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4日参考消息 第4版

    土耳其总理厄扎尔四月二十八日保证,土耳其将继续为结束两伊战争作出努力。厄扎尔二十八日早些时候抵达德黑兰。他在德黑兰电台报道的一次讲话中说,他希望他这次访问会「找出和平解决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战争的办法」。(法新社)


    利比亚官方通讯社四月二十九日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谴责英国保护恐怖分子,并呼吁对英国当局采取「相应」的行动。「由于事实已证实英国保护恐怖分子和利比亚阿拉伯人民的敌人,现在已经到了以相应的方式对付英国的时候了。」现在还不清楚他所说的以「相应的方式」对付英国的含义是什么。
    (路透社)


    据埃及外交事务国务部长加利四月二十九日说,埃及赞成「除了同以色列签署的戴维营协议以外的任何解决中东危机的新方案」,只要其它有关各方都表示赞同。(法新社)


    以色列五月一日说,它在贝鲁特的一个非官方外交使团的三名成员被「黎巴嫩陆军部队」逮捕。这三人目前在叙利亚人的手里。释放被捕者的努力正在「最高层」中进行。(合众国际社)


    根据四月三十日公布的紧急状态令,苏丹总统尼迈里授权军警进入住家进行搜查和检查私人的邮件。总统可以无限期地实行宵禁,当局可以检查任何私人信件或电报,还可以没收任何被认为有害于公共安全的邮件。据认为,宣布紧急状态是为了对付反对尼迈里的伊斯兰政府的反对派的捣乱。(路透社)


    【英国《情报文摘》五月一日文章】题:东欧的面貌正在起变化
    东欧各国人民在经过三十年之后,开始不理睬苏联了。
    过去九年所发生的变化是令人震惊的。目前成长起来的人是战后的一代人。对他们来说,雅尔塔、波茨坦,甚至战争本身,都不再有什么影响了。他们只知道自己被剥夺了种种权利和缺少自由,并且不准备再容忍下去了。他们在战后几十年中的表现要比他们的长辈生气勃勃得多。
    尽管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几乎都是莫斯科的代理人,但他们都认识到这种变化。他们懂得他们再也不能全然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了。为了保持自己国家的安宁,他们不能继续无视他们的人民了。
    波兰已成为莫斯科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罗马尼亚实际上已不大象“华沙条约”成员国了,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实际上一直不听莫斯科的话。苏联领导人对此无能为力。
    在华沙条约组织里,一切决定都是由俄国指挥官作出的。东欧的军事领导人在那里只是服从命令,苏方根本不征求他们的意见。东欧国家军队使用的武器是苏联军队淘汰的武器,这些武器要比苏联军队使用的武器落后四至六年。
    苏联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这些国家依赖苏联的军队,无法形成对苏联的威胁,还可以保证东欧国家的军队在华约组织中或在与北约组织的任何对抗中只能起次要作用,或被当作炮灰。长期以来这件事挫伤了这些被统治国家的军队的士气,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迄今从未越雷池一步的忠实的保加利亚,突然寻找向西方开放的办法。日夫科夫也突然想出了保加利亚军队继续听从苏联军事指挥的几项条件。
    匈牙利已成为对西方的影响——经济的和政治的影响——门户敞得最大的东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导人仍然在所有问题上墨守莫斯科的路线,但他们已不再得到人民的支持。苏联在东德人眼里已失去了一切魅力。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对华沙条约组织能否作为一个紧密团结的军事集团继续存在下去,产生了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影响。
    苏联将军们最近抱怨,甚至在东德军队中也普遍存在着和平主义思想。没有一个神智正常的将军今天会指望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靠得住,罗马尼亚军队的指挥官们有如下的明确指示:俄国将领下达的任何命令必须首先得到齐奥塞斯库的批准,然后才能服从。
    据莫斯科说,华沙条约组织的战斗力靠的是莫斯科所谓的面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铁三角架,这个铁三角架是由东德、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组成的。这个三角架的关键的一条腿——波兰——现在瘸了。
    保住捷克斯洛伐克这第二条腿在急需的时候不致于变瘸,原是指派给波兰的一项任务。但是现在看来,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多大希望了。剩下的是只有一条腿的三角架,全靠东德了。没有一位苏联将领现在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苏联人和东欧各国军事领导集团之间的关系已变得紧张,这一点不再是什么秘密。还有,齐奥塞斯库正支持他的军事指挥官要求要么在东欧的军事机构中有更多的自决权,要么在集体作决定时有比现在大得多的发言权。
    莫斯科担心的是,总有一天这样的要求,或类似这样的要求会成为集体的要求,东欧各国会站在一起来反对莫斯科。


    【日本《朝日新闻》四月二十六日报道】题:三泽基地拥有核储藏库(记者佐藤发自华盛顿)
    为了参加从二十六日起在冲绳那霸市召开的‘“废除核基地和军事同盟的冲绳国际会议”,美国民间研究机构“政策研究协会”扩充军备和核武器研究部部长威廉·阿金于二十四日离开了美国。在出发之前,他会见《朝日新闻》记者(佐藤),说明了设在日本的美国海军的通讯设施在美国对苏战略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阿金部长在谈话中透露了下述内容:驻在三泽基地的美国空军制定了为应付核战争所准备的紧急作战计划;基地内拥有储藏核武器的设施;嘉手纳基地有十几架KC135型空中供油机,其中有四架承担了美国B52型战略轰炸机空中供油的任务——在一旦有事时,从坐落在关岛上的安德森基地向苏联国土飞去;另外,依佐美基地有向部署在太平洋上的三叉戟等美国战略导弹潜艇发布命令的任务。
    这位部长一再指出,不管日本国土上是否拥有核武器,但是因为日本正在发挥美国对苏战略的作用,所以这些设施在一旦有事时,很可能成为苏联攻击的对象。
    据这位部长说,预定到一九八八年将有四十八架美国空军的F16型战斗轰炸机常驻在美国三泽基地。
    一旦有事时,这些F16型战略轰炸机和P3C型反潜侦察机携带核装备便是前提条件。这个基地拥有被称为“高级水下武器商店”的核储藏库。


    【美国《华盛顿邮报》四月十七日报道】题..美国要求盟国控制软件出口
    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昨天说,美国正在敦促盟国对计算机软件的出口加以特殊控制,以防它们落入东方集团国家的手中。
    这个行动是为了进一步限制软件流入苏联,它要求软件公司在把他们的软件卖给其他西方国家和日本之前,要得到商务部的同意。
    各种计算机、半导体、钻井设备和电子测试设备这类可以用于军事的产品,目前都列在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控制出口名单中。
    国防部早些时候就设法限制过软件贸易,无奈遭到巴黎统筹委员会其他会员国的反对。五角大楼现在放宽条件,看来有可能说服其他国家赞成它的建议。


    【安莎社仰光四月二日电】一九八三至八四财政年度,缅甸收获水稻一千四百五十万吨。缅甸的财政年度截止日期是三月三十一日。
    国家计划在一九八三至八四财政年度收购大约四百四十三万吨水稻。
    据悉,缅甸同马来西亚、印尼、毛里求斯和其他非洲国家已经做成交易,向这些国家出口大米。印度也同缅甸签订了一个从缅甸进口十五万吨大米的协议。


    【路透社莫斯科四月二十五日电】驻莫斯科的外交官们认为,苏联正在利用美国在中东的挫折来重新确立自己在那里的影响,并恢复它在这一地区的关键作用。
    人们说,近六周来有三名苏联高级官员出访中东,这表明苏联对这一地区展开了新的外交攻势。分析家们说,莫斯科正在利用美国撤出黎巴嫩后留下的政治真空。
    西方和阿拉伯国家的分析家们说,莫斯科会谨慎行事,它将避免起任何活跃的军事作用,并不直接卷入阿拉伯内部争端,即黎巴嫩危机。
    一名阿拉伯外交官说:“他们的目的在于在阿拉伯国家中赢得信任,并树立自己是一个比美国人可靠的朋友的形象。”
    大多数克里姆林宫问题观察家认为,当前苏联最主要的目标是改善同埃及的关系。
    消息灵通的阿拉伯人士说,已达成协议在埃及下月选举后互派大使。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俄国人认为,埃及的支持对于苏联重新成为这一地区的一个有影响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俄国人希望恢复正式外交关系将导致更紧密的政治接触。”
    苏联最近进行的其他访问有:政治局委员阿利耶夫的大马士革之行,党中央中东问题高级专家布鲁坚茨对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访问。
    阿拉伯人士说,阿利耶夫在叙利亚的会谈加强了两国的关系,并确保了莫斯科继续全力支持哈菲兹·阿萨德的黎巴嫩政策。
    布鲁坚茨的访问有助于在黎巴嫩的事态发展中确立苏联的利益,他在黎巴嫩同政府及各派领导人举行了诚挚的会谈。但是,他在刚刚结束大马士革的会谈后又去伊拉克,以表明莫斯科的不偏不倚态度。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莫斯科希望同尽可能多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它现在在这条道路上比前几个月要走得远得多。”
    分析家们认为,苏联领导人在销声匿迹十多年后,有许多动机在中东重新起重要作用。
    外交官们说,最简单地说,他们认为中东地区是超级大国角逐之地。在这个地区,莫斯科有权利、也有义务向美国的统治地位挑战。
    他们还说,但是克里姆林宫还认为,这一地区是靠近自己边界和本国的穆斯林居民的一个危险的爆炸性地区,它要对那里的局势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莫斯科在使阿拉伯国家承认自己希望在中东起关键作用的要求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它仍面临重大障碍。谋求同沙特阿拉伯建交的一切尝试都没有结果。苏联也未能说服开罗签订一项政治性的合作协定,而不是一项纯贸易协定,尽管开罗急需苏联经常供应武器零件。
    一位阿拉伯外交官说:“苏联人现在仍然是有胜有负,他们仍大大落后于美国。但是他们正在取得稳定的进展,他们正确保自己成为中东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米斯,别担心──我们在同一条船上!”(原载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五月三日)
    贝鲁特(阴15℃—24℃)《明星日报》:大马士革掌握着卡拉米内阁的命运
    纽约(阵雨10℃—19℃)《纽约时报》:里根和教皇在阿拉斯加商讨世界问题
    里约热内卢(阴18℃—30℃)《圣保罗州报》:美国提出实现加勒比地区和平的条件
    马尼拉(晴24℃—34℃)《今日公报》:华盛顿:杰克逊在第一次初选中获胜
    吉隆坡(晴间多云23℃—32℃)《新海峡时报》:贝鲁特:黎巴嫩内阁举行第一次会议
    东京(晴11℃—24℃)《日本时报》:中曾根批评苏联干涉阿富汗(合众国际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