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八月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经互会妨碍经济改革》《匈牙利:一种自由的政策是要加强竞争能力》,全文译载如下:
    就东方集团的情况而言,匈牙利有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经济和内政方面的政策。消费品的供应情况,水果和蔬菜的供应情况,都要比比较发达的邻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好。一个按照共产主义原则由党和计划官僚机构统治的国家,能用一种实用主义的经济政策鼓励它的人民去创造一种“经济奇迹”吗?经过若干年准备之后,匈牙利于一九六八年初开始实行它的“经济改革”。实行这种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进工业和农业生产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贸的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解决长期的外汇短缺问题。完成这一目标的手段是:把决定权下放到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级。
    这些企业和合作社,应当能够根据市场上的情况,自己来决定生产计划。利润应该成为经济活动的推动力。比较大的工业企业都有权同外国企业直接建立关系。
    这种对东方集团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改革,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农业首先取得了成就,而且也是最大的成就,这就是:谷物和猪肉的生产有了很快的增加,农民们用他们自己的“私人园地”生产水果、蔬菜和奶制品,并且把这些东西拿去出售。
    工业生产也有了增加。但是,用西方贷款来使自己的工业现代化,并使其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尝试,却并没有成功。那么造成这种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由拉迪斯拉夫·辛格尔写的名为《匈牙利的道路》一书,试图对匈牙利的经济政策进行一番分析。
    对匈牙利人来说,一个最重要的障碍是共产党的经济共同体即经互会,这个经互会向各个苏联的卫星国作出规定,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贸必须占其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同非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外贸只能占三分之一,在这些非社会主义国家中还包括发展中国家。莫斯科嫉妒地监视着,看这个比例是否得到了遵守。
    俄国的长期订货多少年来使匈牙利的主要企业负担过重,因此阻碍了对国际竞争能力来说最重要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位失望的、在此期间已出国流亡的匈牙利国家计划局官员说:“经互会不是市场,而是古老社会中的那样原始的换货的现代化了的形式,在经互会中之所以用卢布来进行结算,那是因为人们觉得如果用鱼鳞或小石子来作结算手段会叫人感到不好意思。”
    另一种错误的估计则是,认为国家操纵和市场经济可以结合起来。因为各个企业必须向国家申请资金来进行投资(并没有一个自由的资本市场),所以中央集权通过这个后门占了上风,这样企业的独立性就又取消了。缺少一个自由资本市场这件事情,表明它是金融和操纵机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妨碍工业产品的供求平衡。另外一个障碍是:几十年之久的极权经济,对转变成市场经济制度缺乏准备。直到今天在各地都还缺乏肯负责而又有能力的经理人员——缺少有能力而且愿意充分利用其企业很小的活动余地的经理人员。
    对那些懂得如何去弥补市场空隙的私人来说,这次改革倒给他们带来了财政上的机会:私人手工业者,他们接到电话之后就上门进行修理,他们干得比国营合作部门好;农民,他们把那些价格便宜的杏加工成很贵的烧酒。
    “石油冲击”带来了新的困难。这个原料缺乏的国家,必须用加强向苏联出口的办法,来偿付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就大大涨价了的石油和其它原料。尽管从一九七四年到七八年期间曾有过巨额西方贷款,使他们有时间去克服结构问题。但是这一段时间并没有被用来加强经济力量。中央统计局指出,一九七五年国内的消费高于生产性的国民经济收入。靠借债来过好日子?
    现在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大约三百马克,劳动积极性是很低的,要转而搞合理化和结构调整,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生产率很低。
    匈牙利的经济政策家们试图用所谓协作合同
    ——这是对按订货进行生产的一种得意忘形的说法——来缓和一下糟糕的外汇状况。但是西方工业界对此仍然没有多大兴趣。那种推不动的、不利于做出决断的经济官僚机构,那些由于同经互会联系在一起而生产能力变得有限的企业,都是令人气馁的。而在此期间,象南朝鲜、台湾和香港,在西方市场上是匈牙利的很强的竞争对手,因为它们更加机敏、灵活而又更少官僚主义,西方对工资成本高的工业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它们早就给满足了,而匈牙利做经济计划的人正是以这些产品为目标。因此贸易决算仍然是经济的一个弱点。那种以不亏本的价格使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目标,仍然还很遥远。由于长期缺少外汇,上述情况就使西方工业企业(在匈牙利)销售货物的机会受到了限制,同样使西方提供贷款的余地也受到了限制。


    【南通社莫斯科八月十七日电】苏联党领导高度评价今年夏天勃列日涅夫及东欧国家和蒙古的领导人在克里米亚举行的会谈。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发表的一项公报中完全赞同勃列日涅夫的活动及其克里米亚会谈的结果。
    公报特别强调关于华沙条约国之间进行长期经济合作的会谈的重要性。不过,公报指出了世界经济问题也给华沙条约国造成了“某些问题”。公报列举的问题是:“对石油及其产品的大量消费”,以及需要“不断扩大动力生产能力”。
    这里的观察家因此认为,在克里米亚会谈期间,苏联领导已通知其盟国,如果它们不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苏联新建能源设施的工程的话,那么,苏联将无法满足它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敦促两个军事—政治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加强信任,认为加强信任是目前国际局势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公报就此尖锐地批评了中国的政策。
    公报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哈瓦那最高级会议抱有期望。
    【路透社莫斯科八月十七日电】苏联共产党领导层今天指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于用现代武器加强西欧防务的计划,说北约这样做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正当理由。苏共公报还涉及声援越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罗马尼亚同其苏联集团伙伴们一直是有争论的。
    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已拒绝支持越南反对中国,而且至今不承认受河内支持的柬埔寨新政府。
    该公报未提及在印支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只是提到“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对已成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压迫对象的各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声援”。
    该公报说,苏联党重申它对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声援,并注意到了“北京的扩张政策”所造成的危险。
    【美联社莫斯科八月十七日电】苏共中央提出的一项公报特别坦率地承认了苏联集团能源前景中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一件显明的事实:发给监视组的那本KH·11手册,失落了一年,竟没有一个人急切需要查阅它,从而发现它已失踪。
    不过即使我们接受中央情报局所说的监视组需要KH·11手册,也不能使人了解为什么一个参加工作刚只三星期的新职员,就会被派到有如此高度机密文件的地方工作?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委员华洛普曾向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提出过这个问题,特纳解释称,因为监视组昼夜工作,夜里和周末都需人值班。“高级职员周末要休息,”特纳对华洛普说,又补充道:所以只有派象坎皮莱斯那样资历浅的职员,在无人喜爱的时间值班。
    华洛普在接受《读者文摘》访问时曾评论这一点道:“今天我们和我们的苏联对手积极对抗的只有在情报方面,情报使我们可以估计彼此的实力,并在幕后影响国际局势的发展。如果我们第一流的好手只在早晨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工作,而苏联人却昼夜辛勤,那我们可就有问题了。可叹的是,我们有许多出类拔萃的情报人员,不能因为贪图工作上的方便,而把名誉毁了。”
    根据中央情报局的内部规定,象KH·11手册那样的文件,如果放在象监视组那种警卫森严的地方,就无须锁藏。在坎皮莱斯审判期间,中央情报局曾把存放KH·11手册橱架的照片呈堂。橱架上面放着一部普通影印机。审判过后有人讨论这件案子,一位政府检察官指出,如果坎皮莱斯不想把整本手册拿走,他显然可以影印他所需要的部分。
    坎皮莱斯怎么能把一本二十三厘米宽、三十厘米长,至少有六十页厚的书轻易带出中央情报局?情报局说他们无法对几千个职员全都进行搜查。因此只能信任职员,因为他们都受过安全调查。
    可是获得中央情报局信任的职员,似乎有随便把机密文件带出办公室以便在家里工作的习惯。到了一九七八年夏季,这种做法已极盛行,因此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才写了一份备忘录,谴责下属,他愤怒地写道:“这是严重违犯本局保密条例的行为,必须立即停止。”
    不幸的是,他发下这份通令时,坎皮莱斯早已把全国最重要的机密之一盗走了。
    会不会KH·11的机密早就泄露了?政府控告坎皮莱斯叛国,希望能把泄露KH·11机密的责任全都推在坎皮莱斯一人身上。审讯时,政府以有绝对把握的口吻说,“除了坎皮莱斯,苏联没有从其它方面取得这种知识”的可能。
    可是现在看起来,这个机密以前已经泄露过。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请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作证,说明对坎皮莱斯案件的看法,特纳向参议员们发誓说,机密泄露最早的迹象出现于一九七八年七月,亦即在坎皮莱斯出卖手册数月之后。这显然不确。据情报消息灵通人士说,中央情报局以外的美国情报机构,早在一九七七年八月就曾有秘密报告说KH·11的机密已经外泄了。
    还有个可能泄露机密的日期,时间更早,一九七七年洛杉矶发生过一次间谍案。苏联人从TRW公司的绝对机密保险库里取得过几千件机密文件,TRW公司是一家为中央情报局制造间谍卫星部件的工厂,案发后,有两个青年被判有罪,二人中有一个是安德鲁·李,由于政府的安排,审讯时未将他的供状呈堂。这篇供状被列为绝对机密,如今只知道李在供状里曾招认他在一九七六年初,亦即在KH·11卫星发射之前几个月,曾和苏联特务在维也纳会晤。(三)


    【时事社伦敦八月十四日电】英国的汽车市场,由于日英汽车业界的绅士协定,使日本汽车,大量输入英国的现象得以消除。可是苏联及东欧国家却利用其廉价的汽车大量乘机而入,致使英国汽车厂家遭此伏兵,深受威胁。
    苏联、捷克、波兰三国汽车特别致力于向西方国家市场进军,例如苏联的代表性轿车“达1200”与英国汽车厂的同级车“莫利斯—马利班”相较价格低廉百分之三十四,英国汽车厂有关人士对苏联等国“为争取外汇,以不当的廉价销售”的向英国输出汽车而提出严厉指责,并表示如果此种输出继续增加下去,势必引起东西方汽车战。(原载香港《文汇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