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14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英国《外事报道》周刊十一月八日文章】题:新的中东倡议
    据《外事报道》的中东消息来源说,美国正在计划提出一项雄心勃勃的新的中东倡议,而且可能在总统选举后发起这一倡议。里根总统的特使墨菲在开罗、利雅得、耶路撒冷、安曼、大马士革和贝鲁特之间穿梭已有几个星期。一位副国务卿阿马科斯特也直接卷了进去。
    美国人正在考虑对两年前在该地区没有能够赢得一致同意的里根中东倡议作一些调整。里根的建议是:约旦和在以色列占领的西岸成立的巴勒斯坦实体实行联合。本来是将由以色列和一个其成员有得到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信任的一些巴勒斯坦人的约旦代表团谈判一项协议的。但是以色列拒绝了这个主张。严重分裂的巴解组织则无法作出将怎么办的决定。约旦国王侯赛因希望会谈开始,但是未能获得巴解组织的支持。
    美国人现在显然希望说服以色列新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侯赛因在华盛顿坐下来谈判而不预先接受任何东西。
    从墨菲的旅行安排可以看出里根政府对它的计划的重视。他被吩咐在十月三十一日从耶路撒冷飞往德里,但是只呆了几小时便又奉白宫之命回到中东。
    新倡议是否包含了新的成分?据《外事报道》获悉,它有点靠不住,因为它要取决于埃及和约旦这样一个希望:阿拉法特保证他和巴解主流派法塔赫组织愿意从对以色列采取武装斗争转变为致力于和平外交。据说,阿拉法特已放弃了同激进巴勒斯坦组织和叙利亚的强硬派总统阿萨德取得和解的尝试。据说,阿拉法特现在正计划在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在安曼召开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而不必有亲叙利亚和激进的分子参加。据说,阿拉法特将从这个讲坛宣布,他愿意接受一个西岸实体同约旦组成邦联的办法,言下之意是放弃他眼下的建立巴勒斯坦国的要求。
    美国人对这种保证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们认为巴解主席随时可能作出改变。
    如果这项计划有进展,里根可能同埃及、约旦和以色列取得一致,它们的领导人将同他一起举行一次中东最高级会议,并宣布阿拉法特愿意同埃及、约旦以及任何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起谈判,以拟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办法。首先,美国、埃及、约旦和以色列将拟订一项议程,并决定还要有谁参加。这样就会使约旦和以色列第一次在一起参加正式的中东外交进程。
    埃及和约旦将采取一项并行不悖的行动,提出它们自己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联合倡议。它将同里根的倡议联系起来,主要解决巴勒斯坦人的命运和“把以色列占领的土地还给阿拉伯人”问题。这项方案将包括西岸和目前为以色列所占领的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问题。它将以在戴维营为埃及拟订的、同以色列达成的交易为基础,那就是:以色列交还土地换取和平。
    埃及和约旦还可能要求举行有中东冲突各方以及来自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参加的国际会议。美苏参加这样一个会议的席位问题,将由他们拟订解决办法。
    以色列的大联合政府在佩雷斯领导下将会比以前的贝京和沙米尔政府更为乐意参加这样一个进程。
    这项计划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叙利亚,因为它希望在中东谋和过程中起重大作用。希望从黎巴嫩南部的一部分撤军的以色列,似乎已放弃了叙利亚军队也在黎巴嫩作同等撤出的要求。以色列不反对让阿萨德在谋和行动中起作用;埃及和约旦声称也是这个态度,虽然叙利亚是它们的对手。因此美国也许能够建议让叙利亚在谈判桌上有一席位,在实行全面解决办法时大概把戈兰高地问题也列入议程。如果阿萨德拒绝美国人的倡议,里根政府很可能设法在没有叙利亚参加的情况下推进这个进程。


    【美联社安曼十月十日电】题约旦国王到美国以外的地方采购武器
    由于美国一再拒绝约旦购买武器的要求,侯赛因国王不得不长途旅行,到全球军火市场去购买武器。
    非官方的军事问题分析家科德斯曼上星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约旦急需第一线战斗机和经过改进的防空武器,以帮助防备兵力比约旦大得多的叙利亚和以色列军队。
    近年来,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使约旦容易受到攻击的弱点加重了。一九八二年,约旦的兵力为六万五千人,而叙利亚的兵力则是十七万人,以色列的兵力正规军和预备役部队加在一起达四十五万人。约旦第一线喷气式战斗机的数目仅占叙利亚的五分之一,占以色列的七分之一。
    驻安曼的一位西方外交人士说,约旦武装部队首脑沙克尔中校于八月初访问了莫斯科,停留时间之长,足以做成一笔初步的军火交易。
    法国国防部长埃尔尼于九月底访问了安曼。他说,法国准备“尽力”满足约旦的防务需求,并将制定资助约旦的计划。
    据报道,法国做成了一笔向约旦出售“西北风”式导弹和十三架“幻影”F—1喷气式战斗机的交易。
    约旦官员最近还会晤了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的防务官员。
    约旦现有二十个苏制SA—6机动高射炮组。约旦还于一九七九年在它试图购买美国F16或F20飞机的努力失败之后签署了一项购买三十六架“幻影”F1战斗机的协议。
    科德斯曼说,“苏联和法国都不大可能向约旦提供理想的武器系统。苏联的米格—27和米格—29飞机还没有经过检验,‘幻影’式飞机存在着极大的维修问题”。
    他说,苏联在提供武器装备的同时,往往还要派去大批苏联顾问和技术人员,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计算机系统没有美国武器上的计算机系统先进。
    科德斯曼说,苏联人维修和提供零部件的工作做得也很差,经常使买者不得不求助于他们。


    【路透社伦敦十一月十一日电】两名在伦敦感到孤独的红军逃兵今天乘坐一架苏联民航机回国,他们在动身前对英国官员说,他们作了同自己家人重新团聚的自由选择。
    把他们从阿富汗带到英国来的一位英国贵族说,他认为,克里姆林宫是利用道德作为讹诈手段迫使他们回国的。


    【法新社布鲁塞尔十一月十日电】西方军事专家们说,太空时代军事装备的出现说明了北约何以要决定把自己装备起来以打击位于华约进攻部队遥远后方的目标的原因。
    北约可靠人士说,北约防务委员会昨天批准了一个被称为“打击后续部队”的原则,以便使北约的将军们能利用常规武器来打击位于战线后方达四百公里的目标。
    专家们说,只是由于出现了能把电子技术、微型武器和跟踪雷达结合在一起的常规武器,这种战略才变得可行。
    据悉,将利用三种新的武器系统(迄今为止没有哪一种系统可以完全投入使用)来实施这种打击。
    这三种武器为:
    ——多管火箭筒。这种火箭筒能发射十二枚火箭,射程大约为四十公里。
    将同法国联合研制这种多管火箭筒。
    ——短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能向五百公里以外的目标投掷常规弹头。
    ——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它类似巡航导弹,可以利用机载存储器掠地飞行,并避开敌方的雷达。
    专家们说,但是,最大的突破是研制一种新型弹头。这种弹头可以施放一批能够识别并轰击各个目标的导弹。这种弹头可以由炮弹来发射出去,它能够在敌人的一个坦克师到达战区前数英里的地方就加以摧毁。
    这种系统将依靠同计算机和向导弹发射控制台发回目标数据的发射机联系在一起的大密度地空雷达网来工作。


    印度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也面临着严重的房荒。
    据印刊一九八二年报道,印度有八千三百三十万户没有合适的住房,以每家平均五口人计,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面临着住房问题。
    以首都为例。德里人口已超过六百万,其中住在贫民窟里的有一百六十万。住在违章建筑里的和政府建造的流浪者安置营里的各一百万。还有八十万流民,就在大桥下、车站旁、人行道上过夜,拿破布、塑料布支撑起来,遮风挡雨。贫民窟里能用破洋铁皮钉个屋顶的,已算上乘。住在安置营里的,不管一家多少人,一律分给十八平方米的低矮平房,屋里是泥土地,许多家合用一只手压水泵。他们最愁的是离城市太远,原来靠打短工、洗衣服等为生的人,很难找到新的活干。
    当然在新德里,也有宽敞的林荫大道,道旁是一幢幢花园洋房。那些街区的人口密度是世界上最低的,大白天还可以看到小松鼠在街旁嬉戏。
    中等收入的居民,就要在贫民窟与花园洋房这两极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住房,而这又谈何容易。
    有一位在公营企业工作的高级职员说:“过去三年里我不得不两次搬家,两次加租。同样是两间卧室的房子,房租从八百卢比加到一千卢比,又从一千卢比加到一千六百卢比”。
    还有一位年近三十的知识分子,本来寄居在亲戚家,后来终于找到了一处住房,但等他带了行李来到新居时,发现房东已把房子租给肯出更高房租的房客了。他只好把行李拉到公园,在那里过了一夜。
    房东只认房租不认人。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房租大涨,到八十年代初,几乎半年涨一次。现在房东都不肯同房客签订长期租约,因为换一次房客,房租就可以提一次。有好房子的房东都喜欢租给外国的外交官,一是他们出得起大价钱,二是任期一满肯定要走,不用担心租约太长。可是现在的房租连外交官也心惊胆战。有一位外交官第一次到印度任职时,一月花三千卢比就租到了住房。三年后重返德里,那处住房的房租已涨到一万七千卢比(约合人民币三千四百元)实在不敢问津,只好在很远的地方找了个住处。
    印度的住房为什么这么紧张?首先是人口增长太快。一九五一年,全国人口是三亿六千万,现在已超过七亿。首都的人口一九五一年时是一百七十四万,现在已超过六百万。其次是造房速度远远赶不上需要。印度大部份企业都不提供住房。对于收入不高(一般工人月工资五百卢比,知识分子六百到两千卢比)的一般人来说,自己在城市盖房相当困难,只能向私人租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房租也就越来越高。
    德里市政当局早在一九五七年就成立了“德里发展局”,任务是盖房并用较合理的价格售给市民。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八一年,共盖了六万六千套房,但申请买房的有三十万户。如果把二十年里其他公、私营单位建的房子算在一起,一共是三十七万套,平均每年一万八千五百套。据官方估计,德里今后二十年每年至少要建六万套房子,才能在本世纪末解决房荒。(詹得雄)


    波恩(晴9—11℃)《世界报》:温伯格认为尼加拉瓜也许会成为第二个古巴
    莫斯科(晴-10—-4℃)《消息报》:契尔年科会晤匈牙利总理拉扎尔
    里约热内卢(多云17—28℃)《圣保罗州报》:巴西要求解决债务问题
    旧金山(雨13—16℃)《旧金山纪事报》:英国在罢工中发生严重动乱
    (合众国际社)


“你以为我们可以将它提起来吗?”(原载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