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三日电】题:邮政—无线电通讯:法—中合作的前景
    法国邮政和无线电通讯国务秘书诺贝尔·塞加尔在北京同其同行王子纲进行了四天会谈,同建委主任、副总理谷牧也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会谈结束后,法国和中国在邮政和无线电通讯方面出现了良好的合作前景。
    法国人士指出,中国负责人对使三十来个技术落后的工厂的现代化以及整个国内无线电通讯网现代化很感兴趣。为此他们准备进口现成工厂和建厂许可证。中国人还对遥控电子计算技术和“成束数据传递网”感兴趣。


    【本刊讯】日内瓦消息:据瑞士通讯社十一月二十四日报道,瑞士联邦公共经济部长弗里茨·霍内格昨天在日内瓦举行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部长委员会上强调指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应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霍内格说:“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参加各种新的发展工作,并加强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他还认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各国应该极为关心地密切注视中国出现的各种新趋向,这些趋向有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谈到明年五月将在马尼拉举行的联合国贸发会议时,霍内格说,马尼拉会议应该被看成是一个重要的讲坛,在此,我们这些工业化国家应向我们的发展中国家伙伴指出以真正的平衡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的好处。
    【路透社波恩十一月二十四日电】西德各州教育部长们今天同意接受大约四百二十名中国学生到西德的大学学习和从事研究。
    一位官方发言人说,中国学生大概在明年到达。他们中包括应邀在西德呆两年之久的二百八十名科学工作者、四十名有博士学位的人和大约一百名学生。
    根据中国当局的要求,这些客人将住在校外的德国人家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教育部长瓦尔特·布劳恩在这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们还将在工厂工作一个时期。
    布劳恩说,这些中国人大多数都有技术和科学方面的资格。他们之中还有两名海洋法专家和两名音乐研究家。
    他说,作为交换,中国人同意接受西德大学生,并说遗憾的是波恩还未作出决定。


    【美联社维也纳十一月二十五日电】华沙条约国最高级会议在莫斯科结束后两天,罗马尼亚党的首脑齐奥塞斯库今天接见了各阶层的代表团,向他们阐述罗马尼亚在莫斯科会议上的立场。
    这里的观察家说,齐奥塞斯库向若干代表团说明这样一个高级会议的成果,这还是第一次,观察家认为这是个迹象,说明罗马尼亚同莫斯科及其他华沙条约国之间出现分歧后,他想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
    据罗通社说,齐奥塞斯库在两次不同的会议上在布加勒斯特党的总部接见了代表团。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五日电】齐奥塞斯库总统今天证实,华沙条约国家本周举行的最高级会议要求罗马尼亚在军事上加紧作出努力,罗马尼亚坚决反对这一点。
    罗通社报道,这位总统对工人代表团发表讲话说,“没有马上发生战争的危险”。罗通社报道了这篇讲话。
    他继续说:“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增加军费……将使这个国家面临巨大的困难,使改善生活标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他说,没有人民的同意,罗马尼亚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扩充军备、也不参与军事行动。
    他继续说,“我们没有给予、也永远不会给予任何人把罗马尼亚卷入军事行动的权利。”
    他继续说,采取这种立场取决于目前的国际局势、取决于“我们坚定的信念:额外的军事开支是不必要的”。
    齐奥塞斯库还会见了科学、艺术和知识界的代表,告诉他们在华沙条约国十一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在莫斯科开会期间他所采取的立场。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五日电】罗通社援引一项公报说,罗马尼亚拒不赞同本周在莫斯科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华沙条约国最高级会议通过的某些有关军事问题的措施。
    罗马尼亚的这一宣布在西方观察家中间引起了猜测:罗马尼亚也许已表示反对华沙条约国可能打算共同向非欧洲国家特别是向最近同苏联签订一项据认为是针对中国的条约的越南提供军事援助的计划。
    【美联社维也纳十一月二十四日电】官方消息今天暗示,在莫斯科举行的华沙条约组织最高级会议上,罗马尼亚同苏联及其盟国发生了新的冲突,在这次冲突中,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拒绝承担更多的防务义务,也没在涉及到罗马尼亚国家主权问题上作出让步。
    据今天早些时候在莫斯科发表的一项公报说,这位罗马尼亚总统兼共产党首脑还拒绝同该条约组织其它六个成员国联名发表一项声明,谴责埃及和以色列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谈判。


    【本刊讯】英国《冲突研究》月刊今年十月号刊登劳伦斯·马丁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把军事力量投向海外》,摘译如下:
    非洲最近发生的事件使人们对武装部队在把苏联的力量投向海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议论纷纷。
    诚然,苏联利用各种手段在一切可能的地区扩大影响的努力并没有新鲜之处。不过,非洲最近发生的事件似乎预示着,(苏联)直接应用军事力量这一任务加强了。
    虽然苏联的态度仍然是谨小慎微的,但是,人们必定认为,苏联在安哥拉事件和埃塞俄比亚事件中大量动用后勤支援部队,苏联海军同时在非洲西岸海面持续采取行动,这些起码是苏联的行动方式可能发生某种变化的前兆。与此同时,苏联创造性地使用古巴部队这一点在苏联直接采取军事行动和苏联起一种不那么直接的供应国和顾问的作用这两者之间,确定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折衷办法。
    在进一步频繁地在国外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苏联采取这种行动的物质能力显著增长了。在苏联海军和两栖作战部队的实力非常引人注目地增强的同时,苏联远程空中军事运输线——这条运输线现在分段管理——延伸了,虽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意义可能是非常深远,苏联航空公司的辅助作用加强了,苏联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共同安全条约,加上建立了飞机过境设施和苏联海空军部队的补充设施。这种能力的一部分在安哥拉战斗中已有所显示。
    一九七五年十月,在苏联向以色列的阿拉伯邻国进行空运的过程中,光是“安东诺夫”—22运输机就飞行了一百八十三架次。贮存在利比亚这类地方的数目非常可观的苏联武器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迄今,这些武器超过了可想象的当地的需要,苏联大概打算把这些武器作为一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事先准备”好的东西。
    根据西方在投入军事力量方面仍然存在的优越性而得出的论点忽略了下面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军事力量不能加以使用,就毫无效用。如果西方在殖民战争和越南战争结束以后在政治上采取的抑制措施已经竖起了一道由上层和舆论组成的防止军事“冒险”的屏障,那么,苏联只需要根据它可能遇到的这种局部抵抗来衡量自己的力量就够了。这个问题说明了苏联新扩张主义最基本的方面:苏联扩张主义的成功,甚至它彻底成为一项既定政策的前景都完全取决于西方所创造的政治环境。
    有些人坚持认为,苏联肯定不会由于与苏联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沾边的问题而冒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战争的风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同意这些人的看法。但是,西欧目前那种不再干涉别国事务以痛改前非的情绪几乎完全排除了这种风险。由于苏联已经取得了核均势地位,西方已不再保持局部的,甚至在许多地区的军事力量,不再单纯地提供武器,这就造成了一种使苏联可能觉得它已“不受遏制”的局面。
    的确,苏联的目的似乎是消极的,那就是使西方在军事上的做法失效,这样,苏联才能用它所擅长的、经常使用的转弯抹角、偷偷摸摸的手段在其它方面取得进展。使印度洋成为非军事区的建议、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本身、以及其它一些综合性建议,例如前进基地系统,或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说教等等,都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之。当然,并不是西方应该把军事干涉看作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或者是援助每一个恳求援助的政权的紧急措施。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那些时间短暂、目标明确,或者是另一方已经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军事力量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唯一工具。如果在原则上丢了这个工具,就可能使在其它任何方面都已失利的敌手轻易地诉诸武力。因此,西方各盟国至少应采取三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抛掉越南战争的错误“教训”。
    第二、努力在处理条约以外的危机方面加强盟国之间的合作。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承认在第三世界进行有效军事干涉的限制很可能是政治意愿的限制,而不是军事能力的限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