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3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合众国际社香港8月20日电】(记者:威廉
    ·霍尔斯坦)外国实业家和贸易官员希望,中国在下周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能对它的投资政策予以澄清,并对它的长期经济方针作出某种暗示。
    即使是长期从事对华贸易的人也觉得,中国关于中外合营企业的条例中的缺陷,政府机构的重叠,有时甚至是相互竞争的状况以及北京将来的经济发展道路的捉摸不定的状况,使他们感到困惑。
    一位驻在香港的企业家、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对华贸易的老手说:“中国人似乎还没有找到一套办法。他们让每一个人都各行其是,然后看谁做得最好。”“因此,我们不得不同各个不同的贸易公司和政府各部打交道,看来他们全都是颠来倒去的,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我们实在不知道我们是在同谁打交道。”
    自从中国1978年2月宣布“四个现代化”的政策以来,外国资本家在中国经营业务所依据的法律制度,其基础要比他们在其他国家所坚持要求的薄弱得多。
    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发现,中国人对外商在地皮的使用、税率、专利权的保护以及劳工章程等问题上的疑问,所作出的澄清还不够,不足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
    一位驻北京的西方高级贸易官员说:“由于没有制定出这些方面的法律,大大地阻碍了同中国签订协议。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
    外国实业家们,特别是那些大公司的代表们所担心的是,他们现在如签订任何建立工厂的协议,都可能受到今后制定的法律的影响。
    迄今为止,已经达成协议的最重要的开办合营企业的协定,是瑞士电梯公司迅达股份有限公司和总部设在香港的怡和迅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建厂生产电梯的协定。
    这两家公司3月份举行了一次联合记者招待会,夸耀它们就这个1,200万美元的项目签署了最后协议,结果却发现,他们签署的根本不能算是最后的协议。中国方面提出重新谈判并坚持对协议作实质性的修改,结果耽搁了好几个月。
    香港的一些商人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在电梯协议上缩回去,原因之一是想使这一协议符合为了弥补一些法律缺陷而正在拟定的一套新条例。他们认为,迅达公司的协议可能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年会时将要宣布的法律提供了解的线索。
    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向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和在合营企业工作的中国人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这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驻在北京的这位贸易官员说,中国人还没有确定具体的税率,“他们正在谈论的税率是对每月收入在800元(500美元)以上的人征收幅度为5%至45%的个人所得税。”
    然而,外国实业家所关注的是中国在同迅达公司签订的协议中所作出的如下改变:他们说,合营企业除征纳所得税以外,还可能要征纳销售税、原料进口税、资产税和一系列其他税收。他们担心,这将对投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外国实业界人士期望得到澄清的另一个方面是专利权的问题,在把西方先进技术引入中国的交易中,专利权的问题是一个尤其敏感的问题。共产党的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六月份敦促迅速确立一种专利权制度,以便让那些因为害怕中国人无偿复制而不愿向中国输出最新技术的实业家们放心。
    从更大的范围讲,外国商人和贸易官员现在希望中国人代会,将能提供一些可以洞察中国今后10年的经济方针的情况。
    虽然中国的工业生产提高了,它同外国的贸易也在迅速扩大,但是许多分析家担心,这些成绩是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因此情况可能会发生逆转。
    外国商人希望看到中国能够确定一项五年或十年计划,以使在中国投资的气氛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肯尼亚《旗帜报》8月23日社论】题:肯尼亚和中国
    毛泽东领导之后的中国的新时代是极讲务实和向前看的,无怪在莫伊总统令人鼓舞的领导下的肯尼亚重新发现那个伟大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
    中国人是极为勤劳的人民,他们属于世界上最严以律己的社会之一。他们珍视和保持自己的传统、公共的和宗教的习俗。
    中国在华国锋主席的令人鼓舞的领导下已经在援助着几个非洲国家。21日在内罗毕,中国的副总理姬鹏飞说,中国在各种形式的援助中,能够帮助肯尼亚发展更多的中小型工业。听到这番话很令人振奋。的确,正如莫伊总统和他的代表团成员将要亲眼看到的,在中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中国农民和其他公民正从这种工业中受益。
    而今,既然肯尼亚同中国的关系处于最好时期,肯尼亚当局应该考虑取消十多年前对中国的若干刊物的禁令,这样做是明智的。通过文化和科学交流,可以大大促进中国同肯尼亚的关系。
    【肯尼亚《星期日民族报》8月24日评论】题:两个朋友从冷淡中走到一起
    中国副总理姬鹏飞对肯尼亚的访问证明要比一次轻松的东非旅行重要得多。他保证向肯尼亚提供援助以发展中小型工业。
    与此同时,莫伊总统在国家宫接见姬鹏飞时对客人说,肯尼亚希望学习中国建设家庭手工业的经验。
    肯尼亚人认为中国只是长城后面一个多事的地方的日子看起来是过去了。那些日子是极少开放、政治上敏感的日子。
    但是,与其讨论谁该对这个关系冷淡的时期负责,还不如两国都热心于通过教育和技术交流来丰富各自的收获要来得更有意义。
    中肯关系热乎起来的突出标志是两国合作兴建内罗毕成套的体育场设施。
    当领导人真正进行有力的领导时,无需担心别国意识形态的影响。莫伊总统对于肯尼亚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有信心的。
    他并不害怕把自己或者肯尼亚学生暴露在中国选择的道路面前。
    莫伊将带两三个学生前往中国。
    肯尼亚如果只是盲目地抄袭东方或者西方的做法,它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但是,它会从和平交流和确定技术合作的有关领域中得到很多东西。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8月15日报道】题:中国在电信方面还处在日本三十年前的水平
    国际电信电话公司总经理增田元一14日会见记者时说:“应中国邮电部副部长兼电信总局局长李临川邀请,我从7月30日至8月8日访问了中国。”
    访华团就中国目前电信领域的状况作了如下报告:、
    中国电话普及到400万部的程度,如果说普及率,每1,000人4部电话。上海普及到10万部,北京普及到5万部的程度。家庭几乎都没有电话,只有饭店和政府、公共机关有电话。全中国有53,000个人民公社,其中96.5%的人民公社是用电话网连接起来的。人民公社的下属组织生产大队有68万,约70%的生产大队都装上了电话,不过,电话线的质量很差。总之,中国在电信领域还处在日本1950年的水平。国际电信电话公司打算协助中国在这个领域实现现代化。


    【美国《今日世界》7月号文章】题:移民:一个国家的创立者
    纽约港口自由神像的底座上,明白地镌刻着这几句话:“把你们贫困的、劳累的、穷愁潦倒而渴望呼吸自由空气的人们,把你们那些漂泊无依者,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是艾玛·莱塞勒斯的诗句。
    在这个著名的自由神像底座石上刻上这些诗句的几百年之前,那些贫困、劳累和穷愁潦倒的人们,早就渴望着呼吸美洲的自由空气了。
    美洲在鸿蒙初辟的时代——英国清教徒移民于1620年在马萨诸塞地方登岸,较早时1607年英人已在弗吉尼亚建立詹姆斯镇永久居留地——许多事情都显示出当时那些移民的一种强烈愿望:希望在一块新的土地上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自此以后,移民的浪潮就日益高涨。
    两亿二千万美国人——除了土著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的子孙之外——差不多每个人的祖先都是逃离自己祖国而来到美洲的。这在当时的确是、而现在看来也仍然是人类一出壮丽的史实剧。
    即使到了今天,移民——这个字眼一直被称为最诚恳的恭维——仍然是美国典型的东西。
    1978年,大约有601,442个外国人在美国定居下来——这数字还没有计算所谓非法入境居留的外国人,亦即数不清的成千上万偷越边境而来的人,和那些持有旅游签证而逾期居留的人。
    在殖民地时期以及美国立国初期,移民几乎全是从英国来的;只有少数零散的居留地,是由来自西欧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荷兰)的家庭所建立的。
    但是后来,欧洲的工业革命把所有农村那种舒适的田园生活都摧毁,移民的性质便起了变化。美国也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传奇性种族大熔炉。在这里,一个爱尔兰来的青年人,可能结识而且娶了一个波兰来的女孩子,而他们生出来的孩子却是十足的美国人。
    在这块日益向西扩展的新辟土地上,许多移民的事业有了发展,他们都写信回欧洲向亲戚朋友述说他们这边的生活。于是美国便成了对欧洲许多穷光蛋们具有吸引力的字眼,也是他们前途的所在。本来,敢于冒远洋航行横渡大西洋这种风险的人,只是数以百计,这时却变为成千上万。而19世纪初期的小型移民船只,这时候也已被络绎不绝的大轮船所取代了。
    移民纪录是最好的见证。从1821年到1830年这10年间,只有143,439名移民到达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国家。但20年后,移民的数字却增加了10倍多;在1841年到1850年这10年间,共达1,713,251人。再过50年,即1901年至1910年,则共有8,795,386人进入美国,这10年间的移民数字达到最高峰,是以前或以后任何10年中所没有的。
    在1862年以前。美国对移民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想移居美国的话,他本人的愿望就是踏入这个新世界所唯一需要的签证。但在1800年代末期,美国却通过法律,限制——接着禁止——中国移民。那些西方人,最初欢迎中国人来美帮助修建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和从事其他体力劳动;但这时他们忽然担心起来,恐怕东方人会多过白种人。跟着而来的一些限制则是针对日本人、黑人以及南欧和东欧人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这些想法都逐渐改变,转而采取今天所执行的比较开明的移民政策。
    基本上,按照现行的移民法,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只要在精神上、道德上、健康上以及经济情况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就可以移民到美国。根据一项规定,每个国家都可以有一定的移民数额;该项规定并把移民入境签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东半球居民的,而更大的一部分则是给美洲各国居民的。
    在过去数年中,每年约有40万移民进入美国。
    有关情况大致是这样:移民为若干类来发给签的证,取得签证的移民即可进入美国永久居留——包括与美国公民有亲属关系的人;到美国就任特殊职务的人,而这种职务在美国是人手不够的;还有是有能力在美投资而足以增加美国就业机会的人。此外,还有一类特别的签证是给难民以及受政治迫害的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便有202,000多无家可归的人以难民身份进入美国。近期在1975至77年的人道主义高潮中,则大约有25万东南亚难民移居美国;为了应付这股难民潮,美国各地的军事基地都普遍设立了临时收容中心,而各地方的有关机构也想尽办法使这些难民能加入美国生活的行列。现在美国各地已有不少越南人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是1891年设立隶属于司法部的一个联邦机构,主管执行移民法律和移民的入籍事宜。移民要在美国住满五年才能申请入籍,入籍是非强制性的,但据移民局官员说,大部分移民都申请入籍成为美国公民。
    移民局的官员还说,不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移民,人数最多的是墨西哥人。移民的目的地以到加利福尼亚州为最多,其次是纽约。
    对于一个一直都有人埋怨城市人口过挤和职业不够而拥有两亿二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又能收容多少移民呢?以及怎样加以选择收容呢?
    1979年3月,美国国会委派了16人——有内阁官员、国会议员和一般人士——组成移民及难民政策选择委员会,这是1978年通过立法设立的。委员会的主席是佛罗里达州前任州长鲁宾·阿斯库,该委员会获授权审查所有的移民法律,并提出建议。
    不管移民问题将来会怎样发展,但在以往,移民无疑一直是美国最大的资源之一。毕竟,没有移民就谈不上有美国。美国历史上许多大人物都是移民。美国第一位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是拉丁美洲安提瓜岛出生的;尼克松总统和福特总统当政时的国务卿基辛格,于三十年代才到美国,当时他还是个孩子,也是从希特勒统治下德国逃出来的难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