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24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二十二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欢迎邓小平副总理》,摘要如下:
    迎接邓小平副总理等人而举行互换批准书仪式,可以说是日中关系上的历史性盛大仪式。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方面的诚实态度、热情和期望。以反省和冷静态度展望未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必须首先就几十年来的不幸的过去,坦率而谦虚地对“为什么会那样”进行具体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之上冷静地展望日中关系的未来。今天正在兴起的日中热是与过去不同的、旨在“友好”的“过热”,一方面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过热”恐怕还是异常的。过分的期望和热潮往往有产生反作用的危险。这就是要求采取冷静态度的原因。
    当然,中国方面所采取的是基于冷静地分析现状的理论体系和国际战略的现实路线,或许可以说决不是过热或有过大的期望。
    问题在我国方面。政府在日中条约谈判过程中,虽然勉强贯彻了“以日美关系为主轴的全方位外交”,但是,决不能说有充分的令人满意的具体保证。苏联方面所采取的“日中条约是反苏的”这种无理的高压态度,由于行不通,目前并没有发生问题。不过,对将来的预见,作了那些准备呢?无秩序的合作孕育着问题特别成问题的是这样一点:以经济界为主,争先恐后地表现了无原则、无秩序的状态。为了同邻国友好,表明有诚意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对将来既无展望又无计划,只是因为中国热就一头倒向中国,那么,就不能指望进行有效的经济合作。
    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科学技术方面,政府都应再稍微发挥一些指导作用和调整能力。经济界也应稍微冷静一些地加以对待。
    没有掌握操日中贸易和经济合作关键的中国石油开发计划以及石油进口量,而且没有考虑委托加工方式将来对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中小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种临时应付式的日中经济合作大概就是问题。
    当然,把中国的现代化视为威胁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具体地全面地了解中国方面的要求,根据长期计划和有节制地对现代化进行合作,正是有效地长期继续进行合作的基础。
    今后,日中关系越密切,一致点就会越多。但是,与此同时,不一致点也会增加。意见分歧也是坦率交换意见的证明。只有努力缩小不一致点,扩大一致点,才能加深友好关系。值得欢迎的中国现代化中国方面对客观形势开始采取灵活而有行动力的政策,是值得欢迎的。
    总之,邓副总理访日,无疑将为日中两国揭开伟大的历史的一页。为了使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不发生错误地向前发展,两国今后必须坚韧不拔地作出不断的努力。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二日以《由于条约生效日中将迎来新时代》为题发表文章,摘要如下:
    由于日中条约生效和邓副总理会见天皇陛下以及同福田首相会谈,日中两国将迎来“和平友好”的新时代。
    今后,以日中条约为基础,如何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将成为日中新时代的课题。因此,在福田—邓会谈时,将就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双方的外交姿态,互相寻求谅解。
    我国在美苏两大国的“均势”和中苏对立加剧的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业已踏上日中新时代的道路。不过,为了不卷入这种大国间的世界战略和势力竞争中去,需要进一步追求的是实行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全方位和平外交”。


说日本极力争取中国的友谊,也不妨说是一种经济上的自存之举;日本帮助中国推动现代化,是真正的互利
    【本刊讯】香港《天天日报》十月二十二日发表社论,题为《邓小平访问东京》,摘要如下
    :
    中国政府副总理邓小平,今日将到达东京访问,日本方面,不止是动员了几万人加以保护,而且待以元首之礼,在敦睦中日友谊上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之举。
    如所周知,中日两国自从战争结束之后,由于日本政客的观望投机,一直对中国抱着敌视的态度,长期以来曾发生过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在日本来说,这种不友谊的态度,实际上也不过是受着美国的左右——甚至也可以说,迄于今日之与中国缔结和约,建立正式关系,也不过是基于一种现实外交主义的驱使。但即使是“现实”,却也做得完全正确。
    以今日日本所处的政治情势来说,不管是在经济上如何因美国的大力扶掖而告发达,但事实上在苏联的严重威胁之下,可以说是相当孤立的,而且可以肯定,苏联的压力,且将与日俱增,甚至有此一日,可以基本上摧毁日本的经济成果,日本的主政者自然非常了解这种情况,而且也极希望有以自解。
    而环顾亚洲,真正可以给予一定帮助,以对销苏联压力者,无疑也只有中国才具有这种力量:所以,在“中日和约”之中,日本经过许多政客的一再考虑拖延之后,终于不能不同意将“反霸”的字样列入,可以说,这是日本的最大的政治觉悟。所以,今日之以盛大仪式来欢迎邓小平的莅止,自可视为这种觉悟的表现,实际是象征了中日团结对抗苏联的决心,所以说这是值得我们引为欣慰的事——不止是为中日团结而感到欣慰,也是因为如此足以阻击苏联的侵略野心而感到欣慰。
    除此之外,从经济观点来看,今日的日本,尽管呈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但谁都可以看到,日本贸易的庞大顺差,实际上已经有“臣饱欲死”之苦,甚至不能不尽可能输入外货,以减轻这种经济上的壅塞。可以说,这也是日本又一个危机所在。因此,摆着中国这一个庞大的贸易对象,外销市场,如果日本不知争取,亦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极力争取中国的友谊,甚至爬在美国的前头,大力拉拢关系,亦不妨说是一种经济上的自存之举。表面上,是日本帮助中国推动现代化,实质上则是真正的互利。


    【共同社北京十月二十二日电】(记者:松尾)题:日中友好周
    关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一行访问日本,新华社二十二日作为最重要消息迅速地报道了到达羽田,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在晚上七点的新闻节目的开头三十分钟安排了特别节目,由卫星转播,放映了在羽田机场受到欢迎的情景和邓副总理一行进入迎宾馆的情况。晚八时开始的无线电广播也作为头条消息播发。
    另外,中国邮电部在当天为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开始出售两种纪念邮票。一种是以万里长城和富士山为背景,印有已故郭沫若先生所写的“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文字。另一种是中国和日本的少女互赠礼物的图案。
    在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的同时,中国似将举办日中友好特别周
    。
    中央电视台从下午七时四十分起,以《今日日本》为题,放映日本广播协会协助拍摄的纪录影片,介绍了东京的许多工资生活者通过中心街道、地下铁路上班的情景、东京中央批发市场、百货商店、新日本制铁君津工厂、丰田汽车工厂、宿舍区生活等等。然后,放映了日本的故事片《望乡》。这一天夜晚的中央电视台的有关日本的节目约达三小时。


    由于国家和世界组织的帮助,区中心地区的农民逐年增加农作物产量,掘井、筑路、建造谷仓等。他们享受医疗,有机会上学。从瓦加都都到库倍拉每天都有外边支援,这种支援是未来的希望。而瓦宴呢?既无水井,又无学校、医院。它离库倍拉太远了,要享受农业发展计划的果实只能望洋兴叹。再说瓦宴这个地方也没有实行类似发展计划的可能性:土壤贫瘠,水源稀少,何况上沃尔特的资金又极其有限,熟练的专门人材也很少,根本谈不上分配给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差到极点而又毫无成功把握的村庄。瓦宴村的居民主要受四种严重疾病的折磨:一种由极小的丝虫引起的河盲症,这种丝虫的中间宿主是黑蝇;一种是俗称几内亚虫的寄生虫所致的疾病。这个村的水源大多被感染。还有就是麻风和疟疾。肠道病在这里也屡见不鲜。我一直对瓦宴村居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表示惊讶,尽管他们中间许多人,包括儿童在内,永无康复希望。我甚至怀疑在瓦宴村里究竟能不能找到哪怕是独一无二的健康人。
    村民认为,所有的瘟疫是十五
    ——二十年以前降灾于他们的。谈及致病原因时,他们首先归咎于饮水不好。毫无疑问他们的怀疑是有根据的。妇女和姑娘们头顶瓦罐,每天一次到小河打水。当她们站在齐膝的浑浊得发绿的水中汲水时,从她们满腿溃烂的脓疮里渗出无数的几内亚幼虫就流到河水中去了。一月份河水一般就干涸了,河床里只剩下一滩滩的污水,这就是春天雨季到来前唯一的水源。
    最近的医院离瓦宴村也太远,再说特别指望医院也办不到。何况一般说来盘缠钱也拿不起。他们唯一的办法是乞灵于传统疗法。这就是缠在瘦小踝骨上的细布条和咒语。可是从大部分居民健康情况和过高的死亡率来判断,这些传统疗法无济于事。唯一的希望是取得外界的援助……但是,要开展一场在黑蝇孳生地区喷撒灭虫剂来消灭病媒的运动,还需要假以时日。这里是我的家瓦宴村的居民都相信,水井是有效地防治疾病的主要条件。“如果我们有水井——他们说——我们的一切不幸和灾难都会终结”。可是,水井毕竟只能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不管疾病是多么折磨人,瓦宴的村民却能保持乐观精神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心,他们探求到了生活的意义。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种植玉米、小米和黍子等农作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声中耕地、播种和收获,把最繁重的劳动变成乐观愉快的舞蹈。妇女成天和男人们一起在地里劳动,然后还要操持家务。瓦宴村所有的居民,不分男女,都以最大的爱抚看待儿童。不过,象所有的农村儿童一样,他们有一定的职责:男孩帮着干地里的活,女孩则帮着料理家务。
    我把瞎眼的麻风病患者巴约尔当成瓦宴精神的象征。他随时能应对各种话题,有着惊人的活跃思路和机智头脑。一分钟以前巴约尔还精神沮丧,可马上就唱起快乐的歌来了。在跳夜半舞——这是村子每周的传统节日——的时刻,他随着音乐声摇摆着,开朗地微笑着,用一双因麻风而致残的手掌打着拍子……
    有一天,我问纳巴比拉,他们干嘛不迁往对健康有益的地区去。这位首领回答道:“二百年以前,摩西族的伟大领袖摩罗·纳巴把瓦宴这块地方赏给了我们的祖先们,委托他们照顾全体摩西人民。这块土地隐藏着许多秘密,故此,它对于我们是神圣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瓦宴,再说‘瓦宴’这个字从摩西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这里是我的家’。”(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