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4日参考消息 第3版

    【英《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苏联为解决长期的食物短缺问题,正在采用生物工艺学和遗传工程的方法,试行利用各种植物废料。乌兹别克共和国每年生产一千多万吨棉花废料,生物化学工程师们,如克廖索夫,正试图把这样大量的植物纤维变成可供人畜食用的廉价食物来源。经过多年研究,现在已经可以建立一个小型试验性的批量生产工厂。
    要把植物纤维素物质变成食用糖之类化学物质,经常需要加上带澁味的化学药剂来分解坚韧的木质纤维和植物纤维物质。但随后要把这些化学药剂去掉,费用却非常大。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进行比较温和的化学预处理,然后用酶(一种天然催化剂)进行洗涤,把这些植物纤维磨碎。但是酶的价钱很贵,而且如果不把它固定在某种支撑物(如特制的膜)上,是很容易毁掉的。
    克廖索夫声称发明了一种方法,可用酶把短棉纤维(称为棉绒纤维)和原棉株梗变成食用葡萄糖,工序需时较久,但费用便宜得多。这种方法是用一个塔,其中装满某种酶的溶液,然后让成为糊状的棉花废料从液中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据估计,一个用二万升溶液的工厂,每年可生产九万吨供食用的葡萄糖。但这项工艺在八十年代末期还不可能完善。另外克廖索夫还主张把这项工艺略加修改,用于从西伯利亚的大量木材中提取葡萄糖等食品。
    苏联科学家还用遗传工程方法培育大肠杆菌菌株,从而制造苏氨酸和核黄素,并且在发酵方面取得大量经验。从卫星上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每年从石蜡、玉米皮和木屑上生产的酵母中可提取一百五十万吨单细胞蛋白质,这样就大大补充了苏联为饲养牲畜而进口的酵母。
    此外苏联还在设法改进使用乙醇和天然气等其他原料的工艺。苏联已向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洽谈,准备购买它的以吃甲醇的细菌为基础的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技术的专利。据说苏联希望能修建一座年产十万吨蛋白质的工厂。


    【塔斯社阿拉木图七月二十八日电】农业航空工作人员结束了哈萨克(苏联主要谷仓之一)田地里谷类作物的“去杂”工作。他们从空中消灭了一千二百五十万公顷土地上的杂草,比计划面积多几十万公顷。现在,农民的带翅膀助手开始为水稻田追肥,为棉花防治虫害。一部分机组已前往北方——西伯利亚棉区。
    塔斯社记者观看了航空员在哈萨克北部“丰收,国营农场的工作情况,领导“安——2”机组的是一位三十岁的哈萨克人叶辛别科·艾哈迈扎诺夫。
    他说,“我在这个国营农场工作已经是第四个季节了,我很熟悉这里的地形,我们同农艺师一起制定了从空中治理土地的计划。为消灭杂草,我们一天起飞二十至二十五次,平均治理土地一千二百公顷。如果用“地面,方法除去这么大面积上的杂草,则需几百个劳动力和许多机械。”
    哈萨克民航局局长、两次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尼古拉·库兹涅佐夫对飞行员的谈话作了补充。他指出,仅仅在共和国农业方面,目前飞行员就在进行六十九种工作。工作项目单不断扩大。例如从空中播种水稻,将幼鱼运往湖泊,将蜂群送到山中草地和荞麦地里,进行田间管理。


    【安莎社纽约八月二十二日电】美国政府最近宣布,它将使用一种致命的除草剂(PARAQUAT)来对付在联邦土地上非法种植大麻。这项决定是里根政府在别的措施无法阻止非法种植大麻之后作出的。
    大麻毒品是从一种印度大麻的叶子中提取的。在美国,秘密种植这种作物的地方越来越多,在五l十个州中有四十个州都非法种植大麻。里根政府的决定遭到了大麻种植者和主张使种植大麻合法化的一些团体的反对。他们声称使用这种致命的除草剂有危险。
    美国政府决定使用这种除草剂的另一个原因是,使用传统的方法来破坏非法的毒品耕地,变得越来越危险。许多被雇来拔掉这种作物的工人常常掉进非法种植者在大麻地中设置的陷井里,甚至有遭枪击的危险。控制毒品的部门认为,使用这种除草剂没有任何危险,因为在使用之前除草剂要进行稀释。在任何情况下,这种除草剂能在七十二个小时内使植物变成一种粉状物,在撒了除草剂的这段期间,联邦政府的特工人员将进行监视,因此没有人能够来收割大麻。三天以后,所有的大麻都变成了灰烬。


    【日本《朝日新闻》八月二十日报道】
    埃尔宁诺现象被认为是世界气象异常的原因,但是由于其影响,秘鲁的大沙漠出现了绿色的草原和成片的花。这个信息首次传到日本研究人员那里,他们于十九日决定,接受文部省的科学研究费补助,飞往当地从事紧急调查。
    将前往当地调查的是东京都立教大学教授小野干雄(植物学)和副教授野上道助(自然地理学)。据小野教授和文部省国际学术课说,从秘鲁到智利北部的太平洋沿岸长达二千公里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有数的干燥地区之一。尽管这样,当地从春天即九月起的三个月里,称作琴叶酸模的植物群落发芽了,象沙漠的海洋上浮出的孤岛那样,小小的草原相隔一百公里到三百公里如同星罗棋布。这是由于季节的海雾漂来,为沙漠补给了极少的水分。
    可是今年,据说去年生长的琴叶酸模不仅在季节过后继续活着,而且从秘鲁中部到南部,这些分布状如孤岛的小草原相继联成大草原了。
    小野教授等的假说是:这个异变可能是由于埃尔宁诺现象使海水的蒸发量增加,湿度大了,在沙漠的沙上里休眠的种子都复苏了。


联合国预测,到二○二五年,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
    【合众社联合国七月三十一日电】联合国预测,在今后四十年,全世界都市化地区将增加,国际劳工组织的保罗·贝尔罗奇说,这不是好消息。
    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说,如果你想在一个象样的地方生活: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和住房,有比较好的学校和卫生的环境,那你就选择一个不超过六十万人口的城市。
    贝尔罗奇发现,在那些出现严重城市问题的地方,人口都超过了限度。
    “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达到二十万时,交通拥挤就开始使人感到窒息”,这时,城市当局“就必须开始投资建立运输线”。
    他说,在温带拥有六十万人口的城市中,污染就开始成为一个严重威胁,当人口达到二百万时,这个所谓城市的居民就应当另找住地了。
    贝尔罗奇说,“在任何大城市里,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困难。不仅就业市场情况变得更坏,而且犯罪率大大上升,住房和教育质量也差”。
    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住在城市,而到了二○二五年,这个数字将上升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贝尔罗奇说,“超级城市的增长率是最高的,这个增长率还会持续下去”。


    匈牙利是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在一千零七十万人口中,每年有五千人死于自杀。据统计,有自杀行为者每年至少在二万五千人以上。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尚无好转的趋势。
    从年龄上划分在自杀致死的人当中,十岁至十九岁者占百分之十五,二十岁至二十九岁者占百分之二十六,三十岁至三十九岁者占百分之二十,四十岁至四十五岁者占百分之十五,四十九岁以上者占百分之二十四。这也就是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自杀者的年龄不足四十岁。从经济收入的角度来看,有正常收入者占百分之四十四,领退休金者占百分之三十六,在校学生占百分之十二,无收入的家属占百分之八。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的自杀者有不同的收入。据统计,三分之一自杀者致死与喝酒有关:本人酗酒,配偶、父母、儿女酗酒或自己自杀时为了「壮胆」而喝过酒。在全部有自杀行为的人当中,女性占三分之一,男性占三分之二。
    自从上个世纪末有了准确的统计数字以来,匈牙利的自杀率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其原因是匈牙利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辛东编译)


本刊注:本刊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刊登了田径和游泳项目的世界纪录后,许多国家的选手在八月十七日之后又刷新了一批世界纪录。为了使读者能够掌握最新材料,我们今天和明天补充刊登这些材料。项目成绩创造者国名时间地点原纪录1500米3分31秒24西·马雷美国1983.8.28科隆3分31秒36
    3分30秒77史·奥维特英国1983.9.4列蒂3分31秒21400米栏47秒02埃·摩西美国1983.8.31科布伦茨47秒13撑竿跳高5米82皮·基农法国1983.8.28科隆5米81
    5米83蒂·维涅隆法国1983.9.1罗马5米82


    【葡萄牙《首都报》报道】目前,在西德定居的外国侨民共计有四百六十六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人,大约相当于西德人口的百分之七。
    外国侨民问题,已经成为西德政治界和舆论界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正在日益激起各阶层人民的仇外情绪,尤其是在目前这种经济危机严重、失业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德国人担心这些外国人抢走他们的就业机会。
    西德是从六十年代起开始对外国人实行开放的。许多南斯拉夫人、意大利人、希腊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土耳其人纷纷到西德各城市定居。直至爆发经济危机之前,在他们同当地人民的接触相处中,从未发生过严重冲突。在西德定居超过十年的侨民人数约占侨民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六。
    西德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实行了一条规定,即禁止同不是来自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的侨民签订新的合同,因此近十年中来西德定居的大多数外国侨民是六十年代来西德做工的外国侨民的家眷。
    在对待外国侨民问题上,西德目前采取的政策是,把在西德定居十年以上的外国侨民和来此定居不久或希望将来来此定居者严格区别开来,对于前者,当局允许他们完全“加入到”西德社会中去,对于后者则几乎一律拒之门外。
    与此同时,当局在对申请避难者发放签证方面也实行了严格控制。当局认为,许多申请来此避难者并非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遭到政治迫害,而仅仅是为了寻求“优越的生活”。另外,当局对来此避难者的生活条件也作了规定,只允许他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的避难所,无权寻找工作,只能得到极少的社会救济。因此,近几年里要求到西德避难的人数日减。
    目前,甚至连那些渴求到西德高等院校深造学习者,也很难如愿以偿。


项目成绩创造者国名时间地点原纪录跳高2米03乌·迈法特联邦德国1983.8.21伦敦2米02
    2米03塔·贝科娃苏联1983.8.21伦敦2米02
    2米04塔·贝科娃苏联1983.8.25比萨2米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