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 第2版

    【纽约《华语快报》十月九日登载熊玠十月六日在美东中国青年协会的演讲《正视大陆问题》的一部分】题:两次访问大陆的比较
    一九七九年八月我第一次回大陆。今年应邀再访大陆,又是八月。五年的变化之大,给我印象颇深。特别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与五年前有显著的不同。
    第一,五年前大陆对台湾了解很差,而且,中共干部说话,都是一个调子,毫无新意。五年后的这一次接触就不同了。发觉他们对台湾已有较多的了解。不仅经济开放,社会风气、人与人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变。现在,普遍敢讲真话。
    我于八○年访问了苏联。通过这一次访问大陆,发觉了今日大陆的开放,远超过苏联。
    第二:我要谈两个重要的发展。首先,经济上改变很多。改变的速度之快,真是想象不到。特别是乡村比起城市来,变化还要大,进步还要大。我这次除到了北京,还去过上海、杭州、西安、重庆。我到重庆后,特别跑到童年时居住过的地方,看到了深山里的乡村面貌,大量的新屋代替了旧屋,而且是两层、三层的水泥和砖房。这不可能是样板,因为是翻山越岭见到的。我相信,大陆的经济改革,农民确实得了益。
    关于这一点,从旅游也获得证实。一九七九年那一次,不论火车上、飞机上都很松,因为乘客少。这一次不同了,不论火车、飞机都很挤,因为大批农民出来旅游了。很多“土包子”坐到软座上。现在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坐。而敢于花钱,也表示了对前途的信心。农民中出现了很多万元户,甚至十万元户。这种趋势,势将继续下去。
    其次,今日大陆一大特点,即中国传统的东西回来了。当然是有选择的,选择得有道理。邓小平要找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式的道路。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会问:大陆这种势头能不能持久?在我去之前,我的答复是要看你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去了之后,我的答复比较具体了。问题的关键要看两个措施推行得如何。邓和其他领导人首先使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受益,然后把责任制推行到工人中去。工农都受益以后,国家的税收增加,再让一千五百万知识分子受益。他们是有计划地增加受益者,受益者越多,发展势头就会继续下去。
    另一点,即将权力逐步分散。开始只是反映在经济方面,现在权力逐步下放到省市。而且已从经济领域推展到政治领域。从机构、人事制度的改变上反映出来。中共现在的做法是,既要统一领导,又要权力分散,藉以防止类似“四人帮”的夺权之事再度发生。如果这一设计成功,将来不致有大的变故。
    在海外,很多人都表示希望大陆改革成功,也只有这种成功,中国才有前途。


    【美联社墨尔本十月五日电】据一些官员今天说,在中国政府支持下,澳大利亚电台将从明年起对中国进行英语广播,介绍澳大利亚情况。
    澳大利亚电台中文部副主任约翰·克龙说,这个得到政府资助的广播电台,计划在两年里对华广播一百零四次,每周一次,每次三十分钟。克龙说,这些节目在向中国听众介绍澳大利亚情况的同时,将能满足他们希望收听英语节目的兴趣。


    【英国《经济学家》九月二十九日报道】紧跟在同英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达成协议之后,中国又同欧洲经济共同体缔结了一个新的贸易协议。它由共同体的对外关系专员同中国经贸部长陈慕华本周在北京草签。新的协议将取代早先于一九七八年签订的协议。但它是一个意向声明,而不是一个特别贸易交易的保证。这证实中国人准备向欧洲的出口和投资开放他们的市场。
    共同体向中国的出口一九八三年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五,达到二十八亿欧洲货币单位(合二十五亿美元),而且增长还在继续。但是中国仍然仅仅是共同体的第二十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十五位最重要的商品供应者。
    在达成协议前的会谈中,中国曾强调他们打算扩大新的“经济特区”。中国人想通过明确提出免征双重税收和外国企业有权把利润寄回国内这两项保证,来鼓励欧洲在这些特区投资。新协议也为在一系列的尖端技术项目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开辟了道路。节能、电讯、生物工艺学和信息学是属于较有前途的项目之列。
    中国人希望,这一协议将导致他们自己能更好地向西欧出口商品,同时能得到更多的开发援助。欧洲共同体准备提供这种开发援助。今年已提供五百万美元以援助农业和食品加工,另提供的二百五十万美元将用于在北京建立一个管理培训中心。欧洲经济共同体说,它愿提供更多援助,但由于目前资金十分缺乏,因而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许诺。


    【英国《金融时报》十月三日文章】题:苏联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了生产率
    据《真理报》十月二日报道,安德罗波夫生前在一些经济部门和共和国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真理报》说,进行改革的企业今年都没有要求增加人力,而且许多企业的工人人数开始减少。根据早些时候官方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四点五,这主要是由于人均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四点二。
    一般来说,苏联工人的平均生产率大约只达到西方工人的三分之二。生产率之所以低,除了投资少以外,还由于工厂的不熟练工人太多,没有用物质刺激来降低成本。
    今年,在全国机械工业和电器工业,以及在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的食品工业、轻工业中实行的改革,总目的是让地方上的经理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工会)在经营工厂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
    根据这项改革,由于减少人力而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用来提高工人的工资,投资或进行科研。
    这项改革仍然是试验性的,但是明年将扩大到农业、能源机械、机床等全国性的部以及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和俄罗斯联邦的其他一些经济部门。这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之间在政策上表现的连续性。
    工人有了更多的钱,还得有东西可买,才有刺激作用。今年,看来商品也多了。最能表明苏联个人消费水平的零售额今年上半年增加了百分之五点一,高于整个工业增长率。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十月二十二日(预发)报道】一项新的调查表明,美国农场的规模继续扩大,但是数量不断缩小。
    农业部计算,今年有二百三十万家农场,比一九七九年少九万九千七百家,比一九八三年少三万七千六百家。
    今年农场的规模平均为四百三十七英亩,比一九八三年大五英亩。
    百分之十四的农场的年销售额为十万美元或十万美元以上,它们占美国的十亿英亩以上农田的一半。
    各州农场五年来减少的情况为:
    密苏里州减少四千家,为十一万七千家;衣阿华州减少八千家,为十一万三千家;肯塔基州减少二千家,为十万一千家;伊利诺斯州减少一万二千家,为九万六千家;俄亥俄州减少六千家,为九万家;威斯康星州减少八千家,为八万六千家;印第安纳州减少六千家,为八万二千家;北卡罗来纳州减少一万三千家,为七万九千家;佐治亚州减少八千家,为五万一千家……


四、善于利用全体员工力量。多数公司往往忽视一般员工的意见,但表现优异的公司则重视让每一个员工都自觉做有作为的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董事长华逊说,最重要的信条是“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视员工如伙伴,待之以礼,处之以尊重”。另一些出类拔萃的公司也因采取类似的作风而获得重大额外效益。三角航空公司所获利润,在它的同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因为那里“有大家庭气氛”。规模庞大的电子业者帕卡德·休利特公司对员工推心置腹。公司不但让工程师自由使用电气与机械设备,还鼓励他们把设备带回家去私自使用。这是为了让工程师们在家里也不停止思考,摆弄设备,总会有心得。它符合公司的求新求变的宗旨。五、切实遵守一己信念。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华逊和帕卡德·休利特公司的毕尔,喜欢在工场走来走去,已成为企业界佳话。已故的麦唐纳汉堡包连锁店创办人克罗克经常视察各处分店,根据公司信守的准则、品质、服务、清洁与价格加以评定
    。六、守住本行。表现优异的公司,其发展几乎都是由内部启动,自力完成的。这些公司不认为“六十年代盛行的多目标并合经营”有什么好处。约翰逊与约翰逊公司的前任董事长罗伯特·约翰逊说:“切莫收揽自己不懂的生意。”七、维持精简。“我们发现人员与职位的可替换性是一项基本法则。”作者指出,“研究的对象大都是规模庞大的公司,而基本编制却简单明瞭。职员人数少;往往高阶层人士不到一百名,却经营着千百亿美元的企业。”
    “在工场,小型编组表现得最有效率;那些生产能力高的工人受到激励,自动自发,能够与同事沟通(并竞争),所以工作成果总是胜过大型编组的工人。这原则适用于工场、规划单位、各部门
    ——乃至整个公司。”八、消除隔阂。在表现优异的公司,各部间都能保持高度的联系。作者说。首要之图,通常是强调不注重形式。以华特·狄士尼制片公司为例,自总经理以下,每个人佩的名牌都有名无姓。也主张直接称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为了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公司员工任何人提出不满意的诉愿,董事长必然亲自答复。(柏)
    (下)


    【《日本经济新闻》十月十三日文章】题:中国的企业改革在稳步前进(作者:日本兴业银行调查部长小林实)
    迎来建国三十五周年的中国,当前在“经济责任制”思想指导下,正在进行企业改革。在中国农村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现在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工业部门也进行农业的这项“实验”,搞活城市经济。如果中国企业提高了生产能力,那么就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近一两年来,中国经济形势越来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体制改革。打算把农村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搞活城市经济”方面,这是中国今天的课题。
    在企业改革方面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月份发表的“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十个项目”。
    中国最近搞的经济改革,是考虑在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不变”的原则下,如何重视“经营机能”的改革。即使是社会主义经济,有一点也是不变的,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工厂经营管理上要求做出复杂敏捷的判断。
    苏联没有摆脱僵硬的意识形态的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重视经济规律,扩大了每个工厂的经营自主权,灵活运用了利率、税率和价格等经济的“杠杆”机能,勇敢地起来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这一点需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中国现在重视产业技术革命在世界各国的进展情况,强烈意识到必须要迅速实现工业现代化。
    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在现有企业的改造方面,“引进先进技术”是重要课题,但事实是,中国所说的“先进技术”是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半期在发达国家使用的技术,同我们所讲的展望今后的先进技术定义不同。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设想的。我们愿注视着已正式揭开帷幕的企业改革这一伟大的实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