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5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东洋经济》周刊九月三日号刊登中岛诚一写的文章,题目是《中国
    ——离经济增长还遥远》,摘要如下:
    “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已故周恩来总理的遗言。近年来,没有比这句话更加振奋中国人的精神了。看起来,邓小平再度复职后的华国锋新体制的主要口号,也是激励据说已达九亿的中国人民开始认真对待这个目标。这些年来,中国在政治上大动荡,但是,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即:中国相隔很久之后,现在进入了建设的时代。
    但是,建设的道路意外地艰难。中国经济的现实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可以不费气力就能在增长的轨道上迈进。
    仅仅分析中国方面正式公布的情况,就会清清楚楚地看到,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存在各色各样的障碍。这篇文章以钢铁工业、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为例,分析说明中国的弱点在哪里,现在有求于外国的是什么。钢铁工业,障碍是原料部门和轧钢设备
    在国民收入少的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不到四百美元),钢铁的消费量一般都大大超过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尽管中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工农业产值(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是二百五十美元至三百美元(一九七六年),水平很低,钢铁的消费量的增加按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五年平均计算却只有百分之九强(按产量计算是百分之八),仅仅超过这个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的百分之八。最近几年反而出现了下降的倾向。
    从消费方面来看,一九七五年粗钢的消费量是三千万吨弱(生产二千六百万吨,进口三百五十八万吨),不到日本的消费量六千四百七十四万吨的一半。中国平均每人的消费量(三十五公斤)仅仅是日本平均每人消费量(五百八十三公斤)的十七分之一,即使同世界平均消费量(一百八十公斤,一九七三年)相比较,也只有它的五分之一,水平很低。
    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钢铁工业比各发达国家落后了一大截,生产赶不上需要。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最大的障碍是低品位的原料
    为什么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缓慢呢?钢铁工业现在面临的最大难关是原料部门,不充实原料部门,钢铁工业就不会迅速发展。
    钢铁的主原料是铁矿石、原料煤,副原料有石灰石、锰、萤石、菱镁矿、钨、钼、镍、铬、钴等。中国进口一部分镍、铬、钴等原料,可是其他原料全都数量不足。问题是质量。
    首先,从生铁产量(三千万吨)来推算,估计铁矿石的消费量是八千多万吨。顺便说一句,日本生产相同数量的生铁,有不到五千万吨的铁矿石就够了。这是因为中国的铁矿石质量有问题,大部分只含铁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四十
    (日本进口的铁矿石,含铁量超过百分之六十)。
    大量使用低品位的铁矿石,在采掘、富化处
    运输等许多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压力。
    近几年来,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进口三百多万吨铁矿石,这就说明中国缺乏高质量的铁矿石。在七月份召开的地质部门的会议也强调说,当前的重点是开发高质量的铁矿石。
    另一方面,原料煤的消费量估计在一九七五年是七千多万吨。而如果是日本现在使用的那种高质量的原料煤,那么,不到三千万吨就行了。原料煤也存在质量的问题。可以认为,原料煤的大量开采和运输,对经济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压力。还不可忽视的是,质量差的原料煤大大降低了出铁比率。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知道,当前的课题是开采优质铁矿石和优质原料煤。
    为了提高效率,还要充实粉碎、选矿、烧结等设备。现在,只有一些大工厂才比较完整地拥有这些设备,总的说来,显然很缺乏这些设备。可是,中国却不具备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够发达国家水平的设备。这样看来,在原料部门,对于各种矿山机械、设备,将迅速地比较大量地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
    还不可忘记的是,中国缺少作为炼钢原料的废钢铁。中国平炉多(平炉是大量需要废钢铁的),如果把电炉、纯氧顶吹转炉所使用的废钢铁也算进去,大约需要一千五百万吨,然而,在钢材部门落后的中国,重新周转的废钢铁很少。报废不用的各种机械数量也十分有限,估计本国可以担供的废钢铁是一千多万吨,所以现在每年都进口相当大的数量。从价格方面来看,进口废钢铁是个沉重的负担。生铁一大半由中小型高炉生产
    炼铁部门的问题,在于其设备是小型的。在中国的生铁产量(三千万吨)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由不到一千立方米的中小型高炉生产,其中不到一百立方米的高炉生产着将近总产量百分之三十的生铁。
    当然,建设大型高炉对于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课题。但是,象前面讲到的那样,四千立方米级的高炉要求使用高质量的铁矿石、焦炭和高水平的技术,所以是十分困难的。
    中国最大的高炉是鞍山钢铁公司的二千零三十五立方米(据说在武汉有二千五百一十六立方米的)高炉。如果考虑到各发达国家已在建设五千立方米级的高炉,那么,差距之大便可想而知
    (日本有二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炉三十六座,其中十座在四千立方米以上)。
    在中国,建有可以连续生产体系的是一千五百立方米级的高炉,估计暂时将在各地建设这种规模的高炉。四千立方米级的高炉,靠自己的力量是建设不起来的,所以,如果要建设,大概将仰仗日本、西德的合作。
    但是,即使计划把生铁产量增加到目前的两倍,为此就需要有二千立方米级高炉二十七座
    (出铁比为一点五),或者有一千五百立方米级高炉三十六座,要建设这么多的高炉,包括各种附属设备,就必须进行庞大数量的投资。
    现有设备已经陈旧,这也是问题。五十年代建设的高炉,中国现在仍然差不多全部在使用。
    目前,纯氧顶吹转炉生产着粗钢的百分之十五,可是,为了大幅度增加粗钢产量,就不能不提高纯氧顶吹转炉的比重(日本百分之八十的粗钢由纯氧顶吹转炉生产)。纯氧顶吹转炉使用废钢铁数量少,炼钢效率也高。在这种情况下,大概将要求日本提供技术合作。
    然而,如果今后中国想要把粗钢产量增加一倍,而其一半产量由纯氧顶吹转炉来生产,那么,就需要一百五十吨级的炉子二十座、二百五十吨级的炉子十五座,这用十年时间很难实现。
    从设备和技术方面来看,轧钢部门比其他部门落后得更加明显。因此,中国是钢材一直不够用,每年都进口钢材三百多万吨。
    目前,在轧钢部门靠自己力量能够生产的,多数是中小型的各种轧钢机,将需要从外国引进大量的技术。需要量特别大的薄板、厚板设备缺乏,现在引进了轧钢成套设备,然而,当前大概不会大量进口。
    目前正在武汉钢铁公司建设从日本、西德引进的年产能力为三百万吨的带钢热轧机、带钢冷轧机等成套设备。如果想要建设新的设备,那么,按理说需要一千五百立方米的高炉四至五座,或者一百二十吨的纯氧顶吹转炉三至四座。无视生铁、粗钢的生产状况,仅轧钢部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设备,那也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还有,在文化革命以来的十年里,培养技术人员的工作大大落后了。培养技术人员是摆在一切部门面前的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即使说这一点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也并非言过其实。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炼油能力赶不上原油生产中国的石油工业迈步走向现代化的日子还不长,石油化学工业等刚刚建立。石油工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供求不平衡,也就是设备不足和消费产业落后。
    在原油产量达到一千万吨的一九六三年,中国宣布“基本上”实现了自给。然而,后来原油生产增加了七倍,工业却仅仅增长了两倍左右。
    在这个期间,中国也一直致力于引进炼油设备、石油化学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然而,在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技术人员也大量缺乏,成了石油工业的隘路。今后必将积极地寻求世界的先进技术,也引进设备。缺少炼油设备
    中国的原油提炼能力,估计再多也不到五千万吨(一九七五年),大大低于原油产量七千六百万吨。从公开报道来看,一九七六年的原油产量比一九六五年增加六点七倍,而在同一时期,处理能力只不过增加四点三倍,两者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中国已经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炼油设备,在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安装了最大处理能力为二百五十万吨的设备。然而,现在并没有出现成套设备连续生产并安装的情况。估计一年里能够新建设的设备是几百万吨,低于原油产量的增加。
    截至一九七五年末,年处理能力在二百万吨以上的大型炼油厂有东方红炼油厂(北京,七百万吨)、辛店炼油厂(山东省,六百万吨)、大庆炼油厂(黑龙江省,五百万吨)、抚顺石油二厂(四百五十万吨),此外在上海、南京各有一座炼油厂。
    但是,日本最大的炼油厂的处理能力是一千六百多万吨,大约有三十座处理能力在五百万吨以上的炼油厂。两相比较,中国的炼油厂数目太少。
    今后中国的任务是建设大型炼油厂。
    有效地利用原油将成为一项课题。中国现在向东南亚若干国家和香港出口石油制品,然而,由于炼油设备将继续不足,所以当前不能设想会有大量的制品出口。石油化学成套设备明显地落后
    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在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化纤、化肥等的成套设备。一九六八年着手建设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可以说这是中国的现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开端。但是,至今技术还明显地落后。中国靠自己的力量能够生产的不过是六万吨的合成氨设备、四万吨乙烯成套设备,在一切方面都需要学习各发达国家的技术。为了将来的发展,一定要培养许多技术人员。
    目前正以化纤和化肥为中心建设石油化学工业,可是,从初级原料开始到素材、中间制品、最终素材,在数量的比例上明显地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现象。
    举例说,中国最先进的工厂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在七百万吨的原油处理能力和三十万吨的乙烯设备(一九七六年十月建成,目前的开工率是百分之四十)之间,存在着差距。也就是说,要生产三十万吨乙烯,就需要一百多万吨石脑油,从重质油大庆原油中生产一百万吨石脑油,就需要一千多万吨原油,然而这座工厂的处理能力不过是七百万吨(据传,现在不使用石脑油而使用煤油,为此就需要设备,效率也会降低)。
    而且,现在只是部分建成利用三十万吨乙烯的设备,到最终部门为止的各种设备连一半都没建成。因此,不能发挥综合性联合企业的效能。
    这就是说,今后十年左右将致力于确立平衡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不会随便地设法扩大一些产品的数量。还有,把力量倾注于塑料、合成橡胶等高分子化学部门,将到八十年代以后。
    但是,即使现正建设中的成套设备全部完成,有关设备都齐全了,规模也还是小的,石油化学工业在最近的将来大概不会具有足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力量。要做到这个地步,大概需要等到八十年代末。


返回顶部