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一九七五年八月号刊登一篇译文,题为《怎样以较少时间做更多的事》,摘转如下:
    加公司董事长蒲莱士·洛夫林于早上五点至六点之间,到达办公室后,先读十五分钟有关哲学——有时则是预言之类——的书。然后对于“全年的主要问题
    ——需要改变或改善的五六项大事”,予以沉思。再其次便把每周的零碎工作,摘记在拍纸簿上,以便稍后喝咖啡和秘书商讨。一言以蔽之,洛夫林是凡事都有条不紊的。就支配时间顾问的眼光看,他是最善于利用时间的一位模范高级人员。
    不幸地,大多数经理级人员在善用时间方面都不理想,因而越来越多的人求教于号称为支配时间专家的顾问,请求协助安排处理他们繁重的工作。各式各样的公司诸如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美国银行、金巴利—克拉克及3M公司等,都派出经理级人员去参加支配时间的课程,而这些顾问们的生意也就门庭若市了。
    3M公司分厂的生产监督罗拉波夫说,虽然他的工厂已裁去近一百人,但经过“支配时间”训练之后,他的工厂还能节省相等于三个职位的工作时间;他于前一年的秋季,曾参加过有三十名公司经理参加的支配时间研讨会。
    七年前开始专业从事顾问工作、每次课程向顾客收费一百美元的旧金山市一位顾问专家拉坚说,支配时间顾问所教导经理们的,其实是“普通常识的旧花样翻新”;当他们一了解关于善用时间的几项基本法则之后,他们便能成为更有效率和更有能力的经理。今天,拉坚主持四百个小组课程,又出版了一本最畅销的讨论支配时间的书,而他的每次收费已经升到二千美元。达拉斯市一位顾问专家安纳根,去年把支配时间的训练加进去他的专门业务之后,生意一下子便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支配时间指导的主要目标本是放在中级经理们的身上,但许多高层的行政人员认为他们也可受到益处。假如能够诱导或策动一位高级人员致力于重要的事项,则他的效率是会提高的。佛罗里达州电力公司的总裁及行政首脑麦当劳说,他参加过研讨会之后,不单学会节省时间,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授权给下属,以减少雇员们的怨怼。他又说,公司里的另一位高级人员,曾经“认为甚么事都应该自己做”的,在参加研讨会之后,已经学会了集中注意力于其真正的任务。达拉斯市绘图板公司总裁贝罗夫斯基说,在学懂了授权代理的办法之后,可以由他自由支配运用的时间,已经由百分之五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加州凌烈德企业公司总裁凌烈德说,他学到了由秘书执笔写信以及预列当天各项工作的时间表之后,每天处理公务的时间节省了三分之一。
    到现在为止,那些支配时间的研讨会,多半还是由中级经理们参加。象3M公司的罗拉波夫那样,许多经理为了尽量减少文牍工作而走去学习如何支配时间。罗拉波夫说,自从参加顾问公司的一次研讨会后,他每天已可节省两小时,过去这两小时通常是花在毫无结果的会议上的;他并空出了三个档案柜,取消了十项公司报告,过去每周要花五小时把公文带返家里做的,现已减为每周一小时。
    管辖着大约三百名雇员的罗拉波夫,着其秘书检查过所有他的信件之后,又把他的文牍工作减少了一半。她把预定的开会日期记录在案之后,便把那些通函扔掉。只有需要立刻处理的东西,才马上送给罗拉波夫。其余的信件,都放进罗拉波夫桌上的一个文件夹里:他手下有四名主管人,每人都有一个向他报告的公文夹,他自己也有一个待办事项的公文夹。只有公文夹里有东西的时候,他才与其下属进行讨论。他估计,他对每一个主管人每天节省了十五分钟,对他自己来说,那便是整整的一小时。
    每两星期,罗拉波夫便埋头处理他的待办事项,答复积压的信件,或干脆把信扔掉。结果是他的办公室中少了三个档案柜,而他的秘书用来归档的时间也省了一半。
    即使不能有立杆见影之效,但许多公司仍然推动支配时间计划。美国银行正准备替其五千名雇员举办一项行内的支配时间课程,并且要将一套影片发给各分行。加州圣大克拉勒的美国微型系统公司,亦已经替经理们印好一本小册子,列举省时的窍门及技术。佛罗里达州电力公司的麦当劳则说,他将增加本年度的支配时间课程的预算。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一九七五年八月号刊登《节省时间的秘诀》一文,摘转如下:
    支配时间的方法大半是普通常识。以下是一些已行之有效的秘诀:
    ·处理公事千万不要先做小的后办大的,一定要把当日最重要的事先办,然后才办其他。锡克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每天都把公事分为急件、优先件及普通件;他把必须马上做的要事注以A类,次要的注以B,然后按字母排下去。每天有多余的时间,才看c字以下的公事。
    ·拨出大部分的时间去处理困难的问题。这表示你可把门关起来,使打扰减到最低限度。南加州煤气公司总裁每个月便有两天是这样的,借以获得更多时间阅读文件。但太多的闭门工作也是会激怒同事的。花时间等你也就是把时间浪费。
    ·把你本身更多的工作交给你的秘书去做。列顿的秘书每天替他查阅报上的商业消息,而只把他所最需要看的几段让他自己看。你可考虑把你的秘书提升到她能预你更多协助的职位。
    ·少写信。拨一个电话,常常和写一封信同样有效。当你必须写信时最好用便条。绘图板公司总裁贝罗夫斯基,读过支配时间的课程后,灵机一动,设计了一种要求行动的格式表。它把事情的详细内容告诉经办人,同时规定何时之前要办妥,办妥之后向谁报告。
    ·减少会议。3M公司的生产总监罗拉波夫,惯常和十个部门的主管举行两小时的月会,以决定如何处置废料。结果往往是决定把废料弃掉。后来罗拉波夫干脆连这样的月会也取消了。
    ·事前拟好安排工作的时间表。凌烈德企业公司的总裁在每天的最后五分钟,摘记要打出的电话,要出席的会议,以及要作的事情,以便翌日一开始便可着手工作。这样一来,他便得到了最大的好处:不必要再由早上七时工作至下午七时。美国银行的副总裁太利主张把繁复的工作,一开始便分为“可以分件进行的工作”。
    ·分析你怎样花时间,以检讨你到底浪费了多少光阴。方法是在一星期内,记下你的活动,把它们分为每十五分钟一组,然后决定那些根本是不必做的。一项时间评价的分析,显示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路易士把他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开会。现在他常派一名助手代表他去开会了。
    ·减少不必要的报告。萨加公司总裁说,在他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们现在已把进展报告贴在布告板上。那些必须看报告的人可以随时看到,而其他人则不必被迫浪费时间去看那些本身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
    ·把文件传阅减到最少。萨加公司对于大量复印文件及传阅杂志文章有一项新规定,那就是当一篇文章被认为有传阅的必要时,发出传阅的人,须将要点加划底线,以便收件人能迅速阅读。高级人员已不再认为他们必须把送进来的东西全部阅读。
    ·学习尽量利用空闲的时间。南加州煤气公司的列顿是有司机驾车载他上下班的,因此他在途中也能工作。萨加公司的摩理尔在乘坐飞机旅行时,则携带一大批报告及统计调查表在机上慢慢阅读,他说,在一杯酒的协助下,这些东西很容易便消化了。


说住在北京使馆区的外国人宛如传染病息者一样,同一般中国大众隔离开来,产生了一种难以忍受的疏远感
    【共同社北京七月十九日电】(记者:边见)题:寄自世界的城市——北京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了外国人住宅区。腰带手枪的解放军战士在门前站岗。一瞬之间便在脑海里浮现出“租界”这个词。士兵站在那里,究竟是保护谁,防备谁呢?想到这里,真有不寒而栗之感。外国人的特别居住区,说起来将是“新租界”。进了门,那里的天地已经不是中国。每到周到周末,从各层楼的窗户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声,有现代的爵士音乐,也有古典音乐,有非洲的音乐,也有拉丁美洲的音乐。
    一般中国人禁止进入这个莫名其妙的地区。在外国人家里工作的厨师、保姆、送牛奶的人、送报的人都要一一出示工作证才能进门。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服务人员的准确的住址、联系方法也不得而知。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住址,当然邀请外国人到自己的家里作客,更是绝对没有的事情。
    换一句话,可以说,外国人在中国宛如传染病患者一样,同一般中国大众隔离开来。这种隔离生活使人产生了一种难以忍受的疏远感,好象是住在“非中国之中国”一样。
    在解放以前,帝国主义列强蹂躏中国,外国人专用的公园和租界的大门口都竖着牌子,上面写道:“狗和华人不得入内。”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现在出现的是完全由中国管理的沉闷阴郁的“新租界”。不由得使人感到这是历史的报复。
    “新租界”不仅仅是外国人的公寓。离北京大约三百公里远的避暑胜地北戴河,这里有一片外国人专用的小小的海滩。在那周围插着“游人止步”的牌子。所谓游人,指的不是别人,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离开牌子,远远地围在那里,象参观熊猫一样,很感兴趣地在那里观看穿着漂亮的游泳衣的外国人群。这和美军占领下的冲绳一样,连海水浴场也分成美国人用和日本人用。
    我认为,风俗习惯和生活水平的不同以及传统的“保密”制度产生了把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生活截然分开的政策。但是,如今的中国是正向现代化迈进,并想加入国际社会的行列的中国。况且,现在中国不是正想和我国缔结有时可以共命运的和平友好条约吗?在同一个海浴场一起游泳;不知名的老百姓互访言欢,不会有坏处。按照固定的路线游览十天或两周,以为这就“增进了友谊”或“加深了理解”,那也未免太天真了。我希望,条约缔结以后,至少给予一般中国人以不经当局许可访问我们的权利,而且给予我们以访问他们的权利。


    【路透社北京七月二十二日电】英国教育和科学大臣今晚说,英国主要的科学机构同中国商定增加青年科学家交流。
    雪莉·威廉斯夫人在中国刘西尧部长举行的宴会上说,几天前就达成了这个协议。
    她后来告诉路透社记者,计划得到皇家学会批准后,皇家学会将在伦敦公布计划细节。
    她说,实际计划方面的合作增进了谅解,这将会进一步改善我们两国间的总的关系。
    “我们欢迎中国学习英语和科学的学生到英国去,我们将尽我们的一切向中国提供英语教学设备。据我们了解,这是你们所需要的。”
    同时,扩大接触意味着更多的英国学生很可能希望到这里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