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18日参考消息 第3版

谈南朝鲜引进技术的情况与问题,并提出有效使用引进技术的方案
    【本刊讯】南朝鲜《新东亚》杂志第七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引进技术的虚和实》,摘要如下:
    所谓科学技术,始于研究,而以生产产品为目的。今天的经济是依靠科学技术来加快发展速度的。因此,各国都争先恐后地热衷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竭力想引进外国的最新技术。
    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很多,如:生产新的商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充分利用蕴藏的资源、获得新的资源、研究新的交通手段以开拓新市场等等,几乎没有一个部门不同它发生关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改善经济结构,从而打下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样的事实是屡见不鲜的。应该重点强调的是,技术本身不仅带来了生产的发展,而且由于研究和改造这个技术,从而创造出新技术。这种在更高级的范围里引进技术是重要的。
    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引进的技术有:能够成为扩大出口市场契机的技术,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和开发设备工业的工程技术以及产生的效果大、在生产成本方面有利的技术。政府还鼓励把引进技术的代价限制在出售产品金额的百分之三之下,并希望把支付时间限定在三年以下。
    我国从一九六二年开始第一次引进技术以来,截至一九七七年底,共引进技术八百八十一项。这个水平同日本在一九五七年总共引进八百一十三项甲种技术差不多。
    从开始执行第二个发展经济五年计划的一九六七年起,引进技术的数字就急剧增加,虽然在一九七一年时多少有些不景气,但以后又继续增加。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引进技术的数字每年超过一百件。
    从各个工业部门引进技术的情况来看,至一九七七年底,绝大多数属采矿工业部门,占百分之九十二点八,其次是电力、通讯等社会间接资本部门,占百分之六点二,再往后是农林和水产部门。在支付代价方面,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七年底,共支付五千八百多万美元。一九六七年开始,每年超过一百万美元,一九七六年底达到三千多万美元。
    我国主要是从日本、美国、西德、英国、法国等国引进技术,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占引进技术总数的一半以上,达百分之六十二点一,其次是美国(百分之二十三)、西德(百分之四点三)。
    从日本引进技术是从一九六六年韩日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以后开始的,并且不断增加。但以一九七一年为转折点,所占的比例就逐渐下降。与此相反,在石油冲击之下,我国从英国、法国等欧洲地区引进技术逐渐增加起来。
    从各个国家引进技术的情况是,从日本引进的电气、电子、机械、陶瓷、水泥等技术占该部门引进技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另外,引进的金属、化学技术占该部门引进技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从美国引进的建筑工程(百分之五十)、饲料、食品(百分之四十一点七)和医药技术的比例较高。从欧洲引进运输机械、建筑工程等技术的比例较大。
    技术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形的技术,即专利权、发明权等工业所有权和图纸、设计书、说明书、样机以及技术资料等;另一种是无形的技术,即人们头脑中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在机械设备中所运用的设计计算方法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进的:外国人投资或合作投资、签订单一的技术引进协定或购买机械装置、签订承包契约、购买成套设备、签订雇佣外国劳动力的协定、收集科技文献等。
    从引进技术的种类(一九七六年的水平)来看,引进无形技术所占比例最大,为百分之五十一点三,引进专利权和有形技术总共为百分之四十,引进的商标权为百分之七。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引进专利权技术大幅度增加,其中机械部门引进的专利权技术更为突出。一九七四年只占百分之二十六,一九七五年一下子猛增到百分之七十五,一九七六年稍有所减少,但仍占百分之六十二。
    从在此期间签订引进技术的契约时间来看,不到五年的短期契约为百分之四十六,在此期间虽然有所徘徊,但趋势是不断增加;五年至十年的契约占百分之四十一点六,比起一九七○年初的增加趋势来有所减少,处在稳定状态;十五年以上的长期契约只占百分之二点二。
    引进技术的企业在引进技术时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应该引进什么技术的问题,即选择适用的技术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引起国家要振兴科技和企业要追求利润这两者之间的摩擦。企业家们只以各个产品为对象,选择最有利于制造和出售产品的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去年四月对我国六十九个企业引进的一百二十四件技术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适用技术(核心技术)的选择和引进技术的全面管理是最困难和严重的问题。
    据调查,首要的一个问题是,在这些引进的技术中,有很多是开发了很长时间的技术。即一九六○年以前开发的技术占百分之五十二点一。当然,不能说开发时间长的技术不先进,在没有研制成功更先进的技术之前,也只能引进这种技术。但是,现在有一种技术的使用年限大大被缩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一疏忽,错误地引进了开发时间很长的技术,那就等于是在引进落后技术。
    第二、以专利权、有形技术和提供制造技术的形式引进的技术分别为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十八和百分之十六。与此相比,以提供技术情报的形式引进技术达百分之六十八,以派遣或邀请技术人员的形式引进技术达百分之三十八。这里所说的技术情报,是指技术说明书、图纸、原材料、各种机器零件、设备说明书、工厂管理手册、设备修配手册、原材料或零件性能的测试方法、原材料的销路情报等。以提供技术情报的形式引进技术的比例如此之大,说明我们引进的次要技术比核心技术更多得多。我国需要大量生产新型产品,迫切要求引进有形的核心制造技术,然而现实却不能如愿。
    第三、以成套特殊机器的形式引进技术的比例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这个比例仍然是很高的。这种引进成套特殊机器的方式,是为了生产产品,而由技术提供者全面负责包括制造技术和有形技术、招聘技术人员、工厂和工程的设计以及试车等在内的所有技术的方式。这种引进技术的方法,是在有关部门完全没有这种技术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但是在引进的时候,除了必不可少的专利权、有形技术、制造技术之外,对于其它的技术,国内技术人员和国内研究开发机构都不可能参加和运用。因此,最近以来,除了建设古里原子能发电站第一、二号机组和月城原子能发电站第一号机组之外,几乎不再采用这种方式来引进技术。
    对于选择必要的适用技术这个问题,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情报室主任崔春彦说,第一,要选择至少每年能出口十万美元以上的产品;第二,要选择能适应这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指标的技术;第三,选定主要原材料;第四,要掌握国内的技术水平;第五,要了解技术发明国、技术拥有国以及使用这种技术的企业的名称和地点;第六,引起技术的时机。如果有关技术是从日本以外的国家引进的话,还应该参考日本引进的实例。最少应该事先掌握以上的事项。
    要断定引进技术的成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除了生产多少电视机等这样几个数字之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生产现场所控制的,而技术操作的变化是无穷尽的。尤其是化学技术系统,大部分是无形的技术,断定成败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下结论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宇重工业公司的副经理裴洵勋说:“现场的操作人员是最能够正确地断定引进技术的成败的。在组织严密的公司里,是可能用系统的互相有联系的技术来查明失败的原因的。但是,在中小企业里,甚至管理人员都不了解而只有现场操作的人才清楚。这样一来,埋没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他说,整理引进技术的失败事例,使其它企业不重蹈复辙,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的积累。(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三版)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情报室在调查分析引进技术的企业的现状后,提出了有效地使用引进技术以利于工业技术发展的方案。如下:
    第一、要彻底进行有关引进技术的事前指导,尽可能地防止不利的契约条件,并且要少同意某些政府的附加条件—这些附加条件会招致延误引进技术的时间和支付过大的经费。为此,对于还没有签订协定而要引进技术的企业,要通过个别的咨询、指导和斡旋以及定期的坐谈会、讲坐、讲演会、讨论会等,实行集体教育,并且有必要发行关于引进技术的小册子。
    第二、为了选择适用的技术,要看准和选择好今后我们所期待的技术,并且应该对出售技术者设置数据总库,使我们充分了解先进企业的情况。
    同时,还应该制定引进技术资格标准,即必须是应该运用引进技术的业务和在企业上、技术上具有类似性质或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才能获得引进技术的资格。
    第三、对于通用技术,企业团体或特别设立的团体应该同提供技术的企业交涉,给予其它企业以普遍使用的权力,而不要再签订不利的契约条件。这对中小企业是有很大益处的。
    第四、要制定吸收和改造引进技术的对策。对于没有能力吸收、改造引进技术的企业,要支援它们,要把适合于改造研究的研究机关和研究室介绍给它们,委托这些研究机关研究该技术,并培养和训练技术人员。另外,政府也应推进大型的研究工作。
    第五、为了管理好引进技术,要定期调查情况,迅速掌握技术引进上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第六、为了加强接受引进技术的能力,要提高成套设备的工程师的水平,加强成套设备的设计能力。为此,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为了从国外高价购买难以得到的机械装置、设备和成套设备,要设置并利用数据总库,了解其价格和出售地。
    第七、技术引进中心是使引进技术有机地发挥多种用途的中枢机关。应该大胆地支持建立和充实这个机关的工作,并且定期调查引进技术的情况。同时要准备好实施引进技术自动许可制度所需要的资料。


    据日本经济企划厅计算,从一九七五——八○年,日本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将通过技术进展来实现
    【本刊讯】日本《日本缩影》五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日本的工艺——一个合作企业》,摘要如下:
    从一九七六年起,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开支上已名列第二。日本一九七六财政年度的科研发展开支包括公家与私人的,合计二万九千余亿日元(合九十九亿美元),第一次取代了西德而居第二位。这个数字仍远远低于美国的三百七十四亿美元,但鉴于日本在国防方面的科研发展开支比较低,而且政府在国家的科研发展的努力中提供的资金所起的作用也相当小,那末日本在这方面的热切程度也就显而易见了。
    政府的科学技术厅报告说,一九七五年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在国家的总支出中只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五的不大比例。相比之下,美国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三,西德百分之四十七点一。而日本的公司在发展日本科研的努力中则提供了百分之六十四点九的资金。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政府把国家科研发展开支的百分之三十用于三项未来的关键性工业中,即原子能、空间和近海开发。
    研究和开发的停滞是世界性的趋势。譬如在世界技术活动方面远远领先的美国,极大多数的重要技术突破都发生在一九六○年至一九六六年之间,而随后就下降了。
    与西方国家比较,日本的科技发展在一九七三年才达到高峰,是比较晚的。在一九七六年日本科技发展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为百分之二点零三(美国为二点四七,西德为二点四二)。
    世界性科技发展下降趋势的附带影响,在日本也深切感到了。日本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技术来重建其战后经济的。日本的技术进口在一九七三年达到最高峰,比一九六○年增加五倍。目前一般都认为,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放慢的技术进口步伐,不会再恢复它以前达到的水平了。
    基本上来说,日本仍然是一个技术进口国家。日本钢铁工业现在的技术出口相当于该业技术进口的三倍。但是,从整体来说,日本的技术进口仍然为其技术出口的五倍。
    虽然如此,日本比其他任何一个大工业国更快地发展成为技术强国。
    根据日本科学与技术厅对国际技术标准所作的比较,在六十年代后期,它的技术标准等于美国标准的百分之二十二,在技术强国中名列第五。但是,在以后的五年内,日本已上升至居于美国之后的第三位。该厅还报告说,日本在科技研究发展的能力方面,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由于自然资源贫乏,日本人对依靠技术解决他们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代替石油的能源还有待发展,可利用的废料需要回收,污染须加控制,为了解决城市的拥挤问题需要进行城市规划,等等。据政府的经济企划厅计算,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年,日本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将通过技术进展来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