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6日参考消息 第1版

    说越正朝着同美改善关系的方向迈进,但卡特政府不愿让美越关系走在美中关系前面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报》七月二十日刊登该报编内撰稿人布雷德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正如美国打“中国这张牌”一样,河内也想打“美国这张牌”》,摘要如下:
    看来越南要设法“利用美国这张牌”。
    在同毗邻的中国的关系日益恶化为敌对的对抗的时刻,越南正在深思熟虑地朝着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方向迈进。
    这种做法就与卡特政府“利用中国这张牌”对付苏联的行动相似。
    同样,越南的盘算可能是要通过改善同华盛顿的关系来改善越南自己的地位。
    目前,在取得外国支持方面,河内几乎完全依靠苏联来对付中国和柬埔寨。美国虽然不愿提供这种支持,但是与美国接触就使河内扩大了同外界的联系。
    河内还可能认为美国是它同北京接触的潜在渠道。最近几周有几件事表明越南想同美国改善关系。
    这几件事情中包括越南邀请了香港的美国商会代表团前往河内访问,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夏威夷的美国国防部的中央鉴别实验所和伤亡失踪人员释疑联合中心,以及副外长潘贤发表谈话暗示越南现在愿意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同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等。
    越南看来是切望同美国做买卖,尽管美国总统有贸易禁令。
    但是,卡特政府不愿意让美国同河内的关系走在美国同北京关系的前面,而是想大体上步伐一致地发展同这两国的关系。


个性、外交、情报——关键是对现实理解的深度领导者的重任
    岸田:在现代,无论在任何国家,个人的作用是小的。但是,你以及已故的中国总理周恩来、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埃及总统萨达特等人的设想和决断,至今还具有左右历史潮流的力量。你是怎样评价个性的巨大影响的?
    基辛格:一切政策的基础都有难以动摇的客观现实。不管是谁——也不管怎样卓越的人物,都不能创造出新的现实。个人只是解释和判断现实。但是,现实渗透个人的心灵。
    看看中国的历史吧!的确,如果没有毛泽东和周恩来,那会走一条不同的道路。可以说,如果历史上美国没有林肯和罗斯福,法国没有戴高乐,那也同样会走另一条路。
    因此,我认为,所谓政策,就是把(现实的)需要同(领导者的)选择结合起来的工作。有能力的个人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工作首先应该从理解现实开始。采访结束——卓见和认识的差距
    在结束这篇连载文章的时候,最后,我还想补充谈谈会见中出现的几个疑问。以历史学家的观点从事工作
    基辛格先生对国际政治进行了学术性的探讨。他作为实务家的八年,及其以后的时间,都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当然,并不是把历史看成过去的事实来研究,而是要从历史的潮流中发现必然规律,事先掌握它。
    在基辛格身上,预见世界动向的历史学家的眼光和开创未来的实务家的才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创造了基辛格时代的各种成果。秘密去中国的外交就是成果中的一个。
    在这次谈话中,谈到日本增强防卫力量的问题时,最频繁地使用了“历史”这个词。基辛格“预测”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难免会成为拥有更为重要的军事力量的国家”。
    但是,认为不应该把防卫费限制在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一以内的意见,是否真的符合历史和现实呢?
    基辛格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世界的重心肯定会从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他的估计有些超出日本的行动方式。这些意见在我国会引起好的反响,但是,真可以同意这些意见吗?急需的是富有创造性的政策
    基辛格说:“美国需要富有创造性的太平洋政策”。但是,急需制定富有创造性的太平洋政策的倒是日本。尽管如此,基辛格主要关心的一向是欧洲。他本人也不隐晦这一点。这次却一转而主张把重心转向太平洋,对日本给予最大限度的赞扬。这到底出于什么样的认识上的变化呢?对苏联的警惕根深蒂固
    在谈话中,基辛格表明了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动不信任和对共产主义的深刻疑虑。一个原因是,越南问题的处理最终遭到了失败,他对此至今仍然感到非常忿怒。
    按照基辛格的话说,“对中国的看法一直是正确的。对苏联也大体上正确,但是,从历史上看,(苏联)是靠不住的。对越南,一切都估计错了”。这肯定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污点。
    基辛格一定记得,在同苏联举行谈判时,他对苏联一再重复的顽固主张是感到厌烦的。实际上,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苏联在国际社会上的最强大的武器。
    只有美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苏联,美国需要有“力量”。即使同苏联举行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控制核扩军”也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出现了这样的主张:对共产主义国家也好,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好,都不能放弃强硬立场和放松警惕性。公开批评议会
    基辛格说首脑外交的作用今后也是重要的。这无疑是要求领导人具有“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核心的卓越才能”。但是,恐怕不能让优秀的领导人独自一个人作出决定。这就要求领导人具有容忍民主主义的能力。(完)


    【时事社东京七月二十四日电】题为:围绕条约草案,会谈触及核心——日中谈判,中国的原则不变
    北京二十四日电: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第三次会谈中,韩念龙副外长就二十二日日方提出的条约草案表明了中方的见解,事实上,进入了磋商条文的阶段。
    在今天的会谈中,首先根据上次会谈中韩念龙副外长所阐明的中方的见解,驻华大使佐藤用了约四十分钟的时间,重新说明了我国外交的基本姿态。对此,中方也再次作了发言。
    然后,休息了约三十分钟。接着,韩念龙副外长就上次会谈中日方提出的条约草案,表明了中方的见解。同时,似乎也说明了中方对成为条约谈判焦点的“反霸权条项”的想法。虽然,韩念龙副外长的发言内容不得而知,但,正如佐藤大使也谈的那样,“见分晓的时刻已经迫近”。日中双方的态度都是想尽量地通过事务级谈判把问题最后敲定下来。


    【本刊讯】在南非出版的《中肯》杂志七月七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全球性的出击》,摘要如下:
    (原文提要:中国已摆脱了孤立。在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垮台之后,中国大大加强了扩大其世界性影响的努力。在这样做的时候,中国发现其摆脱不开的反苏情绪在西方得到响应,因为西方对于苏联在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影响感到越来越大的不安。现在的大问题是,莫斯科对于这些活动将会作出怎样的反应,特别是,如果北京交了新朋友,目前有利于俄国的力量对比又开始倒转过来的话)。
    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奉行富有活力的外交政策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将是恢复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正式的外交关系。这就很值得苏联深思了,因为莫斯科是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急剧增加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特别是军事方面的交流感到害怕的。的确,莫斯科反应的苗头已经一目了然。
    北京还希望同日本签订一项和平友好条约。两国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接近过,观察家们认为,这是由于对俄国人的担心。中国正给予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坚定的支持。这是李先念副总理最近对菲律宾的访问所促成的。
    身着灰色毛式制服的中国人态度沉静而且显得莫测高深地端详着欧洲最新式的军备并且提出种种问题。尽管他们的购货单显然是令人注目的,但他们的支票簿却显然远非如此。
    然而,对于一个只用内部资源发展自己感到如此自豪的国家,对外竟然也表现了这么大的兴趣,这引起了西方的兴趣,同样,也引起了苏联的兴趣。
    和购买武器的旅行
    ——或者更确切地说——和这种浏览橱窗的旅行的同时,中国领导人提出诺言:中国将在二十年内,跻于其他工业大国之列。中国人很少在公开言论中引证数字说明工业的进展。但是透露出来的情况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一九四九年以后那几年,增长是快的。
    持怀疑态度的只有美国。美国将不会卖武器给北京,因为它担心这会惹恼了俄国人。他们同俄国人的关系已够敏感的了。但是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表明,美国总统卡特对于西欧为他做的这份工作感到满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