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9日参考消息 第4版

    在西德出版的《播种》杂志特派记者雷巴科夫采访了被阿富汗游击队俘虏的苏联士兵伊戈尔·科瓦利丘克,下面是科瓦利丘克的谈话。
    在阿什哈巴德(苏联中亚——译注),受伤的苏联兵带了酒来到我们那里,询问欧洲的情况。他们对我们这些新兵态度很好。我们当时想,既然在阿什哈巴德是这样,在阿富汗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要在一起打仗嘛。
    但是,一到阿富汗,老兵们马上开始侮辱我们。老兵睡在床上,新兵挤在床下。脏活重活都叫新兵干,打仗时要新兵打头阵。稍不顺眼就毒打,或者用体育运动来惩罚。有一个新兵每天被罚跑步,直跑到吐血为止。有些士兵受不了,就把自己弄成残废,装疯,也有自杀的。
    伙食有肉,不过没人吃,因为肉已经腐烂发臭。在水里加一点油就是汤。炊事员常常是往开水里倒鱼罐头冲汤了事。只发大麦米,养麦只给军官吃。还发给臭鲱鱼。早上每人给几块白面包,午饭和晚饭只发黑面包。
    根据法律,如果偷了阿富汗人的东西,跟阿富汗人做买卖,或接受了东西,就要送上法庭。而实际上当局知道周围发生的事后经常听之任之。只是偶尔为了证明违反法律是罕见现象,才拿一两个冒险者开刀,审判并枪毙他们。
    我们团是第四十集团军的先进单位,是怎么当上先进的呢?
    连长犯愁:如何使士兵学会侦察?团长说:“附近有个小村,村民一百人。你们可以在那里采取行动,士兵将能学会打仗,见到流血。”
    夜里,小伙子们出发了,为了壮胆,都喝得醉熏熏的。突然下达了命令:先把狗杀掉!狗未能宰掉,它们一边狂叫,一边猛扑过来。一个鞑靼族士兵为了躲狗边跑边叫。而连长叫他用刺刀去扎狗。谈何容易!狗又凶又饿。只好向狗开枪。
    这一切我受不了。我决定同戈洛温一起逃跑,我们不相信阿富汗人会打死自愿离开军队的人。我们想在阿富汗人的帮助下先逃到巴基斯坦,再逃到西方。我们开始攒钱。有人告发。我们被捕,受到刑讯。
    军官们用刀片割我们的手,还在我们身上通电来取乐。我们逃出禁闭室,找到了阿富汗人。我们自称是哈萨克人,穆斯林。我说:“我再也不想打仗了。无论是为苏联人打仗,还是打苏联人。我反对战争。”
    (韦政强摘译自西德出版
    的《播种》月刊)


    英国女王的妹妹,王位继承者名单上位列第九的玛格丽特因肺部疾病住院了。《泰晤士报》报道,玛格丽特吸烟成癖。她现年五十四岁,尽管她的肺部状况一直不好,但她仍每天抽四包无过滤嘴香烟。此外,她还嗜好烈酒,前不久她曾因此患肝病。玛格丽特性格温柔、活跃,比她姐姐更美丽。在姊妹中她年龄小,不可能继承王位。
    一九五○年,玛格丽特二十岁,成了标准的美人:修长的身材,丰满的胸脯,明亮的眼睛,富有表情的嘴唇。当时整个欧洲的婚龄女郎都竞相模仿她的衣着和发型。有一家日报列了一份向她求婚的人的名单,不下十七人,都是公爵或亿万富翁。但是,他们的梦想都破灭了:玛格丽特早就爱上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空军上校汤森。但汤森是平民,而且离过婚,有两个孩子。虽然他是由于妻子行为不端而离婚,但一般人认为他不是理想的驸马。大主教坚决反对玛格丽特与上校结婚。但民意测验表明,百分之九十六的英国人支持公主与上校结婚。女王要上校远避。于是上校出走比利时。
    玛格丽特被勒令去安的列斯岛。一段时间后,她返回伦敦,设法同汤森见了几面。根据基督教神学理论,玛格丽特只能在汤森的前妻死后才能同汤森结婚。处死汤森的前妻,玛格丽特下不了这个决心。而汤森的情敌菲利普亲王却声称一定要娶玛格丽特。到一九五八年,汤森正式宣布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一九六○年,玛格丽特与一个平民摄影师、花花公子托尼·阿姆斯特朗——琼斯订婚,不久即结婚,四年中生了两个孩子。
    到七十年代,精神病学家认为她得了精神分裂症。玛格丽特毫无顾忌地公开她的嗜好:穿短裙或透明的衣裙,吸烟,越来越多地喝酒。她从不与丈夫外出。报刊说玛格丽特把自己变成了英国的包法利夫人,只差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年轻男子。一九七六年后,人们发现她常跟歌唱家罗迪在一起。报刊刊登了他们在一起时的照片,引起了轰动。托尼提出离婚,罗迪逃走了。
    忧郁的玛格丽特不停地抽烟,喝酒。有人写了一本关于她的经历的书,书名为《失败的一生》。托尼同一个年轻姑娘结了婚。
    现在,玛格丽特成了一个过早衰老的女人,眼神黯淡。她已没有眼泪,终日以烈酒为伴。玛格丽特连同她的受挫的爱情成了当代小说家的题材。此时,这一幕白金汉戏剧就要在病床上结束了。她的同情者们都不禁发出叹息。(席欧摘译自《巴黎竞赛画报》)


    据说,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多次遇刺,但每次都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美国中央情报局九次想暗害卡斯特罗,但都未遂。其中一次是在卡斯特罗的潜水衣上做手脚,当时卡斯特罗正在加勒比海度假。潜水衣上涂上一层会引起慢性皮肤病的真菌。此外,他的呼吸器内则因穿上这种潜水衣而充满致命的结核杆菌。但是,因潜水衣不合身,卡斯特罗改穿了另一件。
    另一次计划关系到巧克力牛奶混合饮料。当时,特务在饮料中放了毒,结果阴差阳错,有一个勤快的佣人把饮料放到冰箱的冰格里去了。饮料冻住,卡斯特罗喝不下,扔掉了。
    中央情报局布下美人计,引诱卡斯特罗上勾。他们教玛丽·洛伦茨色诱这位领袖,趁他熟睡时把一粒氢化物丸扔进他口中。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进行得相当顺利。可是,在洛伦茨小姐跑到浴室拿取藏在冷乳剂罐里的氢化物丸的时候,发现毒药已经因热而溶化了。
    中央情报局也曾收买古巴的反对派谋杀卡特斯罗。其中一次是在一个麦克风上做手脚,企图让他在发表讲话时触电而死。结果,卡斯特罗在最后关头得到情报,幸免于难。(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据泰国报纸报道,人称“金三角之王”的国际贩毒大王坤沙,已于一月十六日病死在“金三角”的黎兰山区。为了证实这个消息,泰国警方特派干员赶赴泰北,调查坤沙死亡的确切日期和原因。如消息属实,那真是泰国、缅甸和国际禁毒机构的一大福音。
    ‘“金三角”是泰国北部与缅甸和老挝交界地区的一个三角地带,面积约十九万三千平方公里。这里群山起伏,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人烟稀少。杂居在这里的有苗、傜和卡伦等十几个山地民族的部落人,总人口不足一百万。这里地处偏僻,政府鞭长莫及,一直是土匪、毒贩的啸聚出没之地,居民仍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半原始生活。但是,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仅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而且有金、铜、铀和宝石等矿藏,故以“金三角”著称。
    一九四九年,我解放大军挺进大西南,云南的国民党九十三师溃逃到“金三角”地区。一九五○年,九十三师残部在缅泰边界的孟萨建立据点,招兵买马。台湾派员将他们改编成五个军,让他们以“金三角”为基地,伺机潜入我云南等地活动,
    坤沙本名张西夫,一九三三年出生在靠近中国的缅甸莱文地区。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一掸族土司,继父将他改名坤沙。据坤沙自称,他五岁丧母,由祖父母扶养成人。坤沙于二十岁当了土司,纠集一帮亡命徒,成立企图脱离缅甸的“掸邦解放运动”。一九五九年,他投靠国民党九十三师残部,在国民党军官的扶植下拉起“掸邦联合军”旗号,靠劫掠“金三角”毒贩的鸦片来维持生计。后来,坤沙假意接受政府招安,一面帮助政府军打击缅共游击队,一面扩充势力,吞并各贩毒武装,很快就成了“贩毒大王”。一九六二年,坤沙拒绝接受政府的整编,率部重新流窜缅北。
    一九六七年,坤沙集团一支五百人的贩毒队在前往泰国途中遭到国民党残部罗兴汉集团的袭击,十六吨毒品被劫。坤沙大怒,即率部同罗兴汉集团在“金三角”展开大战。罗兴汉被坤沙杀败,带领残兵败将向缅甸政府军投诚,并协助政府军围剿坤沙。一九六九年十月,坤沙在曼德勒遭到政府军突然袭击,被生擒活捉,坐以待毙。(上)


    对各国政界强人名士来说,九时上班五时下班的生活太平淡。他们喜欢从晨曦初露干到夜阑人静,越忙越过瘾,越能显示本领。他们是工作狂人。
    他们丰衣足食,忙碌不是为了糊口,但天生劳碌命,每天时间表排得满满的。
    伦敦和华盛顿是工作狂人汇集之都。有人说,保守党应易名“工党”,因为党魁撒切尔夫人虽已五十九岁,天天从早上忙到半夜,要主持会议,同国内外要人会商,还要代表英国出访(去年共九次)。不久前,铁夫人下榻的饭店午夜二时三刻发生爆炸时,她仍在埋头工作。访南斯拉夫时,经过万头攒动的海滩,她问:“怎么他们能躺在阳光下不工作?”对她来说,工作才是享受。
    五十八岁的英女王也可算忙人,遇上授职仪式,要站立九十分钟,晚宴应酬,至少要同七十多人握手,每天看三四小时文件,公开露面三四次。登基三十年来,出国四十五次,旅行六十一万二千公里。一天只有五分钟时间梳妆打扮。她的女儿安妮公主虽任性刁蛮,但对公务毫不懈怠,去年担负公职二百多项,而王储只担负一百六十九项。
    里根虽不挑灯夜战,但其前任全是工作狂人。约翰逊每天只睡四小时,无论上教堂或吃晚餐,都要同阁员议事。肯尼迪在白宫游泳池内还要接受访问。六十七岁的温伯格主管四百万职员和二千八百五十亿美元拨款,是尽人皆知的大忙人。
    影星、歌星和娱乐界名人都拼命工作和赚钱,不让名利变成昙花一现。许多歌星每晚要赶飞机走好几个城市登台演唱。
    四十七岁的影星简·芳达著书立说,即将出版第三本健美操书籍,每天用十二至十四小时,拍她的第三十四部影片。一旦回到洛杉矶家中,还要做两顿饭,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英国多产作家芭芭拉·嘉兰整天命笔,去年著书二十三本。
    据专家研究,工作狂癖多是自小养成,孩提时代即从不瞌睡,视游戏为工作,长大后,狂癖难改。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已八十八岁,三十年前已退休,但过去一年半,访问了二十二国。七十七岁的影星劳伦斯·奥立弗虽老病缠身,去年拍片五部。他说:“我是工人,我要工作,只有蒙主宠召,我才会停下。”
    (摘编自二月一日香港《大公报》)


    “去年我太太在海滨浴场差点没淹死,亏得一位渔民把她救了,我送他一千美元表示感谢。”一位富翁说。
    “他收下了?”
    “他仔细地看了看我太太,还了我五百美元。”


    “我象你那么大的时候哪有机会上学呀!没钱,而且当时学校非常少”,爷爷对上一年级的孙子说。
    “爷爷,那你现在替我去上学吧!”


    “约翰刚开始学画画,就已经卖出去三幅画了。看来,天才是遗传的。”
    “他父亲也是画家?”
    “不,是推销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