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3日参考消息 第4版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九日电】据美国情报部门估计,古巴除了在格林纳达之外还在另外八个国家有军人。抵御美国入侵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的主力就是古巴军队。
    古巴派驻军队最多的国家是安哥拉。古巴主席卡斯特罗派了二万五千名军队到这个非洲国家,去支持七年前在内战中夺得政权的亲苏政府。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美国高级官员最近说,古巴过去一年中把驻安哥拉的军队人数增加了五千人。
    卡斯特罗使非洲其它一些地方也感到他的影响,他向埃塞俄比亚派了一万六千名军队。一些要求不报道他们名字的美国官员还说,在刚果有八百名古巴人,莫桑比克有五百人,几内亚—比绍五十人,佛得角群岛十二人。此外,他们说,在南也门约有三百名古巴人。
    据美国官员说,卡斯特罗向比较接近本国的尼加拉瓜派了二千名军队支持那里的左派政府。据哈瓦那说,在尼加拉瓜还有四千名古巴人从事非军事性质的工作。
    美国驻美洲国家组织大使米顿多夫最近指出,事实证明,在格林纳达的古巴人多半是经过训练的军人,不是非军事人员。他说,这就使人对尼加拉瓜的非军事人员的真正目的产生疑问。
    据美国估计,古巴陆军约有二十七个师,总人数二十二万七千人。空军还有一万一千穿军装的人员,海军有一万六千人。


    据报道,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和叙利亚外交部长哈达姆十一月一日在黎巴嫩全国和解会议的间隙进行了冷淡的私人会谈。(合众国际社)


    官方的伊拉克通讯社报道,伊拉克十月三十日说,它愿意接受海湾停火和霍尔木兹海峡安全通航。
    (路透社)


    据科威特人士说,阿曼苏丹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十月三十日在科威特结束了关于解决两国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的两天会议。(法新社)


    波兰政府十月三十日恢复了在五个月前才取消的黄油配给办法,因为牛奶产量下降。
    (路透社)


    巴勒斯坦通讯社十月三十一日在突尼斯宣布,一个苏联官方代表团三十日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重申「苏联支持巴解组织和它的合法领导」。
    (法新社)


    十月二十九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荣获列宁勋章。尤里·安德罗波夫签署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说,他获得这一奖赏,是「由于他对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建树了重大功勋,并祝贺他七十五寿辰」。(塔斯社)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月三十日文章】题:清洗毕晓普的背景(杰克·安德森)
    里根总统突然对格林纳达搞炮舰外交,是该岛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府进行斯大林主义式的清洗造成的,而这次清洗则可能是在华盛顿进行的某种秘密外交引起的。事情是这样的:在毕晓普总理还没有被格林纳达陆军中的共产党强硬派推翻并杀害之前几个星期,我的流动记者乔恩·李·安德森了解到那里流传的一种说法,因此乘飞机到那里去转了一圈。他同毕晓普单独谈了两个小时。
    从毕晓普那次对记者谈话中,可以得到有关他后来垮台原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线索:他表示,他在前不久访问华盛顿时同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威廉
    ·克拉克“达成了一项协议”。向我提供情报的人士证实,毕晓普和克拉克是达成了一项“谅解”。
    毕晓普想安抚里根政府,因为里根政府指责说,格林纳达已经成了古巴的卫星国,不让美国的旅游者去该岛旅游。据说,毕晓普同意使他的尖锐的反美调子变得温和一些,以换取同华盛顿改善关系。毕晓普丧命,大概就是这项协议造成的,他同克拉克妥协的消息无疑传到了格林纳达忠于古巴的强硬派耳朵里,结果引起了推翻他的这场政变。这又使里根政府有了它所需要的派遣海军陆战队的借口:由于格林纳达成立新政权,居住在该岛的数百名美国人遇到了危险。
    副总理科尔德是隐蔽在毕晓普背后的操纵大权的人物,一直被说成“最象是加勒比地区的斯大林主义分子”。在毕晓普有意为格林纳达的十一万人民建立一个特殊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时,正是科尔德同莫斯科建立了直接联系。也正是科尔德使这个前英国殖民地进入了古巴的轨道。毕晓普希望同卡斯特罗保持友好关系,但是不愿意成为他的傀儡。他希望格林纳达的日益壮大的陆军由巴拿马训练;科尔德希望由古巴来训练。科尔德胜利了。
    有些情报机构人士认为,推翻毕晓普是奉卡斯特罗的直接命令策动的,因为卡斯特罗担心格林纳达将脱离共产主义的轨道。哈瓦那之所以严厉指责这场政变,也许是为了掩盖卡斯特罗在政变中所起的作用。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三十一日电】在格林纳达登陆的一部分美军突击队领导人韦斯利·泰勒中校今天说,一些突击队员在执行入侵行动时不得不使用导游图。记者请他谈谈情报工作失灵以及军队不得不依靠导游图而不是军用地形图的情况时,泰勒说:“一些部队可能不得不使用导游图,这些地图在帮助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所使用的其他地形图更为符合当前情况的情报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


(十一月二日)
    巴黎(阴2℃—14℃)《世界报》:关于黎巴嫩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在十分紧张的气氛中进行
    波恩(晴间多云10℃—14℃)《斯图加特新闻》:科尔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
    莫斯科(雨2℃—8℃)《消息报》:美国准备把格林纳达建成一个新的军事基地
    伦敦(晴间多云10℃—16℃)《泰晤士报》:赫塞尔廷说,可以向冲进巡航导弹基地者开枪
    旧金山(有时有雾8℃—18℃)《旧金山纪事报》:众议院将就限制美军在格林纳达的行动进行表决
    马尼拉(晴22℃—32℃)《时代日报》:马科斯总统保证举行自由选举
    (合众国际社)


说明:图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的对话(外文)是:“这部影片我们已经看过了。”举旗子人站的地方为“古巴”。
    (原载秘鲁《假面具周刊》)


    【英国《泰晤士报》十月二十九日报道】(记者欧文发自莫斯科)苏联电视新闻节目主编由于犯了一系列错误而被解职了。这些错误包括在安德罗波夫主席的讲话中插进了别的材料。广播界人士说,晚间的《时代》新闻节目主编柳博采夫已被解职,由他的副手舍韦廖夫接替他的职务。在晚上九点广播的《时代》节目是主要新闻节目。这个节目被视为克里姆林宫的喉舌,它的内容是神圣的。
    然而,新闻广播员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多。在上月底,一位老资格的广播员在播读安德罗波夫关于苏美关系的讲话全文时,把一位苏联将军就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演习发表的另外一篇讲话中的一段话夹进去了。他看上去感到很吃惊,这个错误显然是编辑的错误。其效果是使得这位苏联领导人的讲话显得更为好战了。
    最近所犯的其他大错误,包括有一次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西班牙城市格拉纳达的地图,而不是本周美国海军陆战队入侵的那个加勒比海岛的地图。


    【美联社伦敦十月二十五日电】英国内政部今天说,英国已同意给苏联记者奥列格·比托夫以政治庇护。比托夫是在上个月从威尼斯叛逃到西方之后到达英国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据认为,比托夫与苏联克格勃有关系。此人今年五十二岁,是苏联《文学报》周刊前外事主编。
    据英国报纸联合社说,英国安全官员正在伦敦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审问他。该联合社说,据信,官员们正在试图确定比托夫对西方情报机构的价值。
    内政部一位发言人说,内政大臣利昂·布里顿「已经批准了比托夫要求长期留在这里的申请」,但是,他不肯对比托夫同克格勃有联系或者比托夫正在受审问的消息发表看法。
    这位苏联记者是九月七日在采访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时失踪的。苏联官员曾说,他没有同其他苏联记者一起返回苏联,他把他的行李留在他所住的利多旅馆的房间里。
    《每日电讯报》援引没有披露姓名的英国政府官员的话说,比托夫「是一年来逃到英国的最重要的人。据认为,他能知道在国外活动的克格勃特务的名字」。该报说,比托夫是在叛逃之后被偷偷带进英国的。


    【日本《朝日新闻》十月十九日报道】由于两伊战争的影响,围绕着作为向西方世界供应原油生命线的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形势,已经紧迫起来。
    一旦出现封锁海峡的事态,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酋长国联邦等产油国就将停止每天为八百至八百五十万桶的原油出口量。在这种情况下,沙特阿拉伯将通过横断阿拉伯半岛的输油管道每天向红海方面输送一百三十万桶原油。看来,依靠除上述国家以外的产油国的增产,还可以弥补约四百万桶。因此,每天不足的约四百万桶,仅仅相当于整个自由世界日均消费量的约九分之一。
    不过,同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对中东原油的依赖性大,在每天进口量约三百五十万桶的全部进口量中,百分之六十的约二百万桶是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如此庞大的进口量,即使一时停止供应,也会造成重大的心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料想日本经济就会像日元猛跌那样,出现相当严重的摇摆。
    确保原油将会成为一大问题。日本将不得不全力以赴地把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和尼日利亚等北非产油国增产的石油拿到手。这种情况就酷似十年前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状况。当时,日本到处奔波,购买高价原油,结果上了产油国提价的当。
    到了这种时候,靠得住的就是原油储备。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日本储备的原油够五十九天用。现在民间储备和国家储备加在一起可供约一百二十天使用。扣除处于运输阶段的五十天,尚有七十天。另一方面,倘若增加购买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将不足的部分控制在全部进口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那么按照这种储备就可以维持约二百天。在这个期间里,如果这种异常事态平息下来,就可以避免遭受打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