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29日参考消息 第4版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二十日电】题:今日中国(美国之音舆论综述)
    美国报刊社论撰写人根据最近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继续估计中国的未来。
    《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希望,中国人民今后会面临更加美好的时刻:“在本世纪最后的这个二十三年中,中国没有停滞不前:重建了城市,开辟了新的耕地,创造了新的工业。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所采取的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措施是严厉的,但是同过去几十年,也许是几世纪比起来,中国人今天健康状况改善了,吃的比较好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穿的比较好了,就业人数也增加了。在官方的讲话和政府的出版物中,中国的新领导人正在强调团结和秩序。他们正在讨好他们为消除中国的落后状态所需要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在文化革命期间受到了中伤。也在讨好住在中国外层边远地区的被忽视的少数民族、一度受到蔑视的宗教领袖以及被疏远了的海外华侨。在毛逝世前的最后几年期间靠边站的党的干部正在重新露面。根据北京的政策声明,已经开始作出努力,制止政治上的迫害和歧视。中国又一次吹起了变革之风。愿这次的风宜人一些。”
    《哈特福德新闻报》说,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一个老的和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是台湾的地位问题。“军事观察家仍然认为发动进攻无论如何是不大可能的。据认为,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是试图促使美国同台湾断绝军事和外交关系,这是北京认为实现同美国关系正常化所必需采取的一个步骤。对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中国舞台上的斗争状态。这是一种令人欢迎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使得进一步密切华盛顿同北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符合人心了。”
    《圣路易邮报》认为,中国的新统治者想建立比在已故的毛泽东的领导下可能建立的更为广泛的对外经济关系。为了证明这一点,《密苏里日报》例举了同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的五年协议和同日本达成的一项它所认为在眼前具有更重要意义的协议。“苏联由于担心中国工业发展,因此已经谴责了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协议,可以预计,它对中日安排将会作出类似的反应。至于美国,它在同中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上的行动是迟缓的,应当认为这两项协议是一个证据,表明中国准备开始向它希望获得它所需要的技术的地方去购买东西。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在取得同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机会问题上都比美国抢先了一步。美国在正常化问题上拖的时间越长,它落后的就越远。”
    《纽约时报》相信,在中国人民十多年来被迫把人类渴望得到的最基本的东西看做是邪恶的之后,他们现在欢迎允许他们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施展他们的抱负的做法。


    【美联社贝尔格莱德三月二十日电】南斯拉夫通讯社今天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万里长城正在进行维修工程。这将是这坐建筑物在差不多二千三百年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维修。
    它说,尽管官方没有解释进行维修的理由,但相信入口与城墙受损而松软,有倒塌危险。这可能导致入口塌下,会使游客受伤。(转载香港《大公报》)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十六日刊登日本专修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史)斋藤秋男的谈话,题为《重视学问和知识的征兆》,全文如下:
    中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必须重视学问和知识的气氛很快地高涨起来了。而且还必须看到另一面,即中国经过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二年,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对工人、农民实行普及,也就是说,提高基层人员的水平。这一点确实正在稳步地实行。
    直到去年十月份,高中毕业再劳动两、三年后,如果得不到工厂或人民公社的推荐就不能进大学。这种制度已改成了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跳级”投考。这是改变了“四人帮”时代的政治活动优先、轻视学问和知识的政策的结果。中国考虑到,号召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无论是工业也好、农业、国防也好,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科学技术。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三月十六日刊载一篇述评,摘要如下:
    中国出现了十一岁的大学生。最近,七百十一名新生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中包括二十名从十一岁到十六岁的少年。据说该大学的教师去各地走访了优秀的少年,并多次进行了笔试和口试,取得了这样的结果。中国最近恢复了“跳级”制度等等,重视学问、知识的风潮正在高涨。


    【本刊讯】香港《虎报》三月一日刊登一则消息,题为《法国银行打算同中国加强联系》,摘要如下:
    正在这里访问的法国银行界的巨头——里昂信用银行的董事长布罗索莱特二月二十八日说,里昂信用银行将设法加强同中国已经很牢固的联系。这位董事长明确表示他的银行“非常尊重中国当局管理金融的能力”,但他又说,里昂信用银行准备同中国合作。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二十五日电】美国一九七八年新的空间计划发射目标有金星、地球各海洋,大陆表面和一些“热”星。
    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二十五次发射活动中有八次属于国际范围的——不是由发射国家向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支付发射费用的航天飞行,便是由几个国家分担费用的合作性飞行。这种情况是近几年来的这种趋势的继续。一九七八年的发射计划还包括再为诸如地球资源卫星“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商用和官方计划发射一只改进型航天器。
    分别于去年五月和八月发射的两只航天器将要被送往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金星。这两只航天器将于今年十二月到达那里。美国以前发射的三只探测器曾飞过金星附近。但是,这次“先锋—金星号”飞行将是美国第一次对这颗行星进行广泛的调查。
    一只航天器将把一只轨道飞行器带到云层上面绕金星运行,用“遥感”技术调查金星的大气层和表面。由于金星表面完全被厚而密集的云层覆盖着,因此将用雷达来绘制金星表面环形山和山脉图。第二只航天器将携带一辆装有三只小型探测器和一只较大的探测器的“汽车”。这辆“汽车”在不同点上把这些探测器放下去穿过大气层,然后“汽车”自己也降落。将对大气层的成份、结构、密度和温度进行测量。预计没有一只探测器能完好无损地到达金星表面,那里的温度为摄氏四百七十五度左右,气压为地球表面气压的九十多倍。
    从将于今年五月发射的一颗新的“海洋卫星”上获得数据对气象学家来说将是直接的受益。气象卫星观测海洋上的降雨和风暴,而“海洋卫星”将要进行一些动力学测量,如海面的变化着的形状,波浪的高度、海流、旋涡和潮汐的运动等。“海洋卫星”将用雷达跟踪冰山和确定油迹的位置。预计,这些数据不仅对天文学有用,而且对海洋学、世界海运和捕渔业也有用。
    陆地表面温度将是热能测绘飞行的中心任务。航天器上的传感器将要测量地球表面白天的最高温度和夜间的最低温度。例如,科学家们希望能通过地球表面的岩石、树木和土壤保留或失去太阳热量的方式来推测岩石的种类、可表明外界影响和病害的植物温度、水的循环和土壤湿度,并且有可能探明矿藏资源的位置。温度探测将被用来绘制积雷层、温泉和人为的热污染图。
    新计划的最后一项是发射一个天文观测站——“国际紫外线探测器”。这是一次由联合王国的科学家和工业界、欧洲航天局和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合作进行的探测飞行。这只航天器将要观测在紫外光范围内(正好在电磁光谱上可见光范围之外)产生、反射和再放射能的星体。一些象太阳一样的恒星一般释放出的能可以透过从无线电波到伽玛射线的光谱。但是一些年轻而又非常热的恒星主要在紫外线范围内释放能,这在其他波长几乎是看不见的。“国际紫外线探测器”飞行的其他目标将是观测塞弗特星系(塞弗特星系的中心有十亿到一百亿颗星体)和观测恒星之间的吸收和再发射紫外线范围内的星光的气体和尘埃。
    定于今年七月份发射的第三只“国际太阳/地球探测器”也是属于国际性计划范围的。“国际太阳/地球探测器—8号”将加入一九七七年发射的二只“国际太阳/地球探测器”的行列。每一只航天器将被部署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不同点上,以考察地球以外环境内的太阳活动和磁与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太阳磁活动与地球的气象之间是有一种关系,“国际太阳/地球探测器”就可以测出这一联系。这项计划是由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联合进行的一次合作飞行。欧洲航天局参加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西班牙、西德、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和联合王国。
    最后,美国一九七八年的计划还包括第三颗地球资源卫星“陆地卫星”和用于观测爱克斯射线和伽玛射线辐射的第二颗“高能天文观测卫星”。一九七七年八月份发射的“高能天文观测卫星—1号”已经观测到天文学家们认为最有可能是“黑洞”的星体。“黑洞”是一种密度很大,不发出光和能,然而能把周围的物质和辐射吸引到自己身上的恒星。
    总而言之,一九七八年,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将要收集包括地球在内的四颗行星的数据。一九七七年发射的“旅行者一1号”航天器可能大约在今年十二月份中旬“先锋—金星号”航天器到达金星的时候开始拍摄木星照片。“旅行者—1号”飞达距这颗行星最近点的时间将是在一九七九年三月份。在火星上,两颗“海盗号”着落器和两颗在火星上空盘旋的轨道飞行器在继续监测火星上的风和气候以及绘制火星的表面图。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十六日电】题:苏联宇航员返回地面
    宇航史上最长的历时九十六昼夜的一次有人驾驶飞行已顺利结束。宇航员罗马年科和格列奇科在“礼炮—6号”轨道科学站上完成了预定的科学技术研究与试验计划,已于三月十六日返回地面。“联盟—27号”宇宙飞船下降装置降落在苏联西部地区。
    在“礼炮—6号”站的长时间有人驾驶飞行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研究和试验工作。飞行计划的相当一部分是研究自然资源和周围介质。宇航员多次摄制了苏联中纬度和南纬度地区的照片。得到了在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特点的新资料。
    在失重条件下进行工艺试验,以得到某些新材料,是飞行计划的重要部分。根据技术试验计划,顺利完成了将用于未来轨道站和宇宙飞船上的一系列新装置和新仪器。完成大量的医学生物研究和研究人体对长时间轨道飞行因素作用的反应的试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