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18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十六日以《(日本)政府注视着(中国)渔船退出领海问题,恢复缔约谈判仍有曲折?》为题报道:
    中国耿副总理向社民联的代表田英夫表示说,中国渔船侵犯尖阁列岛周围领海是“偶发的事情”。对此,(日本)政府认为,由于这种表态避免了当前的最坏事态,而基本上表示欢迎。
    安倍官房长官谈及这一新的情况时说:“由于并不是通过外交途径而做出的报告,我们不能做出具体的评论。政府根据十五日晨在政府、自民党首脑会谈中确认的三项方针处理这一问题。这一点没有改变”,而未表示明确的态度。
    但是,政府首脑以强烈的语调表示说,“中国采取慎重的态度,是基于对今后两国关系的考虑,基本上予以评价。中国方面必须用态度来证实它的话。尽快从我国的领海中撤出渔船,是先决条件。”
    政府人士尤其注视的是,耿飚副总理虽说要把尖阁列岛问题搁置起来,但却认为“尖阁列岛是中国领土”。
    【本刊讯】日本
    《朝日新闻》四月十六日以《外务省的方针:侵犯领海的渔船退出以后的对策是回到联合声明的原则上去》为题报道:
    外务省十五日就中国渔船队侵犯尖阁列岛领海事件确定了如下的基本方针:即如果作为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的“渔船退出领海”得以实现的话,尖阁列岛的“领有权”问题将根据一九七二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时的原则来处理。这意味着将回到当时的“暗中予以谅解”的线上去,而“日中双方都不触及领土问题”是日中联合声明的基本精神。这是基于下述这样一种想法的:即通过在同中国进行的外交交涉中避免作为直接议题而提出“领有权”问题,打开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突破口,以进一步发展迄今根据日中联合声明取得进展的日中友好关系。
    这种想法是基于下述分析:(1)在围绕着这次事件的对华外交交涉中,中国方面也把关于领有权的主张作为它的主张放在一边,而表明了“不触及这一问题”的态度;(2)在目前情况下,议论“领有权”问题,就会重新提起两国邦交正常化时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结束战争状态问题,而势必影响日中关系的根本问题;(3)如果要从正面解决“领有权”问题的话,从中国对于领土问题的强硬姿态来看,据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解决的”(外务省首脑),不仅恢复以解决“领有权”问题为前提的条约谈判是不可能的,而且缔约事实上也是近乎不可能的。


    【时事社东京四月十六日电】题:六十六艘渔船向中国方向移动,中国渔船船队可能回国
    那霸电:侵犯了尖阁列岛周围领海的中国渔船队到十六日下午三时,已经撤出领海,全部渔船已集结到距钓鱼岛西北西二十八公里附近的海域——直径三十公里的海域。从下午五点半左右起,其中六十六艘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尖阁列岛领海警备本部认为,渔船队可能将返回中国。
    警备本部还在继续监视今后的动向。
    此外,警备本部的巡逻机借渔船队集结的机会加强了对船只数和船笈的调查。到傍晚为止,已查明有一百三十七艘,并已查明了其中一百二十四艘的船笈。
    【合众国际社东京四月十六日电】海上保安厅说,中国渔船对日本巡逻艇进行了五天的扰乱之后,今天开始全部撤出有争议的尖阁群岛附近的日本所说的它的领海。


    【法新社新德里四月九日电】德赛总理在奥利萨邦对报界说,中国必须归还印度的领土,否则,两国之间不可能建立完全的友谊。
    德赛说,“在我们没有收回我们的领土以前,我们不可能同中国建立完全的友谊。”
    他说,我们已向最近访印的中国代表团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他们已接受这一立场,他们说,“我们将讨论并解决这个问题”。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四月十五日刊登该报“外交问题采访组”写的一篇报道,标题是《苏联感到高兴,驻日大使馆总动员进行情报分析,认为“日中经济关系也会后退”》,摘要如下:
    据苏联驻日外交人士称,东京的苏联大使馆把这次发生的事件,称做“礼物”,对这个自天而降大吵大吐的事件拍手称快。虽然波利扬斯基大使不会喝酒,但是大使馆内出现了全体人员干杯庆贺的气氛。从十二日报道这次事件的第一条消息以来,苏联驻东京的全体外交官、各报和电视台的记者总动员起来,到处搜集情报,并把日本的主要新闻报道全部加以翻译,用电报发往莫斯科的本国政府。
    苏联方面的看法是“这次行动也可以说是旨在搞垮福田内阁的一种手段,但是,既然以这种形式提出了领土问题,即使下一届政权变成大平内阁,日中之间的紧张状态,也无法轻易地缓和下来。”
    日中条约推迟,对苏联的对日外交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收获”。同时,苏联方面作为这一事件的产物正在注视着的是,可能影响日中经济合作的进展。其中,日中双方都正在争取早日施工的是,日方钢铁制造商协助建设上海炼钢厂问题。这一项目如果不解决资金合作问题是不能取得进展的,而日本政府的决断是“最后关键”。
    关于这一问题,苏联方面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日本政府是不会把日中经济合作问题同尖阁列岛分离开来加以处理的”。
    即使无法期待日本方面对开发西伯利亚问题提供新的合作,日中经济关系的后退,对苏联来说也是有利的。
    苏联人士说,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问西伯利亚的目的有三:(一)对中国进行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示威;(二)对日本施加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压力;(三)开发西伯利亚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借此提高(苏联)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士气。
    从这些目的来看,断定这次发生的事件,“对苏联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一九七三年十月,日本列岛由于石油冲击而发生了动摇。在橱窗里看不到手纸和洗涤剂,完全陷入“经济恐慌”状态。当时正是产业界设法摆脱美元冲击和公害问题而即将挺起腰板的时候,因此所遭到打击是沉重的。人们开始呼吁日本经济要通过转换设想,摆脱危机,从装置产业型过渡到知识集约型。
    当时,公害问题,由工厂烟筒冒出的氧化硫、声和振动开始,一直波及到工厂和生活废水造成海水污染和氧化氮污染。
    随着产业的高度化,耐腐蚀、耐热、高强度材料的要求增加了,另外,需要这些材料的领域也扩大了。尤其是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增长明显的氮化硼就是适应这一潮流培育起来的代表性的材料。“氮化硼混合物EC”确立了非氧化物系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扩大了其利用范围。比如,它为控制陶瓷特性的方法和制造复合陶瓷方法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把废物埋掉”的时代已经结束。说是说,废弃物作为资源重新加以利用的气氛增强了。适应这一需要研制了“喷气式处理装置”。被称为产业废物的城市垃圾愈来愈多,燃烧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另外,时代对研制福利型机器的希望很大,所以,人工肾脏和降低X线的辐射量装置等登场了。
    电子显微镜能够放大观查物质,但不能分析组成物质的原子组成和结合状态。“电子光谱极微分析装置”为实现这一理想研制新的材料等提供了线索。另外,由于迈进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取得进展。“大型、高性能计算机M系列”也是其中之一。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制成最高速计算机。
    将计算机技术中的信息存储技术应用到电视信号方面的是“ES——一○帧同步器”。这样,就使过去认为不可能的把两个以上网络地方电视公司的图象合成到主控台上的作业变得容易了。它的原理是,把电视信号馈入存储器里存储起来,根据需要,再重新取出来作为影象信号。
    产业用激光深入日常生活的“高速条型码读出装置”一举解决了无人商店和百货商店管理问题。只要把商品的价格标签统一起来,即可读出商号和价格信息。被认为是未来光通信时代主角的激光,将用于推进流通系统合理化的商店信息系统(POS)中,这已引起重视。
    摆脱“大型肖条”,恢复景气,在已经度过一年半时间的一九七五年春天已达到顶点,景气开始恢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一九七四年的负百分之一点三恢复到一九七五年的百分之二点四,在一九七六年重新出现了先进国家最高的百分之六点三的增长率。恢复国际收支的盈余也是迅速的。在一九七四年达到了四十七亿美元的赤字,在一九七五年减少七亿美元赤字,到一九七六年一转变为三十七亿美元的盈余。
    日本经济虽然遭到严重打击,但还是坚强地站立起来了。其原动力是旨在省力化和自动化的技术革新。随着“机电一体化”,产业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具有人的手、腕、触觉、眼睛和识别物体的判断力等和人具有同样功能的产业机械人登场了。
    另外,在机床方面利用数控车床实现了非元形的三元加工。在原子能方面,由于利用远距离操作自动配研装置,使作业省力化、降低辐射量以及维修业务无人化有了突出进展。也出现了利用计算机控制升降设备的升降设备位置检出、数据通信系统,技术能力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这种背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半导体技术和元件组装技术的进展。在电子计算机方面,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和东艺公司的AC0S系列计算机和富士通——日立公司的M系列计算机都与LBM的三七○系列计算机相媲美,有的性能还超过了LBM机。尤其是,日电和东芝公司研制的操作系统ACOS—四、ACOS—六作为“日本人制造的向世界夸耀的第一个正式的操作系统”,也可以说是让世界欣赏日本技术能力的产品之一。
    总之,进入昭和五十年代,自主技术研制的气氛很强,新产品研制的潮流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也就是,随着集成电路的超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技术的进步,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复合技术成为新制品研制方面的主流。另外,分析、测定、显示、检查机器等也增加了。通过重新估价技术的原点,暗示了在突破技术研制的障碍同时,确立制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今后研制新制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