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7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一月五日刊登了该报驻曼谷的记者渡边和驻北京记者冈田分别写的两篇报道,总标题是《邓副总理今天起历访东南亚三国,中苏争执转向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舞台》。分别摘译如下:
    这家报社对这两篇报道加的按语说:“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五日将进入曼谷,开始历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联盟。似乎象针对邓的出访一样,(苏越之间)签订了堪称实质上的军事条约的苏越友好条约。不久前,越南总理范文同、苏联外交部长费留宾对东南亚国家联盟进行访问的同时,邓的历访以中苏对立为背景将使两个阵营以东南亚为舞台的外交战更加激烈”。
    驻曼谷记者渡边的报道说,以难以摆脱的对立关系为背景,“越南、苏联”、“柬埔寨、中国”两个阵营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求爱”活动,由于中国的副总理邓小平的访问泰国而迎来了最高潮。也由于苏越友好条约等原因,亚洲形势必然要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来说,“不愿卷入别国的争端之中”,但已无法躲在壳内,继续采取消极的态度了。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生效以及日本的“邓小平热”,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报纸上也大量做了报道,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由于日中新时代的揭幕,亚洲也迎来了新时代。然而,对于日中两国的“握手”,欢迎和警惕的心理微妙地交错在一起,评价并不是一样的。另外,有一部分人指出:“邓副总理煽动日本的扩军热潮,要把日本拉进美中两国的对苏战略中去”。正是由于这种缘故,判明中国在取得“日中的成果”的基础上今后如何推行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政策,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方面在迎接邓副总理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也有这样一种想法:即“同日中之间的关系搞得太深,并不是上策。”据认为,泰国总理在邓副总理访问之前,接受了访苏的邀请,也是对“日中过热的气氛”的一种牵制。此外,东盟打算从中国方面取得“不干涉国内的华侨问题、共产党游击队”的保证。邓副总理如何满足东盟方面的要求,是引人注目的问题。
    驻北京记者冈田的报道说,邓小平副总理历访东盟的最大的重点在于打破苏联“对中国的包围网”。访问东盟,具有当前在亚洲推行对苏牵制外交的最后完成的性质。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八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南洋宝库”
    ——加里曼丹》,摘要如下:
    文莱是加里曼丹岛西北沿海地带的一个小国。但在十六世纪,它是统治全岛大部分土地的一个强大国家。加里曼丹,这个素有“南洋宝库”之称的大岛,主权屡经变更。
    加里曼丹这个名词是现代的印尼人改称的。据说,这个岛上最早期的土著是达雅克族中的加里曼丹人。印尼统治着这个宝岛三分之二的地区。从前欧洲人称该岛为“Borneo”,中文为婆罗洲,南洋华侨昔年称它为慕娘岛。
    它的面积是七十三万六千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和伊里安,是世界第三大岛。它被人们称为“南洋宝库”,系因这个大岛的地下和地上的天然资源很丰富。
    就地下资源来说,最著名的是石油。在第二次大战前,该岛南部出产的石油,占荷属东印度群岛辖区(即现在的印尼)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每年产量约一百八十万吨。北部在战前属英国人统治,在文莱、沙捞越、沙巴三邦之内都产石油。单是文莱的石油产量,在昔年的英帝国属区中,仅次于加拿大而居第二位。铁矿在该岛的南北两区内都有相当的藏量。据日本侵占时期专家调查,加里曼丹东南部埋藏的优良铁矿约有五亿吨。此外,还有金、银、铜、煤等矿产。东岸生古里耶以北兰斗班让地区的煤矿,战前在荷兰统治时期,每年掘出四十余万吨。北部沙巴区内的铜矿是世界驰名的,一九七三年,沙巴华裔商人和日本商人合资马币二亿六千万元,组成联营企业,数年来一直在开采。金刚钻也是岛上的一种特产,从前在山巴地区掘出一颗重达三百六十七克拉,存放在马登酋长的宫中。
    地上资源以木材为最多,树胶亦丰产。印尼的树胶总产量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南加里曼丹。胡椒、丁香等香料是驰名的特产。
    加里曼丹岛和摩鹿加群岛(印尼领土)等地出产的香料,运销欧洲已历时几百年。欧洲人为了搜购这种名贵商品,曾多方设法要到南洋来进行贸易。他们从贸易开始,终于在这个地区开拓了许多块殖民地。
    十六世纪,葡萄牙人首先到加里曼丹南部来设置贸易站。当时葡萄牙人侵占了马六甲王国,把马六甲作为在东南亚的贸易中心。当荷兰人把马六甲的葡萄牙人打走之后,加里曼丹岛上葡萄牙人经营的贸易站也被荷兰人占领了。后来,加里曼丹南部变成了荷兰的殖民地。
    当欧洲人的势力逐渐深入加里曼丹时,文莱的国势已日趋衰颓,不但南加里曼丹曾被它征服的许多部落不接受它的统治了,后来还失去了沙巴和沙捞越,而它自身也变成了英国的保护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里曼丹被日军侵占了,战后,该岛南部先由荷兰收回,后来归属印尼。北部先由英国收回,把沙巴和沙捞越变成了政府直辖殖民地,后来又将其并入马来西亚。文莱在战后仍为英国的保护邦。


·3·
    【路透社巴格达十一月五日电】阿拉伯联盟最高级会议今晚以发表一项意外温和的宣言而宣告结束。宣言要求埃及放弃其同以色列的和平协议,不要签订和平条约,但是没有提到对埃及实行制裁或直接批评萨达特的问题。
    不过会议人士说,在采取行动以挫败埃以计划方面可能有某种秘密而未经透露的协议。
    【法新社巴格达十一月五日电】一位可靠人士今天透露,巴格达最高级会议已经通过一项建立三十亿美元的基金以帮助阿拉伯前线国家的计划。
    这位人士说,其中二十亿将给予叙利亚,其余的将分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约旦。
    【美联社巴格达十一月五日电】最高级会议的一位发言人拒绝说明会议是否同意采取任何制裁手段或任何尝试,以便孤立萨达特,这暗示会议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僵局。
    然而,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宣称,最高级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伊拉克外交部长哈马迪后来对记者说,这次最高级会议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哈马迪说,最高级会议在一项共同原则声明中说,埃及和以色列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侵犯了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并且同历届阿拉伯最高级会议的决议相矛盾。”他又说:“这次最高级会议决定不同意(埃—以)协议,并且对这些协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予理睬。”
    尽管强硬派在会前要求孤立萨达特,这次最高级会议的声明“要求埃及回到阿拉伯行列中来,不要和犹太复国主义实体打交道。”
    最高级会议还重申
    支持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
    由于最高级会议最后一次会议超出了预定的最后限期而一直拖到晚上,一位会议人士说,“看来是一场激烈的舌战。”
    不允许记者同任何阿拉伯领导人私下谈话,并且在这些领导人于今天深夜开始离开巴格达之前,也无法采访他们。
    士兵和警察封锁了通往俯瞰具有历史意义的底格里斯河的宫殿,代表们同世界新闻界的三百五十名成员隔绝开来。记者和摄影记者在最高级会议的大部分时间,只限于在一所广泛使用的新闻中心活动,很少得到第一手消息或进行摄影的机会。
    【合众国际社巴格达十一月五日电】虽然有许多消息透露说,最高级会议正考虑对埃及实行制裁,但是结果却没有提到要采取惩罚性措施,这看来反映了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温和派在最高级会议上获胜了。会议决议没有提到可能迁移阿拉伯联盟总部的问题。
    【法新社巴格达十一月六日电】观察家们认为有两个国家特别有理由对会议的结果感到满意:
    伊拉克:它成功地召开了这次会议,并使它顺利地结束。
    沙特阿拉伯:它成功地使会议既没有谴责萨达特总统,又避免了埃及政权和阿拉伯世界的其他政权公开断绝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情况。


    【本刊讯】台湾《经济日报》九月二十九日刊登了一篇短文,题为《生活在花园里》,全文如下:
    在新加坡居住,给人最大的感受,仿佛是生活在花园中。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并不低,二百多平方公里国土上,住着二百四十万人,与台北市的土地面积和人口,都不相上下,但是那里没有拥挤的感觉;宽阔的街道、高耸的房屋,和那茂密树林中的绿色草地,真让人感到舒服。
    在新加坡市区里,有十八座高尔夫球场,即使并非高尔夫球场,亦到处是一片片的绿色;没有一块空地不是草坪,几乎所有草本植物,都受到悉心照护。
    单是绿色草坪,还不能显出生活在花园中的特色,而是每一棵树、每一株花木,或属于公共的草生地,都是由管理公园的行政当局负责养护,因此,即使在市中心区,亦能听到鸟鸣之声。
    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还特别奖励人民美化环境,凡是住宅种植花草树木,可减免税金;每一年度,政府拨出大笔资金,更新都市建设,如果不属于更新区域,每年亦须去除建筑物的污垢,令人经常保持清新。入晚,新加坡的灯光像繁星闪烁,点缀成钻石般的璀灿。每一栋高十数层的平民住宅,每一层都整齐有序的装有公用灯,市区数十层的商业大厦,亦装有反射灯照明整栋建筑物的外形。新加坡的夜晚,另有一番妩媚的景色。
    新加坡并无天然美景足以引人入胜。最高的山坡,还不到二百公尺,不过与港务大楼齐高而已。然而,它每年能吸引二百万人到它那里观光,这就是靠有效率的建设与管理!
    台湾地处亚热带,素有“美丽的宝岛”之誉,气候宜人,植物容易生长,但是,我们感受不到身处美丽宝岛的那种舒适。我们的绿地,被水泥掩盖了;我们的道路树,亦为拓宽道路所砍除了;而像台北市最可贵的植物园、青年公园、新公园,以及国父纪念馆的草坪,也被不守公共道德的人们所摧残了!
    再瞻望一下我们城市里的建筑物,到处残留空气污染的尘污,反而替现代化留下嘲讽式的痕迹。冬春交替之间,台北市固然到处可见杜鹃花;秋天里,台中市亦可看到凤凰木花,但这只为一个季节点缀街景之美,而我们政府当局又何曾去为一年四季住的环境打算过?我们不免要为美丽宝岛喟叹,亦要为能给人们怡神的花草树木抱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