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30日参考消息 第4版

    【美联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卢森堡答应向中国提供五十亿法郎(一亿六千万美元)的贷款——如果中国把这笔贷款用来从卢森堡购买物品的话。
    这个消息是卢森堡访华代表团今天说的。户森堡大公让还说,卢森堡将同中国建立空运联系和文化交流。
    大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北京和卢森堡之间将建立空运联系。他没有作进一步说明。
    大公说,如果越南对柬埔寨发动攻势的话,将广泛引起反响。
    在有人问到中国是否可能给越南“第二次教训”即第二次进攻时,大公说中国领导人没有用他们过去常用的“第二次教训”这个词。
    但是,他说,中国领导人向他提到,中国在今年三月撤军的时候保留了在必要时再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
    【路透社香港九月二十八日电】李先念副总理和其他中国官员出席了告别宴会,卢森堡大公在宴会上讲话时说,虽然我们两国相隔万水千山,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是,我们对国家的热爱,我们通过这次访问与过去的接触所产生的互相同情使我们聚首一堂。
    卢森堡大公还说,这对未来是重要的,我相信,在这个基础上,两国关系一定会在各个方面都将得到有益的发展。
    李先念副总理在致答词时附和卢森堡大公关于双边关系所作的预言。这位副总理说,我们的接触与会谈再一次证明,我们双方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的或相似的看法,中国与卢森堡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有着牢固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
    航空协定规定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安排卢森堡与北京之间的货运班机。
    【法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中国和卢森堡在卢森堡大公让对这里进行国事访问的正式部分结束时,于今天签署了文化交流及航空协定。
    这是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托恩在今天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还对记者说,已邀请中国共产党主席兼总理华国锋以中国政府首脑身份正式访问卢森堡。
    中卢文化协定是一种纲要性协定,它将对在艺术、展览、科学和体育的年度交流计划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作出规划。
    卢森堡副首相说,陪同卢森堡代表团来访的企业家同中国经济官员之间已建立了“有成果的联系”。
    托恩特别提到了钢铁方面,卢森堡(及其阿尔贝德公司)准备在这方面向中国提供技术以使中国生产现代化。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二十八日刊登伯纳德·诺西特发自联合国的专稿,题为《北京驻联合国的官员宣称莫斯科威胁了和平》,摘译如下:
    中国今天在联合国大会上谴责了苏联,把俄国人斥为“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中国副外长韩念龙使用了这次会上迄今所听到的最激烈的言词。他用来说莫斯科的那些话,同外长们在会议头几周发言时通常使用的委婉温和的言语大相径庭。
    苏联首席代表特罗扬诺夫斯基又象去年那样,在中国代表刚讲了几分钟之后,便退了场。
    韩念龙指责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疯狂扩军”,在全球进行“侵略和冒险”,利用“代理人”和“雇佣军”肆无忌惮地对别国策动武装入侵和军事政变。
    他告诫说,所有这一切使人们不无根据地谈到八十年代爆发“新的世界战争”的可能性。
    据这里的外交官们说,这种抨击决不会使中苏两国官员即将开始的关于他们间的边界争端的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韩先生还用了一些最强硬的言词抨击今年早些时候越南对柬埔寨的“残暴侵略”和“赤裸裸的入侵”。他说,这一行动也得到苏联的支持,并且是苏联控制东南亚的计划的一部分。这位中国外交官警告说,河内正在向柬埔寨增派军队,准备对被越南“用刺刀”逼下台的波尔布特总理的军队发动旱季攻势。
    尽管发出了这样的警告,韩先生并没有暗示中国会再次发动二月间对越南发动的那种进击。
    韩先生似乎对苏联在这里提出不允许采取“霸权主义”政策的动议特别恼火。“霸权主义”正是中国给苏联贴上的标签。韩先生说,莫斯科谴责霸权主义,是它“惯用的‘贼喊捉贼’的拙劣伎俩。”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九月二十二日刊登一条消息,标题是《关税率审议会开会正式研究,将从明年度起对华提供特惠关税》,摘译如下:
    关税率审议会二十一日在大藏省召开总会,关于向中国提供特惠关税问题,该会调查部会已列为正式的研究课题,决定于十二月下旬做出最后的结论。与此同时,大藏省也将就实施方法进行研究,快的话将在下届国会中提出扩大提供特惠的关税暂定措施法的修正案,估计从明年度起实现向中国提供特惠。
    向中国提供特惠问题,去年十一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日中贸易混合委员会上,中国方面正式表示希望适用特惠制度。对于象中国这样很大贸易量的国家实施新订的特惠关税还是第一次,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包括修订法律在内的基本问题”,对此,该审议会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本刊讯】《视界》杂志西班牙文版三月二十四日一期中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噪音及其危险》,摘译如下: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是:对环境污染对人类所包含的危险有了深刻的认识。
    但是,最近人们正在对对于人类危害也不轻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污染:噪音,予以越来越大的重视。
    工业化国家进行的大量研究,似乎毫无疑问地表明,噪音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而且影响人的效率。对此,数年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位美国医生断言:“噪音影响工作的熟练与精确”。噪音减少时,生产率就开始提高了。
    一家重要的保险公司最近采取减少整个办公大楼里一般噪音的改进措施。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人们为了找出工作人员对企业不满的原因所做的一项调查可以证明,原因经常是工作地点充满了噪音。工人们在声音嘈杂的地方很容易发怒,他们不能象在安静的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人那样同其他人处好关系。
    众所周知,噪音的音量单位叫做分贝。一些统计无可争辩地证明,九十五到一百分贝的音量会影响任何一个人的听力;在一个音量为一百至一百二十分贝的地方那怕只呆一分钟,也会造成暂时耳聋;一百四十分贝的噪音就会导致几乎彻底的耳聋。
    毫无疑问,噪音也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自愿人员进行的实验表明,在他们保持清醒的时候,噪音使他们表现出明显的疲劳特征。居住在机场附近的人根据亲身经验,懂得飞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音,对其神经系统可能有的不良影响,造成影响的最常见的情况是:经常发怒和精神不能集中。而到目前为止,为对付这类噪音所取得的成果却少得可怜。


    【本刊讯】哥伦比亚《走马灯》杂志三月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我们将成为聋子》,副题为《到二○○○年谁也听不见声音了》,摘译如下:
    噪音杀人,绝对的寂静也杀人。人脑既受不了噪音,也受不了绝对的寂静。看来只有在微弱的沙沙声中,人们才能生活得好。迪斯科夜总会的刺耳声损害我们的细胞,而乡村小河的潺潺流水声却能医治精神病患。生态学在发展。现在轮到噪音了。
    事实是,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都没有采取坚决的行动来防止水、空气和食品的污染,防止动植物的灭绝;但是,人们至少已在纸面上做了点工作,至少在调查和写文章,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具有生态觉悟。生态学家、海洋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关于环境已经慢慢地成为公民日常关注的问题的警告不是徒劳的。
    过去,浪漫主义的、更确切地说描写死亡的诗人谈论沉默的命运女神和无声的大刀。今天,却由于大量噪音而闹死,由于世界上的闹声而吵死,由于声音震耳欲聋而烦死。生态学家说,其他种类的污染还可以制止,还有可能弥补损失。但是,对于给人类(当然也给动物)造成累积起来的外伤的噪音,尚无有效的疗法。
    专家们透露,强度为六十分贝(所谓令人烦恼的音量界限)的噪音敲击大脑神经细胞,最后把这些细胞破坏掉。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大量这种神经细胞。人的智力、精神平衡、甚至病理生理机能的协调都取决于这些神经细胞。加速破坏这些细胞的自然进程就是加速人的死亡。当然这还不是指忍受不了的噪音,而只是指城市的噪音。音量为一百四十分贝的噪音是忍受不了的噪音。比如,五米内听到的喷气发动机的响声。一个人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立即发生脑溢血或心脏停止跳动。
    但是,解救办法不是绝对的寂静。美国航空和航天局进行的实验已证明,如果一个人在无声的密封舱中呆一小时,他就会发疯。三、四个小时的绝对寂静足以使人从此失去理智。所以适当的音量环境不应超过三十五分贝,也不应低于十五分贝。
    在城市居民所患的神经疾病中,有百分之五十二应该归咎于噪音,尤其应归咎于整天不断重复的噪音,而不应该归咎于越来越少的寂静。百分之三十五的自杀事件是噪音造成的。噪音是引起自杀的一个因素。百分之三十的犯罪狂是噪音造成的。在象巴黎这样一个城市里,情况就是这样。在美国的大城市里,嗓音每天使一千二百人死亡。
    对噪音怎么办?人们已指出一些办法。其中有:彻底和永远消除声音嘈杂的发动机;使住宅和工作场所越来越没有噪音;刻不容缓地取消街上传布噪音的装置(扩音器、汽笛、哨子等等)。否则,我们到二○○○年会被噪音震得头脑发昏。英国《医学世界》杂志说,到那时,我们已没有噪音问题了,因为大家都成了聋子。可能谁也听不见那天午夜宣布二十一世纪来临的钟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