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4日参考消息 第2版

    【美国《华尔街日报》七月三日文章】(作者:阿曼达·贝内特)北京国棉三厂工人陈久贵(音)同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住一套三居室的住房。他可以随他的意思吃肉,吃他爱吃的葱油饼和包子。他们可以享受几乎是免费的医疗和便宜的交通设施。
    尽管这位四十六岁的中国工人的工资仅仅是西方工人工资的零头,但他生活得挺不错。然而,人们是否知道,为了使陈先生和一亿一千五百万国营企业工人的衣食住行的费用保持在低水平,中国政府拿出了很多钱。
    五六十年代,这种消费品补贴就是中国发展计划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理由是能够消除贫富差距,保证人人有饭吃。
    但是,中国近来发现,国家一口咬的太多以致没法嚼烂。一位西方经济学家估计,这笔补贴费用已从一九七九年的一百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二百六十五亿美元,即增加了一倍多。现在,这笔费用要消耗掉国家总支出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仅仅在五年前,它才占百分之十五。
    赵紫阳总理今年五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补贴“负担很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资金。据报道,他在党的一次会议上说:“政府不能无限期地继续这样做。”
    有些补贴是政府对亏损企业的支援,现在这类工厂已被告知要扭亏为盈,否则就关门。但消费品补贴数额极大。所以,从一九七八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现在包括设法让中国人逐渐放弃补贴这个内容。
    但是,人民已经习惯于仅仅把他们的工资的一小部分花在生活必需品上。许多人甚至没有认识到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生活。
    一位西方经济学家说,即使在同时增加工资的情况下对物价作较大幅度的提高,也会使他们感到不安。
    美国经济学家尼·拉迪最近写道,一九七八年粮食和食油的消售价格,仅仅是国家收购价格的一半左右。他估计,从那时以来差距又大大扩大了。驻北京的一位西方外交官估计,北京市政府去年花了一百七十五万美元作为市民储存大白菜的补贴。
    住房也是有补贴的。陈家的住房,包括水电在内每月租金为一点四二美元,这比中国大多数人的房租要贵些,但房子比较大。新华社报道,居民所付的房租仅仅能够勉强抵偿房屋的维修费用。所以现在政府正在试行让人民自己买房。其实个人买房政府也是给补贴的。但在政府看来,至少这是一次性补贴。


    【本刊讯】泰国《新中原报》七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刊登题为《旅游业行家谈旅游》的文章,作者是卜莎丽(何韵)。文中引用泰国恒昌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大立的谈话,对中国旅游事业提了一些意见。彭大立的泰国恒昌旅行社有限公司不仅承办旅游中国业务,而且其业务广及全世界一些国家。由于公司设在华人区,因而顾客多是华人。到外国旅行的游客中,去中国的人占百分之五十。去年,仅到北京的旅游团就有五十多个,每团人数多达八十至九十人。
    彭大立说,今年到中国旅游的旅客比去年少,访华团数量虽然不少,但每个团的人数却大为减少,平均只有二十人左右。对此,他分析了几个原因:首先是,今年泰国经济情况不佳。其次是,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泰国实行征收一千铢的出国费。第三是,中国改变了旅游方针,即规定旅行团的规模不宜太大,因为国内航机有许多地方还用小型飞机,应付不了大的旅行团。他指出:“这样一来,吃亏的是中国本身。因为一个团十人、十五人或三十人收费一样,同样乘一辆车,配一个陪同。本来可容纳三十至四十人的旅游车,现在只有十个旅客。在欧美和日本,旅客越多的团,成本就越低,团越小,成本越高,收费也就提高。但是,在中国却是大小团收费一个价格。这是不利的,一定得改变,不能长期如此。否则,中国国家损失很大。”他说,今年去日本的游客很多,有与日俱增之势,因为日本对旅客的吸引力很大。这一点,中国必须特别注意。他说,中国搞旅游从来不宣传,其他国家都很注重这件事,像泰国这么小的国家,每年给导游机构的预算约一亿铢。日本的旅游机构经常主动把旅游宣传资料送上门来,摆在公司里,让来人顺手拿一本看看,这便把旅客吸引住了。但是,中国朋友竟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到中国旅游,最吸引人的是中国的名胜古迹,但中国却从来不宣传。外国青年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有多美。
    由于中国不宣传旅游业,因此,去中国的旅游者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旅客很少!所以,中国想搞好旅游,就不能不搞宣传。中国旅行社应该负起宣传的任务。
    旅游业中另一个要解决的是旅店问题。中国面积大,旅店问题目前已基本解决的只有北京,其他地方仍然不足。他认为,中国在增建旅店中不可全部靠外资,国家应自行投资一部分。目前许多新建的旅店都是西式,宫廷式或具有代表性的大酒店似乎还没有。中国还应搞一些更能吸引游客的东西。日本近年搞了一个迪斯尼游乐园,吸引了很多旅客。


    在美国,超级市场对食品的包装要求很严格。为了保鲜和不使食物变质,包装严密的食品还必须保存在低温的冷藏柜里。据估计,超级市场消耗的能源,百分之六十是用在制冷设备方面。
    现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食品包装工艺——无菌包装法。它解决了象牛乳之类的饮料难以保存的问题,因而深受超级市场和顾客的欢迎。
    这种包装法需要三项基本条件,即工作环境无菌,饮料本身无菌和容器无菌。目前,经营这种包装法的公司具备这三项条件中的两项——容器无菌和把饮料注入容器的设备无菌。经过这种工序包装的饮料,由于同细菌、阳光和氧完全隔绝,即使不放在冰箱和冷藏柜里,也能保存几个月而不会变质。
    无菌包装法使用的容器的原料为纸板、塑料和铝箔。
    据一家在美国专营乳制品的公司的发言人说,用这种包装法包装的牛乳,特别受到小家庭主妇的欢迎。她们把这种牛奶放在餐厅的碗柜里,做菜时随手就可以拿到,既避免了开关冰箱门的麻烦,还可以使冰箱有更多的地方存放其他食物。
    目前世界上生产这种无菌包装容器的最大一家公司,是总部设在瑞士的铁特拉包装公司(Tetra
    PakGrouP),它的产品占世界市场销售量的百分之九十。一九八三年,这家公司生产的包装容器达三百三十亿件,行销八十九个国家。
    (白梅)


    【台湾《经济日报》七月十六日报道】题:皱皱布风格独特在美渐成热门货
    据织布业者表示,美国市场最近对皱皱布需求很强,有逐渐取代斜纹、府绸等布种的趋势。预期短期内国内每月总生产供应量将增加一倍,达五百万米以上。
    据业者表示,使用纯棉式E/C十二支、十四支、二十支等粗支纱织制,或以大宗的一一○/七六、一三六/七二等胚布,经过皱纹加工处理成皱皱布。目前用此布制成的成衣在美国市颇场受欢迎。
    皱皱布主要用在具有天然、休闲气息的外套、裤子等成衣方面。


    据日本《纺织新闻》报道,当前日本女子服装业的主要生产趋向是,产品多样化,小批量和周期缩短。这种趋向在其他国家往往只见于高级服装业,而在日本却连大众成衣界亦是如此。许多店里相同式样的服装为数甚少,就是在大百货公司每种风格的时装库存也不多。
    在这种趋势下,日本许多缝衣厂为了适应形势,而又不增加成本,必须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它们采取了如下三方面的措施:
    (一)控制工厂员工人数。目前比较先进的缝衣厂员工多在六十五人至一百五十人之间。据调查,以拥有一百名左右工人进行多样化小批量生产效率最高。在这类工厂中,厂方为了搞好生产还需尽力保持员工的稳定,培训员工掌握熟练的技术,并且在同类工厂之间开展互助合作,以利于在加工过程中排除「瓶颈」阻塞的现象。
    (二)加强实际生产前的准备过程。如布多服装公司把模型裁剪,样品制作,工作分析,技术指导,产品检查以及资料准备等过程均画成图表,使该公司能按计划进行生产和有效地接受订单;同时,在生产前明确估出一批订货所需织物、纱线、夹层及其他附属物品的数量,并计算出各种必需材料的供应时间以减少损耗。许多公司都加强准备过程的研究,如以生产大衣和夹克著称的三美公司,经过研究,该公司制作服装已达到超短的生产周期,从接订单到交货仅需一个星期。
    (三)革新设备,不断改进机械装置及其附件,使之适应小批量多样式的生产,如新澙的三洋公司可在两条缝制线上同时制作四、五种样式的衣服。(林)


    【纽约《中报》七月二十五日社论】题:正视中国大陆环境污染及破坏的问题
    根据中国国内和国际间已公布的资料,中国大陆环境污染及破坏的问题,已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及破坏问题,不但来自工业,而且来自农业。就工业而言,中国大陆工厂以煤为主要能源,而其使用法又很不经济,因此中国因燃煤而造成的污染问题也特别严重。除煤烟外,还有二氧化硫所造成的酸雨笼罩城市上空,不但给生物环境带来了毒害,而且建筑物、古迹等,也因毒气侵蚀而加速损坏的过程。
    在农业方面,中共过去为了增加粮食生产,把广大林地及草原开为耕地,结果造成严重的土壤流失。
    今天中国大陆城市的下水道污物,百分之九十均未处理。加上近年工业的迅速成长,工厂废物大量排入沟洫和河里的问题日形严重,也使农作物受到污染。
    近年来,中共领导人已开始注意这些问题,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防治污染的工作。
    现时,中国防治污染的法规强调“谁污染,谁治理”的办法,是还有商榷余地的。因为个别企业在自负盈亏的责任制下,为求多得利润,必不愿多花钱去治理污染,结果将如一般发展中国家的防治污染措施一样,疏于执行,不了了之。
    比“谁污染,谁治理”更重要的是:政府要设立环境问题研究机构,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知识,并引进防治污染的先进设备,帮助各企业单位处理工业废料、控制煤烟污染。至于下水道和河川的整治、黄沙的控制等工程,则更非靠政府出力不可。
    总之,防治污染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投资,由政府拨出较大的资源全力以赴。


    【德新社西德库尔姆巴赫七月二十八日电】西德南部这个城镇的啤酒迷们,今天开始了他们的第三十五届「奥林匹克啤酒节」。
    预计,八月五日以前,将有约十万人来到这个距慕尼黑以北约二百公里的巴伐里亚城镇。他们将喝掉十四万至十五万升当地出产的啤酒。巴伐里亚唯一饮纯啤酒狂欢会的组织者们,还将抗议欧洲共同体打算推翻德国纯啤酒法的作法,这项立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项法律不允许在德国市场出售含有非天然添加剂的啤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