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6日参考消息 第2版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五月二十七日发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斯蒂芬·科恩文章】由于苏联没有进行市场改革,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市场改革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果中国的历史性的改革获得成功,就可能使现代共产主义的面貌改观。
    一九二一年,列宁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建立了混合经济,第一次进行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验。苏维埃国家继续控制重工业、银行、交通运输系统和对外贸易,但是农民经营的农业、小制造业和零售业成了私人经营的领域。在整个经济中鼓励运用市场关系和进行营利的竞争。新经济政策谋求实现均衡的现代化,办法是把消费主义同生产结合起来,把鼓励私人积极性同国有化结合起来,把市场同灵活的国家计划结合起来。那个时期在人们的记忆中仍然是苏联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斯大林在一九二九年强行废除整个市场制度。他建立了现在的苏联经济制度来代替新经济政策,这一套制度的基础是法定的经济几乎完全为国家所有、取消市场关系和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和控制机构。这种制度也被苏联控制的卫星国所沿用。
    自从斯大林一九五三年逝世以来,一些执政的共产党,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摆脱垄断性的斯大林主义模式,朝混合的市场经济发展,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甚至东德都是这样。
    苏联的一些改革者搬出东欧“兄弟”党和列宁的权威,主张用新经济政策式的办法来解决它们自己的严重问题,但是几乎完全不起作用。甚至苏联在一九六五年进行的一次有限的管理改革也被官僚集团击败。
    中国领导集团根据自己的情况于一九七八年开始了经济改革,但是它现在正在实行的实际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翻版。经济的一个庞大的私人部分正在同国营企业并肩前进;刺激利润的措施和市场关系正在得到鼓励,在中国广大的农民当中尤其是如此。中国的新经济政策正在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它的成绩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农业产量的年增长率提高了一倍,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两倍。
    中国的新经济政策对苏联政策的全部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苏联的高级“新经济政策派”在评论中国的情况时已经开始更加坚持要求进行“刻不容缓的结构改革”。
    但是在苏联,实现哪怕是有限的新经济政策改革(比方说,只是使非官方的城市市场合法化,在集体农庄增加自留地)也要经过一番严重的政治斗争。千百万计划人员、管理人员、下级官员和工人在现有的制度下可以稳稳得到终身的工作,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铁饭碗”,因此他们反对进行任何认真的提高效率的改革。此外,同中国不一样,苏联在进行一场花钱多而危险的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因此苏联领导不能在国内冒任何风险,也不能改变投资的轻重缓急次序。


    【科威特通讯社伦敦五月二十六日电】据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半岛》月刊说,中国在试图打进阿拉伯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威特在这一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刚刚在这里出版的六月份一期的月刊指出,尽管中国最近取得了进展,但是它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和建筑合同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
    这家杂志又说,目前,中国和叙利亚官员正在谈判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建筑工程,中国还在设法把海湾的投资者吸引到它的经济特区。
    这家杂志还说,已经参与中国近海石油开发计划的科威特正在研究在石油勘探方面的联合投资的可能性。
    尽管中国人没有打入沙特阿拉伯的建筑市场,但是,他们在叙利亚、北也门和伊拉克却十分活跃。这家杂志指出,价值九亿七千六百万美元的北京最大的中东合同就是为叙利亚建设一个村庄及其设施。
    这家杂志说,大约有二万名中国工人在伊拉克工作,占在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工作的中国劳工总数的三分之二。
    杂志又说,大约有四百名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一家日本公司的转包合同在科威特工作。
    《阿拉伯半岛》月刊评论说,北京最近对阿拉伯政治局势显示了较大的兴趣,“目的是要争取朋友和影响各国政府”。
    它又说,“科威特对中国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印象尤其深刻,并且它还推动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其它成员国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
    这家杂志说,出于政治的以及纯经济的原因,科威特人已经在同中国人就加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杂志说,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组织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为一项工程向中国人提供了一笔价值三千五百万美元的新贷款。援助还有为建一座水泥厂提供四千一百万美元的贷款,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组织的又一援助是资助一国际机场。


    【法新社北京六月一日电】美国大使馆宣布,中国和美国今天开始在这里举行为期三天的初步谈判,以签订有效期为十年的相互投资保证条约。
    美国大使馆的一项公报说,这次谈判的目的是签订“双边投资条约,为改善美中之间的私人资本投资奠定有益的基础”。
    公报还说,这样一项条约将是朝着在两国之间“建立更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迈出的一个重大步骤”。
    出席这次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团长是副贸易代表贝尔。贝尔在启程来北京之前不久说,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为一亿三千万美元,但是,将来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
    【路透社北京六月一日电】中国和美国今天开始就一项条约举行谈判。美国实业家希望这项条约将使他们大大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美国一些外交官说,谈判将持续数月,预计,达成的条约将包括有关国有化、征用财产和为汇划现金提供方便等问题的条款。
    他们还说,这项条约还将规定解决投资争端的程序,有效期大概为十年。
    外交官们说,这项条约还将保护中国在美国为数不多的投资,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贸易公司。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二日电】五角大楼今天说,它正在研究关于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的条例。
    五角大楼发言人韦尔斯说,在商务部长鲍德里奇到北京访问之后,里根总统「希望重新制定」有关涉及中国的「出口控制条例」。
    他说,「我们正在研究我们的条例」。他没有进一步作解释。
    国防部已经从商务部手中接管了处理把美国的技术转让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共产党国家的权力问题。


    【本刊讯】保通社消息:世界肉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对肉类的需求也比去年有所减少。
    一九八二年,世界肉产量比上一年明显减少,只达到了一亿四千二百万吨。今年大概可以保持去年的产量,但牛肉将会减少百分之一,猪肉将会减少百分之五,禽肉将增加百分之三。
    出现肉类需求减少的趋势是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停滞造成的。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那也会导致需求倾向的变化。


    一六六○年瑞典和丹麦结束两国战争,波罗的海向外国舰只开放。
    一七四四年法国同普鲁士结盟,反对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萨。
    一八七一年法军在法普战争中被打败,阿尔萨斯割让给德国。
    一九一九年芬兰向俄国宣战。
    一九四四年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在法国诺曼底海滩登陆。
    一九六四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中国一定要成为世界任何致力和平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九七三年西德批准同东德关系正常化条约。
    生日在今天的有:
    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一八七五——一九五五)。(美联社)


三、「中国,很好!」
    一天清晨,我在波恩的波纳尔大街跑步。几位德国工人在修理自来水地下管道,他们主动打招呼,用德语说:「早
    晨好。」其中有个运送水泥的高个子还对我说了一些看来是友好的话。可惜我只会几个德语单词,就用手势表示听不懂。他思索后,微笑着讲了几个字:「中国,很好!」言简意深,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想法。
    此行接触的人不算多,但却包括钳工、司机、商人和记者,还了解到西德学生的一些想法。这些普通人,对中国都异口同声地持有类似那位高个子工人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过去「有摇摆」,现在政治稳定,经济欣欣向荣,特别是在西方经济危机的同时能欣欣向荣,对外开放,不威胁任何人,在东面牵制了苏联,并同西德做生意。这样对中国本身好,对西德也很有利。中国加紧建设,将来会更强大,更加繁荣昌盛。
    当然,他们也有疑虑和不了解:中国会不会改变对外政策,关上大门,并同苏联再次结盟而不同西德做生意。他们还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如何颇为关心,例如有无自由、有无个人财产、是否许可个人经营,个人聪明才智能否发挥等等。有些老年人受过帝国主义宣传的影响,见面时还要看看中国男女青年是否留长辫子、裹小脚。不少关于中国人形象的画面,还是头戴斗笠、身穿长袍。有的人对为什么台湾必须回归祖国不理解,说什么何必为那么一小块地方争执不休。总之,对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所有制、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以及对外开放这些不会改变的根本方针,祖国统一的必要性,还缺乏了解或理解。他们都表示很想了解中国。有一次在高速公路边快餐馆遇到的货车司机,在几分钟的交谈中,他就表示希望多介绍中国人民的生活。而目前西德报刊上介绍中国的文章却很少。至于书籍,科隆闹市书店,只见有一本介绍中国的画册,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美国《商业日报》五月二十六日报道】农业部昨天在展望美国农产品出口时说:
    预计在一九八三财政年度内,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的价值大约为八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百分之五十七,比达到空前的将近二十二亿美元的一九八一年下降百分之六十四。
    美国农业部说,预计今年中国不会向美国购买大豆,因为它的油料作物产量连续几年创纪录,而且库存也很多。农业部说,此外,中国的棉花产量连续三年创纪录,加上棉花和合成纤维的库存又很充足,这意味着在一九八三财政年度内,中国只会向美国进口少量的棉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