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15日参考消息 第2版

    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是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的。
    对于开放十四个城市的一些具体办法,国务院有关负贵人已透露出来,其中有对客商的税收优待办法,特别是对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或客商投资在三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报经财政部批准,企业所得税可减,按百分之十五征收;对客商到开发区投资,其企业所得税一律减为百分之十五。对于这些作为增加吸引力手段的规定,我认为有从长考虑的必要。税收优待的问题有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办法,问题与劣点有五:
    第一,从客商的观点看,到中国投资或引进技术,所得税的优惠是否是考虑的主要因素,颇属疑问。这个疑问的依据有三:首先,若干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税的考虑并不占重要地位。这虽然不是说在其他因素等同时,所得税的优惠不可能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说明要从全局着眼,不必太重视这个因素。其次,经过对若干跨国公司的访问调查,其结果亦然。再后,对与中国打交道的若干美国公司的调查,其结果与前二者亦大致相同。
    第二,客商所以不甚重视所得税优惠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如果资金输出国对资金输入国的企业所得税可以抵免的话,外商少付了资金输入国的企业所得税,要多付资金输出国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外商得不到多少好处,也就是说中国对外商减税,主要是将税金拱手送给外国的财政部。
    第三,从中国十四个城市企业的观点看,税收优待却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在实行利改税以后。因此,的确能助长引进外资的兴趣。可是这种动机,往往会不合经济原理与效率。例如,本来简单地购买机器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亦要去弄一个花招,组织一个合营企业,俾取得税收的优待。在外商兴趣不大时,中国的企业,特别在开发区,会对外商的投资额、技术转让等迁就让步。
    第四,十四个城市仿照特区的办法,在许多方面是不适宜的。主要原因是特区可以注重出口加工,并与中国其他地区有高度的隔离。而十四个城市占全中国工商、金融、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与外商合作不宜局限于出口加工,更不宜与其他地区有高度的隔离。我认为开放政策应当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外,另一方面是对内,即中国各地区块块与块块之间要解除明的及暗的封锁而渐渐开放,方能摆脱过去地方割据的情况,完成真正统一。
    第五,十四个城市要仿照其他第三世界出口加工区优惠的理由,亦不充分。补救的办法根据以上各点,可以看出,对外商实行所得税收优惠办法,利少弊多,亟应重行考虑。
    我提出的重新考虑,并不意味着马上要改。政策的稳定性,也要考虑在内的。补救的办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需要财政部批准的优惠,问题比较好办。如果政策确定这种优惠弊多利少,可以不批准。对开发区的优惠问题就比较大。因为减税是一律的。其补救办法可以用限期的办法。例如规定减税有一定的期限,三年或五年,这也是许多第三世界出口加工区的办法。如果外商坚持要较长时期,则可于合同中规定自愿放弃税则的优惠。另一办法可在合同中规定其他优惠条件,如对先进技术设备采取加速折旧,以替代所得税的优惠。在技术急剧更新的时候,加速折旧的办法是合乎经济规律的。同时也说明我并不否定一切税则优惠待遇。又一办法,在谈判内销比例时,如有较大比例,外商亦可自愿放弃税则优惠等。
    以上涉及整个吸引外资的方法。我认为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消除许多障碍,如谈判不得要领,历时长久等。
    另外,在十四个城市内要为外资解决如场地、水电等许多基础设施问题。


    【纽约《美洲华侨日报》八月十三日文章】题:李教授成功之路
    今年七月一日,李瑞芳教授获得纽约市立大学一笔研究经费,专门研究华裔“异族通婚”的专题。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李教授得到的第五笔研究金。已经出版了五本书、七本专题著作的李教授在学术领域又开始攀登新的高峰。
    李瑞芳在美国华裔学术界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她的杰出著作和纽约市立大学亚洲研究系副教授的名衔使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李教授生于华盛顿,但她不仅谙英语,且能操流利、纯正的广东话、国语和台山话,能阅读中文报章和书写中文。
    她是一个洗衣工人的女儿,怎样能进大学呢?当年,年少志高的瑞芳四处投函,获得芝加哥伊利内大学四年的奖学金。在此期间,她半工半读,终于在一九四八年大学毕业,取得了经济学士的名衔。
    之后,瑞芳进入“美国之音”做广播节目撰稿人。她主持的节目名为“华侨动态”,目的在反映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和生活情况。她用英文编写节目。电台将节目用广州话、国语、厦门话和台山话等播出,很受华侨欢迎。
    但是,当初出茅庐的瑞芳到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时,她气得直发抖,因为满纸都是歪曲华人的谎言。在“美国之音”电台工作五年间,她撇开图书馆的资料,亲身到华侨中间采编节目,并下定决心要写一本书,还我华人的本来面目。
    一九五四年,“美国之音”搬到华盛顿,瑞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决心一面照料孩子,一面写一木有关华人历史的书。她呕心沥血,穷十年的精力,终于写成她的处女作《金山》。
    这本由麦美伦公司出版、首次反映华人在美国奋斗和发展的作品《金山》一经面世,好评如潮,并成了得奖的佳作。不久,麦美伦公司以平装版出版,易名为《美国华人的故事》,更为畅销。
    为了维持家计,白天,她到邻近图书馆任职,晚上攻读图书系,不到两年时间取得了硕士学位。
    一九六五年以后,亚裔移民大批涌至,纽约市立大学亚裔学生骤增。一九七○年,在亚裔学生要求下,市大成立了“亚洲研究系”,瑞芳被聘为教师,专门讲授华裔在美国的历史、团体、美国法律对华人的影响以及华埠问题等。
    自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后,她如鱼得水,一面授课,一面继续做研究工作。大约在一九七三年,她得了第一笔研究经费。她利用美国人口调查局每十年一次的调查结果,翻阅资料,分类整理,作精辟的分析。一九七六年又写成《华裔人力与就业调查》。这部专著被《选择》杂志选为当年优秀学术作品。
    接着,她又得到第二笔研究费,根据一九七○年的人口调查写了包括美国五十个州社会经济详细资料的《美国华人统计面面观》和《一九七○年少数族裔的人口调查》等著作。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外人士高度的评价。
    不久,她获得第三笔研究费,开始研究华裔儿童移民美国后在适应环境方面碰到的种种问题,写成了《中国移民儿童》和《纽约唐人街帮派》等专题著作。这些作品与其他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美国华人》、《华裔画册》等,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获联邦政府研究发展部第四笔研究费后,她写就一本名为《一九七八年下曼哈顿华裔居民》的研究报告,使人对此地区的华人概貌,一目了然。
    李教授身教言传,她的学生受到感染,也深入社区访问,寻找资料,仔细分析。做出了有关《华裔与肺病》、《华裔与中草药》、《华裔与选举》等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


    【香港《经济导报》九月三日一期报道】(记者:许云程)由香港中银集团、华润集团、招商局、光大公司和《经济导报》社发起主办的「中国开放城市投资洽谈会」,将于今年十一月六日起一连四天在香港举行。
    最近,香港中华总商会司库郭宜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代表该会对这个投资洽谈会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期望。
    郭宜兴表示,中国政府宣布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是非常好的。这是中国对外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的具体表现。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肯定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贸易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郭宜兴认为,各新开放城市必须有具体的措施相配合。他指出,一个新开放城市的进一步开发,必须有全盘的发展规划,使有意前往投资者不致摸不着头脑而盲目乱碰。搞好基础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同时,各新开放城市在吸引客商前往投资合作之前,也必须搞好当地的基础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他说,起码要把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下水道、通电话线、通道路和平整土地等)的基本建设搞好,才可以大力吸引客商前往投资合作。他指出,有先进的生产,必须有先进的运输,否则产销便会脱节。而现在新开放的十四个城市都是我国沿海的城市,将来主要的对外运输必须靠海运,但是,如果该城市连几千吨的轮船都没有码头停泊,货物没有仓库预先贮存,那末肯定会削弱投资者的兴趣,并局限了该城市的发展。还有,对外通讯、空运设备和宾馆、饮食业等,也是吸引外来投资合作的配合条件。但是,环顾十四个新开放的城市,不少仍未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希望能引起新开放城市各有关方面的注意。这样,才能使有意前往投资合作者产生良好印象,从而树立信心,为投资合作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郭宜兴说,最近有些港商前往一些新开放城市了解情况,但据说有些城市条件较差,连要挂个长途电话到香港也没办法,因此,未接触投资合作的问题已先产生了不良的印象。他认为,与其在条件未成熟时就先招引客商前往投资合作,还不如稳步前进,稳步发展。吸引外资要内外结合引进技术要考虑当地工业水平在说到各新开放城市吸引投资问题时,郭宜兴认为,最好是内外结合。他认为,吸引外来资金建设新城市,虽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并非唯一的办法。应该看到,国内自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间已逐渐富裕,因此,也必须在民间筹款,可以用组织投资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收集民间资金。本身能够做出一定成绩,自然能够吸引更多海外商人前往投资合作。
    郭宜兴还认为,各城市在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方面,不要什么都求大、求最先进,而应先考虑到当地的工业水平。因为如果当地尚未达到掌握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水平就贸贸然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结果会造成浪费,而这是在过去几年已有过教训的。
    同时,有些城市原来已有一定工业基础,希望不要因为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机器设备就将原来的工业抛弃掉,而应从改进原来工业着手,实行改造与引进相结合,这样会节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郭宜兴指出,各城市还必须加紧训练外贸人才。人才不足,就更难以发展。
    郭宜兴说,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现在新开放城市搞建设,肯定会有很多海外客商前往投资,国内一些经济部门所存在的不正之风,宜及时地抓、狠狠地抓,并迅速加以扭转,不要等到泛滥成灾之后再来抓,再来调整和整顿,那就太迟了。


    香港总商会助理执行董事冯若婷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说:
    将在香港举行的「中国开放城市投资洽谈会」,是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许多外商对这次洽谈会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及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但新开放城市中有些城市,像南通,连云港等,对国外投资者来说相当陌生,资料不足亦是导致他们裹足不前的原因。所以,国内各开放城市正可藉着这个机会,对外详细介绍本地的投资环境,及进一步阐明中国经济开放政策的持久性及稳定性。
    冯若婷指出,以往个别省市举行洽谈会及技术交流会,有关方面往往要在会议进行期间才公布具体资料,国外人士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摸索方可掌握,部分外商更因准备不足而无法达成投资或贸易合作协议,因此降低了会议所能带来的经济实效。
    有鉴于此,冯若婷向这次洽谈会建议,在会议召开前把有关市、区的资料及具体洽谈项目尽早公布,使外商避免盲目摸索,而且在双方都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洽谈会事半功倍。.(摘自九月三日一期香港《经济导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