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5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自由世界》月刊十一月一期登载防卫研修所研究室长岩岛久夫的文章,题目是《投在南太平洋上的中国的长长的影子》,摘要如下:前言
    今年七月,我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维多利亚大学国际关系讲座中,以《从保保障安全的角度谈亚洲与日本》为题,辅导了大学研究生的讨论。然后绕道澳大利亚回国了。
    无论是到外交部、国防部,或者是到大学等任何地方去,人们问及的首先是关于今年四月我“访华的印象和观感”的问题,是我根据这次访华对中国最近的动向,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有关的各种问题的看法。在维多利亚大学的这次讨论,也是在我动身前他们就告诉我一定要讲关于访华的事。
    远离中国的南太平洋的白人国家对中国竟是如此关心,我简直没有料到。虽然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没有不关心中国的国家,但竟是这样高度关心,在我离开日本以前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所以,他们的关心反倒是教育了我。
    四月访华以后过了两个月,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又有人问这问那,使我的访华印象好象又复燃了。拿出来再看一看我访华后写的一直放在抽屉里的笔记,还是有新的感觉,而且在六个月以后的现在也觉得有新的意义,感到从中可以发现相当高度的政治“信号”。中国的现代化和美中关系正常化
    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无论怎么说也是中国的“现代化”和美中关系正常化如何的问题。
    对前者,我大体上指出三个问题:(一)尽管说要现代化,也不会放弃“自力更生”的主张;(二)实现现代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和“钱”。(三)只要中国坚持以“政治第一”的原则来进行,就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损害现代化所需要的“经济合理性”,现代化就不能不拖延很久。
    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认为必须引进“外资”或者“外国技术”,但这将始终是在坚持“自力更生”范围之内的。但是可以说,没有外国的援助,快速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没有美中关系正常化,从对中国的这种“援助”竞争来说,美国不能不落后一步。要在中国确保和其他国家平等的经济地位,是美国的传统亚洲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落后于日本和西欧国家,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归根到底,不妨说问题自然而然就牵连到“处理台湾”的一个问题。
    台湾将处于什么地位?这是日本人也不能不关心的问题。当然人们要问“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北京认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包括日本、美国在内,外国不得干涉。那么,除了由北京和台湾谈判以外就没有办法了吗?“制度”不同的两方走到一条路上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吗?正在逐步“台湾人化”的台湾动向,似乎在这方面掌握着关键。不停地呼叫“反攻大陆”的台湾正在变化。而且呼叫“迅速现代化”的北京也越来越富于灵活性了。希望“时间”迟早会自然地解决。党军关系和人民战争的战略
    同中国现代化问题连在一起,是中国的军事战略,即“人民战争”战略是否会随着现代化而发生变化。我的真实印象是,如果我访问的一百二十四师的现状是实情,那么,党和军在目前是成为一体的。
    就“人民战争”战略而言,这正如在“自力更生”范围内实行现代化一样,不会由于军队的现代化而改变这个战略。这是我的真实印象。我不同意人们常说的,即中国促进军队现代化,已改变为在边界上进行对苏决战的战略姿态。这一定是中国人自己也很清楚的。“中苏边境的百万苏军会被吞没在辽阔的中国领土中……”他们的人民战争的可怕也是苏联人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很清楚的。如果中国人放弃这个战略,以其半瓶醋现代化的解放军进行决战,那就正中苏联下怀。中国人是不会不知道这一点的。
    中国军队的武器的落后性已经揭开了面纱,几乎全是五十年代苏制武器的仿制品。补救这种落后性的方法,一个是促进核武器的发展以作抑制工具;另一个是维持人民战争战略。在这两者之间缓慢地——虽然说要迅速现代化,但实际步伐不可能不是缓慢的——有重点地分阶段地进行落后于时代的武器的现代化,首先是充实海军和空军的力量。这是我实际观察了解放军现代化之后所获得的印象性解答。中苏和解的可能性和对苏联的看法
    还有一个必定有人问及的问题,那就是对“中苏和解”的可能性的估计。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将来如何虽不知道,但是“只要中国采取目前这样的对苏看法,采取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定发生的看法”,那中苏就是不会和解的。
    中国人对苏联的看法,一句话,就是“‘社会帝国主义”。他们认为苏联是口头上标榜社会主义的帝国主义,充满欺骗,霸权主义的侵略性比美国那样的资本家帝国主义更凶险。
    这样的苏联同美国必然是“互相对立,互相争夺”,最后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总之,就是说苏联的霸权主义扩张活动迟早要达到美国不能容忍的地步,超过了限度时,就会发生大战。
    我虽然不是支持这种说法的人,但是,中国一定要强调这种说法的背景,我却感到是可以理解的。
    看了这种情况,我更加觉得“中苏和解”是很难的。如果说两国可能和解,那首先在两国之间要有“会谈”的姿态。其次是两国必须创造这样的国内“环境”和“条件”。而现在,却看不到这样的气氛。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去年十月六日载文,题为《代替电讯效率增加亿倍“光通讯”进入实用阶段》,全文如下:(原提要:目前的通讯须用电缆,电缆须铜,世界铜的资源只够用三十年。“光通讯”使用玻璃纤维,用地球上最多的石英制造,通讯效率比电缆大十亿倍。)
    利用光线进行通讯,代替现在的电缆通讯的新技术,已经进入实用化的阶段。近年来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令人叹为观止。
    利用光从事通讯,比现在使用的电通讯,可以传送远为大量的讯号。而且“电线”、“电缆”要使用大量的铜,铜是宝贵的原料,世界上产铜国只有那么有数的几个。利用“光”来通讯,所用的材料是石英,这是地球上到处都有的东西。日本奈良县生驹市现正准备利用光来进行电视有线广播,一年后可以实现标志光通讯已步入家庭的实用阶段。
    光通讯不可缺少的是运送讯号的传送线路。这是用直径○·一至○·二毫米象头发一样细的玻璃纤维做成,透明度高,使光的屈折率减至最小。这种玻璃丝的原料就是石英。
    用电通讯,电的传导要用铜线。据专家说,全世界的铜的资源最多只能用三十年,铜矿的枯竭是时间问题,比石油的枯竭时期要来得早。
    而石英呢,地球上遍地都是,完全不必担忧资源问题,而且只要几克的石英便可制出一公里长的光通讯用的玻璃丝(又称“光纤维”)。
    医疗用的微型胃照相机等,已经使用“光纤维”传导通信,它的长度只有半米。
    真正的光通讯用的“光纤维”,长度往往数十、数百公里。但是光在“光纤维”通过时,距离一长,能量就弱,代替电讯还有困难,为了减少光在传导中的损失,美国和日本先后制造一种损失率较小的“光纤维”,即每一公里损失光能百分之十以下,同时在光线讯号输运的沿途,每五、六公里设置一座增幅器,加强放大光讯号,这样就使光通讯达到实用化。
    对光通讯来说,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设计效能良好的光讯号振荡装置。普通的光线,有各种不同的波长混在一起,不能利用来输送光讯号。科学家终于想到利用半导体产生激光,注入“光纤维”的玻璃导线中心。最初的激光振荡器使用寿命短,不堪久用,现在制造出一百万小时的新装置,光通讯的必要设备大致齐全了。光通讯的经济之处,在于一条同电线一样粗细的玻璃线,光通讯所载的讯号比电通讯要大十亿倍。
    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日本都在开发光通讯。将来光通讯的玻璃缆将取代目前的通讯电缆,而通讯的数量则增多以亿倍计。这种新的革命通讯系统将使人类的通讯更加频密、方便,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日本奈良县生驹区建设的光通讯中心,先以周围三百户家庭为对象,进行用光通讯的有线电视传播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将是世界上第一次的尝试。通讯预定在明年秋天开始,当局将光通讯受像电视机置于各个家庭,观察用光载运的电视讯号的图像变化,光通讯电视机外型和一般电视机差不多,只是按钮式控制开关更多。这些开关控制着电视摄像机、麦克风。除了播送电视外,市、区的办公厅等机关也通过光通讯传达通知、新闻到各家庭。光通讯的最大的特征,是电视机可以当作电视传真电话使用。使用时只要对住机上的摄像机和麦克风,一按钮,你的形象便传到光讯号中心,转播到别的电视机去。就是说,又可接收电视,又能做电视电话的用途。


    【合众国际社东京十月七日电】星期五,大阪声宝电器公司职员公开介绍一种同时可收看两个电视台的采色电视机。
    该职员说,在这种三十三寸双线路电视荧光幕一角有一个一寸乘寸半的画面,观众可以从此收看别台。电视观众只要预先对好两台,再轻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同时收看两台了。(转载香港《大公报》)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二月十五日报道:
    当你欣赏三十三转的唱片播出的音乐时,你有没有想到这种慢转密纹唱片,是谁人发明的呢?又当你收看采色电视机,你又有没有想到采色电视机的发明人是谁?
    它们的发明人是彼得·戈德马克。不过,他在十二月七日在美国威斯彻斯特市发生的一次交通意外中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戈德马克原籍匈牙利,一九三三年带着在维也纳大学考取的物理学衔前往美国。他一九三六年起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研究所任职。直至退休时,在声学、电视学和电影摄制方面,作出了一百五十多项发明。
    戈德马克发明采色电视是在看过《乱世佳人》这套采色电影之后才动手的。在一九四○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采色电视机。
    八年后,他又发明了慢转密纹唱片,革新了唱片工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