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8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说基辛格时期美国执行的对外政策是一种由单人在单场地演出的马戏,而卡特则不同。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同时对这么多的问题这么活跃地积极采取行动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月二十五日刊登哈希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卡特的多场地外交马戏:各国大使馆忙得团团转》,摘要如下:
    在基辛格时期执行的美国对外政策是一种由单人在单场地演的马戏,在卡特领导下执行的美国对外政策正在证明是一种不同的东西。在驻华盛顿的外交官的记忆中,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同时对这么多的问题这么活跃地积极采取行动。
    在最近进行的竞选总统运动期间,卡特先生曾谈到要使美国对外政策具有某种“结构”。如果说他有一项作为他的工作依据的总的蓝图的话,他还没有给我们看过。我们没有看到想得到的结构的形状。但是,他已对这么多的问题采取了主动行动,因而他已经改变了美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在基辛格博士时期,华盛顿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采取对其他人所做的事情作出反应的做法,而在卡特的领导下,其他人则在忙于考虑应当如何对卡特所做的事或者所说的话作出反应。
    鉴于卡特担任美国总统只有五周时间,他已着手处理的涉及对外政策的问题的数目的确是令人吃惊的。他已经使得国务院、各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人们认为还有世界各国的外交部都忙得喘不过气来,并设法赶上去。
    他所采取的主动行动已经接触到缓和、削减军备、非洲黑人和白人的关系、西方联盟、巴拿马、塞浦路斯、中东、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问题。
    处理同古已的关系问题的方式可以说明为什么外交官们忙得喘不过气来。卡特偏偏在华盛顿的农业部提出这个问题。他听说,卡斯特罗也许在考虑把他的军队从安哥拉撤回国。卡特说,如果卡斯特罗确实在考虑这样做,而且如果他不再在美洲国家闹事,比比较关心他本国人民,那么,也许有可能朝着在华盛顿同哈瓦那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方向前进。
    克利福德(人们认为他是民主党中比较明智的元老之一)已启程到东地中海地区去听取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意见,同时看一看是否可能做些什么事情使他们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意见一致起来,从而治愈已削弱了北约的南翼的创伤。
    埃尔斯沃思·邦克和索尔·利诺维茨(他们都是谈判能手)已到巴拿马去,设法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建立一种既可以使巴拿马不失去面于,又可以使美国不在实质上放弃控制权的新关系。
    万斯已匆勿访问了中东,专心致志地听取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看法。
    卡特先生本人在白宫会见了第一批外国政府首脑,他们是墨西哥总统和加拿大总理。
    卡特也同时放慢了制造三种武器——B—1轰炸机、MX机动导弹和民兵Ⅲ式导弹的计划的实行。
    很明显,卡特正在把问题交给别人处理,而他则处于中心控制地位。
    看来对于各种行动是进行了协调工作的,但是这不再是单人在单场地演的马戏了。


    【法新社巴黎三月五日电】大多数共产党国家对刚刚结束的马德里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的反应还要等一等。
    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党首脑是法国的马歇、意大利的贝林格和西班牙的卡里略。
    南斯拉夫对这次会议表示满意。但是,莫斯科和北京还没有发表评论。大多数东欧国家也没有发表什么有份量时评论,只是说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表示法共和意共对西班牙工人的声援。
    在莫斯科,塔斯社就这次会议发了一条简短的报道。报道说,这次会议是为了支持西班牙共产党合法化。苏联其它报刊未登载这条消息。
    捷克斯洛伐克报纸只对这次最高级会议作了简短的报道。党报《红色权利报》在它的倒数第二版用十二行字报道这次会议已结束。
    在东德,党报《新德意志报》全文刊登这次最高级会议的最后公报,但删去了要求“所有国家”履行赫尔辛基协议这句话。
    讯贝尔格莱德,报纸在头版报道了这次最高级会议,但没有把它当作一件特殊事件来报道。
    葡萄牙共产党没有发表正式评论。但是,该党首脑库尼亚尔在接见记者时重申,葡萄牙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在那里,“垄断资本主义已经被摧毁”,“革命进程已经开始”。库尼亚尔还重申,他的党完全不受莫斯科控制。
    在世界的另一边,中国迄今没有理会这次最高级会议,只在新华社的参考消息中有一条报道。
    这次会议意味着莫斯科的影响减少了。


    【本刊讯】香港《南北极》月刊第八十一期(二月十六日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米格25是全世界最优良的战斗机吗?》,摘要如下:(原文提要:美国军方曾一再强调,苏联空军最现代化的战斗机米格25、以其新型的金属和全新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超级科技的顶峰。从自别连科中尉驾驶该型军机在日本降落,经西方专家对此机进行彻底检验后,这个神话大大地失了色。美国众议员、众议院国防委员会委员和飞行员罗拔
    ·卡耳,对这一型苏机的长处和弱点作了分析。)
    苏联空军军官别连科驾驶米格25战机“狐蝠式”逃往日本,毫无疑义,此举将在美苏关系史上写下新的一页。
    然而,远较这一投奔西方事件更为轰动的,是美国国防部的宣传家为这一机种所编造的神话。
    它开始于一九七三年。当时的空军部长罗拔·西门声称:米格25是“目前世界上所生产的最佳截击机,配有极为有效的导航、雷达和火箭系统”。
    自此之后,“狐蝠式”就被描写为可以把美国最好的战斗机从天上扫下来的机种。
    事实上,“狐幅式”连面世已有十五年之久的美国F四型幻影式战斗机也不如;至于同美国新一代的战斗机,例如麦当奴的F15和通用动力的F16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
    作为侦察机来说,米格25是出色的,不过美国早在十多年前已经有了比这好得多的机种。米格25几乎完全不能对付地面的防空系统。
    一架现代化的战斗机首先必须能够摧毁极端机动的敌机。然而在现代空战中,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有相当大数目的我机和敌机参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可靠的电子方法来明确地分清敌我,所以,战斗机飞行员在空战中首先必须看见和认清自己目标,然后才可以射击
    。
    在这样的空战中,双方的距离往往只有五千公尺或者更短;远程的空对空导弹是无用的。
    一架优良的战斗机,首先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
    良好的机动能力、高度的爬高和加速性能;
    能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野,以便追击敌机,
    飞机的体积要小,使敌人难以利用视觉来追踪;
    要配有近距离空战适用的理想武器——也就是说,快速射击的机关炮和热追踪短程导弹。
    美国在研制新型机种时,例如空军的F16和海军的F18,都放弃了本来就没有用的两倍音速以及超过一万七千公尺的高度。而在中等速度上,则比以前的机种强有力得多。
    前述两种新型的美国战斗机,同“狐蝠式”相比,都爬高得更快,加速得更强,可以飞更小的弯度。美国飞行员有更好的视野,他们的飞机比苏联的小,武器则更为优良。Fl5和F16的飞行员都不用害怕“狐蝠式”,除非他是睡着了,或是敌人在数目上占优势,或者他是个笨蛋。
    无武装的侦察机的任务,不在去赢得一场空战,而在于能逃避它。巨大的飞行高度与速度,使米格25特别适合于这一工作,事实上,米格25在近东的战事中,也证明了本身是很有成效的侦察者。然而,就是在侦察的问题上,米格25——由于两个原因——也不是不可超越的。
    一方面,美国的SR71虽然已经服役十年了,但仍飞得比米格25快,亦能爬到二万六千公尺的高度,而且无论导航仪器,还是防雷达系统,都比米格25优越。
    此外,米格25如果以最高速度和最大的高度飞行的话,持续十分钟,汽油就用完了,而且活动半径只有一千二百公里;就算它在中等高度以省油的慢速飞行,汽油最远也只够二千五百公里。(所以,别连科在飞行了一千二百五十公里降落日本后,油箱里只剩下百分之五的汽油。)
    美国新一代的战斗机,都装有所谓“从上往下看的雷达系统”。而苏联则没有。以苏联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最早也得在好几年之后才能成批生产这样的仪器。所以,米格25如果在十五年前出现,会是很好的截击机,但是在今天,它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截击机的任何作用了。
    米格25在中等的飞行高度上的性能只是平平而已,而在近地的高度,性能甚至差得可怜。在低空,美国的战斗机不仅比米格25灵活,而且飞得快得多。
    在近地的高度,“狐蝠式”不能达到超音速。日本的“幻影”机所以抓不到别连科中尉的“狐蝠式”,并非由于“狐蝠式”比“幻影”灵活或快速,主要是由于日本的战斗机没有“从上往下看的雷达系统”,这样,当米格25贴地飞行时,它们就找不到它了。
    这次米格25之能够成功地克服了日本的雷达网,并不证明日本的空防薄弱,亦不证明苏联飞机性能优越。这事件只说明一个真理:如果不是以配备有“从上往下看的雷达系统”仪器的高飞飞机来对付贴地低飞的来犯敌机,任何一种雷达警报系统都是没有用的。
    对别连科中尉的米格25的检验证明,为当时的空军部长西门所如此夸奖的苏联电子设备,只能及到一个水准,这一水准,即使由十年前的美国空军看来,也已经过时,就是在十五年前看来,也未能给我们特别深的印象。更耐人寻味的是,西方观察家本来以为在“狐幅式”身上一定是使用了钛的地方,原来只是用了钢。这事实的意义,远远超出米格25之外——它严肃地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苏联军备的质量与技术究竟如何?美国国防部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
    许多年以来,苏联几乎在一切的军备领域上、数量上都超过了美国,但以质量而言,后者却一直占很大的优势。
    当然,最近美国国防部宣称,苏联的日用品和宇宙航行的质量相反,军备方面,苏联是十分先进的,飞机和武器质量极高。
    与美国的机型相比,米格25尽管落后了一大截,但它仍是苏联空军中最现代化和最先进的机种。不过,即使在这最现代化和最先进的机种中,苏联军方也没有用钛,这意味着他们要不就是在技术上还办不到,要不就是他们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用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