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2日参考消息 第4版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七日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数字,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机构开支一直在稳步增长。
    自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一年,这些国家的政府开支在它们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从百分之三十五点九七增长到了百分之四十一点二○;在少数国家,如法国、西德、挪威和瑞典,一半以上的新财富全用于政府开支。
    在一九八二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八点三用于政府开支,同里根政府执政的头一年相比增长了百分之一点四二。
    各国政府开支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各国的军费开支增加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局的一份分析报告说,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大多数工业国都宣布增加了国防开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局的报告说,政府用于卫生和福利方面的开支比较稳定。用于教育事业的开支普遍有所减少。这些国家在一九八二年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点四。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橙红色的太阳在金色沙漠的边缘上冉冉升起,单峰骆驼隐隐约约地出现在牧民的大帐篷间。大风过后,公路上就堆起一座座“活动沙丘”,人们不得不用推土机把它搬开。沙漠困扰着毛里塔尼亚。
    研究固定沙丘问题的一位突尼斯人说,如果用一种纤维板筑成大栅栏,就有可能解决沙丘问题。实验正处于最后阶段。但沙丘仍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排山倒海而来。北部的居民向中部大草原或南部草原移动;北部地区将变得空旷无人。
    游牧民族正在不断消失。他们被沙漠和干旱驱赶到南方,在救济品能够到达的地方,人们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已有半定居的牧民。帐篷将永远扎在那儿再也不移动,人们定居下来了。这还不是城市,但也不是名副其实的游牧生活。不久,帐篷将由铁皮房屋和预制板的房屋所取代。
    连续十年的干旱,是造成人口外流的原因。有史以来,毛里塔尼亚从未有过如此持久,如此广泛的人口外流。连续多年的缺水状况表明,游牧生活,不管它在许多方面如何吸引人,但仍加重了这一灾难。当植物不能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新陈代谢时,牲畜不可避免地会践踏植物,彻底毁掉稀疏的植物,随后又去别的地方破坏。
    不合情理的是,毛里塔尼亚拥有世界上渔产最丰富的水域,但却不会利用渔产资源。摩尔人不喜欢大海,也不喜欢吃鱼。这样,外国人乘机而入。目前,这一水域遭到掠夺。苏联船队在这一掠夺中显得特别突出。
    (霞飞)


    【香港《大公报》四月九日文章】题:新加坡总统酗酒辞职详情
    三月下旬,新加坡政坛发生了一宗相当轰动的人事变动。总统德万·奈尔突然在医院病榻上辞职,消息传来,许多人大吃一惊。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辞职的理由,竟是好酒成狂,酒瘾太大;而他的老朋友和政治盟友李光耀总理竟不留情面,公开指责德万·奈尔蒙骗他,蒙骗政府内阁。
    一国总统因酗酒而要下台,这在世界政坛上,实在少见。
    据说,德万·奈尔是在马来西亚东部沙捞越作私人访问期间,因“出现极端衰弱和筋疲力竭病症,神智混乱和行为古怪”,于三月十六日匆匆返回新加坡,随即入院医治。后来,李光耀向议会发表冗长声明,透露了有关德万·奈尔总统的医疗病情分析及其辞职经过情况。他表示,四位医生组成的小组,其中包括德万
    ·奈尔的私人医师、一神经学家和一心理学家,进行了医疗检验,又研究过病人的过去历史,得出结论说,德万·奈尔由于长期饮酒,酒精中毒过深,因而处于急性混乱状态。
    德万·奈尔在简短的正式辞职书中说,他辞职是因为他的病况,而且强调,“我绝对清楚表明,这样做的决定,完全是我自己作出的。”
    李光耀在声明中指出,一九八一年他提名德万·奈尔接替已故总统的职位时,并不知道他酗酒这么严重,以为他只是在社交场合喝几杯而已。他说,他从未见过德万·奈尔喝醉酒,也未见过他对自己失去控制,而政府内阁成员也同样不知道这一秘密。
    李光耀向议会表示,他在今年三月十五日才知道德万·奈尔酗酒,因为德万·奈尔的妻子要求见他,谈论他丈夫在沙捞越的“怪异行为”,并说她从一九七九年起,多次想把此秘密告诉他,但德万
    ·奈尔的长子劝她不要这样做。
    李光耀说,在德万·奈尔留医期间,他们之间出现过一些相当坦率的交锋。李光耀指责德万·奈尔蒙骗他,蒙骗政府。德万·奈尔认为,一九八一年十月他获总统提名担任总统时,他并无蒙骗行为,他认为自己只是逢场作兴饮酒,酒量适中,绝不是酒徒。“但一年前,我知道自己是名副其实的酒鬼,那时我才开始明白自己有蒙骗行为。”
    李光耀对德万·奈尔辞职事件的处理,引起各种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虽然李光耀与德万·奈尔有多年私交,但政府处事公正,并不带半点私情。但也有人同情德万·奈尔,称赞他是位有魅力的、敢言的政治家,没有架子,肯接触普通群众。
    德万·奈尔一九二三年出生于马六甲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参加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队起,开始其政治生涯。五十年代初期,他曾两次被英国判入监狱,他是人民行动党创立人之一,六十年代,曾加入马来西亚议会一段短时间,后返回新加坡,创立工会,从事工人运动。据说,近年来,在作风和政策问题上,同李光耀存着不同意见,但从没有公开说出来。德万·奈尔的总统任期为四年,今年十月届满。他现在提早辞职,新加坡将要找寻另一位总统。


    【美国《新闻周刊》四月二十九日文章】题:“不要俘虏”
    突出地带战役(也称阿登森林战役——本报注)是美国人和德国人之间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在该战役中打死的二千名德国军人,大多都葬在比特堡。在比利时和卢森堡两国交界处六个星期的战斗中,美国兵死一万九千,伤五万,德国人死伤十万。
    希特勒最后的希望是集中二十九个满员师——都是用小孩和老人补充的——于西线。他的战略是由精锐的党卫队发起突然袭击,制服在人数上占优势的美国第一集团军,插入森林茂密的阿登地区,渡过默兹河,夺回安特卫普。如果成功,这个策略将把盟军分割开,使蒙齐马利元帅指挥的英加联军陷在北边。其目的是迫使盟国谈判讲和。
    德国渗透者讲着准确流利的英语,穿美军军装,首先侵入。他们的任务是夺取默兹河上的三座桥,搅乱美军,使之惊慌失措。目前在亚特兰大一家黑人报馆担任经理的斯库特回忆说,“当时大家心惊胆战了几天,生怕被穿美国军装的德国伞兵包围。只有看到美国黑人,才可以同他亲热,因为美国白人大多都知道德国没有黑人。”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黎明前,下着大雪,浓雾笼罩,德国人的反攻开始。这次进攻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德军挺进迅速。美军防线中的“突出地带”纵深五十英里,宽七十英里。德国人的特点是“不要俘虏”。战斗的第二天,在比利时的马尔梅迪附近,德国党卫队第一装甲师歼灭美军一个炮兵营。被俘的美国人被赶到一片雪地里,德国人用机关枪和步枪向他们开火,射击了十五分钟。接着又用手枪在近距离把受伤的打死,八十六名美国军人死去,这是欧洲战场上对美国人的最残酷的暴行。
    十二月二十二日,四名德国兵举着白旗向比利时巴斯托尼的美军前哨走去,带了一封致美军司令的信,敦促麦考利夫准将“体面地投降”,以挽救美军生命。
    麦考利夫的回答是“呸!”与此同时,巴顿中将的第三集团军正兼程前去支援。北边和南边的盟军分别在蒙齐马利和布雷德利将军的指挥下也大量赶到阿登,最后有六十万美军参加了突出地带战役。
    圣诞节早上,美军醒来,发现大雪和浓雾终于消失。德国人继续作了一个星期的努力,想夺取巴斯托尼。
    但是到一月八日,他们开始解围撤退。一月底,美国第一和第三集团军进抵德国边界,重新建立六个星期前曾经建立的战线。欧洲战场继续打了三个月,但德国人投降已经确定无疑了。


    据美国《空军杂志》报道,美国空军博物馆于一九二三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德顿建立,后几经搬迁,现仍在德顿附近的赖特—帕德森空军基地。该馆于一九七一年修建完毕,后移交给美空军使用和维护。馆内展出的装备和其他物品反映了美空军的发展史,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成群结队地来这里参观。
    这是一个古老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航空博物馆。
    展品不仅有飞机和武器装备,还有过去年代里空军人员的生活用品等。从“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球石到格伦·米勒少校使用过的长号,反映空军发展情况的纪念品应有尽有。有乐谱《我们奔向广阔遥远的蓝天那边》的真本;有里根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陆军航空队服役时穿的绿褐色军大衣;有杜鲁门总统在一九四七年批准成立独立的美国空军签署文件时使用的笔。甚至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称为“矮胖的约翰·西尔弗”的信鸽。展览品还有一件别具一格的用九块降落伞上的布料制作的婚礼服装。降落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参战时使用过的。献衣者穿着这件婚礼服装参加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七日在纽约市举行的婚礼。在汽车展览区停放着外形稀奇古怪的各种车辆。有一九三六年制造的“‘福特”小轿车,有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的“道奇”小轿车。博物馆的组织管理是有长远计划的。为了使这些展品不受损失,在展厅内修造了一个环境调控装置。这种装置可提供一种合适的受控的环境,以保护象纺织、皮革、橡胶制品等易于变质的东西。(张永实)


    【本报讯】哥本哈根四月十日消息:一九七九年从丹麦获得自治的格陵兰自治议会,于二月十四日以多数票通过了前议员图埃·克里斯蒂安森设计的国旗,这是格陵兰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国旗。
    国旗的形状呈长方形,上面一半为白色,下面一半为红色。靠左边有个圆圈,圆圈位于白红相接之处,其上半部是红色,下半部是白色。这面新的国旗将在六月二十一日格陵兰国庆时首次升起。
    这面国旗的设计方案在格陵兰曾引起许多批评和不满,有的议员还要求在五月召开的自治议会春季会议上再作讨论,并举行公民投票来解决。
    格陵兰内部自治总理莫茨费尔特,则要求丹麦议会在格陵兰悬挂自己的国旗前,通过一项授权法以确定国旗的使用规则。


(原载美国《迈阿密先驱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