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7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香港《争鸣》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九期(七月一日出版)以《对苏越反华的四点看法》为题报道:
    六月十日,本刊主编等应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之邀,到该会发表关于越南排华问题的讲话。现将讲话内容要点摘录于后,供读者们参考。
    一、越南黎笋集团早有反华排华之心。其具体表现之一是该亲苏集团对越南的“亲华派”采取了排挤、打击甚至暗杀的手段,在胡志明逝世前害死阮志清大将是一个反华的政治讯号。目前黎笋集团在苏联指使下,把反华排华活动大大升级。
    二、越南民主共和国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南北越统一后更明显地成为了苏联的附庸国。国内各种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视线,黎笋集团执行了适应苏联需要,企图囊括印度支那,插手东南亚,以及进行反华排华的政策。越南和柬埔寨之间的边境冲突,是越南的侵略行为所引起。柬方在战时为了共同对敌(美国),曾答应越方使用鹦鹉咀的一些地区。但在战后,越方竟将这些地区视为己有,诬称柬方收回领土的合理行动为“侵略”,并借此大做文章,向柬埔寨进行军事挑衅和攻击。
    三、苏联是越南反华排华大升级的指使者、策划者和支持者。莫斯科为什么搞这一阴谋?第一,它企图给中国制造困难和不安。第二,它企图进一步控制越南(越南反华排华的一个结果是需要更加依赖苏联)。第三,它企图通过把越南沦为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的努力,让越南为它插足东南亚等战略目标服务。第四,它企图借此在美国和西欧国家面前,作出要把战略重点从欧洲移到亚洲的假象,从而诱使欧美对苏实行“缓和”的即绥靖主义的政策。
    四、越南反华排华,对越、苏是不利的,对中国倒是相对有利。第一,越南反华排华,势将加深越南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人民不满统治集团、南北越之间的矛盾扩大)、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越南要做印支小霸王、亚洲古巴和推行扩张主义的面目,使黎笋集团的统治地位日益不稳;第二,不利苏联,暴露了苏联要在印支和东南亚推行霸权主义的面目,增加了苏联的某些困难(包括在经济上背着越南这个大包袱),使苏联在东南亚和整个亚洲更加孤立,使苏联在同美国争夺亚洲霸权的角逐中处于不利地位,使苏联在同中国的政治较量中处于被动地位;第三,苏越反华,无损中国。中共停止了部分援越项目,便可以养起从越南被迫归国的华侨。而苏越在反华事件中受到的各种损失,对于中共来说则是有利的。如果苏越继续扩大反华,走第十二步,十三步,形势会进一步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苏联和黎笋统治集团。


    【本刊讯】香港《明报》七月四日发表一则社评,题目是《中国全部停止援助》,摘要如下:
    北京当局终于宣布,全部停止对越南的援助,并召回目前在越南工作的中国技术专家。据外国观察家估计,当中国宣布停止援助的半数时,停援的项目约为七十二项,那么全部的援助当在一百四十项左右。
    至此为止,中越的关系已濒于全部破裂,只差断绝外交关系而已。相信正式绝交倒也不至于,中苏关系如此恶劣,但双方还是保持邦交。
    中国所以走这一步,那是对越南正式加入经济互助会所作出的反应。经互会是苏联所控制的经济组织,越南选择这个时候正式加入,自然显得对中国极不友好,表示在经济上我们完全与苏联“互助”了。中国全面停止援越,那是很自然的后果,你们既决定与苏联“互助”,那么就请不必客气,大家“互助”个畅快罢。越南对此当然也早已有了心理上的准备。推想起来,苏联事先一定先已拍胸担保,不但补足中国所答应要给的援助,另外还有所增加。越南将所有的鸡蛋全部放在一只俄国篮子里,是否明智,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有数,一旦乒乓呛啷,那时再来“自力更生”,可就没有当年中国那么容易了。
    中国两艘撤侨的轮船停在越南海港外已达三个星期,始终还未能进行撤侨工作。其实所谓撤侨,双方主要都是一种政治姿态。每艘轮船只能接载一千余人,而目前逃入中国的越南华侨已达十五万人。即使越南充分合作,两艘轮船要来回五十次,才能接到十五万人,而在越华侨在一百万人以上。撤侨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老实说中国并不如何在乎,越南当然更加并不在乎,双方只是借这个题目来扭计而已。
    中国既已全面停止援越,越南下一步再有不友好的棋子走出来,中国方面似乎已无厉害的杀着。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六月二十八日以《台湾准备继续从越南接收一千五百名华侨》为题自台北报道:
    台北的与华侨对策有关的人士二十七日谈到旅居越南的华侨返回台湾的问题时说:“准备到八月底,接收一千五百名从越南回来的华侨。从一九七五年四月底越南战争结束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大约一千五百名华侨到达台湾。”该人士承认,五月有一百六十名华侨由越南经曼谷回到了台湾。因此,这同现在因为北京同河内的纠纷而离开越南的华侨毫无关系。
    新华社等北京的舆论谴责越南同台湾在遣返华侨问题上勾结在一起。但是,越南战争结束以后,一直在继续进行向台湾遣返华侨的事实证明,越南一直无视中国的意见,给予了去台湾的出国许可。这确实也成了中国同越南间关系恶化的一个侧面。


    这一政策有时会使西方人迷惑不解,同时也促使以色列人把沙特阿拉伯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支持看作是利雅得不值得受人信任的证据。以色列的一名高级将军指责说,“沙特阿拉伯人把他们的钱赠送给了某些最狂热的恐怖组织。他们说三百种语言。有多少位王储,就有多少人说话,没有一种一致的沙特阿拉伯的意见。”法赫德争辩说,通过每年向阿拉法特的法塔赫组织提供大约四千万美元的援助,他就能加强阿拉法特的力量来对付哈巴什的更为激进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两年前,法赫德几乎要同阿拉法特之间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法塔赫将放弃恐怖活动,而主张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这项交易由于萨达特去年十一月访问了耶路撒冷而付之东流了。然而法赫德对阿拉法特的支持仍是一如既往。今春以色列人入侵黎巴嫩南部时,送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手中的第一船武器乃是来自于沙特阿拉伯。
    如果没有法赫德的帮助,萨达特也许今日不在埃及当权了。当萨达特政权一九七七年一月由于提高粮价而引起的骚动从而摇摇欲坠之际,沙特阿拉伯人及其在海湾盛产石油的朋友筹集了四十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从而使萨达特政权不致垮台。由于萨达特没有就他的和平主动行动同法赫德进行足够的磋商,因而后者感到不悦。法赫德当时担心,和平主动行动可能会失败。然而,沙特阿拉伯人宣布仍将继续向埃及提供财政援助。
    法赫德从来没有由于直接攻击苏联而招致共产党对他的宣传攻势,不过,他对苏联对中东的意图一直是抱有戒心的。
    他向索马里、吉布提和这一地区的其它国家提供了援助以抵销苏联的影响。他偶尔还对西欧一些反共产党的政治组织尽一点力。其中的一个受援者是意大利的天主教民主党。
    法赫德在沙特阿拉伯登基执政以来一直是美国的亲密朋友。今日,他和萨达特是华盛顿在阿拉伯世界中最重要的两位盟友。
    美国、苏联甚至许多中东国家的石油生产不断下降,然而,仍然能有效地大量提高产量的一个国家是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目前的生产能力是每天一千一百九十万桶,尽管他们目前的最高生产量是每天八百五十万桶,上个月的实际产量下降到了每天生产六百六十万桶。然而,为执行法赫德的指令,沙特阿拉伯正在实施一项一百一十亿美元的计划,目的是要在八十年代初使石油生产能力提高到每天一千四百万桶。沙特阿拉伯几乎不需要其它方面的收入。正如计划大臣所说,“每天生产五百万桶至七百九十万桶就有足够的收入来满足我们的发展需要。”
    在国际政治中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友谊可谓是难得的。这种友谊至少可追溯到一九三八年。那一年,美国人在沙特阿拉伯开辟了第一个油井。尔后,四家美国石油公司组织了一个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这家石油公司终于使沙特阿拉伯变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石油国家。在沙特阿拉伯将在目前的这个五年计划中花费的一千四百二十亿美元中,几乎将近一半将用于各美国公司。利雅得已在美国投资了三百五十亿至四百亿美元。美国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贸易伙伴。沙特阿拉伯政府现任内阁大臣中的三分之一毕业于美国的大学。尽管这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它们从来没有达成过任何正式的协议。
    沙特阿拉伯就是联系这种美沙关系要求美国卖给他们六十架F—15喷气式战斗机的。由于这一交易在美国引起了一番争论,这使得他们大为愕然。这多半是因为他们认为,向他们出售飞机既有利于他们自己而且同样也有利于美国。他们指出,他们毕竟是用现金来支付这笔二十四亿美元的买卖的。他们还指出,向他们出售武器还将有助于保卫地处战略位置的这个美国的盟国。
    再则,沙特阿拉伯人认为,他们已有效地回答了以色列关于可能使用F—15战斗机的大部分指责。正如法赫德亲王对《时代》周刊所说的那样,他愿意保证,一旦发生战争,这些飞机将不会转运到其它阿拉伯国家去。沙特阿拉伯人不打算把这些飞机部署在就在以色列边界东南面的塔布克。沙特阿拉伯人强调,他们目前所奉行的石油政策无论如何是不会受美国在F—15飞机问题采取的行动的影响的,尽管法赫德亲王承认,他的人民指望美国能对“沙特阿拉伯人的善意给予报答,并把它化为行动。”石油大臣亚马尼说的更为直率。他在参议院投票前不久说:“即便出售F—15飞机一事被否决,我认为,我们也不会立即作出反应。我们还将继续实施我们扩大生产能力的计划。不过,我们同美国进行合作的速度和热情将大不如前。”
    也许人们为向沙特阿拉伯人出售飞机而提出的一个最有兴趣的论点是强调美国加强这种特殊关系的重要性。美国以自身利益需要它竭尽全力来加强这个经济实力雄厚、战略地位重要但军事力量薄弱的盟国。如果一旦沙特阿拉伯变得强大,它就能有助于整个这一地区——其中包括以色列——的稳定。因为,尽管利雅得不时地发出反犹太复国主义的言论,但是,沙特阿拉伯人是阿拉伯世界中举足轻重的温和力量。如果不经得他们的默许,就不可能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方案。
    (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