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22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联邦德国《欧洲文献》九月十日一期摘要刊登了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刊登了格劳比茨写的一篇介绍文章,摘要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同一九八三年六月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一样,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了经济政策问题。在开幕的那一天,赵紫阳总理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他的报告不是局限于阐述已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象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如此高速增长的国家(一九八三年国民生产总值比前一年增长百分之十)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报告一半是谈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的问题。赵强调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正确的政治决定”,他主张坚决贯彻这一政策。他要求加强利用外资,加强先进技术的输入,但他强调主张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先进技术。
    中国领导估计,从北方大连到南方海南岛十四个海港城市的拟议中的开放,将会更多地吸收外国资本。赵总理说,将允许外商独资办企业。总的发展水平较高、开发较好的沿海地区,在中国同外界经济交流过程中起着中间传播作用。它们应当支援和带动内地的经济发展。
    赵紫阳总理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提高对知识分子评价的政策,坚决主张消除“‘左’的思想的影响”,告诫防止“对知识分子的排斥、压制、打击”。犯这类错误的干部,必须坚决调离领导岗位。
    在报告的对外政策部分,这位总理指出,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是一九五四年同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的,今年正好是三十年。这表现出中国关于和平共处的概念同苏联式的“科学社会主义”所代表的立场有原则性区别。这种立场把这一概念只运用于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的关系。赵把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明确地列在和平共处原则的运用范围内,并且论证说,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发生尖锐的对抗或冲突。按照苏联的学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特殊性质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也就是说可能运用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得到调节。


    【路透社伦敦九月二十日电】英国今天因批准了一项旨在结束香港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并将这个资本主义前哨归还给中国的协议而迈出了第一步。
    玛·撒切尔首相获得了她的政府高级大臣们对一九九七年把这个殖民地的主权归还给北京的协议草案的支持。这一协议草案是经过两年的微妙谈判后最后定下来的。
    人们认为,内阁批准这一协议草案在很大程度上是走走形式。这一批准旨在保障香港五百三十万大陆中国人在北京领导下的前途。
    一位政界人士说:“大臣们知道他们没有好多选择余地。这恰恰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一笔交易。”
    这项协议的可接受程度一俟在该殖民地得到检验,就将由英国议会最后批准。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在拥有六百五十名议员的下院占有一百四十五席的多数,因此在议会就这项协议举行辩论时将很容易地使之通过。
    【法新社伦敦九月二十日电】唐宁街一位发言人说,英国内阁今天批准了同北京签订的一项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把香港归还中国的协议草案。
    他说,协议将在香港、伦敦和北京同时发表。尤德爵士将立即返回香港,以便在广播电台向该殖民地的五百五十万人民解释这一协议。


    【路透社新德里九月二十日电】题:外交官们说越南希望印度在柬埔寨问题上帮忙
    越南领导人黎笋定于明天抵达印度,外交官们说他来这里是为了争取使越南支持的柬埔寨韩桑林政府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承认。
    这次为时五天的访问是黎笋第一次访问一个非共产党国家。他将由外交部长阮基石陪同访问。
    一位西方外交官对本社记者说:“黎笋将希望争取新德里支持越南在柬埔寨问题上的立场,并希望借重于印度作为世界大国所拥有的影响。”印度是承认柬埔寨政府的唯一的非共产党大国。


本周内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
    草案在北京草签24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同埃及外交国务
    部长布特罗斯·加利在纽约会晤
    日本三千名青年分四路来华访问25日起法国和利比亚开始从乍得撤军26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纽约会见苏联
    外长葛罗米柯27日中欧裁军谈判第三十四轮会谈在维
    也纳开始举行
    意大利外长朱利·安德烈奥蒂同苏
    联外长葛罗米柯在纽约会见28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会见苏联外长
    葛罗米柯
    欧洲共同体和拉美国家外长在哥斯
    达黎加圣约瑟举行会议
    (辛济之)


    【香港《镜报》月刊九月号文章】(作者:陈文雄)
    中共为开创外交新局面,作出三大决策:(一)对外开放,(二)独立自主,不搞等距离的外交,(三)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中国敞开了大门,同所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做生意,进行经济合作,加深了解,这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所有国家利益。这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外交地位和态势。不少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纷纷谋求同中国发展贸易。新加坡是例子之一。至于美国、日本、西德、英国、法国更是觊觎中国的庞大市场,努力为其对华关系“加温”。至于苏联,尽管在政治上对华采取了冷峻的态度,但是,对华贸易却不断扩大。
    独立自主外交,是区别于以苏划线或以美划线的外交。显示中国的外交再不受美苏两国羁绊。中国按照自己的是非准则、按照自己的民族利益去决定自己的方针,不会因为同美国发展关系,而疏远苏联,也不会因为同苏联闹僵,而匆匆忙忙拉紧美国,更不会因为某些第三世界国家较为亲美,或者较为亲苏而影响中国与它们发展外交关系。
    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使中国的外交有极大的灵活性。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和政党,并非一定是敌人,很可能是朋友。只要互相不干涉内政,不侵犯对方的主权,就可以发展关系。相反,即使意识形态相同,如果对方搞霸权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中国也不会跟它做朋友。发动钳形外交攻势
    中国最近发动了钳形的外交攻势。一是部署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展开争取活动。一是吴学谦外长出访中南美洲,宣布要同所有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
    这两路攻势,目标明确,一是为四化服务,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统一大业,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台湾当局对此惴惴不安,忙呼大局“不妙”。
    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温和集团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因为立场反共,而一直同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中国今年派出了二千多人的朝觐团到麦加朝圣,这使得沙特认识到十亿人口的中国,对穆斯林抱友好而尊重的态度。沙特开始盘算,大陆的回民多,而台湾的回民少,以反共为理由,而割断同十亿人口的中国的联系,实在太不现实。
    沙特国王法塔赫的同父异母弟塔拉勒亲王决定于今年秋天访问北京显然是一种寻求突破的姿态。这是第一位访华的沙特王族成员。这个消息发表之后,引起了台北的震动。敲开拉美国家大门
    吴学谦出访拉丁美洲,台北就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了,台湾报纸均说这是一次“攻势”,“情况严重”。迄目前为止,台湾共与二十多个国家有外交关系,其中拉美国家有十五个,占了三分之二。
    过去,中共在外交政策上有“左”的倾向,不支持亲美独裁政权,采取疏远和批评的态度。以致台湾有机可乘,继续保持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现在,按意识形态异同而分辨敌友的框框,已为中国所扬弃,如何全面发展同中、南美洲国家的关系,已提到议事日程。
    拉丁美洲近年出现了经济倒退。拉美国家急需谈判外债,也急需找寻经济合作伙伴。
    吴学谦正是研究了中、南美洲的形势,有的放矢。他此次出访,带去三件礼物:(一)支持孔塔多拉集团排除大国干扰,和平解决地区纷争的努力,(二)支持南美国家关于债务问题的立场,(三)提出同所有拉美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贸易往来。
    这三件礼物,在拉美甚得人心。拉美国家都看到吴学谦的确是和平的使者,同他们有一致的利益。解决香港的外交手腕
    更多人看到在香港问题上,北京在外交手腕上的灵活和果断。每一轮的谈判,北京都掌握住主动权,判断到对方的动向和招数,谈笑之间轻松化解。更重要的是,从邓小平、赵紫阳到吴学谦,都出色地调动了国际有利因素,配合香港问题的谈判。当英方强调“三条条约有效”,企图延续殖民统治时,中国运用外交影响,争取到国际的支持。巴拿马、西班牙、阿根廷固然直斥英国态度顽固,更重要的是,连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也指出殖民主义应该结束。
    当有人以国际牌、繁荣牌作为要挟时,北京更是早著先鞭,棋先一着,争取到美国、日本、共市国家采取中立态度,不作左右偏袒,而且在关键时刻表示支持香港继续繁荣,支持香港保持独立的关税地方,参加国际贸易和关税组织。
    香港问题的谈判,中国在外交上打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战役。既使对手保留面子,又同对手发展友谊,同时,也争取到国际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