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23日参考消息 第4版

    【共同社北京十五日电】(记者:松尾)题:奔跑起来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和现实
    在四人帮还得意的时候,中国曾认为“依赖一些外国发展经济的国家,即使经济的发展暂时相当快,也是虚假的繁荣,它的基础是极为脆弱的”。以此为理由,进口先进技术被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受到了彻底的谴责。然而,现在怎么样呢?清除四人帮的影响、谋求四个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制订出来,并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打算积极地进口外国技术。特别是在中国努力从事的大陆架石油开发中,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竞相要求合作,北京被这些国家的有关人士团团围住,很是热闹。中国方面目前虽然否定说,没有多边的开发合作计划,但形势是日美中三国的海底石油开发合作等等,不久也可能具体实施。
    在北京举行的宴会上,中国贸易有关人士听到日本钢铁工人每人每年平均钢铁生产量为四百吨的说明,没有话说,接着被问及中国的情况怎样,只回答说“非常低”,没有说明具体的数字。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被迫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看一看老朽的汽车工厂的炼铁厂等,就可以加深印象,确是事实。中国人都口口声声谈到四人帮的破坏说:“以电子设备为例,日本进口是一九五四年,中国进口是一九五九年。从那以后,日本有了飞跃的发展,中国停滞不前,甚至还可能后退。”“发明喷气式引擎理论的是中国的吴仲华(现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这在以后成为英国、美国发展喷气式引擎的基础。这个吴仲华在四人帮时代十几年间一直做扫厕所的工作。”
    中国方面说,技术水平的落后同先进水平比较,相差十五年乃至二十年,有的部门也可能比这更加落后。正因为如此,想要一举消除这种落后的气势,是很磅礴的。
    在进口外国技术时,把已故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作为最大的依据:“应当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它的基本态度是根据“以自力更生为主,以获得外国援助为辅,平等互惠,互通有无的原则”来进行。中国新闻界的有关人士毫不在意地说:“不管怎么说自力更生,光由自己用五十年发展A、B、C这样的技术傻子,在世界上哪里会有呢?先进技术是世界共同的财产。”所以,在实际上就是这样的结论:只要在不违反自力更生原则的范围内,在进口外国技术上怎样富于灵活性,也没有关系。中国今后也可能提出先进工业国无法预料的新基轴。
    尤其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是钢铁生产和重要的能源,在作为筹集资金来源的石油生产和煤炭生产等领域,中国对日本等先进国家寄予的期望非常大。对于当前为了建设大型项目而引进外国资本的问题,中国政府首脑曾明确地说,在国际贸易上成为惯例的东西全部都可以采用。虽然中国毕竟还否认发行外债和接受我国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组织的资金,但是却无法否认这一点有朝一日将会得以实现。
    当然,中国已开始大胆地引进外国技术的重要侧面是因为对苏联怀有强烈的戒心。
    对外贸易部长李强说:“对外贸易将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这番话表明,中国赋予对外贸易以结成反对苏联的广泛统一战线的意义。不可忽视,中国有一种非常现实的打算,即“在国际市场上要灵活地作买卖”。中国人对生意的敏感性在世界上一向是有名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把拼命作生意的外国商人摆在天平上衡量得失,对这种传统更加精益求精了。
    康世恩副总理尖锐地分析说:“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在价格和技术方面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除了日本之外,中国还正在同美国和欧洲国家接触。现在美国的东西便宜。由于日元涨价,日本的东西贵了。请日本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因为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形势就那么乐观了。今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每逢有事时都将产生各种影响。


    【本刊讯】英国《约克郡邮报》八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人挤进世界市场》《帕特里克·布里奇斯报道了为迅速发展提供资金所可以采取的方法》,摘要如下:
    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在摆脱多年来的商业孤立状况,执行迅速发展工业的计划,主要贸易国家现正在正视这一情况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的贸易处于停滞状态的时候,各国政府现在都非常渴望确定中国究竟打算如何实现其经济发展,以及它是否会成为与中东相匹敌的市场。显然,中国必须从大国买进技术和先进的全套工业设备,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派往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许多代表团仔细观看了可以得到的东西,很少谈具体的定货。
    将来与中国(在进行讨价还价时,人们承认它是非常发达的国家)进行贸易的关键是它的信贷政策。尽管这个国家的储备雄厚,但显然需要大量的贷款去实现工业化。
    无论如何,中国若干时候来一直在国外借款,其办法是延期付款以及由在伦敦的中国银行接受其他银行的存款,存款期限比银行之间的存款的正常期限要长一些。但是最可能采用的办法是象对经互会国家采用的做法,即利用供应者信贷安排和换货协定,也就是把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供应国,偿还购买这些工厂所花的费用。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显然关心它的经济的基本建设,比如能源供应(特别是开发它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建造钢铁厂、电厂、铁路、港口和交通。
    作为它的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中国还在寻找原料来源,特别是炼钢的原料。澳大利亚在这个竞争中走在最前面。但是,巴西最近与中国签订了供应铁矿的协定,巴西将买进石油。
    虽然中国现在生产的石油数量比较少,据认为它的沿海蕴藏是大量的,日本和美国的公司正在争着要参加它的开发工作。
    英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几年前就充分建立起来,中国购买了英国的一些三叉戟客机。最近,英国钢铁公司和其他公司已继此之后做了一些生意。但是,现在已很清楚,英国公司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得多的市场,在英国贸易大臣德尔最近访问期间,陪同德尔的有代表各行各业的企业家。
    尽管对于在五年前实际上还与外界隔绝的这个国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国人和他们的潜在的贸易伙伴们都在谨慎行事。


    【美联社纽约九月十八日电】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级市政管理官员代表团星期一访问了纽约和新泽西港口局,与两地的市政局主席塞杰尔会谈了关于国际贸易和如何建造及管理市区运输设备等问题。包括北京和上海市副市长在内的中国代表团还扼要了解了各方面的城市管理,例如货箱码头、纽约—新泽西地方机场系统和世界贸易中心。
    国际公共事务经理施瓦布说,市政局主席塞杰尔将建议由他们协助增加美—中贸易,贸易中心提供设备展览中国产品和发展交换专家,增加中国与纽约市之间的贸易。
    由工程师、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以及市长等十九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九月十日起从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九月八日刊登麦克杜格尔的一篇书评,题为《中国的难题》,评述保罗·埃莱克出版社出版的克里斯托弗·豪的《中国经济:一个基本的指南》一书,全文如下:
    几年来出版的关于现代中国的大多数书,要么是长而无味,要么讨好谄媚。而这本书则与众不同。克里斯托弗·豪关于中国经济的新书充满必要的事实,但它又简短、具有启发性、犀利,有时甚至带有讽刺的幽默。它是一本学术味很浓的书,非常有用,比如,表格都有文件为证。但是,本书的目的是要以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表达广泛的基本思想和情报。
    该书写的非常成功。对一个首次访问北京的人来说,它能平衡由于多饮茅台酒和他的东道主对经济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所引起的乐观激情。而那些呆在家里的企业家们体会到它的现实主义,也可以对他在填补北京经济差距方面发挥何种作用作出更加有效的估计。
    这本书按部类编排,井然有序,易于查阅。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豪阅读了目前关于中国经济的全部文献(其中有些文献非常详细),他对这些文献的熟悉程度使他产生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其一是他认识到中国日益关注国际经济体制和世界经济秩序。这是因为它对外贸日益增长的依赖性所引起的。他到中国旅行了数次,用第一手的亲身感受补充了大量书面材料,这使得他更加了解并同情中国的困难,不象一些人,他们的批判分析的才能被他们所看到的东西麻痹了。他综合了那些了解更多情况的人所作的一些令人钦佩的判断;中国是一个一切都“运转正常”的社会(加尔布雷思);那里没“有竞争”(雅各布·贾维茨夫人);那里“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以及物欲和道德败坏”(丹尼斯·希利)。幸运的是,四人帮的倒台使世界得以了解中国社会,那里令,人信服地暴露了如同任何其它地方一样同样多的贪污、效率低、勾心斗角、贪婪和道德败坏情况。
    豪远非不同情中国人,他相信,假如采取重实效的政策并有一个稳定的领导集团,他们的发展计划将使他们在一定的时候实现有限的繁荣。但是,他对困难并不是视而不见。农业发展是扩展的关键,中国人也承认这一点,他们计划到一九八五年前每年增产百分之四。
    豪自己的数字(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字相反,许多人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字过于乐观)使这一目标看来非常不可能实现。他说,从三十年代起,长期的趋向是每年只增长百分之一点一。甚至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七四年,每年也只增长百分之二点○一,稍高于人口增长率。
    中国人在工业方面也存在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豪指出,煤、钢、铁和纺织品没有达到预期指标,部分原因是由于原料差,但部分原因是由于判断和计划不周。三项基本工业(它们对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完不成指标的情况只是由于动力、机床和石油工业方面的成功才得到部分抵销。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其它国家更有效地同中国进行贸易,特别是当中国人自己在英国以及其它地方寻求西方技术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的情报,使得有可能在人们大谈北京在世界均势中的份量的时候,对中国的强点和弱点作出适当的估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