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19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八月六日刊登该报记者冈田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历史的画卷——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展览会”》,摘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会”将从十月开始在名古屋、北九州和东京都三地举行。展品集中了从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到十四世纪元代的中国美术的精华。将要展出的一百件文物,每一件都突出地表现出当时的生活、风俗,甚至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宛如观看悠久的中国历史的画卷。
    关于文物的出土,都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并且,在搬山、迁墓等等农田基本建设的过程中也会意外地发掘出历史文物。
    将作为公元前十二世纪商(殷)代青铜器的代表性文物到日本展出的“铜象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是在一九七五年,湖南省醴陵县仙霞人民公社社员在山上栽树,挥镐刨坑时,就听到碰到金属时发出的“锵”声。挖出来一看,是一个“象”形状的青铜器。高二十二点八厘米,长二十六点五厘米。经研究鉴定,这是在华南第一次发现的商代的酒器。这证明,曾被认为以华北为中心的青铜器文化,也延伸到了华南的一些地区。甚至也证实了湖南曾把象作为耕畜使用。
    另外一例,一九七○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部的大平人民公社的社员发现了国宝“钧窑香炉”(高四十二点七厘米、口径为二十五点五厘米),它的正面左边的炉耳上已有残伤,这是刨出来时镐刨坏的。
    “损伤”丝毫也不影响香炉的价值,漂亮的“流金”使它更为美观。在香炉的正面刻有如下字样:“己酉年九月十五日小宋自造香炉一个”。作者“小宋”满怀自信将自己的姓氏刻在上边,大概是想让后人评价。“己酉”意味着元朝至大二年(即一三○九年),对研究钧窑磁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九五一年在河南郑州出土的铜镜是唐代漆工和金器工的代表作。在奈良正仓院存有相似的铜镜,是日中文化交流的珍贵的物证。朴素的魅力据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说,关于这次展览会所选择展品的标准有以下三点:
    (一)没有在日本展出过的文物;(二)能象征中国历史的文物;(三)艺术价值高的文物。比方说,一九七二年在陕西姜寨出土的人面鱼文彩陶盆,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用具,没有在日本展出过。它作为仰韶文化的优秀遗物。当然中国对日本的考古学也将给以种种启发。我虽然不是专家,但也被朴素的魅力征服了。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八月十五日译载《远东经济评论》一篇文章,题为《中日贸易前景如何日本商人表示乐观》,摘要如下:
    日中贸易仍然停滞不前,立刻恢复过来的前景未见明朗。但此间的商人对在不远的未来的市场复苏带来日本成套工厂输出的第二个春天,表示乐观。
    本年度的头六个月内,贸易从往年的水平上跌了下来。日本出口七亿九千多万美元,下跌约百分之二十六;进口则增加约百分之十七,达到七.亿多美元。贸易差额减少到日方八千三百九十万美元顺差。双方贸易总额为十五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十点八。成套工厂和机器的出口,以及通常占日本对中国输出百分之五十——六十的钢铁出口,都有显著的下降。
    早在今年四月,中国对来访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领导人给予意料之外的热烈的欢迎,并且第一次对日本早些时候提出的双边长期贸易协定表示兴趣。
    双方基本上同意日本购买中国的原油和煤,同时向中国提供某些基础工业的技术及成套工厂,也供应钢铁及一些经济中期发展所需的材料。同时,贸易协定的有效期限应订为五年到十年。草拟的临时协定明确提到日本向中国提供技术的七个方面:采油、采煤、运输、港口设备、冶金、石油化工(包括化肥)及电力等。
    中国派出的技术考察团的数目,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显著减少后,自今年四月以来,特别是由七月至今,又开始增加起来。而且,其中很多是同上述七个方面有关的。例如,一批煤业专家在日本逗留了一个月,分别考察了煤矿和采矿设备的制造厂。一个石油小组自美国返国途中正在日本访问,它打算花两个星期参观海上探油设备及装备的制造厂。
    很多日本主人对这些热心的中国访客那种要尽量吸收资料的态度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在七十年代早期的全套工厂交易热潮中,中国人在订货前总要派遣技术交流代表团。如果这种模式仍然有效的话,日本方面估计今冬明春开始接到订单。这将对整个日本经济打下一支强心针,因为最大的出口项目(如钢铁、汽车和船只),都以不同原因面临困境。
    没有人敢说中国人要在购买工厂方面花上多少钱。但据一个专家估计,日本会接获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北京主要建厂订单。
    当然,这要视日本从中国买入物资——特别是石油——的能力。中国在农业上的表现现亦将决定她要和外国做多少生意。


    【时事社东京八月十日电】题:中国原油下半年将提价五美分,进口量增加三十五万吨
    据有关人士十日透露,中国原油的进口渠道——国际石油公司和日本进口中国石油协议会,已经就今年下半年(七月——十二月)进口中国原油的问题达成了下述协议:(一)价格每桶将提价五美分,为十三美元二十美分;(二)进口量比已经签订的合同都有增加,国际石油公司增加二十万吨,协议会增加十五万吨。这样,今年我国进口中国原油的数量将达六百五十三万吨。


    前述的西北部内海区人造岛屿全部完工之后,荷兰的住宅区将扩增原有地区的百分之七;农耕地则将多出百分之十左右。事实上,任何有关荷兰土地面积的数字,都可能是过了时的,人造地使荷兰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密集的运河网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一位的荷兰,从此有了可以供人们活动筋骨的地方。无形中替摩肩接踵的阿姆斯特丹,开了一个透气窗,成为这个大都会的一处新腹地。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国内自给粮食不足的现象,亦将不会重演。
    错综密集的运河网,是荷兰风景的特色,它们除了担任排水、灌溉的任务之外,并有水上运输的商业价值。最宽的一条运河横跨四百米。河上的大小货船、五颜六色的游艇穿梭往来于市街心,尤其是大型的船只通过桥梁的时刻,非常壮观:活动的桥架,被高高吊起,桥两端来往的汽车,必须要大摆长龙,等待这只船剖穿桥心,扬长而去,桥梁重新折合,公路交通方才恢复。
    首都阿姆斯特丹,系由一个古老的水闸地区发展而成的大都市,运河呈放射状,密布全市,杨柳、古桥、海鸥及传统的荷兰建筑,相互衬托,使这个城市赢得了“北欧威尼斯”的雅号。防洪堤一举数得造地、水运与防洪,是荷兰水利工程的三大基本项目。
    与北部内海地区的人造地工程同时配合进行的防洪长堤,于一九三二年竣工。它杜绝了海湾之间的水流,将宽约三十英里的海湾口封闭。该长堤从海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彼岸看不见的天边,这项工程是一劳永逸的,而且一举数得:
    一、由于长堤的阻挡作用,海湾内平静无波,岛上及沿岸不受大浪的威胁。
    二、既无大浪,各种嬉水的夏季活动、应运而生。
    三、由于长堤的隔阻作用,使堤内成为一个人工湖(新名为爱瑟湖)。湖内咸水被排出,改为一个只容纳河水的储水池,以供灌溉及调节区内陆地运河的水位之用。
    四、长堤宽约三百英尺,其上可通车,这条天然的、笔直的高速公路,缩短了南北的交通距离。
    五、独特的风光,具有观光价值。洪水的故事世界各地的外国人,都熟悉一个有关荷兰海堤的民间故事:一个名叫汉斯的农家孩子,发现村外的海堤决了一个口,海水正由洞口冒进村内,好心的孩子用一只指头,塞进洞口,因而救了全村的性命。
    传说故事是动人的,然而一个惊天动地的真实故事,却在一九四三年二月一日的夜晚爆开了。当夜,荷兰西南部三角洲的海面上,起了空前的暴风,海水冲破了堤防,冲进了内陆及岛上。七万人失去了家园,一千八百人遭灭顶。
    荷兰政府受到这次严重的教训之后,采取了紧急措施,组织专案小组,草拟“三角洲计划”。如今西南方原先几个孤立的岛屿已经被海堤连接起来,几个海湾口也同时被封闭。三角洲计划一九七八年,“三角洲计划”工程完毕后,与西北部的工程,有异曲同工之作用。工程师们巧施妙计,利用水闸,控制三角洲区内的湖水与河水的水位,更利用高水位的压力,迫使莱茵河改道,使大量的淡水,流向北部的爱瑟湖储存备用而不致流失于大海。“三角洲计划”中所修筑的海堤,即将完工,系历年来最坚固、耗资却最低廉的一项工程。荷兰的水利工程,全世界一枝独秀,目前,他们在独善其身,解决国内的问题之余,亦向国外提供技术上的“输出”。在海牙有一个与政府合作的专门组织“荷兰水利工程顾问指导处”(Nedeco),已经协助了全世界七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完成了各种不同项目的大小水利工程。不得甜水而饮但是这项传统优秀技能,并不能使荷兰的水利专家们沾沾自喜,因为他们还有一项不易解决的当前急务:由于荷兰的地势低,且多为海所包围,所以海水很容易被进口的船只带入河流上游,盐份侵犯到内陆,而且随处沉淀。在鹿特丹港都内,打开水龙头,往往喝得一口怪异的咸苦水。农夫们,也常在菜园发现蔬菜的绿叶边缘镶有一道褐色的边。这些驱之不散,挥之不去的“盐虫”,处处作怪,急待水利专家们的努力。
    一个湿气极重的国家,却不得甜水而饮,真是一项大讽刺。(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