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3日参考消息 第3版

企业管理的世界——评《现代企业管理》
    社会学家大致上同意,十九世纪属于经济学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就是企管人才的天下了。
    几年前,一位法国的作家,写了一本轰动一时的书《美国的挑战》。书里说,如果欧洲还不迅速反省,就会变为美国经济上的次殖民地,再难有翻身之日了。书中指出,技术差距和资源匮乏,都不是重要的原因;欧洲在经济力量上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缺乏美国企业的完善管理系统和技术,它将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在组织系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代企业管理》一书,讲的正是使欧洲经济成长瞠乎美国之后的“企业管理”的技巧。本书的最大特点,异于时下流行的企业管理书籍的地方,是并不卖弄“彼得原理”,“XY理论”之类使人看得头昏脑胀的企业管理的“科学”。本书作者对那些单纯将人视为和原料、资本一样,不外乎是程式计划中的一个原素的企管理论,是颇为反感的。他认为,如何有效地激发职工的情绪,才是成功的企管人才的重要课题。
    不过,本书讨论企管人才本身和如何成为成功的企管人才,份量是相等的。作者指出,对一位现代企管人才来说,高薪并不足以使他安于职守。重要的是要使他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到自己的存在对工作的意义。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受过现代教育的职工,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只是大企业中的螺丝丁。一旦产生了这种感觉,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就难以尽量发挥了。
    工作环境固然影响工作情绪,而在许多小节上使员工感到公司对他的关怀,对他的重视,恐怕比假期和福利更能鼓励员工为公司效劳。这种微妙的关系和小节的重要性,以及金钱的激发力量,假期与闲暇时间的功效,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本书还告诉我们,现代企管人才,不是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人员,而是一个必须具备多种科技知识的专门人才。比如说,要懂得而且能熟练地运用计算尺,加数机等等仪器;同时,在计划与决算方面,还要对作业研究,计划评核,问题模核等有精到的认识。本书除了没有教人运用加数机,计算尺之外,对于计划与决策方面的知识
    ——如企划评核,作亚研究等都有颇详细的介绍。
    在现代集团垄断的经济系统中,勤俭致富,白手兴家之类的名词,差不多已成为历史的名词。个人只能隶属这一家或另一家集团企业之内,发挥个人的能力,因此,如何发挥企业管理的效能,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就是现代经济的鹄的。
    一般人以为,现代科学的进步,新技术设备会取代企管人才,使他们在现代经济结构中,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作者却认为,新技术发明只不过是为企管人才,加添了一些新工具;使企管人才更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解决自己的问题。作者对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行政工具,虽有详尽的介绍,但是他将人的地位,始终放在现代技术文明之上。这种苦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个企管人才,绝不能成为计算尺的奴隶,而必须是“行为工程师”,去处理复杂的人事问题。本书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的写法,对于有志于企管或正在研习企管的人才,颇有参考价值。给经营者上了一课——评《有效的经营者》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就说:“做事要有效果,就是经营者的任务。”但是怎样才能有效果呢?这便是本书要探讨的了。
    作者指出:具有高度效果的人,不一定是聪明人,也不一定是有知识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做起事来,效率很高的保证。
    做事要有效果,最重要的,还是辛勤的工作,完善的计划。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了无新意,却是作者对有效的经营作过系统研究后,所得出的浅显平凡的结论。
    作者研究有效的经营,自“什么事情是有效的经营者所做而其他的人都没有做的;什么事情是有效的经营者所不做而其他的人容易做的”地方着手。因此对正反的意见,有效和无效的结果,实际上的难题和解决办法,都有深入的论述。
    作者说:有效性是可以学习的。那就是说,工作的效率,可以从学习得来,而吵吵嚷嚷的人,通常都忽略了学习。怎么样学习有效性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平实易行可是必须持之以恒的方法:把做事有效,当作一种习惯,是各种实践的综合结果。
    也有些人,象耶鲁大学的阿吉利斯教授,认为“成功”的经营者,有十个“特性”,诸如“对不满有容纳性”,“向集团归属”等等。这种看法,无疑把经营者当“上帝”、“完人”看待,以为成功的人,天生就有成功、有效的个性。作者不同意阿吉利斯教授的看法,在他的另一部著作《为争取成果而经营》中,甚至指出,一个机构中的每一分子,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有效的决定而影响全局。
    作者就从“经营的职责就是做事要有效果”和“有效性是可以学习的”观点出发,讨论到工业国家的劳动生产力问题。目前东南亚各地,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所以这本书里面讨论的内容,颇有参考价值。因为工业的发展,劳动力从体力转移到知识,无疑会发生知识劳动者的生产力问题,而怎么样提高知识劳动者的生产力,就是当务之急。美国是一个工业先进国,在知识劳动力的运用方面,经营的方法可以说是很多的,本书作者随手俯拾例证,不但生动具体,而且和理论配合得天衣无缝。例如谈到一个人不能同时完成二件事时,作者说“人具备有完成各样工作的能力……不过,要有效的利用人类这种广泛潜力……就要将各种能力加以集中。”然后举了下面的例证:
    “马戏团的节目之一——空中抛花球,当然是一种妙技。不过,魔术家也只能表演十分钟左右,如要他继续做的话,他一定会失败。”
    人类的能力,当然是有差别的,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个前提:就是他要有分别完成这两件工作所必要的最低限度时间。他举出莫扎特来说明:
    “当然也有象莫扎特那样可以同时完成几首精彩音乐的人。然而他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例外。其他的一流音乐家,都只能在同一时间作一首乐曲。他们不完成前面的工作就不着手下一件工作;或者唯有摆脱一个工作才能作新的乐曲。所以经营者最好不要以为自己是‘经营者的莫扎特’。”
    这些例子,着重的是启发性,而不是硬梆梆的教条。
    “事在人为”,事业的成功和失败,主要的关键是人。有些人不管担任什么工作,都成功了,但另外有些人,在能力、才干、经验各方面,并不比别人低,可是却悲惨地失败了。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因此本书作者,就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加以研究,终于发而为文,写了这本经营者不妨置诸案头,每日最好象上课一样,抽空看上一二段,而且看后必然有所得的书。


    【时事社东京八月一日电】题:金丸长官因引起误会取消关于“命运共同体”的发言
    防卫厅长官金丸一日下午四时在防卫厅特意举行记者招待会,就他在上月三十一日的讲话中说“日本、韩国、台湾是命运共同体”一事,说:“‘命运共同体’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会。”宣布取消这句话
    。
    金丸长官解释说,六月份访美时在同美国国防部长布朗的会谈中也“‘谈到了台湾地区的重要性,这是事实,但没有使用‘命运共同体’这种说法。”
    外务省认为金丸关于“日韩台是命运共同体”的发言很可能影响到在北京举行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因此,批评说这是“不谨慎”的,政府首脑也说是“轻率的”。因此,金丸长官从作为全力以赴争取缔结日中条约的政府之一员的立场出发,决定取消关于“命运共同体”的发言。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八月一日刊登一则消息,标题为《金丸发言将引起中国方面的不信任,外务省担心将对(日中)条约谈判产生影响》,摘要如下:
    对于防卫厅长官金丸信的发言,外务省一方面表示“在没有搞清楚是以什么表达方式讲这番话以前无可奉告”,同时又认为,也不能说(此事)对此在进行中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绝对没有影响,从而感到困惑。外务省所以对这一发言表示疑问,是因为金丸在发言中把台湾同韩国并列,给人一种(把台湾)作为一个国家予以承认的印象。而这同在一九七二年的日中联合声明中承认北京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的日本立场是不相容的,特别是金丸的发言如果是以中国政府以武力解放台湾为设想的话,中国方面将追究这一发言同在联合声明中(日方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中国的立场是不一致的。
    【时事社东京七月三十一日电】题:防卫厅长官金丸发表讲话,说“日、韩、台是命运共同体”
    防卫厅长官金丸三十一日下午在东京都内发表的一次讲话中说:“日本、韩国、台湾是命运共同体,无论哪一家发生动摇,日本和亚洲的安全都无法保证。”金丸的这次讲话是从军事观点出发重申了一九六九年佐藤—尼克松联合声明中提出的所谓台湾、韩国条款。这次讲话是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事务一级谈判正在北京进行的时候发表的,因此将引起反响。
    这篇讲话是今天下午一时在东京新大谷饭店舆论界和财界的集会“国民政治研究会”(理事长高桥武彦)的会议上发表的。金丸长官在讲话中谈到六月二十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金丸—布朗会谈以及六月二十一日金丸长官和布热津斯基总统助理的会谈内容,说:“我强调了台湾、日本、韩国是命运共同体,即使其中之一发生了动摇,日本也不能‘隔岸观火’,等闲视之。”表明他曾要求不要放弃维护台湾地区安全的努力。
    据说,金丸长官曾强烈要求美国政府不要因急于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而废除美台协防条约。对此,布热津斯基和布朗两人都回答说:“放弃台湾那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肯定地保证将维持美国对台湾的防卫所承担的义务。
    但是,一九七二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来,政府认为台湾条款事实上已经失去意义,尽量地避免公开地谈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因为日中复交时接受了中国方面提出的“台湾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强硬主张。金丸今天的发言说出了政府隐藏在内心里的真心话,即从我国的安全保障这种防卫观点来看,台湾条款仍然“有效”。这对日中条约谈判的影响,引人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