,
老蒋数头名。


第3版()
专栏:

武乡乡居杂记(二)
郑笃
新的生活新的热情
在蟠龙周围,我跑了有十多个村,印象最深的是群众生产建设的热情与有规律有组织的作息生活。
合作社互助社几乎村村都有,规模也不算小,染坊、油坊、醋坊,凡是供给群众日常需用和与群众关联最紧密的作业,都在建立。
李峪村原先也有个油坊,抗战后因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七八年即无人榨过油。当我到达该村的那天,油坊刚刚修盖起,而且第一次榨油。大师傅是该村榨油老手魏来有,他虽多年没榨油,但动起手来还是很熟练。大梁、油槽,一切全是崭新的,使起来也还得心应手,从他的极力要使自己显得老练,从容不迫的精神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他的欢喜与满意。在他的周围,挤着一群大人小孩,仿佛全未见过榨油似的,都伸长着脖子在观看,不时还发出啧啧的称赞:“真是老把式!真是老把式!”
的确,生产建设已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运动,不论那村那庄,只要筹划起一宗新事情,全村的人,都会感到像是在办什么大喜事似的欢快。
一向过着散漫生活的农民,现在已过起有组织有规律的生活来了。我所到过的村庄都按置有大钟或钟的代替物——铁轨(这是战利品)。
东堡红旗大队,共八个分队,各队都有自己的钟。对于钟声,他们非常熟习,只要钟声一响,人们立刻能辨出那是那队的钟声。
当我由二区走向一区的时候,正值各村紧张秋收。关家瑙是没有钟的,但每夜一吃完晚饭,挂在村当中高地上的铁轨,即当当当的响起来。为了突击割谷,他们是每夜集会。南响黄编村没有钟也没有铁轨,但他们有自己的号兵。
民兵的组织性更可明显的看出。当他们一听到集合的哨声或号音,三三五五立即伴随着歌声或打闹着跑来。但只要一宣布开会,一切杂乱的声音,立即消失,显得鸦雀无声。
在这种有组织有规律的生活中,一种新的性格——严肃与活泼,已经在所有人中间养成,甚至老年人也是一样。
奖状与胸章
走到每个村里,最容易看到的是奖状和胸章。这是武乡领导工作上的一个很大特点。谁家家里,只要得到一张奖状,就赶忙贴到墙上,倘是胸章则一定别在衣襟上。人们都以此为光荣。
在秦家岩,我曾去访问过李星云。他是一位出名全太行区的杀敌英雄。我见到他时,在他的胸前整齐的挂着三个胸章,一个是县上奖的,一个是分区的,一个是军区的。显然他对于他那光荣的标志——胸章,是异常重视的。他经常的带着它们,甚至下地时也带着。
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人们只要有一特长与优点,立刻就会得到上级的表扬或奖励。因此,在群众之间也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群众性的表扬与嘉奖。陌麦村教员姜国祯,教学很认真,群众干部们在中秋节时,即献给他一面旗,而且到处赞扬着:“那可是个好教员!”
到处洋溢着愉快的歌声
抗战前,武乡土地很集中,乡间曾流行着:“四大家,八小家,还有七十二户圪撑家”的传说。当时武乡全县的土地,差不多全被那些“大”家和“小”家所占有了。因此,武乡现在翻身人和翻身村特别多。
当你走过那层层如叠或错综参杂悬挂在金黄色的山圪梁上的美丽村落时,远远望去,翠绿的树丛点缀在它们的四围或中间,那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真使人留步,但当你走近侧耳细听,即能听到依在门边作活或坐在树荫下纺线的青年妇女们低低的歌声,和追逐着猪羊玩耍的孩子们的嘈叫声。
纺车嗡嗡的发出轻微的节奏,纺妇们平静的心随着节拍在跳动。一到这时,为她们平素唱熟悉了的开花调,就轻轻的从她们口里吐出来。调子是谁都熟悉的,但歌词却是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情感。
“金针开花五瓣黄,参加胜利军,万古名扬!”
“门搭搭,不来来,什风刮上你来来?”
是谁想起了她的去参军了的男人?是谁想起了她温柔的情人?然而,忽的唱声变了,一个青年的牧童吆喝着羊群,在高唱:
“啊——吁吁——
太阳开花一朵红,担架放哨送伤兵。
辣椒红,绿盖盖,参加了胜利军,保卫果实。”
在翻了身的村庄,翻身人的歌声随时都可听到,即在最忙碌或最紧张的时候,歌声仍然伴随着他们。如敌人占据蟠龙时,距敌人二三里的窑上沟的老乡们,就时常唱着“打麻雀战”歌。嘹亮的歌声,传到了敌人的堡垒,但人们一点也不畏惧,愉快的歌声继续在激荡:
“钢枪不离肩,
铁锄不离手,
喂!
庄稼哥儿快上前,
来一个麻雀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