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法《世界报》文章说,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生物时间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科学家们的研究还表明,运动员创造纪录的时间与生物时间学也有密切关系
    【法《世界报》文章】题:创纪录的时间
    (原编者按:十六点钟是创造游泳纪录的时间,十八点二十八分是创造跳跃纪录的时间,十九点二十一分是创造长跑纪录的时间……在比赛、用餐和睡眠的时间问题上做文章能否提高体育成绩?)
    去年十月底,在墨西哥第九届世界回力球锦标赛上,法国队赢得十二枚金牌中的六枚,还夺得了三枚铜牌。法国队之所以能取得好战绩,是因为它在一名医生的督促下训练了八个月。在训练中,这位医生首次应用了生物时间学的研究成果。生物时间学是一门新型而又古老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的是人体的生物节奏。
    二十多年来,法国全国科研中心研究部主任赖因伯格博士一直在实验室里密切观察和研究人的生物钟。他说:“现已证明,人体拥有好几个生物钟,每只钟控制着人体的一种或者几种功能。生物钟受环境周期(昼一夜、冷一热、静—闹等等)的影响,因此人体内二十四小时里激素分泌有多寡之分”。
    所以,如果这种同步现象受到干扰和破坏,人体内就会产生反应。例如,时差引起疲劳。法国航空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时差两个小时对人体没影响,超过两小时就需要有几天的恢复时期。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法国回力球联合会医生拉波特博士决定,让运动员们在比赛前一星期启程。他说:“法国与墨西哥之间时差七小时。我计算了一下,我
    们到墨西哥后,需要休息五天才能解除疲劳。战幕揭开那天,运动员们已完全没有因时差引起的睡眠不好和消化不良等现象,使身体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于是,我们首次击败了擅长回力球的西班牙队。上午:危机时期
    生物时间学的研究其中之一是关系到体育出成绩的最佳时间问题。拉波特博士在法国游泳联合会经过广泛调查后指出,无论是在欧洲锦标赛上,还是莫斯科奥运会上,法国的几项主要纪录都是在十六点至十八点这段时间里举行的决赛上
    创造的。三位爱尔兰医生进行的类似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调查结果,他们发现体育成绩与下午最高温度具有直接关系。
    拉波特发现,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短跑和中长跑创纪录的平均时间是十八点二十八分;撑杆跳、跳远和三级跳远,创纪录的时间是十八点二十四分;长跑创纪录的时间是十九点二十一分;马拉松跑最新纪录是下午创造的,平均时间在十七点四十五分左右。
    诚然,应谨慎对待上述研究结果。比赛一般都在下午举行,这一事实也许说明了为什么创造成绩的时间集中在这几个小时。
    生物时间学研究成果表明,一种对人体活动有直接影响的激素——可的松,是在上午八点左右分泌的,产生最大影响的时间在十七时前后,这就是运动员在这个时候能创造最佳成绩的原因所在。
    这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对各项体育活动的更为深入的研究的证实。可以预言,未来选择最佳时间来刷新纪录将成为运动员的头等大事。
    至于在事先确定的时间里举行的比赛,可以考虑在同步因素上做文章,可以改变生物节奏,以便恰好在可的松对人体产生最大影响的时候创造成绩。生物时间学专家弗朗兹·哈尔伯格在美国在老鼠身上做了一次异步试验,改变了老鼠的生物节奏。
    生物时间学还开始对运动员的营养问题进行了研究。正如赖因伯格博士所写的那样,“营养物经过的各条新陈代谢渠道并非是同时以同样方式畅通的”。
    因此,食品提供的“燃料”上午被消耗掉了,晚上则被“节约”下来。弗朗兹·哈尔伯格说,“我们发现,如果一天只吃一餐饭的话,在晚上用餐就会增加体重,早上用餐则会减轻体重”。虽然今天人们已经知道运动员应吃些什么营养品,但什么时间食用这个问题则还在摸索之中。然而,拉波特博士承认:“时间营养学应使人们根据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所需要的体重来调整运动员白天食量的安排。拳击、摔跤、柔道运动员的身体必须很壮,赛马、长跑运动员则要求体重轻一些,投掷和举重运动员要求体重重一些。我们建议那些希望减轻体重的人早餐时多吃,想增加体重的人晚餐时多吃。
    如果运动员能了解并理解了生物时间学,他就可能赢得决定性的百分之一秒钟,或者获得争取胜利所需要的足够的体力。


    一百年前,当《华尔街日报》初次在纽约问世时,曾经吸引了大批美国读者,因为它不但广泛报道了有关美国商业消息,还抢先刊登英国金融见闻。
    现在,《华尔街日报》再接再厉,开始发行欧洲版,专门向欧洲读者报道美国及国际的经济发展情况。《华尔街日报》欧洲版编辑柏励廷指出,新发行的欧洲版将尽量做到十全十美,绝非一般国际性金融报章所能相提并论。不过,这绝不能说《华尔街日报》毫无敌手,最低限度它需面对《金融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均加强报道美国商业界的消息,前者更准备在法兰克福版刊登更多的美国经济新闻,以便欧洲读者对美国的情况能了如指掌。
    初期,《华尔街日报》预算每天发行七千五百份欧洲版,并给予订户百分之十五的折扣优待。在未来五年内,《华尔街日报》欧洲版的每天发行量,将增至二万五千份。柏励廷表示,《华尔街日报》欧洲版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美国金融界最新消息,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每天收市价。它的出版地点将是欧洲共同市场总部布鲁塞尔,每天约出纸十六至二十张。所有经常出现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特写和市场专栏都不会缺少。
    目前已先后招聘了四十多名采编人员,分别驻守在布鲁塞尔、巴黎、伦敦及其他主要金融中心。
    《华尔街日报》的持有人杜钟斯有限公司,拒绝透露投资在欧洲版的款项,但它肯定拥有足够的资金。继《华尔街日报》之后,财富杂志、商业周刊和经济学人亦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务求能够达到广泛吸引读者的目标。《金融时报》常务董事麦嘉连认为,《华尔街日报》发行欧洲版,并不会对《金融时报》产生严重威胁。基本上《金融时报》的内容比《华尔街日报》包罗更广,至于《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负责人凯纳,则觉得它与《华尔街日报》的风格截然不同。凯纳指出,《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读者不但喜欢阅读经济新闻,还对艺术、旅游、体育、时事及其他方面的消息感到兴趣。
    (摘自香港《明报》)


    【法新社巴黎二月一日电】题:在执行采访任务中被杀害的记者
    记者在执行采访任务中或因记者的职业性活动而被杀或失踪的有很多人。现在,在这一长串名单上,又加上了在秘鲁被集体杀害的八位记者的名字。在拉丁美洲,最近几年,被害记者的人数特别多。一九八一年,美洲的记者成立了一个类似“大赦国际”的委员会,旨在对当地及外国记者被害的情况以及记者的工作条件进行调查。该委员会的总部设在纽约。
    在拉丁美洲,一九七五年,有十一名记者在智利被枪杀。在阿根廷,自一九七五年三月以来,有三十一名阿根廷记者被杀害,四十名记者失踪。在尼加拉瓜,在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间,有四名记者被杀害。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一名巴西记者和两名哥伦比亚记者在他们的国家失踪。在厄瓜多尔,一九八一年,一名法国记者被杀害。在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自一九八○年以来,有好几十名记者死亡或失踪。
    在世界其他地方,由于发生冲突,在“战地记者”和“特派记者”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杀害。例如,在朝鲜战争期间,有十六名记者被杀害:其中十名美国人、三名英国人、两名法国人、一名朝鲜人。
    越南战争、老挝战争和柬埔寨战争就使七十多名记者死亡和失踪,其中主要是:美国有十六名记者死亡,四名记者失踪;法国有十三名记者死亡,五名记者失踪;日本有六名记者死亡,八名记者失踪;澳大利亚有四名记者死亡,一名记者失踪……
    去年,记者们在执行任务时死亡的还有:
    三月十八日,荷兰电视台的四名记者在萨尔瓦多被杀害。七月二十七日,挪威新闻界人士获悉挪威人斯塔莱·贡德胡斯在阿富汗被杀害。
    八月二十六日,泰国记者维敦·约加贡被子弹打死,他曾就泰国警察受贿问题撰写过一系列文章。


    【埃菲社马德里二月十三日电】据发行调整办公室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马德里日报《国家报》是西班牙全国销售量最大的报纸,平均每天印刷二十九万六千份。
    调查报告还表明,巴塞罗那晨报《先锋报》居第二位,平均每天印刷十九万六千份。
    居于第三位的是专门报道体育消息的报纸《阿斯日报》,每天为十四万七千份,而马德里报界元老《阿贝赛报》则居第四位,每天十三万一千份。有趣的是,在西班牙举行大选的十月,各报达到西班牙报业史上的最高印刷量。在大选期间,《国家报》平均每天印刷五十三万六千份,巴塞罗那的《先锋报》平均每天印刷五十四万一千份左右。


    日本去年仍有大批新杂志出版或复刊,这股热潮已经持续三年了。
    如将月刊、周刊合计起来计算,去年新问世或复刊的杂志一共有一百八十二种。比起一九八○年的二百三十五种、一九八一年的一百八十四种虽然数字略有下降,但热潮仍在。有人甚至估计,一九八三年仍将是日本的杂志年。去年新出版的一百八十二种杂志,可以如此分类:“通俗”五十六种,“儿童”、“趣味”各二十种、“生活”十五种、“工科”十六种、“体育”十种、“音乐”七种、“综合”六种。妇女杂志、男性杂志、科学杂志、个人电脑杂志、趣味杂志、体育杂志等相继露面。以上事实说明,综合杂志已有过剩之感。专业杂志大量增加,在出版时已有明确的读者目标,或是女性,或是老人,或是青年等。所有的版面,基本上是围绕这些特定读者来作文章,如果真能够把握住读者对象,也同样可以争取到相当的销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


    长期以来,幅员广大的美国,由于时间的差距和地理、文化因素的差异,从来没有一份向全国发行的报纸。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最明显的例子是《华尔街日报》已在美国东海岸、西海岸及中西部地区以六个版同日印行,销售量一下子达到二百万份,可以说是执全国报业之牛耳,因而该报也以美国全国性报纸而自居。
    到了去年九月十五日,肯尼迪报系也破天荒出版了一份美国全国性的日报,名叫《今日美国》。该报以华盛顿为基地,向东海岸各大城市推广发行,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今日美国》已伸展到亚特兰大、明尼亚波利斯、匹茨堡等地区,据说现在又把洛杉矶作为第五基地,向美国西部地区进军。
    可是,《今日美国》与《华尔街日报》的性质与读者对象都不同。《华尔街日报》以经济报道为主,读者多是行政管理人员,而《今日美国》则以通俗、简明的报道吸引读者,对象主要是来往于各地的旅客。
    《今日美国》以它独特的风格创造了美国新闻业的新潮流,比如,它把冗长深奥的资料性文章,绘制成简单而生动的形象化的图解,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当然,这样做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内行人士就批评《今日美国》的新闻判断力及题材的选用,都十分肤浅,难以成为现代人的精神食粮。
    (摘自香港《大公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